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创城(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创城(小说)


作者:王庆炎 布衣,15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发表时间:2025-04-01 13:07:15

三月,沙州市依旧裹挟在料峭的春寒里。市委书记陈实伫立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目光扫过窗外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如今已俨然成为新城区的核心地带。沙州的迅猛发展,在省内堪称首屈一指。玻璃倒映出他略显憔悴的面庞,今年是沙州市第七次向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发起冲击,也是他在全市人代会和党代会上许下的庄严承诺,成败在此一举。
   二十年前,陈实大学毕业后,跨越一江之隔,来到邻省的沙州,那时它还叫沙州县。从基层科员起步,陈实一步一个脚印。沙州逐渐融入他的血脉,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成家立业,一步步成长成熟,也亲历了这座城市六次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失之交臂。
   陈实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迎检的情景。当时,全市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机关单位全员停工,不仅要负责内部卫生,还要包片包点落实任务。就连学校也停课,组织学生上街打扫。那时的陈实朝气蓬勃,带着科室同事连续半个月凌晨就上街,清理卫生死角。在市民眼中,创城似乎仅仅等同于卫生达标,只要把车站、码头、机关、学校和街道打扫得一尘不染,就算大功告成。严格来说,这一次创城,更多地是沙州向外界展现一种积极的态度,表达对荣誉的渴望。对照国家标准,市里领导心里明白,沙州距离达标还有很大差距,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国字号荣誉。
   沙州市作为全省县域各项工作的佼佼者,第二次申报全国文明城市自然顺理成章。表面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但贯穿城区中心的玉沙河,却成为创城路上的拦路虎。由于条件限制,玉沙河未能实现雨污分流,水体污染极为严重,河中鱼虾绝迹,部分排污口散发的恶臭,百米之外都让人难以忍受。
   陈实记得,检查组曾将市里全体常委召集到排污最严重的东桥地段,召开现场会,让书记、市长自行评判沙州是否符合评选条件,结果不言而喻。当天晚上,市长在常委会上拍案而起:“要是治不好这条玉沙河,我第一个跳河!”此后,治理方案层出不穷,从河道清淤到污水厂改造,投入了大量资金。当年,甚至强制摊派,动员全市公务人员捐出一个月工资。
   然而,第二年水质监测结果依然不达标。有人私下议论,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新设备采购预算被层层克扣,最终只能做做表面文章,雨污依旧同流。随着市区常住人口急剧增加,玉沙河的污染愈发严重。但市长并未践行跳河的誓言,而是调任邻县担任县委书记。
   第三次主抓申报工作的,是新上任的市委书记。此时,沙州市已升格为副地级。从地级市副职调任的市委书记,虽然行政级别相同,但实权和提拔机会却不可同日而语。
   那些年,流浪人员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他们衣衫褴褛,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救助与遣返政策,但实际操作困难重重。许多流浪人员精神失常,无法提供籍贯和家庭信息。陈实当时负责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在民政救助站、城管和派出所之间来回奔波。
    按照惯例,各地会在检查前将本地流浪人员清场,集中运往外地。沙州市的流浪人员被运往江汉,江汉的运往景陵,景陵的又被运往沙州。沙州市区有三个颇有名气的流浪人员,其中胡子曾是哈工大的高材生,经常在学校附近讲解高等数学和物理,思维时而清晰,时而混乱。但他为人善良,从不危害社会。每次工作人员强行将他运往外地时,他都会据理力争,让城管和派出所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因此,二十多年来,慕名围观的人络绎不绝。
   最具戏剧性的当属陶狗。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家庭情况,大家都这么叫他,他也会回应。在检查组到来的前夜,城管队用卡车将几个流浪人员运往长江对岸,丢在一百多公里外的湖南岳阳火车站,然后连夜返回。
    第二天早上,几个晨巡的城管队员在车站旁的店里准备喝杯早酒,放松一下。“兄弟们,终于把那几个‘苕货’搞定了,咱们可以安心喝酒了。”队长昌某说道。
   “我们也想喝一杯。”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昌队长抬头一看,顿时吓得脸色苍白:陶狗带着昨晚被送走的几个流浪人员,竟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几个半疯半傻的人是如何连夜返回的?这至今仍是个谜。这个故事当天就在全城传开,检查组也得知了此事,深入街巷调查后,对这种做法提出了严肃批评。
   创城再次失败,原本就反对这种做法的协调组长陈实,成了市长们发泄怒火的对象。陈实至今还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夜,他带着工作人员在大街小巷四处寻找流浪人员,为他们提供帮助。
   经过前几次的经验积累,第四次迎检时,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志在必得。城南新区高楼林立,十车道的沙州大道宽敞大气,景色优美,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城市的主干道。污染较重的化工厂也全部迁至市郊的化学工业园。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迎检前一天晚上,一向将安全视为生命的工业园内,一家化工厂突然发生爆炸,火光冲天,造成多人死伤。巨大的爆炸声让附近高速公路上的车辆都剧烈颠簸。事情太过严重,根本无法隐瞒。作为副市长的陈实立即赶赴现场处置。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尽管戴着口罩,陈实还是轻微中毒,身体极度不适。这次事故不仅让文明城市评选泡汤,还暴露出背后监管不力的问题,多名官员被问责。
   第五次冲击全国文明城市,沙州市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入手。全市围绕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等九个方面展开工作。工作方案精细全面,从领导班子、责任划分到模拟巡检、整改措施,无一遗漏。当年公布的GDP数据显示,沙州市再次蝉联全省县域之首,所有人都认为这次创城十拿九稳。
   然而,就在迎检前一个月,刚调到地市任职的原市委书记因腐败问题东窗事发,引发沙州市政坛地震。由于主要领导塌方式腐败,廉政工作被一票否决。
   净化政治生态、严肃党风党纪,成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首要任务。刚上任的市纪委书记陈实,在廉政大会上发言时,看着台下曾经熟悉的面孔,心中充满愤怒和悲哀。他暗暗发誓,若有一天自己主政,绝不让沙州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他深知,创建文明城市,必须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才能引领社会正气。
   随后,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沙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防疫物资产地,一边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一边组织人员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陈实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数月,见证了这座城市在疫情冲击下顽强挺了过来。那一年,沙州为全国提供了70%的防疫物资,被誉为英雄城市,这让陈实更加坚定了让沙州变得更好的决心。
   今年,陈实升任市委书记,他深知这第七次评选的重要性。一大早,市文明办主任邢冬就带着最新的迎检方案来找他。
   “陈书记,这次我们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制定了详细的网格化管理方案,每个区域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邢冬推了推眼镜,“护城河水质经过三年整治,已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也建立了长效机制。在安全监管方面,我们联合多部门开展了地毯式排查……”
   陈实认真聆听,不时在方案上批注。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市长打来的。挂断电话,陈实脸色凝重:“刚接到举报,有人在网上爆料,郊区垃圾填埋场存在违规倾倒问题,部分村民对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反应强烈,准备拉横幅向政府讨说法,这可能严重影响这次评选。”
   邢冬惊讶地站起身:“不可能啊,我们前几天刚去检查过,一切正常,村民也都签名表示赞同。”
   “马上安排人去核实。”陈实站起身来,“不管消息真假,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调查组迅速奔赴垃圾填埋场。与此同时,网上爆料越来越多,还附上了垃圾场污水横流的照片。陈实紧急召开常委会,研究应对方案。会上,有人提议封锁消息,先度过评选这一关;有人则主张主动公开,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为了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陈实目光坚定,“如果为了评选而掩盖问题,那我们和前几任腐败官员有什么区别?”
   最终,常委会决定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彻查垃圾填埋场问题,并向社会公开调查进展。陈实亲自带队,前往垃圾填埋场。现场的情况比网上爆料的还要糟糕,刺鼻的气味让人作呕,污水顺着山坡流入附近农田。
   “这就是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城市环境?”陈实愤怒地质问相关负责人,“你们的监管职责在哪里?”
   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填埋场承包方为降低成本违规操作,监管部门收受贿赂,对问题视而不见。陈实当即责令执法部门依法严惩涉事人员,启动垃圾填埋场整改工程。他意识到,单纯填埋并非长久之计,必须迅速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实现一举多得。
   消息公布后,舆论哗然。有人质疑沙州市的文明城市评选资格,也有人为陈实的果断点赞。此时,离评选检查团到来仅剩十天时间
   邢冬心急如焚:“陈书记,现在整改时间太紧,会不会影响评选?”
    陈实望着窗外,缓缓说道:“我们不能因为怕影响评选就放弃整改。真正的文明城市,不是靠表面功夫,而是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接下来的十天里,沙州市上下齐心协力,一边加快垃圾填埋场整改,一边完善各项迎检工作。陈实每天都在一线指挥,累了就靠在车里打个盹。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和科普,沙州市还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实地参观,终于赢得了村民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支持,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评选检查团终于来了。检查团成员对沙州市的城市环境、公共秩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检查。得知垃圾填埋场事件后,检查团成员对陈实的做法表示肯定。
   两个月后,评选结果公布,沙州市顺利当选全国文明城市。消息传来,整个城市一片欢腾。陈实站在市政府大楼前,看着欢呼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
   晚上,陈实独自来到护城河散步。河边垂柳依依,河水波光粼粼,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知道,这只是沙州市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创城之路,永无止境。

共 38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沙州市七次创城,历经坎坷,宛如一部奋斗与成长的史诗。从早期对创城的片面认知,到在环境治理、流浪人员救助等方面遭遇的重重挫折,再到因领导腐败、化工爆炸等意外与荣誉失之交臂,沙州市在曲折中不断摸索前行。陈实书记的上任,带来全新的理念与决心,面对垃圾填埋场危机,他直面问题、果断整改,展现出非凡的担当。最终,沙州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的桂冠,这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认可,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故事启示我们,创城并非只为荣誉,更在于为民众谋福祉。只有秉持真抓实干、直面问题的态度,才能推动城市持续发展,让文明之花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绽放。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01 13:08:36
  文章以沙州创城历程为线,情节跌宕起伏,将创城的艰难与坚持刻画得淋漓尽致,彰显城市治理的智慧与担当,超赞!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01 13:09:09
  作者叙事手法巧妙,借创城故事深入剖析城市发展的矛盾与突破。故事有深度,陈书记的形象跃然纸上,极具感染力!
3 楼        文友:王庆炎        2025-04-01 15:15:20
  非一地一城创城之故事,请勿对号入座!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