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她在丛中笑(小说)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她在丛中笑(小说)


作者:秋叶湖边 布衣,487.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发表时间:2025-04-03 06:21:57


   紫云英开花了,枝叶繁茂,花朵繁密,忙碌的蜜蜂,肥硕的熊蜂,轻盈的蝴蝶,正是结果延续的美好。老杨一会儿蹲着,一会儿弯着腰,一会儿又扶着膝盖半蹲,挥着镰刀,正在终结这种美好。阳光普照,天气暖和,已是下午时光,衣服的保护和劳动的疲累,他那干瘪苍老的皮肤依旧能冒出汗来。
   老杨站起身子,擦了擦汗,看着眼前剩下不多的任务和身后的成果,没有欣慰,也没有埋怨,不需要鼓劲,也不需要催促,歇了半分钟后又继续了。他要将这块田里春日开花结果的美好通通毁掉,因为他根本感受不到美,他甚至不知道这个东西有紫云英和红花草这样美的名字;但他能感受到好,有用的就是好,他知道这个东西叫绿肥,从名字他就能知道这个东西的好。
   绿肥倒下了,生长在田里,也倒在田里,被切断生命的根源之后,静静的等待死亡。倒下的时间越长,流失的水份和生命也就越多,跟老杨的模样也就越像。
   机器的声音,打破了镰刀割断绿肥的单调,也打破了山谷的宁静。老杨起身,用手掌在额头处遮挡阳光,往声音的来源处看去,那高度的老花眼却根本穿不过茂密的杉树林,他什么也看不见。
   “二伯!”随着机器声音越来越近,杉树林里传来一声粗犷洪亮的呼喊。
   老杨笑了,他知道来的是谁了,但他的手还是没有放下来,大声回应:“见林!你来啦!”
   呼喊和回应过后,又只剩下了机器的声音,机器在这样的小路上,不得不小心,不能不专心。
   见林把机器开到田里的时候,老杨已经放下刀过来等着了,从脱掉的外套里摸出了烟和火机。
   老杨:“歇口气,抽根烟。”
   机器熄了火,见林接过烟,又接过火机,先给老张点上,再给自己点上,抽了两口,看了看倒下的绿肥,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着问:“你割这些绿肥干嘛?”
   老杨:“这些绿肥长得好,都成藤了,拉拉扯扯的,不好犁。”
   见林拍了拍机器说:“你以为还是以前用牛的时候?现在用的是铁牛,不存在好不好犁。”
   老杨看了看这个微型的耕田机,这玩意儿确实比牛好用,却仍旧解释说:“拉拉扯扯的,土都翻不过来,还是割了好。”
   实在拿这老头没办法,见林只能问:“割了多久?”
   老杨:“两天半,昨天,前天,今天算半天!”
   除了平整均匀铺在田里的绿肥,田边的坡坡和田埂也都弄得很干净,靠近田的杉树也都修了树枝,整块田透亮了很多,田中间那些灰烬,证明那里应该就是杂草树枝的葬身之地。
   见林弹了弹烟灰,继续问:“那些杉树枝也是你砍的?”
   老杨把烟丢在衣服上,说:“我要是还能爬树,还用你来帮我犁田?是我那孙子来过年的时候砍的。”
   见林:“你也是,那么爱这田,旁边栽树干嘛!”
   老杨:“没有两丈远也有一丈多了,哪个晓得长大了还是会阴!”
   见林一边走,一边用脚刨,发现这些绿肥不仅仅只是从根部割断,有些还切成了好几截,走到仅剩的还没割的那点绿肥前蹲了下去。
   “这边有树遮阴,绿肥还嫩,我搞点!”
   老张也走了过来,“你要这个干嘛?你又没养猪,鸡鸭也没有!”
   见林:“你老这就不晓得了吧,这种嫩的下火锅,舒服得很!”
   老张:“这都是喂猪喂牛的,你也吃?”
   见林:“你不懂就莫要乱讲,这东西城里还有卖的,就像豌豆尖,下火锅,炒,都好吃!”
   老杨:“怪事!喂猪喂牛的,还下火锅!”
   见林:“怪事多咯!以前没饭吃才吃的蕨粑,现在有卖的,红薯藤也是喂猪的,你没吃过?”
   虽然不理解,老杨还是蹲下摘绿肥尖尖,说:“也是,以前去山上打野芹菜做猪食,那个我吃过,还可以!”
   见林:“就是咯!”
   “现在是下午两点整!”老杨的手机响了,这是孙子根据他的要求买给他的手机,按键上的字又粗又大。
   老杨有些着急了,催促说:“都两点了,我帮你摘,你别摘了,今天搞不完了!”
   见林:“不着急嘛,我心里有数的!”虽然这样说,见林还是放下绿肥,准备开始犁田。
   见林并没有第一时间发动机器,而是用脚步量这块田,这块田大致呈长方形,他要找到中心点,然后从中心点一圈一圈往外面犁。
   老杨:“你也不是第一次犁了,从哪里开始还要找半天?。”
   见林:“我是怕你老人家话多,我犁自己的田都是随便搞的!”
   老杨:“嘿!我哪个时候讲你搞得不好了?我这块田方方正正的,好干活得很!”
   见林:“所以讲你这老头偏心嘛!这块好田你自己留着,分给见诚哥和见明哥的都是坡坡上的!”
   是啊,坡坡上的田不仅又窄又弯,水也不好保证。老杨也笑了,情况确实是这样,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他一共有六亩多的田,分家时自己拿了这块最好的,既方正,又在山谷里挨着小溪,但仍然差一点才有一亩。
   老杨并未生气,反而坦然的说:“等我死了,这还不是他们的!”
   见林已经找好了下犁的地方,也大概确认了第一犁的长度,不屑的说:“晚咯!不稀罕咯!见诚哥一家现在住县城,见明哥一家在外面打工,过两年肯定也要搬到县城去,哪个还来争这个!”
   老杨:“争不争,种不种,反正都是他俩的,跑不脱!”
   见林一边装犁铁一边说:“我听见诚哥讲一直喊你去跟他住,伯妈也不在了,你一个人,怎么不去呢?”
   老杨:“不去,我在这住好好的,在县城除了吃就是睡,无聊得很!我要是去了,见明一家回来过年,什么都没有,房子一年没人住还脏兮兮的。”
   见林:“要是见明哥也搬到县城去了呢?”
   老杨:“那我也不去,我一个人在这住!”
   见林:“你这老家伙就是犟,放着福不享,放着好日子不过!”
   老杨:“愁哪样哦,你以为我还能活几年!”
   见林:“我就不爱跟你讲话,动不动就讲死啊什么的!”
   老杨:“本来就是嘛,躲不过的,我都八十多了,知足了!”
   见林:“你看你们那一批的,就剩两三个了,一辈子也就这一二十年日子好过,不要动不动就讲那个,多活几年!”
   说到多活几年,老杨是真的开心的笑了,他虽已是黄昏,却依然憧憬着未来,即使这未来他已看不懂,也不属于他了。他已经有一个重孙了,但他还想看着所有的重孙降临,甚至看着他们长大。
   见林:“好了好了!够吃了,你赶紧穿衣服,等下闭汗了冷,要着凉的!”
   见林发动了机器,开始犁田,老杨捡了根稻草将一大把绿肥尖小心整齐的捆好,然后穿上了一件衣服,最暖和的那件外套他还没有穿。
  
   二
   老杨没有再割绿肥了,而是去检查了堵缺口的石头,还去挖了些草皮放着,加高了水田的缺口后,又跑去小溪里栏水。
   手机报时三点的时候,老杨提高了声音喊:“见林,三点钟了,要不要搞点晌午,我这带有年粑!”
   当地农村早饭在十点至十一点,会在下午再吃一些补充体力,即为吃晌午。
   见林:“你讲什么?”
   老杨:“我带有年粑,要不要吃点晌午?”
   见林:“这个声音吵得很!听不到!”
   “真的是聋!”老杨抱怨了一句,然后捡柴火去了。
   点燃火堆后,老杨挨着火堆钉了六根棍子,两根为一组,把年粑拿出来靠着棍子烤。
   怕见林听不见,老杨举起烤熟的年粑,一边摇一边喊:“休息一下,先吃点晌午!”
   就算之前听不见,见林也知道老杨在干什么了,看到老杨举起年粑,他就停了机器走过去,一边走一边说:“还别说,我还真有些饿了,早早的吃了饭就去买油,回来没休息就过来了。”
   老杨拿起烤好的年粑递了过去说:“那正好,我吃这个小的,你吃这两个大的!”
   见林接过年粑,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吹了吹年粑上的灰后,立刻咬了一大口,边嚼边说:“你总是这样搞,两个我吃得完?”
   老杨:“打年粑那时你不是说好吃嘛,我今天拿的都是包心的。”
   所谓包心年粑,是指将红芸豆炖煮软烂之后作为馅料包到年粑里。
   见林:“你还讲,临过年那几天我家家吃年粑,都伤食了!人家好心好意给你又不好不吃。”
   老杨:“那肯定咯,人家请你去打年粑,你不吃一点人家怎么过意得去!”
   见林:“嘿,我自己不搞,现在家里还有年粑,都是送的!”
   老杨:“你也是,明明不挣钱,什么机器你都有,你没种多少田,搞了个铁牛;一锅糯米饭五块钱,你也搞了个年粑机;打米机榨油机这些挣钱的时候你不搞,现在不挣钱了你又搞起来了!”
   见林:“这包心的确实好吃,我搞的这些不挣钱,也都收回本了,这个铁牛不算,反正我自己也要用!”
   老杨:“就算挣钱你也没时间嘛,你是村长,村里面的事情也多!”
   见林:“村长?你晓得他们怎么说我的不?”
   老杨:“怎么说的?”
   见林:“我哪里是什么村长,分明是幼儿园园长兼养老院院长!前些年小学还开到三年级,现在直接不开了,我就剩下养老院院长了。”说到幼儿园园长和养老院院长时,见林还特意加重了口音,把圆字和院字都读成圆字。
   虽然事实如此,但见林自己说出来还是把老杨逗笑了,看着见林手上的年粑只剩下三分之一时,老杨拿起另一个年粑递了过去,“来,两个都吃了!”
   见林艰难的吞下一大口,摇摇手说:“先放着先放着,吃完再说!”
   老杨:“不着急,不着急,慢慢吃。”
   见林:“你这会儿了又不着急了,前两天天天催我,这才什么时候,谁家这么早就犁田了!”
   老杨:“不一样嘛,我这里水好,不愁,今天犁出来了,过两天放水就耙了,那个角落隔出来搞秧苗,泡的时间长一点,后面只需要再犁耙一次就插秧了,你放心,少一次犁耙,钱还是一样,不会少你的。”
   见林:“那你干嘛不都蓄水,可以直接插秧!”
   有些水源充足的田,确实可以全年蓄水,还可以多养鱼,但老杨对直接插秧这种做法嗤之以鼻,“那像什么样子嘛,直接插秧,连上一年的禾根都还在,那能有多少收成,跟小孩过家家一样!”
   见林:“那也没事啊,我只用来给你耙一次,搞认真点就好了!”
   见林已经吃完了一个年粑,老杨立刻拿起另一个递过去:“快吃快吃!不吃凉了再烤一次就不好吃了!”
   见林深吸两口气,又翻了翻白眼说:“歇一下!”
   老杨:“全部蓄水,泥巴得不到休息,收成不好,你看这些绿肥,比搞集体的时候专门割的草多多了!”
   那是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不仅没有化肥,就连农家肥都缺,耙田之后人们会割草和树叶踩进田泥里充当肥料,包产到户之前按草和树叶的重量计算工分。
   见林笑了,这老头有点一根筋,回怼说:“收成!你还在乎收成,那你干嘛不把见诚和和见明哥的田都种了!”
   听见林这么说,老杨似乎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问题,这块田不足一亩,但他是绝对吃不完的,见林的伯妈还在时两个人都吃不完。
   见林:“嘿嘿,没话说了吧!”然后摸出烟递给老杨,两人都捡起地上没烧完的柴头点烟。
   老杨又拿起年粑塞到见林手里,“你还准备留给我?我连这个的一半都还没吃完!”
   见林:“看来我连晚饭都不用吃了!”
   老杨:“不管怎么说,种田就要有种田的样子嘛,该有的东西不能少!”
   见林吸了一口烟,又咬了一口年粑,边嚼边问:“那秧苗田你打算怎么搞?”
   老杨:“反正就角落那一点点,我隔出来后用钉耙自己挖一挖踩一踩就好了!”
   见林:“那插秧和收谷子的时候呢,还是叫见诚哥和大嫂来?”
   老杨:“那怎么了!我这个年纪早就应该跟他们要钱要吃的了,我都没要,叫他们来帮我插秧收谷子都不行?”
   见林:“行行行,我发话哪个敢说不行!”
   老杨:“再说了,我种田了,每年他们两家都不用买糯米打年粑,过年也不用买肉!”
   见林:“不对吧,我怎么记得肉他们是有付钱的!”
   老杨:“难道还要我倒贴买猪崽的钱?”
   “哈哈哈……”见林笑得前仰后合,“那你今年还准备养猪不?”
   老杨:“还早,准备养一头,下半年再养,到过年有两百斤就够了,反正杀猪的时候买猪崽的钱我要收回来。”
   见林:“你就抠吧你,我晓得你还有存款,不然也没这么硬气!”
   老杨也笑了,“有一点,只有一点点了,用完了还得跟他们要,用不完呢也是他们的。”
   见林:“老话说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对老人家来说是儿子有儿媳有不如自己有!对吧?”
   老杨:“哈哈哈……你讲的对!我也花不了多少,我能吃多少嘛,不打牌不喝酒,就抽点最差的烟。”
   见林:“是,每个月还有养老金,虽然不多,总比没有强嘛。”
   老杨:“以前只听说干部有退休工资,做梦都想不到农民也有!”
   见林伸手摸了摸老杨的背,像是安抚,也像是关心,说:“所以嘛,日子越来越好,你老人家要多活几年!”
   老杨:“谁怕谁啊,活就活!”

共 92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老杨整地开始。他砍掉那些绿肥。这时,侄子见林开着耕田机过来。中午,老杨请帮忙耕地的见林吃年粑,村长见林和他聊起养猪和种贡香米的事情,也希望大伯能健康长寿。耕完田要回家,说起老杨儿子见明见诚的田,已租给文斌种植,因种田人少,遂免除租金。见林帮老杨拉柴回家。结果,见林直接将老杨拉到村委会,换领田地证、山林证,拿起一看,现在变成了承包证。见林解释道,国家把田承包给个人,给种田补贴,每亩五十元。回到家中,老杨要把这些证件放起来,找出一个包着各种证件的红包裹。包裹的最上层是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人庄重肃穆,笑意盈盈,那么和善暖心。小说文风朴实,来自农村生活实践,通过对话,表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变化。结尾含蓄,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好文,推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4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4-03 06:25:05
  小说几乎摒弃了叙述和描写的繁文缛节,直接以主人公对话的方式完成了写作。通过特色鲜明对话,徐徐将一个发生在新农村的故事引向高潮。感谢老师投稿东篱,顺祝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03 11:02:20
  农村的事,不好写,作者善于捕捉故事和看点,写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也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主人公的对话特色很明显,仿佛如闻其声。怀才抱器拜读好小说。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