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两类人(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两类人(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35.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5发表时间:2025-04-05 16:46:08

俗话说“三个相公就讲书,三个农民就讲猪”。我们凑在一起讲什么?杠精不算。社会上总不会缺的两类人,屁股决定是非对错,有的人就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两类人,一类是失去过去的人。二是没有得到现在的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中国,一篇日记却在网络爆红。
   疫情刚爆发时,武汉的那个女作家方方……五年过去了,大家可能都忘了她。她黑当时武汉的防疫,就像她的小说《软埋》一样。《软埋》中写到一句话——“忘记不见得都是背叛,忘记经常是为了活着”。她写党领导农民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改”运动对地主阶级的“埋葬”。这是几个地主家庭经历“土改”事件后的曲折命运和悲惨人生境遇的故事。土改中,娘家被杀,婆家集体自杀和软埋,隐名埋姓靠给人做保姆,大半辈子生活在梦魇中的“可怜”一生叫人稀嘘不已。女主人公“丁子桃”因“土改”而彻底改变命运,从一个乡绅儿媳成为一个勤勉保姆,从一个失忆女人变成一个沉溺于往事没有知觉的植物人……隔了五十年,半个世纪后的,方方用小说,对失去了的过去的,书写挽联,泣泪哀歌。以现实主义、反思和拯救名义。
   同样,有莫言,和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包括他对中国革命的鄙视和对教员的不敬。莫言在他的文章《主席老的那天》里写道:“毛主席死了和我有什么关系?毛主席的死与我家的牛有关系……毛主席不死,就不可能有我家那头牛。”莫言在参观井冈山伟人故居时,面对伟人曾使用过的床时,说“我恨不得在这床上尿一泡尿。”他的小说,《丰乳肥臀》《蛙》……丑化和污秽中国,连篇累牍,“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却以魔幻主义、解构和批判的名义。
   不顾历史经纬,不讲事实道理,不讲来去因果。执着得,住谁的房就戳谁的窝,吃谁的饭就砸谁的锅。
   不难理解,他们的祖上曾阔过。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多少人原谅他或她,而,我一个都不原谅。儿不嫌母丑,狗还不嫌家贫呢。何况,我们大中华,并不丑陋。国家现如今已摆脱了贫穷,正在一步一步,行稳致远,实现着伟大的民族的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为我们规划着未来,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就是第二类人。比如,我昨日刷到的一个短视频,听到一个朝鲜华侨谈朝鲜时的一问:“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人维护朝鲜呢?”不是朝鲜有多好,而是他们有多穷。除了一些对朝鲜了解很深,但,还是笃定的喜欢朝鲜的极端人士外,就是那些对过去的生活充满滤镜,觉得朝鲜就代表了过去的生活,对并没有真实存在过的完美公有制,或者说,心存幻想。这两者其实是同一种人。除少部分魔怔的低龄人群以外,就是在近代多次的时代红利中,并没有抓住机会,被社会边缘化,从而对现有体制不满。幻想着过去人人平等,觉得,穷得很平均也是不错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他们嗔目现实的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各有各的的路子,各有各的活法。当然,我不否定也不会在意朝鲜的“主体思想”“先军政治”和“艰难行军”。但对于他们的专制、愚民和与世界隔离,我是有看法的。他们百姓的日子确实穷,日子艰难。他们的党有个八十年奋斗的目标“让我们的人民住上有瓦的房屋,喝上肉汤。”但愿吧。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段笑话:晚饭后,金领袖叼着特供烟带领朝鲜将军们来到鸭绿江边,向丹东眺望。对岸灯火通明,而身后漆黑一片,将军们有些尴尬。一位大将说:“赶跑了美帝我们也要把家乡建设的和对岸一样!”金元帅吐了一口烟大笑:“对岸有什么好?他们只能看到一片黑暗,我们却能看到一片光明。”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现实中,我们的人,有的也是只看见黑暗……况且,还并不一定是黑暗。
   除了以上两类人外,奇葩的是,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人,一有不随意不满足,就抱怨社会,骂共产党。我就想不通,这是哪儿来的怨气啊?就像人们说的,这些人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好像天底下的人都欠他的。
   那日,我进城,在通化门地铁站内倒车。和夫人约好了,在此会面……我先到,我正在条椅上坐着发呆,一列车进站了……这时,一位不太老的老人,瘦高,穿着铁锈红的风衣,拄着单拐,老远,看着我,“嗨——”,朝我招手打招呼,我并不认识他……他人挺精神,走过来,坐下,挨着我。坐下,他第一句话就是:“共产党把老百姓当猴耍哩……好好的地铁,你安个隔离门干啥呢?看看外国,人家都是红外线紫外线扫描……”,我真听不明白,他怎么啦,他说的是啥。我说:“如今,有地铁多好,多方便。地铁的隔离门或者有啥问题,但隔在那儿,还是为大家都安全着想的……西方的老地铁,站台裸着,常有人等车时被歹人推下站台,被列车碾压……你说的外国地铁的什么红外线紫外线,什么扫描?你是听谁说的?况且,这和共产党有啥关系呢?”他尬尴的笑了:“呵呵……我就这么说说……”
   建国后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们多难。
   有些坎我们是跨过来了,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国人和自己的国家一样,进步、发展、提高,富足、强大、自信,如果说,一些人还不富足,起码平日的温饱不是问题。高速路,智能手机,5G网络,自驾车,北斗导航……看看那些在超市里推着小篮车买买买的男男女女,看看到处都有的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看看那些乘在高铁上的出去旅游的一家家老老少少。看看城市夜的街头,灯火辉煌、烟火缭绕的烧烤摊,一桌桌年轻人在嗨啤撸串……他们告别了过去的落后、贫穷和愚昧,悠闲自得活着,活在市场经济活动Ai科技的新时代里。
   过去,我们也是真穷,家贫国弱。你还记得我们七十年前的过去,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目光呆滞的“东亚病夫”的形象吗?你还记得过去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吗?你还记得,上世纪的六十年,国家困难时期,政府号召大家“瓜菜代”,“忙时吃干,平时吃稀”吗?
   如今小康了,我们清楚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是,我们更相信,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025。04。05。浐灞半岛云栖居

共 24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两类人》写得鲜活犀利,像一面照妖镜,把社会上的两种极端心态扒得明明白白。作者把两类人放一起对比——一类死抱着旧时光不放,专挑历史伤疤写"悼词";另一类吃着新社会的饭,却总把现实批得一无是处,活像坐在高铁上怀念牛车的怪人。这种对照写法就像照CT,把病灶照得清清楚楚。 文字带着烟火气,地铁里发牢骚的老头、朝鲜的段子、超市里推购物车的男女,全是老百姓熟悉的场景。作者用聊天式的语气,把大道理掰碎了揉进生活细节里,像邻居唠嗑般亲切。那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狗不嫌家贫"的俗语,既扎心又好记,句句戳中要害。 字里行间透着对家国的深情。不回避过去的穷苦,更不遮掩今天的进步,像带着人重走七十年风雨路。既有对无脑抹黑的痛心,也有对盲目怀旧的警惕,最后落在踏踏实实向前看的豁达上。就像寒冬里捧出的姜茶,辛辣里藏着暖意。 作者有双洞察世相的眼睛,期待继续用这样带刺又带情的笔,写出更多扎根泥土、映照时代的文章。毕竟时代需要清醒的观察者,也需要赤诚的记录者,加油!【编辑: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4-05 16:48:02
  这篇散文以"两类人"为线索,像老友唠嗑般戳破社会百态。作者善用对比手法——方方与莫言用文字祭奠逝去的旧时代,朝鲜华侨与地铁老人用牢骚丈量现实的落差,一古一今两幅画像,把"沉溺过去"与"否定当下"的群体特质勾勒得活灵活现。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05 17:11:59
  谢谢乐歌编辑,我是一个老师党员,我七十三了,也是中国过去现在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有些话憋了许久想说。文章不仅仅是山山水水,你侬我侬,还有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有对人性的揭示和反思。为此,我愿尽微薄之力,以我们笔。谢谢!
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05 17:29:58
  谢谢乐歌编辑,我是一个老党员,我七十三了,也是中国过去现在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人, 有些话憋了许久想说。文章不仅仅是山山水水, 你侬我侬,还有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有对人性的揭示和反思。为此,我愿尽微薄之力,以我的笔。谢谢!(对乐歌留评的回复有错,纠正)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4-05 17:31:15
  人心不足,人心叵测,两类人文理深刻,说得敏捷,好犀利的文笔。值得品读,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05 17:48:45
  谢谢,谢谢黄金山老友来访,留评。祝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