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流年】我的小区(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流年】我的小区(散文)


作者:秋蒿 童生,65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发表时间:2025-04-05 20:42:42

我的小区叫金平公寓。别看名字起得好听,实际上是个老旧小区,楼房大多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群中,它明显已步入老年行列,龙钟之态尽显,属于文物级别。
   别看它现在落魄,想当年可是“风云人物”。20世纪90年代初,小区就建起楼房,在小县城属于第一批。那时经济条件差,楼房还是新生事物,属于“高、大、上”的存在,没有一定的经济后盾,还真是负担不起。那时,能住上楼房是身份的象征,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梦,当然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就此而论,小区无疑是高档住宅,令人羡慕。
   小区位置优越,地处县城中心,属于黄金地段,商铺云集,出行、购物都很便利。附近学校齐全,小学到高中都有。单位也集中在这一区域,上下班很方便。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全县城制高点,无论下再大的雨,也没有被淹之虞。放在风水学角度,是大富大贵之地,不少人看中的正是这点。
   而事实上,小区住户确有不少富贵之人,在县城来说是响当当的上层人物。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身处闹市。故此,小区从来不缺人气,车马声喧,好不热闹,节假日更是如此。
   我乃一介平民,照理无资格在此立足。可自己到处漂泊,租处都换了好几个,为了一家人安居乐业,咬牙产生了一步到位的想法。恰好那几年政策宽松,鼓励单位兴办经济实体,我下海营商,虽说辛苦,却也小有积蓄,不足部分东拼西凑,打肿脸充了回胖子。那时工资低,平均百元左右,房价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我买的楼房每平四百元,这还是高价房。当时借钱都是二、三百元的数额,大家都不富裕。
   我是在1994年住上楼房的,因为没有前车之鉴,规划设计不很合理,被当作反面教材,成了后来者试验的小白鼠。商家可不管这些,逐利是其本性,钱是一分也不会少的。这时我已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一屁股外债,自知无力装修,交房第二天就搬了进去,地板还是原装的水泥。
   不过咱是驴粪蛋子外面光,室内不够屋外凑,小区建设还是不错的。当时小区中心修了广场花园,建有假山、凉亭、鱼池等,还种植了蔷薇之类观赏植物。石桌、石凳、石鹿等硬件设施齐全,花港观鱼、亭台赏月,实在妙趣儿的很。当时没有什么风景点,中心花园成了市民的观光打卡地,时有穿着婚纱的情侣到此拍照,为浪漫爱情留下美好的见证。
   可惜花无百日红,小区也有落寞的一天。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新小区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金平公寓沦为没落贵族,渐渐被人遗忘。昔日高傲自大的“狂徒”,一夜间被扒光底裤,上了“三子登科”的黑名单,即:侏儒身子(楼层低)、小肚肠子(进出道路狭窄)、流荡浪子(没有停车位),这也是不受人待见的原因。
   曾经的白雪公主变身黄脸婆,魅力不再,自然缺乏吸引力,岂能留住心啊!于是,区内住户纷纷外迁,人往高处走,谁又不想攀高枝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兜里空空很无奈。望着身边走马灯似的邻居,感觉自己就像拆迁大潮中的钉子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风雨飘摇中,我成了那个最忠实的守望者。谁曾想到,昔日人见人羡的豪华小区,今天竟沦落为“贫民窟”,难免让人心生遗憾。
   说是落魄,却又未必尽然。人言“虎死不倒威”,面对一众“后生”,小区依然保持着它应有的尊严。天时不再,地利犹存,守着金饭碗不愁没饭吃,坐拥学区房的优势,失宠的它并不寂寞。虽说是二手房,基本没有闲置,不少是被进城的农民购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住户身份的轮转说明一种现象:社会在进步,住房在改善,党的政策是英明的。
   党的政策不仅英明,更是温暖。前两年,国家出资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昔日的丑小鸭旧貌换新颜,我们小区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修房顶、做墙皮(加保温材料)、铺路面、畅排水,经过一番“整容化妆”,小区就如新嫁娘一样光鲜靓丽、美艳动人。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形象的改善,让小区又重新找回自信,青春焕发间,书写了一段老兵新传的传奇。
   说到老兵,岂止小区,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三十多年的岁月足以改变一切。想当初刚进小区,我风华正茂,和小区一样正处于黄金阶段。三十年弹指一挥,我已是花甲老人,外孙女都五岁多了。年轻人天生爱做梦,那时的我对人生曾设计无数的剧本,却从未料到大半个青春会在此度过,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三十年沧桑,物是人非。院里玩耍的孩童换了一批又一批,就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随着上学、工作,一窝窝的雏鸟飞向远方,只留下像我一样为数不多的老鸟苦守着巢穴。
   抓不住的流水,留不住的时光。小区就是一个生命轮回的道场,新陈代谢从来没有停止过。伴随着一声声新生儿的哭啼,生命也在渐渐变老、凋零。住进小区三十多年来,我见惯了太多生命的离去,其中还包括处于盛花期的青壮年,最小的年仅十几岁,委实令人叹惋。
   落花流水不乏动人的故事。小区有位刘先生,酷爱养殖花木。早年去上海出差,带回一棵棕榈树幼苗。经过数年生长,幼苗长成大树,在江北实属罕见。搬到小区时他舍不得丢弃,随行将之迁种到小区花园,幸运存活。从小养大,老先生很是喜爱,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到树旁转上一圈,否则睡觉也不安生。
   后来不知何故,棕榈树渐渐枯黄,最后终于死掉。老先生很是伤心,每当去花园溜达,总要刻意避开那棵树,他那脆弱的神经已禁不起折腾。冥冥中似乎有感应,在树死后没多久,老先生也撒手人寰,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的“人树情未了”。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刘先生用生命的蜡烛,为小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小区的没落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有力见证。作为一名老住户,我对小区倾注了太多的感情,那些悲欢离合的往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如果有可能,我想写一部书,书名就叫《我的小区》。
   在心里,我早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荣辱与共,永不离分。富也好穷也罢,几十年的感情,风雨同舟,携手共度,怎可能说忘就忘。这里有爱的元素,洋溢着幸福家园的和谐,沐浴着“安居工程”的阳光,我不就是那只无忧无虑的蜗牛吗?
  

共 24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所在的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在当时的小城属于首屈一指的,一般人家不敢奢望。作者因为下海经商,手中小有积蓄,便东拼西凑成为小区的业主。小区位置优越,堪称风水宝地,建筑质量优良,配套设施齐全,是许多人心中的首选,小区中的花园更成为情侣打卡拍照的好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曾经的高档小区逐渐沦落,越来越不受人待见,它的缺点也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住户接二连三地搬离,它风光不再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国家的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又让它旧貌换新颜,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作者作为它的原住民,始终居住在这里,这里就是他的家,几十年的光阴让他对小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离不弃就是他唯一的选择。小区的新与旧都被作者见证,作者的流金岁月都由小区收藏,他们俨然成为一体,小区就是家,家就是小区。文风朴素真诚,情感自然流淌,读来赏心悦目,佳作,流年荐读。【编辑:闲云落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5-04-05 20:48:24
  李老师九四年就搬进了楼房,真够早的,也由此可见你的远见卓识。我是到了九七年底才搬上楼,跟你说的一样,欠了一屁股债。
   为李老师的勤奋点赞,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闲云落雪
回复1 楼        文友:秋蒿        2025-04-06 14:24:35
  俺是住的早挪不了的钉子户
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4-06 11:45:26
  清晨向优秀的老师问安!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我的小区》散文作品,顿然间对文字创作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对老师流畅细腻的文笔和精益求精的执着心生慕羡,更对世间真情和人间温暖多了一份认同感悟。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祝老师创作丰盈,安康常伴!
回复2 楼        文友:秋蒿        2025-04-06 14:30:00
  感谢梅老师的鼓励,您的夸奖让我很惭愧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5-04-20 16:25:4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