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我的小区(散文)
我的小区叫金平公寓。别看名字起得好听,实际上是个老旧小区,楼房大多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筑群中,它明显已步入老年行列,龙钟之态尽显,属于文物级别。
别看它现在落魄,想当年可是“风云人物”。20世纪90年代初,小区就建起楼房,在小县城属于第一批。那时经济条件差,楼房还是新生事物,属于“高、大、上”的存在,没有一定的经济后盾,还真是负担不起。那时,能住上楼房是身份的象征,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梦,当然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就此而论,小区无疑是高档住宅,令人羡慕。
小区位置优越,地处县城中心,属于黄金地段,商铺云集,出行、购物都很便利。附近学校齐全,小学到高中都有。单位也集中在这一区域,上下班很方便。另外还有一个优势:全县城制高点,无论下再大的雨,也没有被淹之虞。放在风水学角度,是大富大贵之地,不少人看中的正是这点。
而事实上,小区住户确有不少富贵之人,在县城来说是响当当的上层人物。都说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身处闹市。故此,小区从来不缺人气,车马声喧,好不热闹,节假日更是如此。
我乃一介平民,照理无资格在此立足。可自己到处漂泊,租处都换了好几个,为了一家人安居乐业,咬牙产生了一步到位的想法。恰好那几年政策宽松,鼓励单位兴办经济实体,我下海营商,虽说辛苦,却也小有积蓄,不足部分东拼西凑,打肿脸充了回胖子。那时工资低,平均百元左右,房价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我买的楼房每平四百元,这还是高价房。当时借钱都是二、三百元的数额,大家都不富裕。
我是在1994年住上楼房的,因为没有前车之鉴,规划设计不很合理,被当作反面教材,成了后来者试验的小白鼠。商家可不管这些,逐利是其本性,钱是一分也不会少的。这时我已花光了积蓄,还借了一屁股外债,自知无力装修,交房第二天就搬了进去,地板还是原装的水泥。
不过咱是驴粪蛋子外面光,室内不够屋外凑,小区建设还是不错的。当时小区中心修了广场花园,建有假山、凉亭、鱼池等,还种植了蔷薇之类观赏植物。石桌、石凳、石鹿等硬件设施齐全,花港观鱼、亭台赏月,实在妙趣儿的很。当时没有什么风景点,中心花园成了市民的观光打卡地,时有穿着婚纱的情侣到此拍照,为浪漫爱情留下美好的见证。
可惜花无百日红,小区也有落寞的一天。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新小区雨后春笋般拔地而出,金平公寓沦为没落贵族,渐渐被人遗忘。昔日高傲自大的“狂徒”,一夜间被扒光底裤,上了“三子登科”的黑名单,即:侏儒身子(楼层低)、小肚肠子(进出道路狭窄)、流荡浪子(没有停车位),这也是不受人待见的原因。
曾经的白雪公主变身黄脸婆,魅力不再,自然缺乏吸引力,岂能留住心啊!于是,区内住户纷纷外迁,人往高处走,谁又不想攀高枝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兜里空空很无奈。望着身边走马灯似的邻居,感觉自己就像拆迁大潮中的钉子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风雨飘摇中,我成了那个最忠实的守望者。谁曾想到,昔日人见人羡的豪华小区,今天竟沦落为“贫民窟”,难免让人心生遗憾。
说是落魄,却又未必尽然。人言“虎死不倒威”,面对一众“后生”,小区依然保持着它应有的尊严。天时不再,地利犹存,守着金饭碗不愁没饭吃,坐拥学区房的优势,失宠的它并不寂寞。虽说是二手房,基本没有闲置,不少是被进城的农民购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住户身份的轮转说明一种现象:社会在进步,住房在改善,党的政策是英明的。
党的政策不仅英明,更是温暖。前两年,国家出资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昔日的丑小鸭旧貌换新颜,我们小区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修房顶、做墙皮(加保温材料)、铺路面、畅排水,经过一番“整容化妆”,小区就如新嫁娘一样光鲜靓丽、美艳动人。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形象的改善,让小区又重新找回自信,青春焕发间,书写了一段老兵新传的传奇。
说到老兵,岂止小区,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三十多年的岁月足以改变一切。想当初刚进小区,我风华正茂,和小区一样正处于黄金阶段。三十年弹指一挥,我已是花甲老人,外孙女都五岁多了。年轻人天生爱做梦,那时的我对人生曾设计无数的剧本,却从未料到大半个青春会在此度过,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三十年沧桑,物是人非。院里玩耍的孩童换了一批又一批,就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随着上学、工作,一窝窝的雏鸟飞向远方,只留下像我一样为数不多的老鸟苦守着巢穴。
抓不住的流水,留不住的时光。小区就是一个生命轮回的道场,新陈代谢从来没有停止过。伴随着一声声新生儿的哭啼,生命也在渐渐变老、凋零。住进小区三十多年来,我见惯了太多生命的离去,其中还包括处于盛花期的青壮年,最小的年仅十几岁,委实令人叹惋。
落花流水不乏动人的故事。小区有位刘先生,酷爱养殖花木。早年去上海出差,带回一棵棕榈树幼苗。经过数年生长,幼苗长成大树,在江北实属罕见。搬到小区时他舍不得丢弃,随行将之迁种到小区花园,幸运存活。从小养大,老先生很是喜爱,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到树旁转上一圈,否则睡觉也不安生。
后来不知何故,棕榈树渐渐枯黄,最后终于死掉。老先生很是伤心,每当去花园溜达,总要刻意避开那棵树,他那脆弱的神经已禁不起折腾。冥冥中似乎有感应,在树死后没多久,老先生也撒手人寰,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的“人树情未了”。岁月无情,人间有爱,刘先生用生命的蜡烛,为小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小区的没落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有力见证。作为一名老住户,我对小区倾注了太多的感情,那些悲欢离合的往事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如果有可能,我想写一部书,书名就叫《我的小区》。
在心里,我早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荣辱与共,永不离分。富也好穷也罢,几十年的感情,风雨同舟,携手共度,怎可能说忘就忘。这里有爱的元素,洋溢着幸福家园的和谐,沐浴着“安居工程”的阳光,我不就是那只无忧无虑的蜗牛吗?
为李老师的勤奋点赞,感谢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