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春秋】残联主席

编辑推荐 【春秋】残联主席


作者:寸心知 白丁,2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发表时间:2025-04-06 17:37:35
摘要:叙述一个农村残疾人的坎坷人生、想当残联主席的故事。


   按理说,我们村没有残联,理所当然没有残联主席。但有文就是。当然是他想当的、或者是“自以为是”的残联主席。
   在他那一辈里,文盲居多,能识文断字的少之又少。有文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识不少字,而且字还写得不错,算得上是文化人了。这是难能可贵的。有文为此有些怡然自得。他也有遗憾。不敢说满腹经纶,但在农村搞点日常应酬、写写算算,自认为还是绰绰有余的。然而,空有这点墨水,到底没能跳出农门,没能登上大雅之堂,捞一张国家饭票子,总是心有不甘、怅然若失。
   有文个头不算魁梧,大脑袋,头发金贵,还理成了城里人的大背头,让他跟地道的农民立马有了区别。而且他的头发长得有特点,额头以上很大一块不见踪迹,头皮闪闪发光,这被农村人认为是聪明的标志。有文也暗暗自豪。
   有文很早就没了父亲,是他娘含辛茹苦带大的。他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是烈士。母亲是党员,什么工作都带头。上世纪过苦日子,人人饥肠辘辘,都想去哪里吃饱饭。而那时的江西,情况好多了。于是很多人蠢蠢欲动,想一走了之。但是干部不让走,经常有人半路被拦截回来。有文年纪轻轻,消化功能强,饿得实在受不了,也只好走上了背井离乡之路,而且成功了。记得第二天早上,大人们在悄悄议论:“昨晚有文也走了,过江西了,他是饿不死了!”话语间充满了羡慕与向往。
   从此,有文人间蒸发一般,见不着了。直到大概一年后,有文又回来了,不过只是看看老家,走动走动。期间,少不了一次次回答大伙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江西人好不好打交道,是怎么“打声(说话)”的?吃饭、睡觉怎么说?在江西干活累不累?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风俗习惯?诸如此类。当然,最集中最关心的问题是能不能吃饱饭?有文都耐心细致予以回答。特别是说到可以吃饱饭,而且是白米饭,菜也有油水,好吃。过不了多久吃一餐肉打牙祭。这个久违的场景,让听众馋涎欲滴,无比向往,恨不得马上飞到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一饱口福,虽然谁都知道那不过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有文又走了,大家的心空落落的。因为很多人清楚,自己真要走的话,还有太多的东西割舍不下。
   日历又在走与不走的心理挣扎中慢慢翻过去,同时在向着好转的方向前进,苦挣苦熬的苦日子过到了头。终于,有文又出现在了乡亲们的面前。这一次,大家惊异地发现,有文变了,他的一只脚断了,走路一瘸一拐的。他成了残疾人。这次,怜惜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共识。人们关心地嘘寒问暖,询问有文的悲惨经历。有文不以为意,像叙述别人的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本来日子风平浪静,过得惬意。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一天,帮人修屋顶时,一脚踏空,掉了下来,把脚摔坏了,没治好,就这样。有文若无其事地说,话语间透着他人难有的“文气”:“这才叫‘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货真价实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认命了。”人们都唏嘘不已,同时感叹:也只有有文这种文化人才能有这样的肚量,打落门牙往肚里吞,遭难了还能说出这些文字话来。
   不知道有文在江西到底呆了多少年,反正最后他还是回来了,是叶落归根还是思乡心切?不知道。他仍然成天乐呵呵的,面带笑容,不喜欢跟人计较,也难得跟别人闹矛盾。大家都说有文好脾气。由于身体残疾,有文在队上出工,不能干重体力活,大多做些切猪草、喂猪放牛之类的妇女劳力干的活,偶尔有写标语之类的,都安排他做。不过工分不高,跟半劳力一样。有文还是笑呵呵的,处之泰然。
   到了某一天,春老子从大桥公社退休回家了。春老子在公社当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工作30多年,终于告老还乡,回家养老。说起来,春老子和有文还是堂兄弟,有文要叫他老兄的。而且两家是紧邻,低头不见抬头见呢。
   那一次,春老子扩建自己的房子,为了地基的事情跟有文闹僵了。有文认为春老子仗势欺人,以大压小,强占了他的地基,春老子则拒不承认。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人们以为这回他们会兄弟阋墙、彻底翻脸,打得不可开交。然而,事情瞬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有文偃旗息鼓、悄悄收兵了。地方上有些喜欢看热闹的大失所望:有文到底力不能敌,认栽了。就在大家希望与失望情感交织的时候,一张“西江月”赫然贴在了春老子墙上,引得过往行人驻足围观。这是有文的杰作:
   “要问对门春大哥,让你一步又如何?你要建房自己住,想想又能住好多?万里长城今犹在,秦皇威武已成昨。”
   “奉劝春老想当年,一根藤上苦涟涟。你去外面当干部,我在老家晒黄天。你今退休还领钱,比来比去谁可怜?”
   “人生七十古来稀,算算还剩多少年?纵然大厦千万间,死不带去也枉然。”
   “我劝春老发善心,倚强欺弱难安眠。快把地基还给我,免得乡亲说闲言!”
   有文这首打油诗,整齐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引来四乡八岸的人们特意赶来一睹为快。人们议论纷纷,称赞有文有两下子,这《西江月》有理有据,情景交融,娓娓道来,合情合理呐!春老子怎么能这样呢,不好意思啊!就这样,春老子不知不觉间成了众矢之的,而有文则博得了众人的同情和支持,大有居高临下、胜券在握的气势。看到春老子龟缩在房间里躲躲闪闪,有文得到了一吐为快的满足。
   这就是有文的处事方式。他不会硬碰硬,不吃眼前亏。一事当前,他要以文化人的方式予以表达。他只能写《西江月》,让人们同情,让对手难堪。
   紧跟形势,思维敏捷,是有文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年轻人走出了山门,到外面闯荡。有文脚瘸了,走不出山门,但他就在进入山里的葫芦口,搞了个小店面,卖起包子来。说实话,有文的包子实惠,不偷工减料,而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应该生意兴隆。可不知怎的,竟然做不下去。我想,可能是山里人习惯了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加上山里流动人口太少,购买力有限的缘故。有文这一次冲锋在前发展个体经济,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草草收兵,真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后来,我见到有文的机会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我工作忙,难得回去。仅有的三两次,也是一见面有文就咨询残联的情况。我告诉他残联全称“残疾人联合会”,是维护残疾人权益的群团组织。全县有残疾人五六万人。看他的意思是想加入?有文说不是,残疾证我早有了,我是想当残联主席!我吃了一惊,告诉他这个是要通过选举、上级任命的。他说:我都打听清楚了,乡上也要成立残联,我就想当乡残联主席,你知道我应当吃得消。你帮帮我吧。我很为难,说:“你自己要去争取,而且要努力得到残疾人的附议和支持。我最多只能敲敲边鼓。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的事情。请你理解。”有文没有失望,也没有知难而退,还是乐呵呵的:好,我努力争取。此后再没见面,也不知有文此事的进展如何。
   岁月催人老。有文翻了一年又一年的日历,日子便如白驹过隙,一天天一去不复返了。他不知不觉到了古稀之年。虽然还是有说有笑的,但不争气的脚旧伤复发,疼痛难忍,他走路更加一瘸一拐的,直至走不了路,卧病在床,只好每天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没人跟他说话,真能把他憋死。他像等待秋天处决的死囚,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牢笼里,没有望头的生活简直要了他的老命。他生来就是一个乐天派,喜欢与人交往,这种与外界隔绝的日子也还是免不了让他愁眉紧锁,心情抑郁,再也乐观不起来。
   有文有两个儿子,性格却与乃父迥然不同。他们都沉默寡言,性情暴戾,和父亲也形同陌路,很少交谈。至于卧冰求鲤之类的孝道之举,他们不懂,也不屑于懂。如今看到残疾的父亲卧病在床,直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自然心情很不爽。到后来,有文病情越发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屎尿都拉在床上,房间里臭气熏天,更是被儿子十分嫌弃。有文也心知肚明,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这两个儿子本来就是“不肖子孙”,不可能好好服侍自己。他蜷缩在床上,大冬天盖着一床薄薄的四处漏风的破棉絮,冻得抖抖索索、可怜巴巴的,还是免不了被儿子破口大骂,有时候甚至拳脚相加,引得有文大喊救命,邻居们也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有一天,四眼铳“砰砰砰砰”响了,原来是有文撒手人寰走了,他解脱了。乡亲们议论纷纷,说有文是被儿子折磨死了,纷纷叹息他有文化,性格又温和,怎么养出了这么两个逆子?有文开开心心一辈子,到头来却“先做老虎后做猫”,被儿子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孤零零撒手西去,太可怜了!
   从此,村子里再没了有文的诙谐引发的哄堂大笑,大家都惋惜不已。他当残联主席的事也就无果而终。
   是不是当残联主席一直是有文的追求?我不知道。

共 33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鲁迅笔下有个“孔乙己”,这里有个“有文”,两人际遇虽然不一样,但都是文化人。好好的有文,外出谋生,弄成了残疾人,在开放的社会里,居然想当地方的残联主席。由于官运不通,没有实现,却成为了话把子。一个挺开通、乐观的人,老了生病在床,被儿子虐待,实在寒心。文章写得感人,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寸心知        2025-04-07 07:33:35
  谢谢编者点评!所谓壮志未酬身先死,残联主席乎?
2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25-04-17 09:31:45
  有文想当残联主席,想维护残疾人的利益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