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崇敬英雄,情有独钟(赏析) ——拜读老战友邱继臣《追寻英雄的足迹》一文感怀(评论)
今天,《解放军报》刊登了邱继臣撰写的《追寻英雄的足迹》一文,我认真拜读,被他那情深意浓的崇敬英雄的情怀所感动。
英雄,乃是民族的功臣,国家的脊梁,他们总是冲锋陷阵不顾自身安危,为战斗的胜利、社会的发展,竭诚奉献,甘愿付出热血青春以至宝贵的生命。英雄人物不计功名,不愿张扬,总是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于是许多英雄被埋没,令人遗憾婉惜。谁来挖掘英雄业绩,让金子耀眼闪光,引领人们踏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前进呢?总得有人站出来,干这功不可没的事儿啊!好,邱继臣站出来了!这位崇敬英雄情有独钟的原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社长、中宣部新闻阅评专家,以他的深情厚谊以及敏锐眼光,重现英雄的光辉,抒写英雄史诗,让人们广泛学习传扬。他在清明节前与战友一起祭奠一级战斗英雄孔祥元,刻意探访老英雄的足迹,就是例证。
邱继臣追寻老英雄孔祥元的路径,可谓用心良苦,情深意切。上世纪70年代,他在老部队原陆军66军589团“太原登城先锋团”,任连队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期间,就曾多次听过孔祥元讲革命传统,知其事迹与人品,充满深深的敬意。这次清明节前,怀着崇敬的心情,与几位战友一起,虔诚深入探访,不仅看望慰问英雄的家人给以心灵的慰藉,更进一步了解了英雄成长的历程与感人肺腑的事迹。
随着探访的深入,老英雄孔祥元不凡的经历、动人心魄的事迹,一一展现:1947年孔祥元被国民党抓壮丁而当兵,后在战场上被俘加入人民解放军仅三个多月就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出色的战斗骨干;1949年4月因作战勇敢冲锋在前荣获“太原战役登城首功”荣誉;1950年9月参加全国首届英模代表大会,接着到抗美援朝前线,作战英勇,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52年响应号召,退伍复员,谢绝组织上的工作安排,主动回乡当农民。自此,他把奖章和获奖证书压在箱底,一压就是几十年,默默无闻作奉献。1959年当井下采煤工,危险关头冲在先,工友们只喊他“老孔”,无人知晓他竟是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1983年4月20日,孔祥元64岁逝世,当参加追悼会的部队同志披露他的战功后,当地乡亲们才知孔祥元竟然是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英雄孔祥元的轨迹,在作者笔下,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时势造英雄,革命军队是座大熔炉,使一个穷苦出身的俘虏兵不多时就淬炼成钢,成为战斗英雄,且亮节高风,人格高尚,堪比《谁是最可爱的人》大作家魏巍笔下的松骨峰战斗中幸存者、复活的“烈士”老英雄井玉琢、李玉安、胡传久,隐姓埋名40年,真诚为民作奉献,无愧于魏巍对他们的评价:“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英雄是伟大的值得人们敬仰,应该大力弘扬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我以为崇敬英雄,挖掘和宣扬英雄事迹的人员,同样值得敬佩。在此,我不禁想起2019年9月邱继臣和付殿森精心策划编撰了一部佳作《难忘的岁月——回忆我的五八九团》。这个团就是老英雄孔祥元所在的1949年4月解放太原战役中被20兵团授予“登城先锋”荣誉称号的团队。“功臣榜”中就有特等功臣孔祥元。一个已被撤编34年的团队,因为功勋卓著,英雄辈出,激起邱继臣深深的情愫,倾心竭力,策划编写出一部十分罕见的难能可贵的英雄部队战斗征程史,让群英会聚闪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是一种多么高尚高明值得赞赏的举措啊!当时我阅览后就十分钦佩,心情激荡地信笔写出《熔炉淬炼军旅情》一文,予以点评,表示赞赏与祝贺!这次见到《追寻英雄的足迹》美文,又一次令我感动,所以再次向邱继臣战友表示祝贺、致敬!
作者简介:邱继臣,江苏徐州人,1950年出生,1968年入伍,正师职务,大校军衔,大学文化。从士兵做起,一级不拉到团政治处主任、北京军区理论研究室主任、战友报社社长等。退休后,从2011年起任中宣部和总政新闻阅评专家。撰写出版《直面现实的思考》《军营走笔》《军人关系学》和诗歌集《人在军旅》,主持编著《没有硝烟的战争》《绿叶片片》《六十四字创业精神》《难忘的岁月》等书。先后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刊发500多篇理论文章、评论、杂文和新闻作品,其中一篇理论文章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25年4月6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9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