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点亮一盏灯(散文)
一
乡村的夜晚总是来得早,微弱的灯光下,秀秀低着头洗碗——妈妈回来后,秀秀就待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做饭、洗碗。这会儿,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吃好饭,是不是也在想我呢?秀秀想着,一大滴泪水掉进碗里,混合着洗洁精的水鼓起一个大泡,她看到妈妈对着她温柔的笑。出门前的一天晚上,妈妈搂着她睡觉,说过段时间会回来看她和奶奶。想到这里,秀秀用袖子擦干了眼泪,把碗清干净拿进碗橱。
“秀,洗好了就把灯关了睡觉啊,可不能浪费电。”余奶奶放下手里的针线,老人家从不会浪费一点灯光,一双红色的小布鞋放在了椅子上。开春了,秀穿了这布鞋又舒服又不会汗脚。
“哎,奶,一会儿就好了。”奶奶从来不自己开灯,她已经习惯了黑暗,摸着黑做饭,摸着黑吃饭。秀秀喜欢点灯,只要爸妈回来,家里的灯就可以随便开,奶奶也从不会催促他们关灯。灯点亮的那一刻,看到亲爱的爸爸、妈妈陪着自己,还有奶奶在旁边缝补衣物,秀秀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
前两天,爸妈出门了,他们跟其他孩子的爸妈一样,到外面厂里打工去了。昨天早上奶奶摸黑起床,不小心绊了一跤,一只膝盖摔疼了,只能跛着腿、摸着墙壁走路。“我这个老婆子,一点都不中用,可怜了我的秀啊。”奶奶低沉的声音从里屋传来。
关了灯,秀秀脱了衣服上床,躺在床上,被子上、枕头上有妈妈的味道,这也是她不想跟奶奶睡觉的原因。没有妈妈的陪伴,秀秀怎么也睡不着,她蹑手蹑脚地下了床,打开桌子旁的抽屉,里面有一对红色的蜡烛。那对红色的蜡烛,是爸妈结婚时用的。后来,晚上想爸妈的时候,秀秀就把蜡烛偷偷拿出来,红红的烛光里,结婚照上面的爸爸妈妈像是对着秀秀笑。
白天,秀秀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开开心心地跟奶奶说话、做家务。奶奶年纪大了,就像门前的那棵干瘦的枣树,经不住一点风吹。奶奶摔伤后,每天早晨她都早早起床,把鸡放出来,煮好稀饭,喂好猪,给奶奶盛好稀饭,她才有时间大口喝着稀饭,等不了奶奶把饭吃好,她丢下碗拿起书包就往外跑:“奶,我上学去了,中午回来给你做饭。”
她要赶去学校,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可不能迟到了。
二
山里的春天来得似乎有点晚,树上的新叶还没有长出来,天气还是和冬天一样冷。秀秀把衣领往上拉拉,又紧了紧书包带子,摸了摸洗得发白的书包,妈妈说等下次回来给她买个新书包。其实她很喜欢这个书包,上面有奶奶绣的一个圆圆的红红的太阳。不知道奶奶从哪里听来的,人要活得像个小太阳。哪有人不怕黑呢?她的秀就是她的太阳啊!
新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啊,秀秀对自己说,她的步子轻快起来。一路上遇到几个同村的孩子,没有人说话,大家低着头默默地走路。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脚步声,这些留守儿童和寂静的山村,散落在世界的角落,就像飘零的落叶,慢慢被人遗忘。
“听说,学校新来了一位老师。”
快到学校门口,一个高个子男孩子淡淡地说,语气里听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秀秀抬起头,看着前面两层的教学楼,心想,不知道这个新老师能待多久。她走进五年级教室,坐在位置上,把太阳书包收进桌肚里,歪着头看向窗户。
她对新来的老师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换一个老师。“为什么留不住老师,一来村子太偏僻,出行一趟太难;二来,学校地势高,自来水常没水。唉,条件太艰苦了。”这句话她听校长对奶奶说过,对很多来学校的村里人说过。
教室里陆续坐满了学生,大家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同学们好!”温柔的声音从教室门口传来,穿着白色外套、蓝色牛仔裤子,戴着红色镜框眼镜的女老师走了进来,看起来约摸三十岁的样子。
“从今天开始,我负责教你们语文和英语。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吧,我叫向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她回过头,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就像明媚的阳光。秀秀看着老师发呆,老师的笑容让她想起了妈妈。
“秀秀,很高兴认识你。”向老师走下讲台,走到每个孩子面前,复述着每个孩子的名字,跟每个孩子一一打招呼,她想把孩子们的名字和他们的样子刻在心里。曾经的她也和他们一样,歪着小脑袋,咧着嘴笑,就像山间的小菊花。
三
“秀,写好作业记得把灯关了啊。”“哎,奶,知道啦。”
这是祖孙平淡日子里每日临睡前的对话。今天祖孙俩心情很好,她跟奶奶说新老师很爱笑,她很喜欢这个老师。奶奶很高兴,希望这个老师能留下来。
向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家,让孩子们写写自己的家,写写自己的爸爸妈妈。向老师刚说完,小华“哇”的一下就哭了。向老师着急死了,忙问小华为什么哭,小华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出生后,妈妈丢下他就走了,一次也没回来看过他,十岁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向老师心疼地摸着小华的头,看着低着头不说话的孩子们,她忽然明白了什么,轻声说:“孩子们,我们写写自己心里希望的家是什么样子吧。”
“希望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天天陪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晚上点着蜡烛看爸妈的相片。”秀秀托着脑袋,想象着心中希望的家。她听到鸡窝里的母鸡“咯咯咯”,她心里不是滋味,小鸡仔天天跟在老母鸡后面,“叽叽叽叽”,它们多开心啊,每次喂鸡的时候,秀秀蹲在地上,看着鸡宝宝跟着鸡妈妈一刻也不分离,总是很难过。
“咯咯咯”“叽叽叽”,白色的“老母鸡”和一群“小鸡”在操场上玩游戏。这个“老母鸡”是向老师。“咯咯咯。孩子们,快躲在我身后啊,抓好我的衣服。”“叽叽叽,知道啦,向老师。”
向老师把孩子们护在自己身后,拼命守护着每一个“小鸡”。当她第一天知道这些孩子们缺少爱的时候,躺在床上的她怎么也睡不着,曾经的自己也是那样长大,父母离异,跟着奶奶,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她的心灵留下了难以修复的伤痛。从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会用自己所有的爱来呵护这些孩子们。
“你的文章写得真好,我可以去你家看看吗?”在校园的老樟树下,向老师拉着秀秀的手,亲昵地说。当她看到秀秀写的文章,“每天晚上,我都会点亮蜡烛,红色的灯光中,我仿佛看到妈妈对我笑,我害怕它们会烧光,因为妈妈跟我说过,灯亮着,远行的人就会找到回家的路……”向老师仿佛看到夜色中那个瘦小的身影站在窗前守候。“我希望的家——父母在身边,每天一起吃饭……”
多么熟悉的一幕,那一年她十岁,每天晚上,她站在窗前,等着爸妈回来看看她,陪她一起吃饭。她有一盏灯,那是妈妈买给她的,每天晚上睡不着,只有灯光伴她入眠,她太知道点亮“一盏灯”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秀秀不敢相信地看着老师,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要去她家,她多么喜欢向老师啊,她当然愿意,可是想到家里的样子……秀秀脸红地说:“老师,我,我,家里……”“老师特别想看看你作文里写的蜡烛,放学等我一起啊。”秀秀看着向老师离去的背影,心里像有只鱼儿在跳,她想说些什么,却看到了老师回头对她笑,她的心忽然就平静下来了。
四
“叽叽叽”“咯咯咯”,今天的秀秀觉得这个声音特别好听。余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里一直说着:“怎么能让老师干活呢!哎呀,老师坐着歇会。”“没事,您就把我当您的女儿,这些活算什么,我都会干的。”向老师帮着秀秀喂鸡,做饭。
奶奶拉着向老师的手,嘴唇一直在颤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角的流水累积成一条小溪,哗啦啦往下流。向老师拉着奶奶的手,给奶奶拭去泪水,奶奶终于露出笑容,灯光下,祖孙三人说说笑笑地吃饭。
奶奶上床后,向老师来到秀秀房间,看到了秀秀作文里的那对红蜡烛,她对秀秀说,她的作文写得很好,以后辅导她写作。那天晚上,秀秀睡得很安慰,她梦到向老师拉着她的手。第二天早晨,秀秀醒来的时候,她的手真的拉着向老师的手。
早上上学的时候,孩子们看到向老师和秀秀两个人手牵着手,都追上来问怎么回事,向老师去秀秀家家访的事传开了,村子里的人都说向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向老师放学后经常去孩子们家里,她坐在堂屋的板凳上和爷爷奶奶们拉着家常,老人有什么开心的、不开心的都跟向老师说,她亲切地叫那些老人“爷爷”“奶奶”。
茶叶季、木耳季,村子里的老人想挣点钱补贴家用,放学后,向老师留下孩子们,义务辅导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那年的期末考试,孩子们的成绩竟然出乎意料的好,语文考了个全镇第一,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年年全镇成绩倒数第一的班级。
五
又是一个新学期,孩子们早就坐在教师等待着向老师,一个假期过去了,他们太想念向老师了。
可是他们等了很久,向老师都没来。孩子们开始坐不住了,有的孩子小声嘀咕着:“向老师会不会不来了?”
“我爷爷说镇里校长要把向老师调过去。”有人跟着符和:“肯定是的,不然怎么现在还不来。”
“不许你们这样说向老师,她一定会来的。”秀秀和另外一些孩子很生气,她们跑向学校门口向路上张望着。
一辆白色的小车向村子里唯一的一座二层房子驶来,车子上装着满满的书,向老师的手上捧着一张奖状,她要告诉秀秀,参加的市里征文比赛获奖了,她的手上还拿着一盏粉色的台灯,那是她买给孩子的礼物。
那天晚上,秀秀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盏粉色的台灯。在明亮的灯光下,她认真地写着向老师布置的日记,嘴角带着浅浅的微笑:因为村子里水源干净,水甘甜且富含矿物质,马上就要新建一座自来水厂,村子的路也在修了,到时候路边会装上一排排路灯,还要通公交车,再也不会担心老师会离开了……
在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里,人们见证着一盏灯的明亮和温暖。这群乡村教育人,虽然在世界的一个个角落,虽然发出的光很微弱,就像萤火,却驱散了孩子们心中的雾霾和黑暗,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带给人们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