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难忘那些困难的日子(散文)
说起路遥的文学作品,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人生》,其实,路遥还有很多文学作品,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困难,七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一生经历坎坷,因为爱好文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延河》)编辑。
1980年,路遥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震惊文坛,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了六零、七零、八零三代人。
路遥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分为三部六卷,一百多万字,以陕西黄土高原上双水村的农民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主人公,同时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矛盾冲突纷繁交织在一起,通过描述人们为了人生前程不断克服困难的种种经历,歌颂了永无停息地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这部小说在1991年荣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为了书写这部长篇巨著,路遥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即使身体亮起了红灯也坚持笔耕不辍。最后积劳成疾,在小说获奖一年后就因病去世,享年43岁,实在令人惋惜。
纵观路遥的一生,可以说夹杂着穷困,充满着艰辛,婚姻生活不如意,最后以失败告终;经济上也不富裕,长期的艰苦创作并未给他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反而让他的身体和精神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以至于英年早逝。
在路遥的诸多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本人的影子,这些类似于自传体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他艰辛的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生活困窘,求学艰难,辛苦谋生,经历坎坷。他的作品大部分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各阶层普通人的生活,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给予人们力量和勇气。
《在困难的日子里》是路遥1980年至1981年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是一部校园题材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农村贫困子弟马建强在城市艰难求学的故事。可以说马建强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雏形,文中的女主人公吴亚玲是田晓霞的雏形,这都是以路遥少年求学时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我们在《平凡的世界》开篇章节就可以感受到这部小说所叙述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部小说是《平凡的世界》的一个素材。
上世纪六十年代,马建强以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县上唯一的一所高中,他幼年丧母,父亲辛辛苦苦既当爹又当娘把他抚养长大,黄土里刨食的父亲身体也不好,实在无力承担儿子以后上高中的生活费用。在父老乡亲们的帮助下,马建强才勉强走进了县高中的大门。上学后,马建强的日子更加难过,他不仅遭受着生理上的饥饿,还要忍受着人格上的煎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他经常去野外找食物,因为饥饿他的学习曾经一落千丈。他的同学吴亚玲得知他的情况,几次出手相助,可是由于方式不当,让马建强的自尊心深受挫伤。一些同学的闲言蜚语也让吴亚玲和男友郑大卫的感情出现了裂痕,为了不伤害善良的吴亚玲,马建强选择了转学,最后得知真情的同学们追赶上了他,在他们的真诚挽留下,马建强重返校园……
在这部小说中,展现了马建强的诸多美德,他正直无私,坚毅不屈,自尊自爱,乐于助人,即使饿得头昏眼花,在吴亚玲好心介绍他去学校食堂帮厨后仍然拒绝就餐,他认为那是吴亚玲对他人格上的作贱;在野外捡到了钱和粮票,尽管饥肠辘辘,他还是战胜了内心的贪欲选择交给老师;遇到讨饭的母女二人,他强忍饥饿拿出自己珍藏的为数不多的土豆和玉米棒子,倾囊相助。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马建强还能拥有这样的美德,使他这个年轻人身上,焕发出人性的光芒。
在这部小说中,还展现了更多人性的光辉。上高中时家乡的父老乡亲捐助的“百家粮”,班主任李老师物质和精神上的资助,即使是“坏同学”周文明,在故事结束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当然,最让读者感动的还是吴亚玲。
吴亚玲虽然出生于干部家庭,可是她并没有干部子弟的那种优越感,她发自真心地想要帮助马建强,介绍马建强去学校食堂帮厨,就是为了能让他免费吃上一顿饱饭;假意说自家的斧头坏了让马建强去修理,也是为了让自尊心强的马建强心安理得地吃一顿饱饭;介绍马建强去武装部做零碎活让他挣零花钱,借以改善他的生活条件……即使被男友误会她也毫不在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女孩的纯真,善良,热情,坚强,她好像一束光,照亮了困难日子里马建强的灰暗人生,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年代。
《在困难的日子里》这部小说真实地为读者们再现了我国困难时期人们的艰辛生活,马建强的父亲劳碌一年,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更难以供儿子上学;城乡差距明显,干部子女吴亚玲,郑大卫的优越生活让马建强望尘莫及;食堂职工的儿子周文明虽然比不上吴亚玲和郑大卫,可是一日三餐不用发愁,因此他们在马建强面前有着极强的优越感。可是无论是吴亚玲,还是郑大卫,还有善良的班主任李老师,他们对来自农村穷困潦倒的马建强都没有歧视,并且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让马建强体会到了生活的温情,人间的温暖,这些是难能可贵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读起来很亲切,也为小说增加了很大的可信度,让人感觉就是路遥在向人们娓娓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困难的日子里》歌颂善良,歌颂坚强,歌颂亲情,爱情,友情,歌颂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善良,关爱,友爱足以激励每一颗冰冷的心灵,融化我们心中被尘世覆盖的冰雪,拨去天空的阴霾,让太阳放射出温柔的光芒,让我们的心灵跳动并萌发出昂扬的斗志。它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更加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奉献;净化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这就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
路遥就像一根蜡烛,以血肉之躯点亮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为文学事业奉献出了短暂的一生。路遥的作品将在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和精神支柱,这些作品像一道道光芒照耀着我们的人生,像一阵阵战鼓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世界里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