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行万方牧业 品企业文化(散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春日寻芳,何须山寺,于爱书人来讲,企业文化同样是风景。四月六日这天,风和日丽,迎着明媚的阳光,盈箧读书会一行十余人踏上了去往万方牧业的行程。车行十多分钟,万方牧业到了。
山东万方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0日,是一家民营公司,法人代表庞玉合,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生产饲料为主,年产能15万吨。公司紧邻平苏路,占地30亩,拥有员工40余人。
一进厂门,我就被眼前的几辆大型拖挂吸引,从牌号上看,竟来自千里之遥的黑龙江。车上装载的满是小麦面粉,这让我大为疑惑,难道畜禽已奢侈到和人同样的地步?
见我错愕的表情,娃娃脸的验货员给出答案:面粉富含蛋白质,适合作为能量补充来源;它在水产饲料和颗粒饲料中起粘会剂作用,便于鱼虾采食;在鸡鸭饲料中,还可以改善适口性,调节饲料硬度。听罢恍然,没想到加工饲料竟有这么多学问。见微知著,从年轻验货员身上,我看到了企业的未来。
庞总热情接待了我们,读书会如约进行。初次见面,印象很好,全然没有想象中的大老板做派。他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不事张扬,穿着非常普通,肤色略黑,说话谦卑,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企业介绍时,他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灿笑,全程站着讲话,全无半点企业家的架子,给人以贴心的亲近感。
这是位70后,戴着副眼镜,一看就是学者型企业家,事实也是如此。他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从事饲料行业三十多年,是专家型管理者,目前是市饲料协会会长。他先从政后经商,曾在市畜牧局工作,后下海创业,担任天恩集团董事长,在高唐、临邑、黄河崖等地都设有分厂,万方牧业只是其中之一。真没想到,拥有如此格局的人竟是这般低调,就如邻家小弟,我不由地对他刮目相看,成大业者大概都是这样虚怀若谷的吧。
听庞总讲话,简直就是一课生动的大家讲堂,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的许多内容闻所未闻,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庞总不愧是高端知识分子,眼界就是宽广,痴长几岁的我甚为汗颜。他的创业理念总是那么超前,令我茅塞顿开,眼前就像打开了一扇窗。
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年轻人发挥着决定作用。庞总非常注重职工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建设,把一批九零后、零零后大学生推上前台,挑起企业的大梁,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魄力。
商场如战场,决策者得有战略性眼光,运筹帷幄,知人善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像赌徒,敢于冒险,而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这群勇挑重担的年轻人交上了完美的答卷,后生可畏!
庞总的管理自有其独到之处。在万方,他引入了竞争机制,将职工随机划分若干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任务量化,积分考核,与自身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有件小事让我非常感兴趣。公司院内原有一块闲置的土地,农家出身的庞总看着可惜,便组织年轻员工垦荒种菜,收获后直接卖给公司食堂。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年轻人的劳动积极性,又让他们从中得到收益,大家还吃到了放心的绿色蔬菜,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通过这件小事,我理解了庞总的苦心,通过种菜培养大家的劳动兴趣,让这群自小娇生惯养的孩子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者最光荣!这让我想到那档电视节目《变形记》,节目组将富家子弟带到农村贫困家庭锻炼,实地感受生活的不易,最终产生“脱胎换骨”的效果。“品纳千才,德怀万方”是万方的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始终是庞总的治厂理念。在这方面,他更像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
庞总是个善良的人,出生于农村,对民间的疾苦感同身受,在职工待遇上,他从不吝啬。企业再困难,绝不从工人身上找回补。他对下属很慷慨,保底工资六千,哪怕无事可做也照发不误,他体谅平民百姓拉家带口的不容易。其实,工人平时实领的工资不止这些。他实行任务量化制,多劳多得,每月挣个八千、一万的常见,和本地平均工人工资相比,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将心换心,为报答知遇之恩,工人以厂为家,拼命工作,公司也从中得到回报。
人生如饮水,冷暖心自知。企业走到这一步,个中的辛酸,恐怕只有庞总自己能体验。由于多种原因,企业去年不景气,从四月起连续三个月,万方每月平均亏损40万元。对此,股东颇有怨言。即便如此,他从未拖欠工人半分工资,说话要讲信用,这是他做人的底线。
压力面前,他心力交瘁,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回到家,他嚎啕大哭,直埋怨自己又不缺钱,费心劳神不讨好,到底为了什么。但一想到工人那期盼的眼神,他又重新振作起来,愈挫愈勇,这是他骨子里的本性。他坚信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相信未来,永不放弃。只要心灯不灭,一切皆有可能。
寒冬过去,柳暗花明。在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下,万方渐渐摆脱困境,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月利润升至20万。扭亏为盈,万方实现华丽的蝶变,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大家重又体验到阳光的温暖。
在庞总的商业帝国里,万方牧业只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他的目光早已超越眼前,投向远方更广阔的天地。他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眼光的企业家,投资方向性很明确。他曾说,我是农家子弟,对土地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所以,他围绕土地大做文章,产业链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用他的话讲叫“闭环”。
目前,他已建起饲料公司、烘干厂、养殖场,今后准备再承包一片土地。他的规划是这样的:以饲料加工为龙头,带动养殖业发展,鸡鸭的粪便作为肥料回归土地,长出的粮食作为原料进行饲料加工。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做好处是可以节省成本,内部吸收,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数字说明一切。两年来,万方带动农户5871户,推广种植面积4.2万亩,促进农户增收420万元。引领农民致富,这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是庞总创业的初衷。
听完庞总的讲话,我心里豁然一亮,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如打开了一扇窗户。如此近距离接触企业家,聆听并感悟企业文化,平生第一次,颇有醍醐灌顶之感。此行非虚,我暗自庆幸。
会后,庞总领着我们参观了厂区,一片太阳能管引起我的注意。据介绍,这是给锅炉供水的,绿色环保,与常规能源相比,每天可节约资金400元。也许是农民出身的缘故,庞总依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这套设备是他花20万元买来的二手货,半成新产品。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资金数十万元。如此精打细算,倒让我刮目相看。能省则省,该花的也绝不含糊,他这人就这样。
到了加工生产车间,我更是诧异:偌大的厂区几乎见不到工人,从加工封装,到搬运装卸,全部实行流水线机械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万方,“科技兴业,文化立家”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设身处地,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更为领导层敢于创新的魄力所感动。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仅此一点,万方就拥有美好的未来。
回来的路上,阳光愈发灿烂,四月的风飘着花香,撩动起一股迷人的春潮。望着远方麦田里隐约浮现的万方,我耳畔回响着庞总的声音:“把文章书写在土地上,农村就是我的根魂!”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