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癫大姐(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癫大姐(小说)


作者:杨敏 布衣,1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发表时间:2025-04-10 04:36:03
摘要:“癫大姐”结婚不久,丈夫被抽丁死于内战。她又嫁给了老中医,好景不长,老中医死于暴病。从此她精神失常,成了人们眼中的“癫大姐”。吴妈同情“癫大姐”,周济食物给她充饥。路人和小孩子则调戏她是疯癫的女花痴……


   这是江南小镇的一条小巷,无论是雾蒙蒙的清晨,还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总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穿梭其间。他们或是上班一族,或是一些商贩,或是一群学生,还有一位人人皆知的癫大姐。
   这条什锦巷,名字取得恰如其分。洋楼、木屋、茅屋交杂在一起,就像一盘什锦菜。前门后门也乱七八糟,毫无规律。有的朝一个方向是前门,有的却是后门。小路弯弯曲曲,十分狭窄,如果有一辆三轮车从这经过,行人就不得不紧贴门扇或墙壁让路不可。
   巷子里有几处曲尺形的墙角,那些墙角就像身兼数职的官员,既是厕所,又是垃圾堆。尿味和垃圾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墙上虽然写着“小病远行、禁止在此倒垃圾”等字样,但大多只是形同虚设的点缀品,最多只能说明这些地方有人写字上墙而已,毫无震慑力。
   这些狭窄且弥漫着酸臭味的小巷,行人稀少。除了住在巷子里,每天单调出入的人外;偶尔有些尿急的路人,随处找个墙角,然后面壁一尺,松弛膀胱;还有一些临时抄近路的人,例如一群小学生,每天上下学都会经过这里。
   在巷子的东首,矗立着一座大洋楼,红色的瓦片刺眼夺目,绿色的门窗格外显著。在这几座座简陋的环境中,它显得格格不入,犹如鹤立鸡群。这大概是抗战胜利后的萧条景象吧,石灰的气息还很浓重。然而,它的前门并不在这里,小巷的门只是它的一个屁股眼。门口那残破的石阶和用碎石三合土砌成的围墙,与其他屋子的大门相比,显得堂皇得多。也许正因如此,癫大姐才常常来这里,坐在石阶上度过她的日子。
   每当晴空万里,晨光初照,茶褐色的阳光轻轻拂过洋楼顶部那朱红色的瓦楞时,癫大姐便如同急于赶考的学子一般,踉踉跄跄地出现了。而这时,也恰好是小学生们上早学的时间,所以他们常常一群群地围着她,像迎接新娘一般簇拥着她,向洋楼的后门挤去。
   小学生们因为兴奋而变得格外活泼,蹦跳着,张大了嘴巴惊呼。他们顽皮地从后面捡起香蕉皮或其他东西,扔到她蓬乱的头顶上。有的甚至特地跑到郊外去采摘“苍耳籽”(或许有人叫它“粘头婆”,这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外皮长满了钩状的细毛,一旦粘上毛发就很难去掉),然后扔向她。但她并不理会这些,任由它们紧紧粘在头上,只是用颤抖且刻薄的诅咒来表达她的不满:“死鬼,穷鬼,斩头鬼!”
   然而,这些骂声却引来了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他们似乎很享受这种挑逗的乐趣。
   “癫大姐!”人们继续挑逗她。
   “死鬼,穷鬼,斩头鬼!”她一边骂着,一边走向洋楼的后门,毫不犹豫地踏上了石阶,转过身来站着。跟在她后面的人们也停在石阶下,拱着手望着她,满怀期待地等着听她的“演讲”。
   “哎,抵制,抵制!呸,神经病!”她似乎很讨厌那些围观的观众,他们对她不怀好意,只会撩逗她。于是她吐了一口唾沫,在那最高的石阶上坐了下来,两手插在兜里,耸起肩膀,装出一副刻薄尖锐的样子,仿佛要发疯一般。
   癫大姐其实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但她的脸略显浮垂(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足),眼睛细小,身材却很匀称。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她曾经是个身材苗条、容貌出众的女人。就像一朵在暴风雨中挣扎的玫瑰,娇美的身姿被扭曲了,红艳的颜色褪去了,浓郁的芳香也消失了。然而,这反而让人想象到暴风雨前的她,是一朵多么美丽、令人赞叹的花朵。现在,如果不是她的头发如此蓬乱、衣服如此破烂,而是能像那些有钱的太太那样好好装扮一番,她一定会显得更加年轻。
   “癫大姐,不怕你老,就怕你死得早!”这话并非出自小学生之口,而是一个手里拿着竹食盒,像是要去给主人买点心的小伙计说的。虽然他曾经听过癫大姐的骂声,但此刻他还是忍不住挑衅她。
   癫大姐轻蔑地瞪了他一眼。
   “哈哈,癫大姐!”人们继续用嘲弄的口气唆使她。
   “疯婆子!”不知道人们平时是怎么称呼她的,此刻他们刻薄地骂着她。
   癫大姐突然站起来,拾起脚下一块断砖。这是她往常在路上捡来准备对付那些像苍蝇一样讨厌的人的武器。她用力将砖块摔向石阶下的人群,但砖块太松脆了,一碰到石阶就裂成了碎片,击中了人们的裤管。于是大家慌忙往后退,前面的脚趾踩到了后面的脚尖,气愤地互相瞪眼。
   在这个早晨,行人很少。此刻的观众都是忙里偷闲的人。经过这一阵骚动后,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匆匆离去。小学生们当然不能久留,也赶着上学去了。有几个最小的孩子走到巷道边,还转过头来伸着脖子窥探着这里的情况,齐声唱起了一首不知风格的骂癫大姐的歌:“大姐癫,二姐癫,三姐四姐一起癫!”
   “死鬼,穷鬼,斩头鬼!”癫大姐的咒骂声再次响起。
   就在这时,绿色的后门悄悄开了一扇,走出一位老妈子。她头发花白,额骨高凸,几乎与鼻子齐平,门牙脱落使得嘴唇深陷,下巴显得格外突出。她胸前围着围裙,正用围裙擦拭着油腻的双手,显然刚从厨房出来。她悄无声息地走到癫大姐身后,轻轻用手指在她蓬乱的头顶上一弹。癫大姐猛地转过头,看见老妈子,脸上的怒意瞬间消失,换上了一张笑眯眯的脸,向她打招呼:“吴妈,早啊!”
   “大姐,你来得这么早?吃早饭了吗?”吴妈问道。
   “嘻嘻,我明天都吃过了。”癫大姐回答。
   “你发癫了!”吴妈被癫大姐的可爱模样逗笑了,深色的嘴唇也咧开了。
   “哈哈,吴妈,我可没癫,真的,哈哈,你呢?”癫大姐反问。
   “真的没癫。”一碰上吴妈,癫大姐的“癫”气就减了大半。“我们当然都吃过早饭了,少爷小姐们和老爷太太们吃的是牛奶面包,我吃的是猪油炒冷饭。”
   “哎哟,牛奶面包,多好啊!哎哟,猪油炒冷饭也不错!”癫大姐回应道。
   “你要不要吃猪油炒冷饭?”吴妈根据日常与癫大姐交谈的经验,知道她从来不肯说“没吃饭”。如果她真没吃,你问起时,她就会说“明天吃过”来搪塞。况且癫大姐刚才还在赞美那食物,于是吴妈这么问道。
   “怎么能吃得到呢?猪油炒冷饭!况且你们老爷太太……”癫大姐望着吴妈傻笑。
   “我们老爷才不管家务事的,吃了早饭就去上班了,太太也不管我日常吃什么。今天早上我吃猪油炒冷饭,想起昨晚上有两个姨太太吵架,饭都没吃成,剩下半锅饭。我一个人吃不完,你要吃的话,我给你炒!”吴妈不等癫大姐回答,转身回厨房去了。
   吴妈用残羹冷饭周济癫大姐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主要是因为她的生活也单调寂寞,除了烧饭做菜洗衣服外,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客厅里老爷太太们打麻将有小婢伺候,她插不进去,而且她也不喜欢看打麻将。空闲时念念佛经也不能塞满这空虚的时间,所以她希望癫大姐常来后门说些癫话消遣。而癫大姐每次来都是空着肚子的。
   癫大姐和吴妈之间有一种说不出的缘分。她每次见到吴妈,那懵懂的心灵就像迷失在深夜森林里的游子忽然看到一盏明灯一样,顿时清朗起来,说话也格外有条理。癫大姐面对着吴妈时比基督徒在圣像前祷告还要心安。有时癫大姐会忽然清醒过来像正常人一般,这时她会向吴妈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博得吴妈的几滴同情泪。
   “哎,嫁人不要嫁后生哥啊!后生哥被抽丁去了就不能回来了!”有一次吴妈特地搬出小饭凳和癫大姐在后门外聊天——那时正是癫大姐最清醒的时候——她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我半癫半傻地嫁了个老的,又怎么样呢?”癫大姐反问。
   “老夫嫩妻早鱼晚肉夜吃鸡,多好啊!还能天天在一起呢。”吴妈说。
   癫大姐略一顿又略带辛酸地说:“可是啊,不怕老,只怕死得早啊!哎……”说着她沉下了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不再回来”和“死得早”是最有力的打击她心灵的无情棒。这让她每天回忆起过去都像是一场寒碜的噩梦。
   她18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从小订婚的小伙子,但结婚不到一个月,丈夫就被抽丁去了。她顿时感到自己被打入了冷宫。无爱的生活对她来说失去了意义,爱情也变成了无限长的锁链,紧紧锁住她的心。唯一支撑她与生活搏斗下去的勇气就是希望丈夫有一天能生还。然而这希望是那么渺茫而不可预测。日子单调得比蜗牛爬得还要慢。终于十年过去了,那漫长的岁月卷走了她的青春。
   抗战胜利的那一年,她收到了丈夫寄来的一封信,信中预告他不久即可还乡。然而,内战随即爆发,自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收到过丈夫的信件。毫无疑问,她那结婚不到一个月便离别十年的丈夫已在内战的烽火中牺牲,她唯一的希望如同泡沫一样瞬息破灭。
   后来,丈夫的兄弟为了霸占家产,想尽办法将她赶走,她只能暂时回到娘家居住。父亲平日里靠卖包粽子为生,母亲则替一家爆竹店卷鞭炮。起初,二老尚能勉强维持生计,但近年来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飞涨,生意日渐冷清,很多时候只能靠吃甘薯度日,更不用说养活她了。
   在这样的困境下,她不得不考虑改嫁。经一位熟人介绍,她嫁给了刘庄镇的一个年纪比自己大一倍的刘老爷子做侧室。刘老爷子颇有些家产,经营着一间药材铺,自己还坐堂行医。或许是因为年龄相差悬殊,又或许是因为她尚有几分姿色,自从过门后,老头子对她十分疼爱,事事都依着她。她从这位年龄比亲生父亲还大的老头子身上,确实得到了一些安慰。
   那老头子虽然年纪比她大一倍,但实际上也不过五十多岁。他体态略显肥胖,丰腴的脸庞上仍保留着年轻人的风采,言行举止也尚未显露出衰老的迹象。她曾为此庆幸自己的新相遇,以为自己终于从不幸的魔爪中挣脱出来。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不幸再次如魔鬼般降临到她身上,刘老头子突然暴病身亡。
   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茫然无助,如同漂泊在大海中的孤舟,遭受着险恶风浪的侵袭。随后,过度的忧伤导致了她小产,怀了六个月的胎儿不幸堕落。她唯一的希望再次破灭。在病中,家人对她不闻不问,导致她无法得到良好的调养,心上又增添了一层忧郁。当她能够挣扎着离开床榻后,便常常想到亡夫的坟前痛哭。渐渐地,她的精神失常了,终日沉迷于虚幻的幻想之中。有时她会突然对着天空傻笑,有时又会痛哭流涕,甚至无法分辨幻想与现实。她常常对着镜子里的幻象说话、哭笑。
   家里的小叔和前室的两个儿子见她精神失常,便合伙将她驱逐出门。她从此变得无家可归,终日在街头流浪。饿了的时候,有时会回娘家讨一碗粥吃,有时则会在人家门口乞讨。她随身带出来的几件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与街头的乞丐无异。这样,她便成为了人们嘲弄和消遣的对象。就连她的亲生父母,每次看见她来家觅食时,也会像对待狗一样呵斥她。
   她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之中。在这个深渊里,她像一只被蜈蚣当作饵料的臭虫一样,随时可能被蜇伤、搅碎。她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本能。只有在偶尔神志稍微清醒的时候,她才会伸出陷坑里的手,向那些没有同情心、甚至向她扔石块的人求助。因此,难怪她会把用残羹剩饭周济她的吴妈当作救世主。
   “嫁人不要嫁后生哥”,这是她从自己悲惨的生活经历中得出的哲学。当然,这更多是基于一种梦幻般的心理。她常常对吴妈这么说。然而,吴妈的生活圈子毕竟比她大一些,认识也更深一层次。吴妈并不赞同她这种片面的看法。
   “你说得对是对了,不过只有穷人才会这样受委屈。”吴妈对她说,“当然,有钱的小姐就不同了。她们嫁给有钱的少爷,有钱人都是达官贵人,政府罩着他们,一辈子也不用担心被抽丁。你看看我们这种人,才会妻离子散。不像那些有钱人一样快乐享福。我告诉你,我也和你一样伤心呢。”
   吴妈的声音降低了,渐渐有些颤抖,“哎,”她叹息着,用手支住下颚,“我原来有两个儿子,可是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七八年前,大儿子被抓去当兵,不到两年就死了。媳妇呢,也跟了别人。后来,连二儿子也被抓走了,至今杳无音信。你想想看,我过着多么艰难痛苦的日子啊!我原住在乡下,全靠种地为生。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你想想看,年纪又大了,哪里还拿得动锄头?只好跑到城里来找碗饭吃。我常常想起我的两个儿子,眼泪都流干了。或许是前世就已经注定今生没有儿子送终吧!不然,如果会有儿子来养活我呢?怎么会沦落到这里给人家做佣人呢!”
   吴妈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但忽然转念一想,又把眼泪忍了回去。她欣然地说:“我现在早晚吃素斋,烧香念佛,求菩萨保佑来生能托生到富贵人家。大姐啊,我们今生是没指望了,只好修修来生了!”
   癫大姐没有回答,只是呆呆地看着吴妈的脸。因为“今生”“来生”这些话,又把她的思绪搅得混乱不堪。
   不一会儿,吴妈端着一碗满满的炒饭,一小碟豆豉辣椒,以及一双乌梅筷子,稳稳地放在了石阶之上。“来,大姐,吃点东西,这是豆豉辣椒,我家三姨太太特别爱吃,少了这个她可吃不下饭呢。这是我悄悄给你拿点出来的!”吴妈脸上洋溢着笑容,边说边在石阶上坐了下来。
   “哎呀,吴妈,你可真是我的亲妈啊!”癫大姐转过身来,拿起饭碗和筷子便开始享用起来,还不忘夸赞饭菜的美味。就在这时,不少路人被这一阵香味所吸引,前来围观。他们以各种奇怪的表情注视着癫大姐。
   癫大姐看到这么多人围着自己,心中又燃起了一股厌恶之火,脸上露出了敌对的神色。她就像一只护食的狗,一边用恶狠狠的眼神扫视着周围的“狗群”,一边继续吃着饭。然而,此时的她感到头脑昏胀,过去的记忆、现在的情境以及未来的幻想如同幻象一般在眼前交织闪现,让她几乎忘记了自己正在吃饭。她能继续吃饭,全凭身体的惯性在支撑。
   “哼,老了又怎么样?年轻人说不定比老人死得还早呢!抵制、抵制!你看看她的老公好吗,有牛奶面包吃吗!”癫大姐额头和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嘴里胡言乱语着,将空碗狠狠地扔在了石阶上。
   “哎呀,大姐,你这是怎么了?这样可不好,砸破了碗,我可要被扣工钱的!”吴妈慌忙捡起碗来查看,发现没有破损才松了口气,随后便收拾东西回去了。
   癫大姐仿佛没有听到吴妈的话,站起身来继续她的“演讲”。
   “哈哈,你初一十五吃素斋,烧香念佛拜菩萨,菩萨会把儿子救了吗?哈哈,你的命和我的命一样,都没药可救!可是老天不救我的老公,我还有六味地黄汤呢……呸,我怎么会嫁给这种人?家里缸花碗都不拿,还让我拿烂瓦盆!”
   癫大姐一边指东骂西,一边从石阶上走下来,突破围观人群的包围圈,向巷口走去。
   “这癫婆子又发花痴了!”
   “哈哈,模样长得还不错,怎么会发花痴呢?”
   路人们一边谈论着,一边也向着巷口走去……

共 56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生动的叙述,感人的人物故事,江南小镇的女子“癫大姐”的人生经历,悲惨而感人至深。她结婚不久,丈夫被抽丁死于内战。她又嫁给了老中医,好景不长,老中医死于暴病。从此她精神失常,成了人们眼中的“癫大姐”。吴妈同情“癫大姐”,周济食物给她充饥。路人和小孩子则调戏她是疯癫的女花痴。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4-10 04:36:56
  这篇小说,生动的叙述,感人的人物故事,江南小镇的女子“癫大姐”的人生经历,悲惨而感人至深。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杨敏        2025-04-10 07:44:19
  谢谢老师的推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