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情至深处土自香(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情至深处土自香(散文)


作者:流水无声 布衣,2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3发表时间:2025-04-10 13:10:19
摘要:原创首发

近日不仅刷到牡丹区区长亲自到机场送花欢迎游客的视频,也在菏泽的大小街头、公交招牌、甚至街道中间的护栏上都能看到看到热情洋溢的鲜花,昨天还听到了“2025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4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开幕,已过半世沧桑的我也怦然心动,甚至有点欣喜若狂:他的国色不仅突破了原来的园林式存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的网格式发展,而且大有由点到线再到面、光芒四射的地毯式覆盖趋势,她的天香也不仅弥漫在菏泽的上空,不仅浸润牡丹乡的沃土,也渐渐开始沁入到菏泽人和到过菏泽的高朋贵客的心脾,甚至想浸染到每一个菏泽人和到过菏泽的游客的骨髓。
   我是地地道道的菏泽人,深爱着我的家乡。虽然年过半百,但离开这片土地的日子也极其有限,不是没机会到更好的地方,而是不情愿离开这生我养我的热土。这里尽管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剧之乡,但也曾经是山东省贫穷落后地区的代名词: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背后,隐藏着不愿承认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正是这种落后使我的兄长们给我谈菏泽曾失去的发展机遇,谈菏泽人愈是想摆脱落后便愈心急,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教训,谈刚强有志气的菏泽人正因自己的刚强志气磕碎了牙齿也要往自己肚里咽的苦涩……
   2023年的春天,本来是大疫过后,菏泽人就想做足牡丹这篇大文章提振精神:不必说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节活动如期举行;也不必说“花开盛世”全国征文大赛、笔会、采风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单单是4月9日上午举行的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以“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向世界讲好菏泽牡丹故事”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提升文化价值、增强城市形象,培育消费市场、促进经贸交流等谋发展,研究菏泽牡丹宣传策略,推动菏泽牡丹国际传播实践,提升菏泽牡丹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就搞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确实是围绕一个主题,一座城,有声有色有势有序展开。但百密一疏,当年4月13日的《大众日报》就刊登了《牡丹无语问菏泽》,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大众日报的高级记者逢春阶老师。逢老师在文中“能不能在菏泽东站的售货台上,摆上牡丹花,让爱美的游客带着一束或者一枝牡丹花上车呢(……)?当游客怀抱着牡丹花离去,带走的不仅仅是牡丹花,还有菏泽市的美,有好客的菏泽人的美,像鲜花一样的美。菏泽的口碑,因为鲜花的流动而播向四方”,委婉地指出了一些并没有准备到位的细节,并强调“大家都在搞文旅,我觉得搞文旅,一定要注意细节,从小处细微处入手”,仿佛预示了后来带给菏泽人极大伤害又只能默默承受的“凉皮事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很多时候由于热望和热情总是过分想象自己的发展优势,忽略甚至看不到可能会影响发展的细微之处。面对问题,菏泽人不仅很“菏泽”,也很“现代”,也很“将来”:更加谨慎地审时度势,不仅强化细则的落实,把牡丹文化彻底融合牡丹大地的角角落落,更是注重政策与民意的融通,引领提升地域文化,增强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力争菏泽地气与国色天香的高度融合,把牡丹大雅豪放的精神融合到和越来越多的菏泽人的神经:2024年的春天,又一草根郭有才轰动一座城;机场边的司机义务接送游客也将菏泽人的真诚与热情传播到四面八方,还有有志青年驱车送鲜花伴随着热情洋溢的宣讲描绘着一个崭新的菏泽……
   前方高处的引领,外部的压力与内心的觉醒与奋起,聚合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就会迎来岩浆的喷薄而出。菏泽人又做足了一年的功课,成功的开启了又一年度的乐章。身为菏泽人,自然是激动、骄傲和自豪!
   我仿佛看到了菏泽的一草一木,都在展现着牡丹的神韵。嗅到的一砖一瓦,都在勃发着天香的贵气。想到的一招一摆,一吐一颦,都在抒发着盛世的华章!
   真是情至深处土自香,抑或是春至深处自芬芳!
  
   2025年4月9日星期三

共 15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牡丹为棱镜,折射出中国乡土社会向现代文旅转型的复杂光谱。作者将个人生命经验与城市发展史熔铸成独特的叙事合金,在牡丹绽放的褶皱里,埋藏着乡土中国的觉醒密码。文章构建了立体叙事结构:牡丹的植物属性构成物质空间,文旅活动构成社会空间,"土自香"的哲学命题构成精神空间。当区长送花的视频与街道护栏的牡丹形成镜像,当郭有才的草根狂欢与专家论坛形成对话,三个空间在碰撞中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叙事拓扑学突破了传统抒情散文的平面性,使牡丹成为连接官民、雅俗、古今的超级符号。文中埋藏着双重创伤叙事:疫情后的集体心理创伤与"凉皮事件"的制度性创伤。作者以牡丹为药引,将创伤转化为文化疗愈的契机。值得玩味的是,"磕碎牙齿往肚里咽"的苦涩记忆与机场义务接送游客的温暖现实构成复调,这种创伤与救赎的辩证法,恰似牡丹在春寒中积蓄绽放能量的过程。散文中的牡丹不再是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承载集体记忆修复功能的活性载体。文章最精彩处在于对"菏泽性"的解码:刚强志气从"磕碎牙齿"的悲情转化为"义务接送"的温暖,牡丹天香从园林审美升华为服务意识。这篇散文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文旅散文的赞美诗传统,将牡丹绽放书写成一部惊心动魄的精神觉醒史。那些在细节处跳动的文化神经,那些在创伤中重组的集体记忆,共同绘制出中国乡土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清明上河图。当牡丹香沁入骨髓时,一个城市终于懂得: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花朵铺就多少平方公里地毯,而在于每粒泥土都觉醒成文明的胚胎。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4-10 13:10:54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4-10 14:26:24
  多谢燕双鹰老师,您辛苦了!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4-14 09:47:01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