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回归(小说)
李岩生性淳朴实在,本是个平凡之人,可命运却偏偏将他卷入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而故事的主角,正是他的老战友——陈海涛。1976年寒冬,凭借一手漂亮的字和扎实的文笔,陈海涛在复员后顺利被安排到家乡的公社担任通讯员。对于出身湖区农家的他而言,这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他开启了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成为公社通讯员的陈海涛,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每天天还未亮,他总是第一个抵达办公室,有条不紊地整理文件、打扫卫生。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他都全神贯注、精益求精。他的热情勤勉与机敏聪慧很快就引起了领导的注意,领导们将他视为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每逢重要会议和活动,都会带上他。陈海涛也十分珍惜这些机会,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有一次,公社筹备一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动员大会,陈海涛负责会议的筹备与后勤保障工作。从场地布置到人员通知,他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就在大会召开的前一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席卷而来,将精心布置的会场破坏得面目全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有人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但陈海涛却临危不乱,天刚蒙蒙亮,他就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仅用一天时间,就让会场恢复了正常,大会得以如期举行。这次事件中,陈海涛展现出的超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心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不仅让公社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就连市领导也在大会上对他赞不绝口。
此后,陈海涛凭借着自身的出色表现,在仕途上稳步晋升。从公社通讯员逐步成长为乡镇干部,最终走上了县里的领导岗位。多年的奋斗与拼搏,让他坐上了通海市市长的位置。在陈海涛一路升迁的岁月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战友李岩。李岩曾在工程兵部队服役,为了排除哑弹,不幸身负重伤。复员后,他不愿给政府增添负担,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务农,还在村小担任老师,同时耕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刚回到农村的那段日子,李岩的生活举步维艰。妻子体弱多病,自己又因伤痛干不了重活,家庭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陈海涛得知李岩的困境后,心中满是心疼。那时,他手中的权力有限,但每年都会想尽办法为李岩开具平价化肥票和平价米糠票,好让老李在种地和养猪时能节省些开支。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平价票背后的差价,都是陈海涛自掏腰包补上的。
“老李,这是今年的化肥票和米糠票,你拿着。要是还有啥困难,尽管跟我说。”每次见到李岩,陈海涛都会这样关切地说道。李岩总是满含感激地接过票,眼眶泛红:“海涛,多亏有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这些苦日子。”在陈海涛的影响下,高中时的同学们也纷纷向李岩伸出援手。农忙时节,有同学主动前来帮忙干重活;平日里,有同学送来生活物资;李岩的孩子上学,也有同学提供帮助。在大家的关怀下,李岩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然而,随着陈海涛升任通海市市长,工作愈发繁忙,但他依然惦记着老战友李岩。只要下乡检查工作到西南片,即便绕路,他也会抽空去看望李岩,还总会以看望老李父母的名义,留下千儿八百。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陈海涛事业蒸蒸日上时,他的家庭却悄然出现了裂痕。陈市长的夫人爱慕虚荣,原本在银行工作,收入颇丰,一家人的生活本可以安稳舒适。看到其他领导家的孩子去了美国,她便私下托关系,将儿子儿媳也移民到了美国。随着陈海涛地位的不断提升,围绕在陈夫人身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粤海公司的老板为了拿下通海市的一个大型项目,盯上了陈夫人。起初,他送来各种名贵礼物,后来更是直接往陈夫人儿媳的账户上打了500万。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陈夫人最终没能守住底线,收下了这笔贿赂。
后来,粤海公司因违法问题败露,陈夫人收受贿赂的事情也被调查出来。得知此事的陈海涛如遭雷击,他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妻子竟会做出这样的事。面对组织的调查,他主动承认自己监管不力的责任,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后果。而妻子和儿子一家不仅拒不回国,还不愿退还赃款,无奈之下,陈海涛只能提出离婚,独自承担所有责任。
陈海涛受到了党纪法规的严肃处理,被免去市长职务,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为了退赃,他变卖了房子,可仍有一部分钱缺口。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是侄子伸出援手,帮他还清了剩下的款项。在监狱服刑的两年里,陈海涛深刻反思自己的过错。曾经的地位和荣耀如过眼云烟般消散,那些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自觉无颜再与他们相见。这期间,只有老李每年都会去监狱,给他送换季的新衣服。
两年后,陈海涛刑满释放。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刻,他望着外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心中满是迷茫与失落。他曾以为,那些昔日受他帮助、对他趋之若鹜的同学会念及旧情,在他落难时给予帮助,可现实却让他心寒不已。曾经的同学们,都将他视为瘟神,避之不及。
就在陈海涛陷入绝望之际,李岩开着一辆破旧的五菱车,出现在监狱门口。看到李岩的瞬间,陈海涛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李岩,你……你怎么来了?”陈海涛哽咽着问道。
“海涛,我来接你回家。”李岩憨厚地笑着说,“我们是生死与共的战友,现在你有难处,我哪能不管?”当晚,陈海涛跟着李岩回到了鱼池边的住屋。屋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李岩为他准备了一顿简单却充满温情的饭菜,两人边吃边聊,回忆着往昔的岁月。“海涛,过去的事就别再想了。以后就安心住在这儿,有我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饿着。”李岩真诚地说。陈海涛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地点点头。在李岩这里,他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真诚。
此后,陈海涛便在李岩的鱼池住屋安顿下来。他和李岩一起养鱼、种地,过上了简单质朴的农村生活。这段日子里,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渐渐明白权力和地位不过是虚幻的泡影,只有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真情,才是最珍贵的财富。在农村的生活虽然平淡,却让陈海涛内心感到无比踏实。他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李岩改进养鱼技术,还利用过去积累的人脉,为李岩的鱼找到了更好的销售渠道。在他的帮助下,李岩的生活越来越好。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一天,陈海涛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他曾经的老下属打来的。老下属告诉他,通海市正在开展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这个项目对通海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在规划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急需陈海涛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予指导。接到电话后,陈海涛陷入了沉思。他清楚,参与这个项目意味着要重新回到那个曾让他辉煌又让他跌落谷底的城市,重新面对曾经的人和事。但他也深知这个项目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如果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也算是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海涛决定接受老下属的邀请,回到通海市参与项目。李岩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坚定地支持他的决定:“海涛,你放心去吧,我相信你这次一定能行!”回到通海市后,陈海涛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工作中。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他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建议和方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曾经的同学和同事,他们对他的态度各不相同,但陈海涛毫不在意,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项目终于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看着通海市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和蓬勃发展的经济,陈海涛心中充满了成就感。项目结束后,陈海涛没有选择留在通海市,而是毅然回到了故乡。因为在那里,有始终牵挂着他、等着他的老李,有那份最纯粹、最珍贵的情谊在等着他归来,还有他俩一起规划的屋后的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