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在】春江月夜的沉思(赏析)

精品 【浪花·在】春江月夜的沉思(赏析) ——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2.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5发表时间:2025-04-10 22:13:46
摘要: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但在灿若星辰的大唐诗人中,绝对不算太知名的作家,仅有两篇诗作存世。然而,他的《春江花月夜》却惊艳了大唐,也震撼了后世的文人,乃至有人称之“孤篇盖全唐”,认为整个唐朝诗歌,以此篇为最好。

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但在灿若星辰的大唐诗人中,绝对不算太知名的作家,仅有两篇诗作存世。然而,他的《春江花月夜》却惊艳了大唐,也震撼了后世的文人,乃至有人称之“孤篇盖全唐”,认为整个唐朝诗歌,以此篇为最好。这当然见仁见智了,但这篇作品确实可以算是唐诗作品中的皇冠,在整个大唐诗坛熠熠生辉。
   巧合的是,中国还流传了古曲《春江花月夜》。记得在央视曾看过一个节目,是有学者朗诵诗歌,配上古曲音乐,同时播放月夜江海的美景画面,真得美不胜收,给人的美感和震撼感无与伦比。
   诗歌紧扣着题目:春天,江水,花林,明月,夜晚。记得以前有人做过一个无聊的分析,将古典诗词中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组合成一首诗,居然也能产生美感。就是说,先不用说诗写的如何,仅看题目中这五个意象,就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绝美意象,这五者的组合,本身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想象空间。
   文章很长,四句一韵,共九韵三十六句,每句七字。全文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章先是写景,以优美的笔触,缓缓道来,逐渐向我们展开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即不凡,虽然写的是江,但作者却引申到海,让人脑中一下出现大海辽阔无垠水天相接的画面。海上生明月,在广阔的水天交接处,缓缓出现一轮皎洁的银盘,银盘渐次上升,逐渐将光芒洒向世间的一切,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画面!这已经和大漠孤烟等等意象,成为唐诗中永远经典的意象,雄浑壮美,远比一条江的境界要开阔许多。月亮出来了,波光粼粼到处闪耀着光辉,全世界的江水都在明月下炫彩夺目。前四句,有实有虚,构建了一组雄阔明亮的梦中美景。回到面前的大江,月光绕过花林,花林中的雾气、霜珠,都在月色中朦朦胧胧,甚至岸边、水面都分不清了,整个天地之间都是一片朦胧的光影月影,唯有天上一轮皎皎明月。整个画面,犹如影视剧中虚化了背景,特出了明月这个主题,光彩夺目。而明月的光辉照射到一片模糊梦幻的世界,又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这是写景。
   好的文章,景色必定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情景交融甚至能带着哲思。本篇到了第二部分,作者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我看到如此美景,看到如此美丽的月色江水,不禁开始想了:是谁第一个发现这样的美景?这句隐含着的意思,是说谁能创造出这样的美景。不用说,谁都知道,那当然是浩渺宇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自然造就的美景,是生生不息无休无止,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任何个人只是有幸在自然、在历史中观赏到而已。就这样,个人一下子融入了自然和历史,融入了时间和空间,与千秋的造化进行着对话,自然而然感到了自身的渺小。人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天地是永存的,人会一年一年变老,但风景不会;人甚至会死,生命会终结,一代一代的人都这样出生、死去,但风景依然不会变。在优美的风景前,在自然的伟力前,人是如此的渺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人生犹如江水奔流不息,而自然犹如明月高高在上,他在等着谁?没人知道。这是哲思。
   从美景想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这是古代文人常见的感触。然后,这些人一般就会产生放旷脱俗,及时行乐的思想作风。但张若虚有点特别。他想象江月在等待人,自然想到了爱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是不错,但真正的及时行乐不一定是对酒当歌穷奢极欲,也可以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将人生过得更好。人生中最美好事情莫过于爱情,是能和所爱的人共赏美景,白发相依白头相守。在春江花月夜这样的美景中,作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始终以克制的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爱情,观察相思,而没有直抒胸臆。这样描写出的爱情,不够热烈但更隽永醇厚。他看到江上一艘小船,甚至可能是想象中有一艘小船,船上定然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谋生的男子,于是他的家中必定有思念他的女人。明月千里照相思,这是诗歌最后一段内容了,也是传统的游子思妇的主题。作者先从女子的角度着笔,在梳妆台上看到月光,在捣衣砧上看到月光,想拦都拦不住。这哪是月光,分明就是相思,因为我所思念的人肯定也在月亮下想着我,所以看到月亮就会想到我所爱的那个人。
   在古人眼中,月亮和相思有密切的关系,月光无所不在,可以代表无时不在的相思情怀;在音信不通的古代,无论想念的人身在何方,都能共赏明月,所以看到明月就能想到对方,聊解寂寞。最夸张的,古代闺中女子怀春时,哪怕没有情郎,也可想象自己的那个不知在哪的他,此刻也会赏玩明月,所以有拜月求偶的传统,媒人也被称为月老。鸿雁、鱼龙都是信使,是说无法寄信给他,满心相思无由寄。写完女子再写男子,昨夜在一个小潭边梦到落花,就是说梦到春天已经过去,应该回家了,可实际上回不去,因为路太远了。春已尽,月已落,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在落月之前回到家里,和爱人在一起?很少吧,所以当月落下,自己却不能归去,满江的树似乎也在摇头叹息。
   文章从月升写到月落,从实景想到哲思,更想到离人的相思,是有其内在的情感脉络的,一点都不突兀。如此美丽的景色,不会为某一个人展现停留,所以人是渺小无奈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不得不远离爱人,增添相思之苦,也是渺小无奈的。但景色又是有情义的,明月无私的普照大地,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共赏明月,同一个月下,同一条江边,虽千里之遥,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天涯咫尺。不知明月待何人,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等待哪一个人。月落下,春尽了,江树还在,情还在,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还在,爱还在,生生世世不息,这才是最美的风景。
   古风一首《月下独行》,同记相思:
   独行小河边,河水何潺潺。伫立看倒影,茕茕意孤单。游鱼成群过,莲叶聚团团。仰首望星空,众星捧月圆。明月照千里,何人共赏玩?我心寄明月,耿耿有谁怜?杂树水边生,黯黯不忍观,清幽在树影,摇曳增心寒。花前月下景,独处更阑珊。微风轻拂过,落花吻水面,流水拥落花,情义长绵绵,花逝为一体,不悔永相恋。飞鸟轻啁啾,于我化鸿雁,千里寄相思,万里诉情缘。佳人在何处,素手有谁牵,雕梁画栋楼,可曾倚栏杆,珍馐与美酒,举杯共谁干。我心千千结,何处诉美媛,愿得一携手,情比金石坚。月下花间舞,把酒酹苍天,金风逢玉露,星光俱璨璨,娇羞可依人,此生长相伴,有卿皆美景,相伴俱承欢,衾枕软呢哝,千载弹指间。寒风起凛冽,梦醒空浩叹,月光照流水,独自祝婵娟。
   (原创首发)
  

共 28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张若虚仅凭一首《春江花月夜》,便惊艳了上千年!诗中把春江、明月、花林这些元素揉在一起,就像展开一幅水墨长卷,画出了盛唐夜晚的美。从“海上生明月”的壮阔,说到游子思妇的相思,从天地永恒的感悟,讲到人间情爱的绵长,三十六句诗像月光一样流转,把景、情、理融合得恰到好处。这篇文章对《春江花月夜》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从诗的意象组合、写景的雄浑唯美,到蕴含的哲思、寄托的离人相思,剖析细致到位。结尾处还附上《月下独行》古风一首,借景抒情以表达相思。引导读者借解读品诗韵,并且在对比中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美文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浪花,期待更多精彩。【浪花诗语编辑·贝拉迪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4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5-04-10 22:18:33
  拜读吴老师美文,品经典诗歌诗韵。祝创作愉快,愿精品连连!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