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山小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春山】何处柳津渡(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春山】何处柳津渡(散文)


作者:石子舟 童生,845.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发表时间:2025-04-11 09:56:35
摘要:可柳津渡,随风飘扬的巴江柳,以及那些借此沉淀下来的美丽诗行,已腾蔚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深烙进巴城的文明记忆之中。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夜月,谁见离泣群?
   ——唐·王勃《江亭送别(其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入川便是旅人的畏途,偏处川东北一隅的巴城,被崔嵬的秦巴山脉重重包围,关山重阻无觅处,历代鲜有外人的足迹。中华上下五千年,巴城始终远离华夏政治文化中心,少了关注也得以从容自在地生长着。一个城市再美,如果少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那是寂寞和不幸的。而巴城并非如此,虽有万山横亘,自有巴水萦绕似带,域外文明得以沿滔滔江水流淌而来,人文气息甘洌蔚然,沃灌千古。翻看历史的册页,那一个个泛舟而至的古贤身影,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华彩无数。李白、杜甫、太子李贤……他们随巴水婉曲,从城西柳津渡口泊船上岸,一头扎进巴山字水中。四周佛龛拱卫的巴城,因为他们的注视平添了一抹亮色。
   年复一年,历史似江水奔流不息,喧腾的柳津渡口,缀连着巴城与外界的文明。
   柳津渡,位于巴城西岸,离古巴城约三里之遥。喧腾的巴河在这里突然拐了一个弯,水势放缓,泥沙沉积,日积月累,慢慢汇聚成一方平坝。柳津渡口就位于平坝临江一侧,沿岸垂柳载途,河里水波荡漾,倒是契合了唐时折柳送别的风俗。这里何时成为渡口已不可考。不知自何时起,渡口高堤上修建了供人送行远眺的柳津亭,登临远眺,江帆点点,山雨迷蒙,巴河似带,蜿蜒进碧翠的群山中。
   作为巴河上较大的渡口之一,柳津渡因紧邻巴城而显得尤为重要,倚傍渡口修建的江亭(柳津亭),自然成了迎接归客,泪别友人的首选之地。酒酣耳热时,离愁别绪也接踵而来,举杯把盏,吟唱赋诗,把个小小的柳津亭,渲染得别情凄迷,文气盎然。
   万里送行舟,朝代总被雨打风吹去,柳津渡口的舟船咿呀着千年的悲欢。字水之畔,惜别了求学升官的巴城人,迎来了羁旅的迁客骚人。江水悠然,船桨拨动喧腾的浪花,在离人心头搅动惆怅几许,期盼几多。此地为一别,孤蓬万里征,送行的人,心头又该有怎样的波澜!江亭不言,柳絮飘飞,滔滔江水,反复沉淀着迎来送往的欢悦和痛苦。
   皇皇大唐,盛世无双。这也是巴州历史上最热闹的一页,无数名动京华的诗人走进巴城。他们不远万里,从柳津渡口上岸,感叹着巴女送别丈夫的离愁,“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李白《巴女词》)在巴城稍作停歇,又走进云遮雾罩的巴山深处,等游兴尽了折返回来,再从柳津渡口登船离岸。巴山字水让他们情郁于怀,舟船中眼望岸上挥手的友人,耳闻江水哗然,两岸垂柳依依,终于诗兴大发。“巴江可惜柳,柳色暗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李商隐《巴江柳》)。
   这些诗人当中,羁旅巴中长达三年时间的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当是其中的代表。羁旅的苦闷,离别的伤感,都在他笔下一一表露无遗: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王勃《江亭送别(其二)》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五月,官场失意的王勃从长安出游,辗转来到巴城。同年秋天,他在城西柳津亭上送别友人。眼望山岳横亘,江水层层,朋友一别,从此难以相聚。酒酣愁更长,诗人终于情不能已,挥毫写下了《江亭送别》(二首)。今天,昔日的柳津亭已改换容颜,喧嚣的柳津渡早已废弛。而这月下依稀的寂寞江亭,咿呀的船桨声,黄昏悄立神伤的身影,因王勃的诗歌,永远活在了巴城的文化记忆里。
   本是巴城羁旅客的王勃,偏在这惹人离愁的深秋送别巴中本地友人远去。羁客难归,友人背乡。异乡最难成故乡。千载以下,我们难以揣测诗人当时寂寞的心情。纵有千言万语,离别终究来了。夕阳残照,江船寂寥,留恋处,船夫催发。仕途的坎坷,人生的不如意,诗人最终选择了沉默。
   也许,那个秋日黄昏,诗人王勃悄立柳津亭中,远望江中白帆远逝,离情难遣。友人一别,更觉周围冷寂一片,巴水涓涓流淌,长亭默默等候,沿岸衰草犹似离愁。回到寓所,唯有夜寒如水,让他嗟叹难眠。
   长久的郁积总有喷发的一刻。终于,几年以后,当再次怅别友人,诗人吟唱出传诵千古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在王勃离开巴城9年之后,公元680年,太子李贤贬谪巴中。而十多年前长安太子殿里,太子贤集名儒共注范烨所著《后汉书》,王勃位列其中。那是一段多么惬意悠闲的时光啊,他们常为某个观点通宵畅谈。一个是才高八斗的诗人,一个是远见卓识的太子,正是青春好时光,大唐盛世任由他们挥洒着胸中的才情。
   对李贤来说,贬谪巴州的日子过得凄风苦雨。他在书台山发奋读书,他劝课农桑,教导人民精耕细作,可母亲并不为之所动。多少次,他经柳津渡来到对岸,登临城之北山,远眺京城长安。万山横亘,云雾阻隔了眺望。他多么希望母后能回心转意,不再因她的一己之私,屠杀她自己的儿子。或许,在那些怅然回城的船上,夜幕低垂,渔火闪烁,听着轻缓的桨声,眼望依稀的江亭,想起王勃也曾泅渡过这一只渡船,太子会忆起那些才情逸飞的时光,无处排遣的苦闷得以有些微的纾解。
   凄惶的等待中,父皇驾崩的噩耗传到巴州,李贤匆匆渡过柳津渡口,跌跌撞撞爬上北山,跪拜长安。父子从此阴阳阻隔,母亲屠戮李氏皇族的步伐却更快。太子悲从中来,涕泗长流,可云岭望断,哪有归路?
   他从柳津渡口上岸,却再无回返帝都的道路。每天传入耳内的,都是李氏皇族被贬谪屠戮的消息。李贤知事已不可为,可他还是想规劝母后,希望她放过她自己的儿子们。巴山的雄鸡,啼白了他多少不眠的夜。太子和着血泪,写下那首比曹植七步诗还要凄婉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黄台瓜辞》传入长安,百官恻然不忍。武则天龙颜震怒,命酷吏丘神勣速驰巴州,赐药酒毒死李贤。被时人赞誉英武聪明、颇有唐太宗遗风的太子李贤,终因母后武则天的女皇梦而魂断巴州,柳津渡口,成了他最后抵达的渡口,从此再无归程。
   又是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唐已渐现没落气象。这个深秋夜晚,又一个叫岑参的大诗人乘船经过巴州。是夜,他并未上岸入城,而是泊船柳津渡口,宿于江船之中。月光依稀,四周山岳寂然,耳闻南山钟磬悠远,念旅途艰苦,前途茫然,乡音早杳,诗人难以入眠,遂成《巴南舟中夜》: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近钟清夜寺,远火点江村。间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夜里,秋月不堪论。
   那一刻,岑参是否想起了江亭远望的王勃,含恨死去的太子。深夜里,远远传来几声猿啼,如诉如泣。
   巴河早已喧腾着盛世的涛声,古人却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昔日满地离愁的柳津渡口再也无迹可寻,就是最细心的探寻者,也难以在巴河岸边找到它曾经的影子。渡口之上,一桥飞架南北,名叫柳津桥,连接着巴河两岸鳞次栉比的高楼。桥头的柳津亭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渡船载不动新的愁怨,早已隐退于时光深处的思念亦渐行渐远。可柳津渡,随风飘扬的巴江柳,以及那些借此沉淀下来的美丽诗行,已腾蔚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深烙进巴城的文明记忆之中。

共 2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王勃诗作开篇,定下别离之调,继而铺陈巴城地理与历史,奠定了渡口的文化底色。它曾是巴山夜雨的离愁渡口,亦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港湾。王勃挥毫写下的“江山此夜寒”,李贤含泪吟出了《黄台瓜辞》,岑参孤舟夜泊叹“秋月不堪论”,他们用诗行将羁旅苦楚、家国悲欣镌刻进巴河的波光中。沉淀在字里行间的别绪与风骨,已化作巴城不灭的文化基因,在山水褶皱里生生不息。而今柳津渡虽湮没于现代楼影,但江柳依旧婆娑,诗韵仍在流淌,是巴城人内心深处最温柔的集体记忆。感谢石子舟老师美文。【编辑:大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5-04-11 10:49:39
  内容厚重,历史人物和典故信手拈来,耐人咀嚼,欣赏美文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回复1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4-11 11:06:14
  谢谢阳光点评。
2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4-11 11:05:20
  当年准备些一系列历史文化散文,梳理一下家乡的文化脉络。可惜的是因有人先写,我就搁笔了。现在想想还是该坚持写下来,毕竟,别人写的,与我的文风大不一样。可惜今天没有这个心劲了。
梦想仗剑天涯,诗书剑侠一生。
3 楼        文友:天净浣溪沙        2025-04-11 16:58:57
  欣赏历史文化散文,问好作者。
回复3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4-12 10:32:03
  问好天哥。
4 楼        文友:天净浣溪沙        2025-04-11 18:01:49
  厚重的历史文化散文。问好作者。
5 楼        文友:奇异果        2025-04-15 10:35:12
  读作者的文就像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引人入胜。欣赏,问好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4-17 09:50:42
  谢谢阅读和点评。四月已半,祝文创丰硕。
6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4-19 09:22:57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6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4-21 09:55:50
  问好文友。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