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爬天柱山(记叙文)
那年冬天冷得出奇,屋檐的冰棱垂得老长。眼看过两天就要开学,妈妈突然说:“走,爬天柱山去。”
山脚下仰头望,灰青色的峰尖戳进云里。石阶上覆着层薄霜,踩上去“咯吱”打滑。妈妈从路边捡了根手腕粗的竹竿,竹节上还沾着枯叶:“抓稳了。”我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跟上去,呼出的白气在围巾上凝成霜花。
石阶越爬越陡,像架直通天际的梯子。才到第二个歇脚亭,膝盖就灌了铅似的沉。这时有位拄枣木拐杖的老人超过我们,蓝布棉袄扎得利落,鞋底裹着防滑的草绳。“丫头,慢慢挪!”他回头喊,笑声震落了松枝上的雪团。
我咬着牙追,碎石混着冰碴直往鞋里钻。妈妈在后面喘粗气:“慢点儿......”她的脸冻得通红,发梢却沁着汗。转过三道弯,忽见崖边立着株老松,枝桠间悬着红绸带,都是爬山人系的祈愿。“歇会儿?”妈妈递来保温杯,热水混着姜味下肚,浑身都暖了。
快到山顶时,风卷着雪粒子往脖子里灌。突然石阶尽头亮起来——云海在脚下翻涌,积雪把怪石裹成白胖的馒头。“快看!”妈妈指着山谷,那边小城还晒着太阳,像枚撒在绿绒毯上的金纽扣。
下山时天擦黑,路灯次第亮起。回望天柱山,峰顶隐在暮色里,像老人佝偻的背。妈妈的竹竿敲着石阶,“嗒嗒”声和我的脚步声应和着。原来爬山和过日子一样,不用急着追谁,只要脚下有路,终能望见想看的风景。
作者: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2015年4月出生
【编者按】习作以冬日爬山为线索,巧妙熔铸凛冽寒意与温情暖意:开篇借“冰棱垂长”“霜花凝围巾”渲染严寒启程,以石阶打滑、碎石硌脚的细节实写登山艰辛,隐喻成长困境;途中偶遇老人的枣木拐杖、草绳鞋底与鼓励话语,自然推动情节,暗含“慢而坚定”的哲思。母子间“递姜茶”的疲惫与“赏小城”的雀跃,将亲情融于跋涉。结尾以“老人佝偻的背”呼应前文,“竹竿敲击声”串联全程,升华出“踏实前行自见风景”的生命感悟。全文语言凝练如冬枝,于留白处藏深意,兼具画面张力与思想厚度。写得不错,请再接再厉!【编辑:一文独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