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文璞】 酷热收麦炼人生(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文璞】 酷热收麦炼人生(散文)


作者:杨柳岸心醉 布衣,211.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发表时间:2025-04-13 22:33:12

我从读初中开始,每年都随父亲收割小麦。大学毕业上班后,父亲年老多病,我和妻子承担了收麦任务。回想当年收麦,如在眼前,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收割小麦,第一步是割麦,把成熟的小麦从秸根部割倒。第二步是运麦,把割倒小麦,用麦秸或缰绳捆成麦捆,运到麦场。第三步打麦,在麦场用打麦机将麦粒与麦秸、麦糠分开。第四步扬麦。打麦机打出麦粒不纯净,混着麦糠和秸屑。持木锨将铲一团麦粒撒向半空,借助风力,麦粒下沉,麦糠秸屑被吹离。扬麦是技术活儿,风小了吹不走杂物,麦粒和杂物一块原地落下;风太大,杂物裹挟麦粒一起吹远,落地又混合了。扬麦高手,趁风合适时候,根据方向和风力大小,调整扬麦的力度、高度和角度,使麦粒和杂物恰好分开。第五步收麦,把扬干净的纯麦粒,装进蛇皮袋运回家,人力背到房顶晾晒。麦子这算收回了。
   割麦和扬麦完全是人力,打麦是人力加机械。第二步拉麦、第五步运麦回家,个别农户用拖拉机,大多是人力、畜力拉木车。这些活儿没一步是舒服的。
   割麦首先是热。“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借白胜的口描述的农村的酷热景象。白居易在《观刈麦节选》写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火热的太阳,刺眼的阳光,灼热的空气,三十八、九度的高温,摸一下刀片和土壤都烫手。这样的热天,如果是现在,很多人在房间不动,不开空调都受不了吧?但在麦田,没有阴凉,还要用力劳动,想想会多热?弓腰、屈膝、奋力干活,汗如雨下、挥汗如下、汗流浃背、汗流成河,都不足以描写那酷热难受的形象。衣服由干变湿,湿再变干,一直干不了。汗水在眼角、脸上不舒服,拿条毛巾围在脖子擦汗,一会儿毛巾也湿了。
   割麦非常累。左腿向左前斜跨一步,同时弯腰屈膝,左手一抓,准确地揽一束小麦摁在腰部,右手持镰刀“呲、呲”从根部割断麦秸,拿镰刀的右手配合左臂将麦秸放在地上。直腰的同时右腿向右前斜跨一步,左腿再斜跨弯腰。如此重复不停地跨步、弯腰、屈膝、割麦、放麦,我开始暗自得意,这也平常,不怎么累呀!哪知没过半点钟,就知道什么叫累了。腰又疼又乏,似乎不是自己的,几乎直不起身,膝盖也发软无力。手上磨出了水泡,疼得不便用力。指甲掐破水泡,一小股水流出,一阵疼痛钻心。多想停下来,可是不能!割麦时每人割一渠,割得快慢一眼便知。父兄一声不响埋头干活,早在前边拉开自己好远,我只好熬着累、忍着疼继续割。不时看看日头,盼着早到回家吃饭时间,那太阳灼灼发热,似乎停顿不走了。
   累极了稍微休息一会儿,有个土岸或者树凉休息最好。一般没有阴凉,就仰躺在割倒的麦秸上,腰伸直、腿放平小憩,还能作会儿美梦,梦到享受又凉又甜的冰棍。烈日下这种动作,对休闲人看来是严厉的惩罚,对割麦累的人是难得的短暂享受。
   记得上班后第三年,妻子怀孕七个月,只能我独自去收麦。一人割麦无非慢点,运麦起码要两人。妻子在场时,先把缰绳铺在地上,我一抱一抱地抱过麦秸放在缰绳上,妻子两手按着堆起的麦个,不让麦秸滑脱,等堆起麦秸粗细够一捆时,把缰绳系个活结捆好。一人捆麦,去抱麦秸时,半拉麦个经常麦秸滑落,顾了这个顾不上那个,实在别扭。费尽心力捆好麦个,再将麦个一个个背到木拉车上,每车装六、七个,用大绳捆好了,拉向卖场。两人拉车,上坡时妻子在后边推,下坡时妻子后边拉着,轻松很多。一人拉车,上坡时我身体前倾,脚尖着地竭力后蹬,咬牙瞪眼用尽全力,只恨自己力小。到坡顶力量用尽,稍微喘口气攒点劲儿再走。下坡时我身体后倾,脚、腿加劲,臀部、腰部、肩部一齐向后抗着麦捆,阻挡麦车下冲。晚上回家,我累得浑身无力懒得吃饭,喝了几杯水躺在床上缓不过劲儿,不敢想象第二天怎么作。幸亏第二天小舅子来帮忙,才完成了收麦。
   收麦实在渴。那么热的天那么累的活儿,知道会渴,下地时往往带一塑料桶水。实际别说一塑料桶水,几桶也不够喝。一会儿嗓子干得冒烟似地,恨不得一桶水喝干。可水是几人共饮用的,要用到回家时间。只能少少喝点,每次喝几口缓解干渴,忍住继续干。
   收麦特别脏,主要在打麦。打麦机是生产队的,农户排号,轮到才能使用。打麦是半机械化劳动,最少要六个劳力合作,一般一家劳力不够,往往是两家或者三家合作,轮到了往往要打两、三家的小麦。电闸一开,打麦机“当当”轰鸣,人就像打麦机上的传送带一样急速忙动。打麦机四周飘荡着尘土和碎秸屑,尤其出口喷着一股强力的尘土和碎秸屑的浓烟。那时没有现在的薄薄无纺布高级口罩,人们也不习惯带着口罩劳动。麦子打完了,几个人的头发上、衣服上、皮肤上一层厚厚的黑色尘土,看不到面皮,只能看到眼睛黑洞洞的,丑得妖精一样。嗓子又堵又恶心,弯下腰吃劲咳,咳出一块一块的黑土泥,好一阵儿才能咳干净。
   收麦的热、累、渴、脏,样样都是苦,刻骨铭心。后来父亲去世,生产队按习惯收回耕地,才结束了我的收麦任务。几十年过去,现在收割机几个来回,割麦、打麦一条龙完成,轻松搞定,直接取麦粒就是,令人惊叹而且高兴!但我明白,正是那时收麦的热、累、渴、脏,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毅力,让我习惯了吃苦。我读书不怕苦,以愚钝的天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考上大学。我工作不怕苦,有人喊苦叫累的活儿,我视若等闲。收麦之苦,真真令我受益无穷。
  

共 21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接地气的散文。作者按照收麦的流程,依次介绍了割麦、运麦、打麦、扬麦、收麦五个步骤,表达了对过去收麦经历的感慨,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深刻记忆和真挚情感。这是一代人的记忆,只有亲身经历过劳动的人,才会写得如此真实感人。这源于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首先,文中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如割麦时的动作描写,“左腿向左前斜跨一步,同时弯腰屈膝,左手一抓,准确地揽一束小麦摁在腰部,右手持镰刀‘呲、呲’从根部割断麦秸”,生动展现了割麦的具体动作。其次,本人的语言朴实自然,使用了大量口语,如“割麦时每人割一渠,割得快慢一眼便知”“多想停下来,可是不能”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4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4-14 07:56:31
  那时的生活历历在目,不错,收麦很苦,但受益无穷。
2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4-14 08:37:27
  文章将收麦的场景形容的活灵活现。值得一读。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3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14 09:33:45
  谢谢精彩编者按
4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4-14 12:04:25
  欣赏杨柳岸老师的美文,细腻的笔触,质朴的语言,通过重温农村秋收的场景,彰显劳动的艰辛和快乐,生活赋予我们累并快乐着的意义。文章不仅是对农活的珍贵的回忆和记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写照,更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称颂。点赞学习美文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4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14 14:22:00
  谢谢如枫美社长一直对我的支持鼓励
5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4-14 15:01:23
  我喜欢麦子丰收,小时候住在农村,有好吃的。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5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4-14 17:18:11
  你是去玩,没有受过亲自割麦的难受。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