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五律•别家(古韵五首)
别家
重开送别筵,把酒意潇然。
佳节团圆后,分离到眼前。
家乡梅尚早,客地柳将烟。
杯尽偷回顾,慈亲泪暗涟。
返程
元宵佳节后,未免意潇然。
置办新春酒,重开送别筵。
返程车转急,孤旅泪偷涟。
不忍回头望,奔波日复年。
一点儿牢骚
中年多不易,镇日苦劳劳。
市井驱行役,风霜白鬓毛。
虚名了无益,绮梦失厘毫。
老态渐初现,人情是刻刀。
杏帘招
烟雨濛濛里,轻寒尚未消。
行中山色薄,望里杏帘招。
一饮风尘洗,三斟块垒浇。
何人知太白,抱月到明朝。
自遣
为得逃禅计,深山访竹茅。
寻幽多感慨,得句乱推敲。
世事难开悟,诗禅作卜爻。
而今知我拙,更惹世人嘲。
【编者按】这组诗作以五首短章连缀成篇,勾勒出一幅中年漂泊者的精神图谱。从离别的苦楚、返程的孤寂,到市井的辛劳、酒中的放逐,最终归于山野的自省,诗人以古典诗意的笔触,剖开现代生活的肌理,在平仄间叩问生存的困顿与突围的可能。
《别家》《返程》二章,以“重开送别筵”与“元宵佳节后”形成时间闭环,将传统节庆的团圆底色反衬为离散的常态。“慈亲泪暗涟”与“孤旅泪偷涟”如镜像对照,道出双向奔赴的牵挂与无奈,斑驳的酒渍中沉淀着中国式亲情特有的隐忍与绵长。《一点儿牢骚》直指中年困局,“风霜白鬓毛”的具象与“人情是刻刀”的隐喻,将生存压力转化为具象的衰老刻度,市井尘埃里飘荡着存在主义的荒诞感。而《杏帘招》《自遣》则试图在诗酒与禅意中寻求救赎:前者以“杏帘”为引,效仿太白醉态,在“块垒浇”的豪迈中暂避尘嚣;后者遁入深山竹茅,却在“诗禅作卜爻”的修行里照见更深的困惑——所谓逃禅,终究难逃“世人嘲”的宿命。
五首诗作构成螺旋式的情感结构:每一次离别都在加重漂泊的重量,每场醉饮都在稀释现实的苦涩,每回自省却让困境愈发清晰。诗人巧妙运用古典意象(梅柳、杏帘、太白抱月)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在“返程车转急”的现代性焦虑与“深山访竹茅”的古典超脱之间,撕扯出当代人的精神裂隙。这种裂隙恰恰成就了诗意的张力:当“刻刀”般的人情世故与“诗禅”的理想国在格律中交锋,那些未尽的叹息与未干的泪痕,便化作穿越时空的共鸣,让每个在尘世中辗转的读者,都能在平仄间照见自己的倒影。感谢支持诗韵中华社团,期待更多精彩!好作品推荐大家共享!【编辑:枫叶飘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17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