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瘦花生米(随笔)
那个年代山东的花生是相当出名,虽然进城了,有山东的亲戚给寄几斤花生米,那也是值得炫耀的事。那时的花生算作油料作物,每次只能寄一斤,多了还不行呢!要说吃花生,我不爱吃颗粒大的那种,相反倒是爱吃剥出来那种细瘦的小粒,嚼起来有一点甜甜味道。
记得家在金陵时,房前屋后有小地一块,种点常吃的菜,什么青菜、蕃茄、辣椒、茄子的,反正地不大,也就是种着玩,种得好一些呢,还真管点用,起码待客应急能加上两道菜。大多人家都种花生和蕃茄,蕃茄熟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摘着就吃了,种花生图个省事,不用太多的管理,收的时候还真热闹,赶上星期礼拜的,一家人一块都上,忙忙活活体会丰收的喜悦,弄得一家人心情可是相当好了。
母亲在小厂上班,活不多,有活干上几天,没活也就在家呆着,属于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种。那时,家里收入少,姐姐要上学,我虽然不到上学的年龄,也开始在家帮妈做点小事。三月江南桃花开满山头的时候,正是荠菜鲜绿之际,那时常常跟着母亲,挎着小篮子,在大院子里挖荠菜,妈妈教我认野菜,要我一样样的看,一样样的闻,分辨不清了,让我一遍遍地尝,遇到可以生食的香菜、酸梅草、白绒草芯还有长着红色胫梗的爬蔓草,妈会教我怎么去挖,怎么去吃。正是由于有吃这个引力,所以我总是乐意去跟妈去挖野菜。这样一来二去的在我5、6岁的光景,什么样的树叶、什么花、什么野菜、什么野果子可以吃,就认了个全,而且到现在也忘不了,感觉自己也算是个人才了,比小伙伴们多了不少生存的知识。长大以后,回想起来才感悟那是母亲在教我学习艰苦时期如何生存的本领,这些本领尽管在我生活中用得很少,但挖荠菜包饺子则成了我年年开春的一个习惯,常常是非常自豪地带着媳妇和孩子去郊外挖荠菜,特别是看着儿子问起这样那样野菜时的崇敬眼神,总会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感觉母亲传递给我的那种暖暖的情爱意。
到了秋天收花生的时候,那也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候,爸爸、妈妈出力刨开土,我和姐姐就拎起花生秧子一颗一颗地摘下来,收得差不多了,我和姐姐还要一个窝一个窝地用小铲再挖一遍,把漏下来的花生再捡回来。我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在人家都不要的未长成的小花生上,其实爸妈是不吃这种没长成的小花生的,因为我爱吃才不舍得扔掉。没有长成的小花生淡黄壳有些透明,里面没有长出花生粒,把这些小花生摘下来,用水好好洗几遍,就直接生吃,甜甜的一咬一包水。要是煮熟了带点咸味,就着粥当咸菜,也很是爽口。那时,这些小花生都是晚上与小伙伴玩捉迷藏时最好的零食了,抓一把分给同伴也算有点面子。收好花生晾干了,要放到过年,才炒着吃,记得母亲炒花生,在锅里放些砂子和花生一块炒,炒出的花生既香又不糊。后来我长大一点,就帮着妈炒花生,我炒花生那可是废一点,一边炒一边尝,等炒差不多了,也吃得差不多了,等到炒好了端上桌,就不想吃了。那时我吃花生就专挑没长大没长成的,剥去壳就是那种纤细的小粒,不论生还是熟,这种瘦花生米都与那种大粒花生米的味道不同,爸妈都说我傻,吃花生时候也就把这种小花生留下来给我吃。一来二去的,养成了一种习惯,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不,这么多年了,我也还是喜欢吃那种瘦花生米。
现在的山东人买卖做得精了,专门出卖那种挑选出来的瘦花生米,号称小瘪子花生,价格因为它自然的瘦小和挑选的耗费,要比正常的花生米高出一些。出于怀旧的情感,也出于特别的嗜好,曾经多次购买,但这样敞开了去吃,却总也找不到当年那个味道了。
其实,世界有很多事情也同这瘦花生米的道理一样,身态弱小的孩子,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弱小而另辟一条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有某种嗜好之人,也可能就因嗜好成就为一代名家;生得相貌怪异之人,也可能因为怪异而成为影视界的名星,这不正是应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格言,凡是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万物,它的存在总是有它的合理性。所以,不论你先天如何不足,但后天的世界是属于你的,只要不自弃,好好把握,肯定会有你自己一片多姿多彩的天地。
瘦花生米,真的很好吃,不信您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