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黄山之行(记叙文)
暑假的蝉鸣里,爸爸晃着登山杖说:“去黄山啃石头啦!”我盯着他背包上叮当作响的水壶,把薯片塞进裤兜——谁信爬山能比吹空调吃零食快活?
大巴翻过十八道弯时,云海里突然冒出尖尖的山峰,像被神仙用绿毛笔点出来的。妈妈指着窗外喊:“快看!猴子观海!”我扒着玻璃,真瞧见块石头蜷成蹲坐的模样,爪子搭在悬崖边,连尾巴都翘得活灵活现。
山脚下的石阶望不到头,像条灰白的绸带缠在翠绿色的山腰上。我刚蹦跶二十级,小腿就像灌了铅。爸爸把我的书包拽过去,往我手里塞了根竹棍:“这是黄山给你的魔法棒,拄着它能变轻松。”我哼哧哼哧戳着石头,忽然发现路边的松树都歪着长,枝桠像伸出来的胳膊,要拉我一把。
到“迎客松”时,我的汗把T恤黏在了背上。风卷着雾气扑在脸上,凉丝丝的又带着松针香。爸爸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莲花峰:“当年徐霞客在这儿写游记,说‘登黄山,天下无山’。”我咬了口压扁的薯片,忽然觉得爬山好像也没那么糟。
最后那段“百步云梯”陡得像要竖起来,我的膝盖抖得比筛子还厉害。妈妈摘下遮阳帽给我扇风,爸爸在后面托着我的背包。当云雾突然散开,金灿灿的阳光泼在脚下连绵的山头时,我听见自己“哇”地喊出声——层层叠叠的青山浪头般涌到天边,连刚才觉得高不可攀的石阶,都成了系在山腰的银丝带。
现在我书包里还留着黄山捡的小石子,摸着粗糙的纹路,总想起爸爸说的:“山顶的风景,要自己一步一步踩出来才带劲。”原来比薯片更过瘾的,是站在云上头,连风里都飘着甜味儿。
作者:安庆滨江实验学校302班,2014年12月出生
【编者按】这篇习作恰似一幅泼墨山水画里裹着跳跳糖,壮阔的奇峰云海间跃动着童真的趣味!开篇以"啃石头"的俏皮话和塞薯片的细节,鲜活勾勒出孩子对爬山的抗拒;"神仙用绿毛笔点山"的奇喻,瞬间为云雾中的黄山披上童话滤镜。作者化身细节捕手:猴子观海石"尾巴翘得活灵活现",歪脖松树如"伸来的胳膊",让静态风景化作会互动的伙伴。登山时"膝盖抖筛子"的夸张与父母递竹棍、扇风的温情相映,艰辛里裹着家人暖意。最绝妙的是薯片贯穿始终的隐喻——从依赖零食的抗拒,到山顶"风里甜味"的顿悟,不着痕迹地将"坚持的意义"融于石阶之上。结尾攥着石子回味爸爸的话,让这份感悟如黄山松涛,余韵在笔墨间悠悠回荡。写得真棒,继续加油!【编辑:一文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