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都吃了些什么(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都吃了些什么(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290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发表时间:2025-04-17 10:05:07
摘要:人嘛,高级的杂食动物。若问我此生都吃了些什么,细算起来,还真的难以计数。

人嘛,高级的杂食动物。若问我此生都吃了些什么,细算起来,还真的难以计数。
   老家人有吃饼的习俗,自然,我的主食就是煎饼。小时候,因家境贫困,家人所吃的煎饼,多是用山芋干子做成的。
   人工做山芋干煎饼的程序颇为复杂,制作起来非常辛苦。准备做煎饼前,父母亲凌晨两三点钟就要起床。先是把泡好了的山芋干从水中捞起,放在砧板上,一刀一刀、叮叮当当地把山芋干子剁碎,然后放到石磨上磨成糊状,再用鏊子烙成煎饼。
   泡软了的山芋干如同“皮条”,把一皮盆(直径约七十厘米烧制的泥盆)的山芋干剁碎,要一个多小时。将剁碎了的山芋干,加入少量的粮食磨成糊状,还要一个多小时。再加上烙煎饼的时间,总共要四五个钟头,相当于现在的人大半天的工作量。
   石磨要三个人才能推动,我最害怕的就是推磨。凌晨正是熟睡的时候,硬性从床上爬起,眼皮涩涩的,浑身关节酸酸的,头脑昏昏沉沉。抱着磨棍,围绕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两腿如同灌了铅。
   烙煎饼是在没有排烟设备的低矮的草房子内进行的。放在地面上的铁鏊子,其鏊子腿的高度不足二十厘米。多数情况下,鏊子底下烧的柴草都是干青草。干天旱地的时候还好说,阴雨天,干青草会“返潮”。受潮了的干青草,燃烧起来,浓烟滚滚,常把人呛得喘不过气。用俗语的说法,那叫做“鼻子一把泪一把”。烙煎饼的人,是弓着腰,坐在不足十厘米高的“爬板凳”上的。可以想见,让现在的人一动不动地在这样的板凳上坐一两个小时,恐怕也很难坚持下来。
   为了使煎饼糊子摊在鏊子上能够揭得下来,推磨时,要在山芋干子里面掺杂一些诸如高粱、大豆、玉米、谷物等。添加物是极少极少的,因而吃到嘴里是甜津津、涩涩的。山芋干煎饼趁热吃,口感尚且软糯。而凉透了,则会变得花花洒(向下掉渣)、“上把捧”(双手捧着吃)。靠吃山芋干煎饼,卷盐豆、咸菜活命,人们大都面黄肌瘦,肤如土色。我面部的皮肤,说黑不黑,说白不白,如烟油色,大抵是与长期食用山芋干煎饼有干系的。
   山芋干煎饼不算是最难吃的。最困难的时候,我吃过在嘴里咬合起来“沙沙”作响的带壳的高粱米饭,吃过酸涩的山芋叶,吃过面面的、带着邪味的白菜疙瘩,吃过使人皮肤变黄的胡萝卜,吃过形形色色的野菜……这些东西,偶尔吃一点没事,可当主食吃的话,时间久了,人会生病,甚至会因得浮肿病而死去。俗话说,饿了,秤砣板凳腿也能啃两口。谁也不愿意吃这些东西,只是饥肠辘辘难耐,逼的!
   我喜欢吃小麦煎饼。小麦煎饼,吃到嘴里滑滑的,香香的。可每年从生产队里分得的麦子,不过平均每人三五十斤的样子,太少了呀!所以,只有家人生病了,或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两顿小麦煎饼。家里的小麦煎饼,我吃的是最多的,因为我经常“头疼脑热”。——小麦煎饼卷白糖,或什么都不卷,味道好极了,吃起来总觉得没吃饱。
   在当年老家人的眼里,水饺是圣物,是珍品,只有过年才可以享用。我的家,包括邻里百舍们都未曾破过例。可极特殊的时候,也偶有破例。已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大年初一,我家“敬老天”的供桌上,仅放了两碗伴有一撮红糖的大米粥。盼星星盼月亮,盼新年。新年到了,竟然没能吃上水饺!
   还有一次例外。那是在父亲带着家人去黑龙江省安达市逃荒的日子里,我和弟弟在路边玩耍,迎面走来一个中年女人——寺庙里的尼姑。她端来一碗水饺,诚恳地让我和弟弟吃掉。我和弟弟都是不足十岁的小孩,比猫还馋。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礼节,一碗素馅水饺,两个人一口气就吃完了。其味道之鲜美,之沁人心脾,让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父亲用勺头炒鸡蛋,给我治疗感冒引发的咳嗽,从此我就喜欢上了吃鸡蛋。虽然勺头炒鸡蛋不放葱花,不放味精不放盐,吃完鸡蛋还要把油喝掉。可那香喷喷的味道,就是让人吃了还想吃。
   在乡下人的眼里,鸡蛋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吃,而在于它能够卖钱,能够用换回来的钱称盐打油,或买回来针头线脑。曾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因鸡过于“贪玩”,而把鸡蛋下到外边,或邻居的家里。恰巧又被别人捡了去,这家的女人就会出来“骂骂”(骂大街)。我家的鸡也“撂”(丢)过蛋,母亲想出去“吆喝吆喝”,父亲说什么都不答应,母亲被气得直流眼泪。其实,母亲流泪,她心疼的是丢失的鸡蛋。
   鸡蛋金贵,可端午节我们还是能放开肚皮地吃一顿。乡下人有一个说法,叫做端午节吃水煮鸡蛋不腰疼。经验证,此说法不够正确。有一年冬天,我随社员一起去扒了一次大河。河工结束后,我的腰还因腰肌劳损而疼痛了一个多月。端午节的鸡蛋,我可没少吃啊!
   更稀缺的要数猪肉。平时是很难见到“荤腥”(猪肉)的,只有年三十的晚上才能吃上肉。记得母亲在切菜板上,把煮熟了的肥猪肉,沾上盐粒子,一片一片地往我嘴里塞。我吃的满嘴流油,直至吃的小肚子鼓了起来方才罢休。那时,很多人家都养猪,养猪的目的是为了攒粪,和卖到食品站换钱。而过年吃猪肉,主要靠生产队杀一两头猪,分配给社员。分猪肉以抓阄的形式进行。谁抓到了一块肥肉,就兴高采烈。抓的是瘦肉,则会把脸拉的老长。瘦肉不香,瘦肉炼不出炒菜用的荤油,难怪让人心里不痛快。
   我结婚那年是一九八五年,猪肉供应依然紧张。为买一套猪下水,我找到了县里的商业局的刘局长。他给我写了一张条子。哥哥拿着这张条子,在县里的肉联厂排了大半天的队,才置办齐全。肉联厂离老家五十华里,哥哥骑着一辆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嘎哒嘎哒”地来回骑行,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为了那一套猪下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农民终于告别了物资短缺,和艰难困苦的生活。
   做煎饼实现了“机械化”,且煎饼用料不再是山芋干,而是以小麦、杂粮为主。山芋干煎饼,及用山芋做的饭退出了人们的餐桌。市场活跃,大街小巷都是卖煎饼的人或店铺。小麦煎饼、杂粮煎饼、玉米煎饼……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手到擒来。可恨的石磨,可恨的鏊子,可恨的山芋干,都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纯粹的小麦煎饼,蛋白质含量过高,且不够爽口,人们便以柔软的、营养均衡的杂粮煎饼作为主食。
   大街上,名字叫做“天天过年”的饺子店随处可见。高兴了,就进去“过个年”。其实,想吃饺子,有面,有加工馅料的电动机,和包饺子机,自己现做,只是一二十分钟的事,不麻烦。
   或是报复心理,产生的报复消费。我常常不加节制地吃鸡蛋,吃猪肉,在辅之以鸡牛羊肉和海鲜,使我的身体变得“大肚老腰”,进而系列营养过剩的“富贵病”也找上门来。
   为健康起见,我不得不控制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一辈子还没过足鸡蛋、猪肉的瘾,现在却要戒掉,而改吃粗茶淡饭,甚至我痛恨至极的野菜,或盐豆子、咸菜,哪有这个道理?

共 26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作者描绘了从小到大的饮食变迁,见证了中国农村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转变。文章的主题鲜明,以“吃”为主线,贯穿了作者的童年、少年和成年的生活,从山芋干煎饼到小麦煎饼,再到各种杂粮煎饼,从偶尔吃上一顿饺子到“天天过年”,从吃不饱到吃腻了,这些变化不仅是作者个人生活的变迁,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文章情感真挚,无论是对父母辛劳的感激,还是对童年苦难的回忆,或是对现在生活的描绘,都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文风质朴,语言朴实,一些俗语的运用,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令人真切感受到新旧变化、生活向好的真实体验。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17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4-17 10:06:21
  散文以其鲜明的主题、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和清晰的结构,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饮食文化变迁。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4-17 10:07:01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25-04-22 09:44:19
  几十年食物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由贫到富的过程,几代人艰苦奋斗,摆脱了贫穷和饥饿,迎来了“天天过年的好日子”,展示了中国农村变迁的过程,是这个时代历史的缩影。拜读学习佳作,并同作者一起回顾了那个共同经历过的艰难时代,更觉得好日子要倍加珍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