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架子车往事(散文)
一
在老家后院柴房的南墙上,斜靠着一辆破旧的架子车,深浅不一的裂痕就像历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的皱纹,车辕被磨得发亮,车轱辘辐条间布满了蛛网。每次看见它,车轮转动的吱呀声就会在耳边响起,有关架子车的往事便纷至沓来,浮现在眼前。
从我记事起,不管是家里还是走在大街上,架子车随处可见,家家户户必不可少。每天早晨,爷爷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院子里,先将架子车车厢打扫干净,再仔细检查车胎是否漏气,有时给车轴加机油或者补充轴承的铁珠子,这些细致入微的保养活儿,都是爷爷一手完成。爷爷说,架子车每天都要为干活出力,要好好爱护它。在爷爷心目中,架子车就像家里的重要成员,担负重要职责,不可忽视。
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爷爷已将柴火从场院拉回来,放进厨房,又马不停蹄,去村东大坡下挖黄土,装一车黄土上坡,绝非易事,但爷爷硬是咬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一步一步拉了上来。奶奶看爷爷累得满头大汗,劝他休息一会儿。他摆摆手,说等会儿干完再说。说完,拿起铁锨,径直走向后院。好奇心驱使,我也跟在爷爷身后,走到后院,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原来爷爷已将架子车上的黄土倒在后墙根,正在掏茅厕呢。爷爷看我捂着鼻子,转身想走,笑着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别看粪便臭不可闻,它和黄土混合经过高温发酵,可是庄稼的好肥料。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干完这些活,爷爷才坐下来,从腰间掏出烟袋锅,装上烟丝点燃,吧嗒吧嗒抽起来。
农忙时节,不管是拉麦、拉玉米或其它农作物,架子车是当之无愧的“好帮手”。特别是三夏大忙,家里人天不亮就起来,拉着架子车去地里割麦,到了麦田,父母两人弯下腰,并驾齐驱,挥舞着镰刀,麦子唰唰倒地。两人割了几行麦,又开启捆麦模式。父亲力气大,捆麦技术过硬,很快将倒在地上麦子捆绑完毕,又开始装车。装车也是一个技术活,爷爷事先在架子车四周绑上架子,增加装载量。父亲和爷爷将麦捆一个个搬到架子车旁,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架子车很快被装满。父亲用绳子仔细将麦车固定好,将攀绳搭在肩膀上攀绳,弓着腰,使劲往前拉。道路坎坷不平,父亲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我和弟弟在后面用力推着,父亲故意大声说,这谁呀?力气咋这么大呢?我俩相视一笑,一声不吭,想着能让父亲分担一点,浑身就充满了力量,一趟接着一趟,中午十二点之前,父亲才终于将一大片地的麦子全部运到场院,才稍微喘口气。父亲汗流浃背,全身湿透,肩膀上被攀绳勒下深深的印痕。
二
吃过午饭,大人们来不及休息,趁着晴好天气,又匆匆投入忙碌的碾场劳动中。那时,一家起场,街坊邻里都来帮忙,氛围和谐,场面热闹而壮观。我和弟弟想学拉架子车,好几次都被大人制止。他们说万一我俩弄坏架子车,大忙天干活就没猴耍(没办法)了。因为大人最担心车辕断,车辕是用榆木、松木、槐木打造而成,这些树木生长缓慢,来之不易,即使有现成的木材,可加工费事,得请木工师傅。所以家人绝不允许小孩子玩架子车。
大人为了安全起见,将架子车车辕平平稳稳插进麦秸堆,让小孩子们坐在车厢里玩。因为各家各户场院紧挨着,我和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一起玩各种游戏。女孩子比较文静,随身携带一根毛线,喜欢翻绞绞,这种游戏单人或双人都可以玩。我和隔壁小雅面对面而坐,她先起头,将一根红毛线两头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圈,将其绷挑在十个指头上,组成一个立体线条图——扫把,我十指勾、挑、分、翻,扫把脱胎换骨,立马变成马槽,她也不甘示弱,两手并用,将马槽翻成五角星……我和小雅交替进行,花样由简单到繁杂,配合默契。这种游戏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惊喜多多,其乐无穷。
男孩子们有自己的玩法,他们坐不住,趁大人不注意,几个胆大的家伙将架子车从麦秸堆里抽出来,推着在场院疯跑,体验风驰电掣般的感受。或者几个男生坐进车厢,另外一个男生一只腿搭在一边车辕上,随着车辕忽高忽低,人也跟着一上一下,晃晃悠悠,就像玩跷跷板一样,特别有趣,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一旦被大人发现,他们便做鸟兽散,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唯恐被逮着收拾一顿。大人一边使劲跺脚,发出腾腾腾的声响,做追赶状,一边大声喊:小兔崽子,往哪里跑?如果将车辕颠坏了,看不打断你们的狗腿。其实,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大人一般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吓唬吓唬一群捣蛋鬼。看到男孩子四处狼狈逃窜,女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就像看一场精彩表演。如此这般,男孩子就能安静几天。
晚上,起风了,父亲和爷爷各拿一把木锨,开始扬麦。看着干净饱满的麦粒堆积成小山丘,家人们露出丰收的喜悦。虽然辛苦了一天,但父亲拉着架子车,满载着劳动果实回到家里,脚步轻快,疲劳感一扫而光。
麦子晒干之后,就要交公粮。一大早,父亲和爷爷将袋袋小麦放在架子车上。父亲带着锅盔馍和一壶水,拉着装满夏粮的架子车,去镇上粮站交公粮,爷爷帮忙推车。走在路上,交公粮的架子车一个接着一个,大家都想趁早上凉快,早点排队,早点交完回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到了粮站才发现,很多人三更半夜起来排队。看着如长龙般的架子车队伍,爷爷和父亲只好耐心等待。从早上等到下午六点多,爷爷和父亲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交公粮任务。爷爷说,再买两袋尿素顺便捎回去,过两天浇地,给玉米苗追肥。于是,爸爸拉着架子车,来到供销社。当他们两人回到家时,暮色四合,天已经黑下来了。
三
架子车车辕、车厢、车轴和两个轱辘组合在一起,构造简单,但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乡村,架子车用处广,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像拉土、拉粪、拉农具、拉粮食等,而且生活各个方面也离不开它。小时候,没上学之前,家里还没有自行车,赶集,特别是赶年集,由于要购买各种年货,人们都要拉架子车前往。过年时,父亲将架子车彻底清扫刷洗,并给车辕绑上红布,他说架子车辛辛苦苦劳累一年,也要好好过年。大年初四这天,我们去给舅舅家拜年,架子车又闲不住了。母亲先给架子车厢铺上一层干净的肥料袋子,又取来褥子覆盖上面,让我和弟弟坐上去。父亲把礼品放在我们身边,提醒我们看好。我和弟弟齐声说,放心吧,保证不会偷吃。父亲让母亲也坐在车厢里,母亲笑了笑说,她坐上去得有多沉啊,父亲拉得动吗?哎呀,我都能拉十袋粮食,还能拉不动你们娘仨,你们还有那些粮食重吗?弟弟说肯定没有。我让母亲和弟弟我们坐在一起,母亲说,车厢空间小,坐不了那么多人。再说冬天走路暖和,她不用坐。我俩一听母亲说冬天走路暖和,也不想坐架子车了,一路小跑,跟着母亲。就这样,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到达舅舅家。
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父亲拉奶奶去镇上看戏,我一看,表现的机会来了,可以过把拉架子车的瘾。于是我自告奋勇,给父亲说,让我拉奶奶吧?没想到父亲欣然答应了。奶奶眼睛眯成一条缝,连声夸我孝顺。于是,我让奶奶赶快坐上去,奶奶半信半疑,问我能行吗?我拍着胸脯,自信十足,说肯定行。但奶奶坐好之后,我抬起车辕的那一刻,感觉有点吃力,虽然能将架子车扶稳,但还刚拉出家门没几步,就气喘吁吁,父亲赶忙接住车辕。他说我还小,力气不够大,等将来长大,自然就能拉动。我拉架子车的愿望落空了,但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安慰。
当我真正长大时,架子车很少发挥作用了。农村人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自行车在农村开始普遍流行,手扶拖拉机也在田间跑来跑去,还能多拉快跑。而架子车只是作为短距离运输,还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农村盖房时,从自家门口将砖块水泥,运送家里,用架子车更为方便。
时代日新月异,科技不断进步,现在的农村,耕种、除草、收获等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效率。汽车、电动车满大街跑,架子车的踪影无处寻觅。
近几年,时不时刷到网上有年轻人以架子车作为婚车,让人眼前一亮。一对新人穿着传统结婚服饰,新郎拉着新娘子一路小跑,氛围欢快热闹,颇具吸引力。有人说这是一种怀旧情结,再现老一辈人当年结婚情景;有人赞叹这种结婚方式简单省事,环保节约,非常有现实意义。不管怎样,结婚是两个人的事,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不管以什么样方式举行婚礼,开心幸福才最重要。其实,用架子车娶亲,也别具一番风采。
架子车,这一朴实无华的农具,不仅是乡村生活的缩影,更是岁月长河中坚韧不拔精神的见证者,家庭团结、共同奋斗的象征,它承载着童年的美好回忆,是我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乡愁。即使时光流转,架子车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如不灭的灯火,永远照亮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架子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不仅是农具,也是运输工具,每天都离不了,是农耕时代的显著标志。再次感谢老师辛苦编发,祝老师春日好心情,工作顺心,生活开心!

架子车现在很少用,像我们在老家盖房,还专门买了架子车,从没看给家里运砖,距离太近,只能用架子车。所以说,架子车也不是完全淡出人们视野。再次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祝老师春日快乐,生活愉快,佳作不断。
架子车儿时美好回忆,那些往事刻骨铭心,见证了农家人的勤劳艰辛,苦中有乐,彰显坚韧不拔。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社团有你更精彩。祝老师春日好心情,生活愉快,工作顺心如意。
老师写作功力深厚,让人心生敬意,是云彩学习的榜样。再次感谢老师关注和精彩留言,祝老师春安笔丰,四月好心情,万事胜意。
架子车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带给我们很多美好回忆,也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再次感谢老师支持,祝老师春安笔丰,工作愉快,佳作连连。
老师说的极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心中都有一辆架子车,都经历过旧时农耕时代的艰辛,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能好好去珍惜眼前的幸福。祝老师春安笔丰,工作顺心如意,佳作不断。
老师佳作我也拜读了不少,文采飞扬,佳作频出,让人赞叹。向老师学习致敬!祝老师春日好心情,佳作连连。
我们这些人都经历过拉架子车的时代,经历感受过干农活的辛苦,所以对架子车怀有很深的感情,记忆深刻。感恩新时代,生活越来越好。
再次感谢老师大力支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美文,祝工作顺心如意,生活开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