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东篱】“玉带垂虹”柳江桥(散文)
一
我在广西柳州工作生活多年,往事如烟并未飘散,我常常想起那些桥来,那些飞架在柳江之上的大桥。
柳州,又称壶城,因为从贵州远道而来的柳江,在柳州绕成了一把“玉壶”。为了确定壶嘴的位置,我曾对着卫星云图看了好久,也查阅了很多资料,以期看到有人明示。未果,却有网友给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柳江之上的每一座桥都是“壶嘴”。倒是别有新意的解读,车流、人流,每天从壶嘴里进进出出。从壶嘴往壶里装水,我还没见过。
2011年,我刚到柳州时,住在潭中东路的一幢公寓里。那时,我还没取得驾照,每天和同事拼车一起去河西的公司。所谓“河西”,应该是在柳江U字形(为叙述方便,以下提到U字代指柳江在主要市区部分,烦读者诸君特别关注)的西部,如称江西,估计怕赣鄱大地的人民误会,就委屈一点叫河西了。那里有一个以“柳州五菱”为主的河西工业园,我们的物流公司就设在那儿。
离开公寓不久右转,车就驶上壶东大桥,过桥后,再继续穿越一段高架路桥,接着就驶上壶西大桥。这几公里的路程,犹如轿子被抬起,缓缓落下一段,又被轻轻抬起。抬起时,满目江水浩荡,绿意葱茏,慢慢落下时,立马就贴近民生。两旁高楼林立的小区就开始上升,那么多似曾相识的窗口和我对视。这段乘车,十分惬意,甚至有些刺激,轿车像波峰浪谷中冲浪,被抛起,旋即又沉下,再被抛起,再沉下。过了壶西大桥,公司很快就近在眼前。早去晚回,日日往返。柳州的同事告诉我,壶东大桥也叫“三桥”,壶西大桥也叫“四桥”,我对数字比文字敏感,马上就追问,一桥二桥在哪?遗憾的是,对方有些说不清楚。“柳州的桥太多了!”同事用这句赞美之词为自己收场。
就这样,我慢慢熟悉了三桥、四桥。让我惊讶的是,这两座桥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不同于上海,上海的过江大桥因与地面高差较大、车流大、车速快而没有这些最基础的设施。我曾来到桥上,驻足扶栏四望,柳州不愧是盆景城市,江山锦绣,风光如画。走的次数多了,忽然意识到,别急着去四处乱跑,那样未必能很快熟悉第二故乡。这桥,不就是柳州这本大书的提纲吗?不留心看,很容易错过。在三桥的引桥南侧和北侧,原来刻着柳州的新老八景浮雕。如能沿着这八景了解开去,能知晓很多柳州的人文景观,历史底蕴。
三桥是广西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推顶连续梁桥,这学名很专业,实际是安装主梁时采用了一种推进方法。但大桥的样式是比较古朴的五个大跨度桥涵相连的那种,非常常见。四桥在三桥基础上,更进一步,拱形涵洞,变更为桥桩,桥上中央位置挺立起门形索塔,改为斜拉索桥。远望如一架竖琴,大气端庄。三桥、四桥是建设者随口起的乳名,但乳名叫开后,柳州人几乎没人去叫这对双胞胎的大名。两座桥相对比较普通,但知名度高,他们携手和潭中高架路一道,连接成一根韧劲十足的扁担,担负起柳州的柳南、柳北、城中三个主要城区的振兴和繁荣。
我很好奇地问柳州同事,怎么没有五、六、七、八桥,没接着编下去呢?他们说,怕编号多了,外地游客搞不清楚,索性再造桥,就直呼大名了,也更正规些。说完,他们大笑,他们承认,其实,再编下去,连柳州人也搞不清楚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柳州的江桥还要造下去,还要造多少座,要由未来回答。
二
来柳州两年后,我自己开车上下班了,周末我就当练车,出去兜兜转转,也想顺便找一家东北饭店,打打牙祭。先去五星商业步行街,转了一会儿,没找到,便直接开车,顺着龙城路,开过柳江大桥,穿过U字形的底部,转到谷埠街国际商城,在里面找到一家“哈尔滨水饺”。从此,每隔一段时间,我就驶过一次柳江大桥,在步行街和谷埠街之间穿梭,乐此不疲。一琢磨,可能在步行街能找到点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感觉,在饺子馆能尝到老家有滋有味的风情,骨子里,永不流失的还是绵密的乡愁吧。
柳江大桥,是柳州江桥中的第一座公路大桥,是中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城市大桥,大桥看上去就像两三个巨大的T字连接而成。它是正宗的“一桥飞架南北”,贯通江南的鱼峰区和江北的城中区,结束了人们靠浮桥、渡船过江的历史。它整整比我小四岁,我到六十岁退休了,它还要干上四十多年。据检修工讲,它体质健康,再干个100年没问题。令我骄傲的是,它的设计竟出自林元培这位世界级桥梁设计大师之手。著名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以及东海大桥等等,都是他的杰作。但很多柳州市民都习惯叫它柳州大桥,那个贫穷的六十年代,耗用国产钢材1515吨,水泥6081吨,花费727.52万元巨资建造、以城市名字命名大桥,显然地位不一般。它排行老大,就是我寻找许久的“一桥”。饭后,沿着屏山大道返回,大道南侧就是立鱼峰公园和马鞍山公园,两座山峰由一条高空索道相连,老八景中的“南潭鱼跃”、“天马腾空”掩映其间,时时向游人散发出朦胧的诱惑。
在柳江大桥的两侧,也就是在U字的两个弯处,分别是红光大桥和文慧大桥。和红光大桥结识,是源于几次送家人和朋友去柳州火车站。2014年春季,我搬到了新的小区居住,比原来的公寓往南移了一段距离,靠近文昌大桥。去西南方向的火车站有两种走法,实际里程接近,可分为在U形字外或穿越两次U形字。前种走法寂寞些,车少路宽人流稀疏,后一种热闹些,车多路窄人流密集。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他们选择后一种走法,顺便让客人浏览下闹市区的市容市貌,过两座大桥,再瞄几眼柳江的美景。最后过的就是红光大桥,据说是广西目前规模最大的悬索桥,南北两端主塔耸峙,两根凹形的粗壮的钢索悬垂着几十条稍细的钢索,合力将大桥拉得无比挺直。犹如一把更加巨大的竖琴,冥冥之中,和远在几公里之外的斜拉索壶西大桥,仿佛在合奏一曲“一江春水向东流”。从大桥上驶过,仿佛穿越了一段时空隧道。
想起2018年夏季,朋友带着孩子和七十多岁的老岳父来柳州旅游,早晨送他们去火车站。本来时间宽裕,就这样慢悠悠开着,当他们对红光大桥赞不绝口时,我像一个柳州市民那样,心里喜滋滋的。快近火车站,我发现坏了,车站附近的广场正在维修施工,几处绕行的标志,指引我绕得云里雾里。总算找到一个可停车之处,也不管违规不违规了,立刻停下。目送朋友带着一老一少、大包小裹,跑着去了候车室。还有十多分钟检票,我心里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说到文惠桥,我有几次是误打误撞来到桥头的,因为它一样可以抵达江南的鱼峰区,再回到我居所。在我刚到柳州的前两年,在原来的桥旁,正在修建一座桥,后来方知,这样等于加宽了文惠桥,等于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加快了车流通过。所以,有人又形象地称它们为“姊妹桥”。桥式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桥面从三道起伏的彩虹钢梁中穿过,蔚为壮观。为了纪念柳宗元,“文慧”二字取自其谥号“文慧侯”。柳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爱民亲民的父母官,文惠桥,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南引桥处,紧邻驾鹤小桃园景区,景区里有古八景之一的“驾鹤晴岚”。曾经多少次在文昌桥或者三桥上向东南方向眺望,能望见并肩矗立的蟠龙山和驾鹤山,蟠龙山上有两座宝塔,两山两塔,如此便构成一幅“宝塔映朝阳,‘柳江’金光闪”的雄浑画面,我觉得,这才是柳州古老而崭新的第一景吧。
回头再聊聊前面提到的文昌大桥。几乎和三桥平行,样式有点近似柳江大桥,它连接起被柳江分割开的隶属城中区的市中心老城区和河东新片区,为文惠桥分担了交通压力,也为支持新片区的发展多增一条血脉。这座桥,我步行的最多,出了小区,向后左转不足百步就上桥。比如,去老城区的小巷里去修剃须刀,去三中路的龙城点心店买面包等等。桥上也有柳州新老八景的浮雕,和三桥的浮雕近似,只是刻在了人行道上,可边走边低头看。下了桥西的引桥,右手就是著名的柳州饭店,一块石碑铭记,这里接待过多位来柳州考察指导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桥有点长,1700多米,返回时,就觉得有点累了。但我心里高兴,我知道,走过大桥,离家就不远了。在柳州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就是从图书馆绕经柳侯公园,徒步走过文昌大桥回到住处的。公园里的老八景之一“罗池夜月”,会否因为我的即将离别,添一缕泪光。
广雅大桥,几乎和四桥平行,和文昌大桥通过市中心的广场路曲线对接。这座桥造的相对较晚,2013年完工,和文惠桥的扩建桥同年通车。它是一座动感十足的拱桥,两翼桥拱如海鸥振翅,翩然欲飞。我们公司的主管税务局离这座桥很近,每次去税务办事,我都顺路,从广雅大桥,驶过城区,再走文昌大桥,回家。我们公司成立于2004年,给当地财政每年纳税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可以自豪地说,柳江上有些新造的大桥,还有我们的贡献呢。
三
一个人生活,逛超市,是我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柳北区,一个大型的大润发超市,是我的最爱,几乎每周都会去一次,采购些日用品和美食。我发现,在柳州的店铺里,唯独那里有卖上海人爱吃的青菜包子。逛完超市,我常常顺带去几十步之遥的雀儿山公园玩玩。所谓柳州新八景之一的“雀山霞蔚”就在公园里面,我没刻意寻找,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觉得,公园里每一处都配得上这个美称。
去超市或者从超市回小区,每次我都要过一座河东大桥,它就是柳州人常叫的二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座桥,连续的混凝土桥桩,托举着坦直的桥梁。这桥年纪比较大,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记得到柳州第三年的初冬,我从超市里出来,便招手叫了一辆出租。女司机,开得却很快,刚下桥,一个急刹,我右手拉着上拉手断了。一路上,为赔偿问题,我俩争执起来。后来,她报了警,我们被带到派出所,警察调节了一个多小时,才算了事。最后,她道歉,并送我回住处,我忽然觉得难为情,给她付了远高于出租车费的钱。奇怪的是,我竟然觉得那个下午非常充实。至此,一、二、三、四桥齐全了。
截至今天,柳江上已经建成钢混结构的桥梁有20座。在我们公司搬迁到30公里之外的柳东宝骏基地后,上班或出游,我还有幸有走过双冲大桥、三门江大桥、阳和大桥、白露大桥、鹧鸪江大桥,遗憾是没有走过静兰大桥、洛维大桥、官塘大桥、螺丝岭大桥、凤凰岭大桥、白云大桥、白沙大桥。它们同样姿态不凡,别有风情。这些桥名,都和建桥当地村镇名称或山水名称有关。特别强调的是,凤凰岭大桥是我回沪之后建成,白云大桥还没竣工,没走过在情理之中。最感慨的是白沙大桥,就在二桥和三桥之间,可以说,我看着它一天天轮廓渐显,2017年建成通车后,自己竟没有驾车走过一次。当时的心理是,不急,离得又近,以后有的是机会,没想到一年后我接到了一纸调令。待人待物都一样,想去看就马上行动。白沙大桥,是目前全球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用钢量最多的“反对称结构斜拉桥”,先后斩获国家级授权专利发明16项。桥中央高耸的索塔,怎么看都像一枚站立的金戒指,令整座大桥既富贵又气派。有人称之为“柳州之门”,也好,这门敞开着,欢迎四海宾朋,五洲嘉宾。
如果各位到柳州旅游,时间有限,建议不妨就在夜晚,来一次“百里柳江,百里画廊”观光游。据说最新的航线是,从东堤码头出发,航线上至壶西大桥(四桥),下至鹧鸪江大桥,穿越包括白沙大桥、凤凰岭大桥等12座主要江桥。每座桥都有不同的灯饰,夜晚看灯光、桥影、群山与瀑布、喷泉、流水共同演绎的柳江夜景,不是在梦中,却似在银河里畅游。
必须补充一下,跨江桥中,还有两座铁桥,一老一新。还没来柳州的时候,我就从媒体中知道,柳州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铁路交通枢纽,火车要过江,柳州一定还有跨江铁路桥。
天气特别好的双休日,我还是崇尚骑行。第一辆“飞鸽”“飞”了以后,我没气馁,接着又买了辆“永久”。一个秋日周末的下午,我从三桥的东侧引桥下来,沿着江堤,一路向南骑行,走走停停。一会儿看看那些钓鱼人,期待能碰到鱼儿咬钩的惊喜时刻,大家同庆一下;一会儿看看有的人在训练爱犬游泳,把空矿泉水瓶一次次扔进水中,让狗儿叼回。不知过了多久,就来到了柳江大桥和红光大桥之间。这里就是新八景之一“柳堤环翠”的主要区域。堤坪上榕树、夹竹桃、垂柳等等相依相拥,枝繁叶茂,一下子让我想起徐志摩的著名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眼前的美景,醉了我的双脚。我没再远走,沿着江岸遥望出去,我的目光定格在柳江铁路大桥上,回廊般的钢构桥身多么像一列行进中的绿皮火车。它简称为柳江铁桥,又名湘桂线柳江特大桥。它最有资格傲立在柳州的“桥梁博物馆”中。原以为我乘过几次动车通过的都是这座铁桥,结果错了,从2014年起,高铁、动车通过的是距离老铁桥直线距离10公里的柳江双线特大桥了,亦即新的铁路大桥。每次路过,人都在车厢里,目光受困,见它一面好难。
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到柳州,去用脚步好好丈量一番那些未曾走过的大桥,它们再长,也长不过我的思念,它们再宽,也宽不过我的一腔深情。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次站在柳州宾馆三十层的旋转餐厅里,品味最豪华的新八景之一“玉带垂虹”,俯瞰柳江悠悠,“回环若襟带”,欣赏一座又一座江桥,跨越两岸,宛如长虹卧波。在柳州,近三千个日日夜夜,我的性格、生活习惯都打上了柳州的烙印。柳州已经认可我这个“荣誉”市民了,让我感动的是,自己日常和他们自然地交往,情同近邻,很少有人问我从哪里来。或者说,这些年,我也在努力建桥,在自己和当地人民之间建起一座又一座心桥,让彼此走进了对方。
离开柳州的时候,我将永久牌自行车送给了为我们保洁烧饭的阿姨,寓意我们的友谊“永久”,感谢她数年如一日的辛苦付出。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联系,每有新鲜水果上市,她都叫儿子给我寄来一箱,让我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