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善 心(小说)
谷雨时节闻布谷:勿忘善心呀咕咕!
善心
中秋这一天,公司放假,李云亭便接替妻子去菜场卖菜。经过一个桥头,见一位老头在向围观的众人哭诉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老人的一张百元大钞被人用一张假币给调换了。
老人说,他拿着那张百元大钞去一个鱼贩子那里买鱼。那贩子拿着那张钞票看了一下,说是一张假钞。老人不信,又去另一个鱼摊上买鱼,摊主也说是假钞。这张钞票是他女儿的单位发工资发的,怎么会是假钞呢?一定是那人动了手脚……但等老人醒悟过来去找那人时,那人已失去了踪影。
“现在,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一家人还等着我买鱼买肉回去过节呢……”老人说。
老人衣着简朴,看样子家境绝不宽裕,是个穷人。
李云亭忽然产生了一股怜悯之心,对老人说:“大爷,你把那张钞票给我看看!”
李云亭拿着那张钞票认真看了看,说:“这是一张真钱。你看,这钞票有水印,有防伪标志,只是印刷质量差了一点,所以被许多人误认为了是假钞。”
“同志,你说的是真的?”老人问。
“当然。要不然你把这张钞票给我,我换一张新的钞票给你。”他说。
“可是,你拿着这张钞票能用出去吗?”老人又问。
“当然用不出去。但我可以拿到银行里去请他们再认真验一下这张钞票。请相信我的眼光,这绝对是一张真钱。”他说。
回到家里,他把这事告诉了妻子,并把那张假币压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下面,留作纪念。
“你可真够大方的!又拿了一百元去做了件好事。”妻子不无揶揄地说。
“你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吗?”他说,“二战期间,一位士兵上前线去打仗,路遇一个老太婆在路旁哭泣。士兵过去一问,原来老太婆的一篮子鸡蛋被人用一块假银元买去了。士兵一时心动,拿出一块银元换下了老太婆的假银元,把它放在上衣口袋里。士兵到达前线之后,立即参加了一场战争。这一仗打得很激烈,他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也被一颗子弹击中。但那颗了弹不偏不倚,恰好打在那块假银元上,是那块假银元救了他一命。”
“你这是哪个年代老掉了牙的故事?看这张百元假钞也会救你一命吗?”妻子说。
“当然不会。但善有善报,多做好事,就一定会有好报的。”他说。
“好!那我就等着看你的好报何时会到吧?”妻子说。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李云亭的好报很快就来到了。
那一天,市里著名的企业家,绿地公司的总裁袁子民竟然来到了李云亭家,对他进行拜访。
“听说李先生是学商贸的?”袁总说。
“是的。但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只读了专科。”他说。
“不知你现在的工资是多少?”袁总又问。
“月薪二千。虽不算高,但也已比一般的员工多不少了。”他说。
“事情是这样的。”袁总停顿了一下,开始说明来意,“最近,我公司与全省最穷的一个村子结成了对子,准备派一个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不知你是否愿意当任这个工作组的组长,月薪是三千元。”
他听后一怔,说:“我想先知道,你为什么要选我?”
“因为你有一颗善心。一个愿意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去换取一个穷老汉手中的假钞,让老汉一家过上一个好节的人,是不会任凭几百家农户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的。”袁总说。
“好的,我愿意去!”他说。
其实,袁总选上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原来袁总早年也曾经是一个穷人,一个靠拉板车替人运货的穷人。有一次,他替人拉一板车货物去县城,半道上板车忽然坏了。他停车一检查,原来是一根铁钉轧进了车轮,把内胎也轧破了。他拔出那根铁钉往远处一丢,口中骂道:“哪个没良心的,把一根钉子埋在路上?”但骂归骂,事情仍得不到解决。在这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半道上,你叫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过往的老人走过来,看看他的车轮,说:“内胎破了?”
“嗯。”他没好气地应了一声。
“别急!我儿子会修自行车。我去把他叫来帮你补一补。”老人说。
一直过了许久,才见老人回来。但只见他拎了个布袋,并没有把儿子带来。
“我儿子不在家。我给你带来了补胎的橡皮、胶水,还有一些补胎的工具。我想,你自己应该会补吧?”老人说。
“当然。”他喜出望外,立即支起板车,取出内胎修补起来。
“要多少钱?”修补完轮胎,他问。
“不要钱。这轮胎是你自己补的,要什么钱?”老人说。
“可是这橡皮、胶水,还有这些补胎的工具都是你的呀。”他说。
“橡皮是捡来的,一点儿胶水能值多少钱?快上路吧!天色已经不早了,别再耽误了你的行程。”老人说。
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期间他也曾去过那个地方,想找到那位老人,对他作一些报答。但时过境迁,那里的道路、村镇,以及村镇里的居民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既不知道老人的住址,又不知道老人的姓名,又到哪里去寻找?
尽管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位老人,但老人的模样却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并且告诫他说:做人要有善心。千万别忘记去帮助那些处在困难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