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柳岸】红柳絮语(微小说)

精品 【柳岸】红柳絮语(微小说)


作者:亦 凡 布衣,26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5发表时间:2025-04-23 14:13:20
摘要:一枚红柳种子的生命旅程,一则生态自然的寓言故事……

“妈妈!妈妈快来呀!这里好漂亮!”一个扎着两个蝴蝶结,穿着连衣裙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来。没等她妈妈说话,又指着我说:“这是怪柳,真怪啊,秋天也开花!”
   妈妈走过来了,笑着说:“傻丫头,这不是怪柳,应该念柽柳,是个木字旁哎!我们平时都叫它红柳,一年开三次花,也叫三春柳。”说着举起相机,以摇曳的芦花、大片的碱蓬红线毯,还有我绛红的霞冠为背景,将她女儿的天真可爱,定格在黄河入海口的大美秋天里。
   眼前这幸福的一幕,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那是我刚从裂开的种荚中醒来的时候,鸣沙山的月牙泉边,敦煌的风裹着沙粒扑打着我的睫毛,母亲最后的絮语在耳边回响:“往东去,向着大海,到咸水和淡水交融的地方。”
   一场狂风吹来,我裹挟在千万枚绛红种子里腾空而起,仿佛散落的玛瑙坠入黄河。我蜷缩在透明胞衣里,听浊浪将岩壁撞出古老的歌谣。皮肤上的微孔突然张开,黄河水里的各种矿物质涌入体内,这是母亲遗传的秘笈:用三万六千个气孔啜饮天地精华,将苦涩沉淀成枝头的盐霜。
   壶口瀑布把我们抛向空中,水雾里浮动着破碎的彩虹,阿姊的惊叫还悬在半空,她已被嶙峋的岩石吞没。“抓紧我!”青川用气根缠住我的腰。这个在兰州河段认识的伙伴总像团跃动的火,他肩胛处新生的盐腺正渗出晶粒,在太阳折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在青铜峡撞上峭壁,被割开了胞衣,我望见青川坠入巨浪最后的白光。一群北归的秋沙鸭掠过上空,它们翅尖携带的青海云杉花粉,恰好落在我渗血的伤口上结痂。
   第三十七次日升时,咸腥的风钻进伤口。我的胞衣早已斑驳,裸露的胚芽被盐水蜇得生疼。咽喉处的盐腺肿胀发烫,这是生命给予的残酷馈赠。昨夜又有三十个同伴没能熬过返碱,他们蜷缩在月光下的模样,像极了敦煌壁画里褪色的朱砂。
   “你该把根扎深些!要在这里扎根,要先学会将咸涩化作晶莹的泪!”芦雪抖开银白的穗子,这个在入海口认识的姑娘总带着咸涩的温柔。她教我如何用气孔捕捉夜露,当咸潮上涌时,我们的根系会在土层深处编织滤网。
   退潮后的滩涂泛着霜白,远处输油管道的黑影如巨蟒匍匐。当油污形成的黑潮再次漫来,芦雪的茎秆在我眼前寸寸焦枯,却仍固执地挡住扑向我根系的毒液。垂死的芦雪将最后盐晶注入我的气孔,化作抵御黑潮的鳞甲。秋沙鸭凄厉的啼鸣刺破乌云,它们盘旋不去的身影,在我年轮里刻下第七道迁徙轨迹。
   人类的皮靴踏碎盐壳那天,我正用气孔吞咽晨雾。一位穿白大褂叫林晚的姑娘跪在碱蓬丛中,将碱蓬、芦苇和我的液汁,小心翼翼地抽到试管里,液汁在晨曦里呈现出七色的光彩。
   我的魂魄攀附着液汁来到了实验室。实验室真大啊!已经有好多不认识的植物标本的液汁在玻璃容器里,在试管里,还有的枝条插扦在温室大棚里的盆里。实验室有我叫不出名的仪器,中间有一块大黑板,满头银发的赵伟教授正在给年轻人讲课。他自豪地讲道:“经过十几年的调查鉴定分析、分类统计,现已知黄河三角洲有维管束植物145科538属1145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8种、裸子植物6科11属24种、被子植物135科522属1113种。同志们,同学们,这是一块科研的新土地,有志于此定能大有可为!”穿白大褂的林晚,将采集到的我的液汁试管交给赵教授,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光。赵教授拿起我的一块枝条继续讲解:“柽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抗盐碱的树种。它具有强大的泌盐能力和发达的根系,能通过自身结构把吸收的盐分通过叶片排出体外,同时,它密实的枝叶落叶后,即转化为有机质,增加了土壤结构,从而起到改善土质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柽柳,主要是种子从甘肃、内蒙流经黄河冲过来的,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研究柽柳良种的扩繁,为造林绿化改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林晚将采集的样本,一边给我标上鲁柽1号,一边对赵教授说:“以后还会有鲁柽2号、鲁柽3号的。”
   这之后的日日夜夜,实验室里都有白大褂们不知疲倦穿梭的身影。他们研究我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他们在不同的营养钵里埋下了种子,反复测试我在不同碱性土壤的生长数据。他们还与芦苇、碱蓬的数据相对比,确定更适合我的土壤条件。种子发芽了,他们移植在不同碱性的实验田里。当我孱弱的幼苗,噙着咸涩的露水笑了时,林晚姑娘发出“成功了!成功了!”声声欢呼,脸上流淌着喜悦的泪水。
   第二年春天,当改良后的我们手拉手地顽强屹立在碱滩上时,咸涩的地下水不断涌来,我们盘结的根系,就立刻在周围形成保护性的盐壳,我们弱弱的身体开始强壮起来。人们又给我们找来了邻居,栽上了白蜡、白榆、刺槐等树种,开始了我与其他树种混交和扩繁。这时,我和人们才觉得在这盐碱地上终于可以立稳脚跟了。
   二十年后的深秋,我的花穗在渤海的风里燃成紫霞。气孔中呼出的盐雾与秋沙鸭的羽翎共舞,在地下十米处,千万条根系正与芦雪的子孙和其它树种悄然相连,纵横错接,结成巨大的网络,托起了一片片绿荫。年轻的研究员捧着数据板跑来,发梢沾着和我初到时一样的黄河泥土。穿白大褂的林晚姑娘也已成为银发教授,她抚摸我皴裂的树皮:“看啊,你们的盐腺分泌物让这片盐碱地PH值下降了0.5。”这时,飞来一群北归的秋沙鸭,林晚拾起它们含有青海柳絮的粪便,满怀深情地说:“我们改良基因又有了新的希望。”
   远处光伏板蓝海泛起涟漪,一群刚学会飞行的秋沙鸭滑过红线毯,飞向绿色防护林带。小姑娘给我的枝条系上红绸带,高兴地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这红柳多像盐碱小战士!”
   啊!多么崇高的赞美,这是我们用二十年光阴酿就的、咸涩而甜蜜的生命赞歌。
  

共 22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柽柳自叙的童话小说。小说从现实中一位女孩和妈妈赞赏柽柳作为开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述了柽柳的诞生,成长经历。“我”的胚胎从母胎里刚长出,经过风沙的狂吹,黄河水的积淀,水浪的冲击,历经千难万险,千山万水,风风雨雨,碰碰撞撞,最后扎根在滩涂上,在污污泥浊水的熏陶中“我”成长起来;一位研究人员林姑娘把“我”请进了实验室,经过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实验,调查分析,终于肯定了“我”的自身优点,还研究出“我”家族多种种类,又经过他们不知疲倦的钻研,又找到了适合我成长的土地,当我破土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激动地跳了起来;从此,改良后的“我”们,以及后来的邻居们,终于在盐碱地上扎下根,开始造福人类了。微小说立意新颖,想象力丰富,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叙述了柽柳的形成过程,又把科研人员刻苦钻研,用柽柳造福人类的感人故事描述的生动感人;小说采用夸张、拟人,比喻等写法,把故事叙述的生动有趣,亲切自然,妙趣横生,读来饶有趣味!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3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4-23 14:14:53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04-23 14:16:3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4-23 15:26:58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4-24 08:56:36
  红柳是一种抗风沙干旱,耐盐碱的植物,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小说以红柳的拟人化诉说成长经历,歌颂了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一切困难最后阳光积极成长,好文拜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