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坐在居庸关上读长城(散文)

精品 【东篱】坐在居庸关上读长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8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发表时间:2025-04-24 06:04:55
摘要:老了,爬长城,真的爬不动了,四五百米尚可,再长就气喘吁吁的,也罢,我去长城上找个座位,读读长城吧。爱长城的方式很多,读懂了会更爱。


   登上居庸关,我把居庸关当作了我的课堂,身后掮着八达岭长城,眼前是虎峪山长城。右昌平城,左水关,长城的风景把我围裹起来,虽未至“居庸叠翠”时,但得长城一幅画,我也在画中。我就坐在这居庸关两千年的雄关节点上,好好读读长城吧。
   我四十来岁时,在北京教育学院进修,曾跟队爬过慕田峪长城,感受到长城的雄伟瑰丽,稍觉累。老了,又想爬长城,试试我的脚力吧。好在连居庸关这样的雄关,我一鼓作气,穿过关口的券门,扶壁拾阶,坐在了雄关的云台。
   好在有伟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话给我安慰,我已经到了长城,我有“好汉”之名了。我还是不能满足只做“好汉”,我更想再做一个“书生”,抱长卷,“阅金经”。
   长城长,我从那首歌中领略到了它的无限长度:“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我想象着,她如巨龙,一头扎进大漠的风沙,一头探入渤海,可她在我的心底是可以衡量的,我微缩成一段通往心脏的血管,供血我的心脏起搏跳跃。
  
   二
   长城弯。因为掮着长城奔跑的山峰,婉曲迂回,弯弯折折,时显时隐,脉动波起,长城从不改变肩负它的山峰姿态,忠于山的忠诚。其南的虎峪山,就像数只猛虎,做着虎奔虎突的姿势,长城则蜿蜒到每一座如虎头的山巅,腾挪跌闪,这不是所谓的“随形就势”,而是选择了曲折的跑道,若用“斗折蛇行”描述,无法写出它的气势,只适合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我们尽可根据山势,展开长城审美的特别体验,这是多少风景都无法媲美的长城弯度的折射,射出的是一股来自两千年前还不式微的力量。
   长城是一条金项链,佩饰在祖国母亲的胸前。阳光无拦地普洒在虎峪山,尚未苏醒的春草,让出项链闪光的空间,那些挂在长城金项链上的城堡、敌楼、关城、烽火台,就像一个个吊坠。如此审美,是不是带着局限?并不。因为长城在我心中很精致,精致得就像我曾在慕田峪长城下买到了那件长城微缩版的雕塑艺术品。
   正值春暖花开时节,草快醒了绿色,树木初萌了花,都是深情地来陪衬着长城,长城就像一根不老的藤,垛口、宇墙、敌楼……是开在一根藤上的繁花。不受季节感染,独自傲霜浴雪,面风残,对光阴,盛开两千年而不败。峰脊驮龙躯,高峰燃烽火,烽火台也是花,我给个名字叫“火炬之花”吧,它不再在山间洼地,而总是绽放在每座山的巅上。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启迪,民族气质的写真。
   想到长城所建,那是千万不知名的农夫、士兵、工匠共同挑起了担子,但没有颤抖,没有踉跄,一直稳固在山巅,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用肩膀挑起了一个永远不会萎缩的历史高峰。那出“孟姜女哭倒长城”而不倒的传说,倒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着它的固若金汤,战火不能摧毁,时光无法风化。哭也是歌,长歌当哭。
   我想改编那个“扁担长”的儿歌,哼两句——群山高,扁担长……是的啊,我在长城面前,就是一个孩子。我想戴上红领巾向长城行一个少先队的礼,找到我纯粹的儿时。长城是有着历史记忆的,一定懂得我内心的崇敬之情。
   长城是一条盘旋在千山万峰之上的巨龙。我的眼目无法将巨龙之画尽收,只能是截取一段,龙头龙尾都需要我以心驰八方的想象力来弥补。也好,我可以只取一段审美,那是胜过女红之手织绣出来的绣图,是大手笔的千年绘就。我甚至把长城的每一次巨壑处的衔接词——“陉”看成了“龙书”的一章。古书说,“太行八陉”是将长城掀起了八次地理高潮,八陉是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陉陉浪高涛涌。长城,创造了独特的地理名词,一开始就丰富了《水经注》的用词。群山和长城就是一部伟大的中华词典,统计不出多少词汇源自这部词典。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恰恰是龙身最柔软的身段。每截取一段“陉”,都是历史跌宕最深的地方。也是手绣功夫最出色的部位,就像我正坐着的“军都陉”(又名居庸陉),长城的点线布局于此更细密,就像盘在衣襟上的扣花,似乎山水装饰更见功夫,要在精美的服饰上缀上永恒的暗花倩影。军都山与虎峪山抄底捧起的“湿余水”(潭名),也多情地泛处澄澈的蓝光,将关隘图画,吸纳到镜面,千年如此,唯有一潭水见证着历史是波澜不惊还是惊涛巨浪……
  
   三
   《水经》是一部枯燥的地理著作,但遇到居庸关,遇到长城,于是按捺不住诗情,居然写下了如诗的文字:“崇墙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邃险,路才容轨。”这些描写,对于长城巨龙,就是给龙身涂上了闪闪的鳞片……
   作者郭璞本是在做学术,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文学表达欲望,笔不走龙蛇,墨不流淌,情不有依,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描写和抒情。
   群山架起长城,长城飘逸飞远,就像一条如锦的玉带,连秦始皇发明的“铁权”都无法称重,它却舞得那么轻盈,那么恣肆,玉带飘云,玉带撩壑,舞得狂放飞扬。那些走上长城的人,在我眼中成了“玉带作云我起舞”的浪漫者了。
   起舞?是啊,长城起舞于群山已经两千余年了,曾经,中华领地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历史上称长城是辽金元的“死亡舞步”,遇到长城,舞步不能不停下,需要通过长城雄关的考验。如今,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长城真正成了各民族往来的“纽带”,踏过长城的舞步是欢快的。
   我眼中的长城,不再是御敌的前沿,那些镶嵌在长城墙沿的女墙垛口,仿佛是无数的齿轮,齿轮相衔构成了超长的输送带,又像是万众手牵手的样子,最美的舞蹈就是手牵手,动作在其次。
   是啊,我眼前恍惚,又是真实的,长城在奔跑,驮着中华文明的时光,一直在不停地奔跑。我呼吸急促了,下意识地站起,我想随长城奔跑,追赶长城的步伐……长城是一股磅礴之力,我无法左右自己,长城是要把我也带进它的传奇了。我还是恍惚了,城随山行,还是山背着城而动?任何画作,我们都只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而青山和长城,从来都无法描摹,永远靠本身的生动。哦,是生动的景象,让我处于亦真亦幻之中,我的思绪在逶迤的身段上扶摇而起,我的感情在起伏的浪峰上浮沉而动。
   我眨了眨眼睛,想看清眼前的一切,想细读长城千年写就的历书,挨个抚摸垛口,想还原曾经发生的故事,拭拭它的体温。万里长城啊,岂是十年寒窗可读到它的卒章?我又自得起来,我选了其中最生动的一章,居庸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在坐的地方是首席,是最靠近精彩的长城历史的角度。
   长城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东方美学杰作,不仅属于任何情境的,更在深度的历史隧道里。我爱长城,因为她有来自古远历史的声音,深度唤醒我的民族自豪感,我的情感始终处于和长城的铿锵共鸣中。
  
   四
   我庆幸,如今的孩子的第一课,在幼儿园就读“长城章”。我没有读过幼儿园,是岁月给我一个小小的遗憾。我看到外孙小时候在幼儿园的情境。孩子们就用积木,在老师的指导下,搭建他们心中的长城,这种教育课程,没有写进教学大纲,却不约而同地上一堂“长城课”。
   我是山东人,秦长城没有在山东境内延长,齐长城早于秦长城400余年,秦接纳了强大的齐国战略防御经验,创造了比齐长城更为壮观的文明风标。在我心中,长城又是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是一阵阵扑在山峰的风,不再扶摇,而是匍匐于中华大地,吟了一首真正的长城“大风歌”。齐长城一直修建到我的老家,那是齐长城的尽头,在近海的“百丈悬崖”景点上。尽管如今只剩下齐砖古石,但依然在我心中筑起奔跑。长城曾经作为战略防御而存在,我总是在思考中华民族的历史,永远都是以“保家卫国”为使命,长城决定了我们的脚步总是守住自己的领土和文明。长城,在今天还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榜样。长城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战略方向,将“热爱和平”写在了万里长城上,无需表白和宣誓,长城就是一章永不修改的和平宣言。
   巡城的保安看我这么专注,踱到我跟前,小声提醒我,哥,长城上不能打火抽烟……
   嗯,我知道的。我不会点燃长城上的狼烟烽火,我只是眼前出现一垛垛的火光,曾经还没有长城的时候,就有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长城不是用来“戏诸侯”玩开心的地方,但请允许我在心中为长城点燃一团火。保安频频点头。
   保安和我坐下,要和我一起读长城。他看到我坐在这里的目的了。我们就像一对同桌,我向他请教了很多关于居庸关和长城的故事。他说我把他问窘了,知晓不多。他想晚上整理一些故事,再遇到我,就可以滔滔不绝……
   苏轼告诉我们,“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长城是一部最古老的书,百回千回,也读不透。长城是一部穷其毕生都难以卒读、难以读透的古籍巨卷。下次吧,我再到北京昌平,还来居庸关坐过的地方,再读长城。居庸关是我深读长城的课桌。
   昌平之行,对我是寻医求药之旅,到了居庸关,变成了我的游学之旅。
  
   2025年4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登上居庸关,作者把居庸关当作了自己的课堂,坐在居庸关这两千年的雄关节点上,读长城。长城长,微缩成一段血管,供血自己的心脏起搏跳跃。长城弯,蜿蜒到每一座如虎头的山巅,腾挪跌闪。长城是一条金项链,佩饰在祖国母亲的胸前。长城是一条盘旋在千山万峰之上的巨龙。眼目无法将巨龙之画尽收,龙头龙尾都需要靠想象力来弥补。古书说,“太行八陉”是将长城掀起了八次地理高潮。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恰恰是龙身最柔软的身段。每截取一段“陉”,都是历史跌宕最深的地方。山架起长城,长城飘逸,起舞于群山已经两千余年。眼前恍惚又真实,长城在驮着中华文明的时光,一直不停地奔跑。作者细读长城千年写就的历书,但长城万里,岂是十年寒窗就能卒读?但作者自得,居庸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是长城历史中最精彩最生动的一章,自己坐对了地方。作者庆幸,如今的孩子的第一课,在幼儿园就读“长城章”。作者边看边思考中华民族的历史,永远以“保家卫国”为使命,长城决定了国家的战略方向,无需表白和宣誓,长城就是一张和平宣言。长城是一部最古老的书,百回千回,也读不透。作者憧憬着,下次再到北京昌平,还来居庸关坐着的地方,再读长城。文章切入点新颖聪慧,想象和感悟如长城般雄奇。万里长城永不倒,请追随作者的脚步,坐在居庸关上,一览长城这本大书吧。【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4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4-24 06:06:28
  这篇文章应该是老师居庸关系列之一,文章起于老师坐在居庸关那里浮想联翩。就像小憩那样,触目长城四野,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在老师的眼中,是在默读长城这本大书的章节。老师的解读别具特色,有史实作铺垫,有想象来拓展,使文章既深邃又通俗,表达严谨,又有舒适的读感。感谢老师赐稿,创作辛苦,保重身体,春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13:26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长城这个题材,早就被作家写透了,但我觉得每个人站在长城的感受也有细微的差别,于是就产生了读读长城的想法。也算是我的长城系列之一吧,原本没有打算开什么系列,但写着写着角度就多了起来。长城是最适合怀古的地方,有着太多的故事,可能每一块秦砖都可着故事,只是这些故事离我们远去了。长城适合以不同的意象来解读,每一种意象的产生,都觉得很美,这种美的厚度,不是一般风景可比拟的。我是想在心中留下文学的长城形象,于是创作这篇散文。期待韩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辽宁玉儿        2025-04-24 06:58:49
  这篇《坐在居庸关上读长城》颇具韵味。作者以居庸关为切入点,将长城的雄伟与自身经历巧妙融合。从进修时爬慕田峪长城,到如今再探居庸关,情感真挚。对长城的描写生动,“如巨龙”的想象,赋予长城生命力。文中既有对长城壮美景观的赞叹,又有借伟人话语抒发的感慨,于平实文字间,展现出对长城文化的深刻感悟与眷恋。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16:53
  知道玉儿老师平时工作很忙,时常收到你的稿件,很欣慰。玉儿老师的文学,细腻而内容很吸引人,解读生活很深刻。很喜欢。长城,看看就转身离开,我觉得是不敬,也是肤浅,只有阅读,深入下去,就获得很多深度的东西。长城是巨卷,一时一次,是读不透的,希望每一次看长城都能获得不同的美感。谢谢玉儿老师拨冗留墨,远握,问候春安,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4-24 07:21:55
  这篇散文以独特视角写居庸关与长城,想象雄奇,感悟深刻。作者将长城视为历史之书,思考民族使命,称其为和平宣言。展现长城的雄浑与历史底蕴,令人赞叹。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19:59
  努力写出自己对长城的读感吧,长城的历史人文都很深,一次阅读,只能的皮毛,每个人站在居庸关的感觉不同,很多东西,无法尽收眼底,不调动想象力,无法解读长城,这次阅读长城,给我的感触很深,也收获很多。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
4 楼        文友:岚亮        2025-04-24 08:28:29
  不到长城非好汉,读懂长城真英雄。一般人,屈指行程二万,来到居庸关都是望长城,饱览一番雄关漫道的壮丽景色,然后高呼一声长城长罢了。然兄长不同,却是与长城来次深度的交流。感佩才情,文思泉涌,纵横捭阖,文字奇崛。深度佳作,拜读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23:51
  也是浮光掠影地读了长城,非英雄也。若岚亮老师写长城,那就是雄笔铁杵,气势万钧了。也想转身离开,居庸叠翠还没有涵养而成,但突然觉得这样去冗观城,更清晰,于是就坐下来,像小学生那样把居庸关当作了课堂。写点自己的感受,也在平淡中找点故事。谢谢岚亮老师的留墨,刚刚读了你的树洞,童心不老,风格蝶变,甚喜。远握,继续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4-24 09:38:59
  这个长城,中国人用血肉描绘了2000年,有士卒囚犯、贬官悍将,有多少老母思儿哭瞎了眼,多少怨妇泪湿了闱帐。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到明武宗自封大将军来居庸关扣关。从蒙恬连接六国长城到戚继光修筑长城,多少次血战多少次杨威,说也说不完。老师再写长城,从自身角度再次解读,震撼人心。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28:16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距天方老师住处很近,且你对长城的认识更深刻,从小知道中国有长城,爬过一次,仅仅是爬过,算作经历吧,这次去,毕竟算是读了一次,可惜去之前攻略不足,也是走马观花了,这篇散文,我想系统地写出长城在我心中的样子,留下长城的精神血脉。谢谢天方老师拨冗留墨,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加朋        2025-04-24 09:57:02
  一游居庸关,三篇好文章,老师真的是文思泉涌,佳作连连,赞三个!!祝福老师游行顺遂,佳作丰盈。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39:46
  谢谢加朋老师的关注,谢谢留墨。这次前往居庸关长城,打算留下一篇文章,可长城之巨,一篇不能尽意,结果就从不同角度来写吧。期待加朋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4-24 10:00:27
  作者坐在居庸关上读长城,是把长城当作了史诗,当作了巨幅长卷,读不够长城的历史厚重,读不尽长城的蜿蜒如龙!作者满怀深情,以诗意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以恣肆汪洋的想象吊古抚今。本文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落笔有味,掷地有声,大美之作,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春祺!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43:33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草木不盛,也给我看清长城的机会,所以就坐下好好阅读吧。我也知道,在长城各处看风景,肯定不一样,但脚力不济,只能守住一个点来细看。历史在长城上的回响最清晰,因为有绵延不断的故事,更有风骨精神,我觉得从不同角度解读,是一种丰富的审美。罗老师若去居庸关,笔力肯定更细腻。远握,就像期待罗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枫桦        2025-04-24 10:55:09
  长城还没有登临过,读老师的文,当是预习了!相信会因此文而指引行程!长城是中华之龙脉,千百年来,也成为中华之脊,中华之魂!读过不少长城之文章,各有千秋!老师文章厚实而宽达,仿佛不尽之劲风吹入心怀!心中升起绵绵不绝的胆气!好文!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1:48:43
  读枫桦老师的《雨中峡谷》很 情调,也很震撼,很喜欢你的行文风格。不到长城非好汉呀,枫桦老师一定要去一趟,感受特别,在你的笔下肯定是来一番景象。期待……太多的文章写长城,可能每个人的感触不一样,视觉不同,笔下的长城就有所不同,我珍惜自己的读感。长城风景可以壮怀,可以给人无边的力量。很多东西,放在雄关放在长城,都很渺小。长城审美无止境,意象所以永远也写不完。谢谢枫桦老师留墨鼓励。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简柔        2025-04-24 19:08:15
  几年前登过长城,因为实在拥挤,走了小段就下来,那是初夏。一直想写,无从下手。我觉得长城应在初春和深秋看最有味。怀才老师对长城的描写非常形象,领悟很深,让人有深入长城,昂首阔步之感。文章澎湃着一股豪情,有马蹄”嘚嘚“的铿锵感。笔力真棒,情感厚重,心境壮阔,美感翩翩。简柔欣赏拜读怀才老师的佳作。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9:15:24
  谢谢简柔老师拨冗留墨,辛苦了。特别期待你的佳作啊。可能是初春,草木还在醒来的过程中,人不是很多,且多去八达岭,居庸关相对清静。我也觉得初秋才是游览长城的好时节,山上草木变色,衬托这长城更美。我是硬着头皮写,尽量写自己的观感吧。长城是伟大的风景,何处风景的格局都不如。我就写长城在我的心中的样子吧,就像读书,有个人的心得。简柔老师若写长城,一定有女侠气质。远握,问候春祺,谨祝创作快乐!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4-24 19:37:24
  老师到了一次长城写出来数篇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在居庸关东南西北眺望,大脑飞速旋转,思绪似脱缰之马任意驰骋。读长城这本厚厚的史书,感受历史的厚重,中国的伟大。佩服老师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4-24 19:45:58
  简单地写一篇长城文,可能就是蜻蜓点水,写不透的,于是分几个题目,找几个角度,我发现总能发现一些很深刻的东西,在写作过程中,对长城的认识也在加深,我喜欢这种感觉。谢谢红花草老师留墨,期待你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