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文韵】父亲的渔业手册(散文)
守住在那个窗口,这么多年了,就一直都没有移动过。它是长方形的小木盒,约二十公分高,平面面积约比标准A4纸(210×297mm)大15%左右。在时光的磨砺下,它的皮肤表面色质黯淡,原表层的红漆已有部分脱落。原本开口处的小锁早已锈蚀,布满了时光的痕迹。今年初春,在一个睛朗的日子里,父亲找来红漆,将盒子仔仔细细刷了一遍,并重新配上崭新的锁具。
经过翻新后,小木盒有了一番新的面貌,似乎重新回到我的童年。其实,小木盒不管外貌如何,在父亲手上始终都是宝贝。只要我走进小木盒的“内心”,就能发现里面摆放着一本小册子。正是这本册子,激活了盒子的心跳。
这本小册子,算不上书,也显得不那么正规,只是一本用毛笔书写的本子,而且纸张粗糙,略带黄色。但一个小小的毛笔字,倒显得“精气十足”。
小册子没有标准的册名,父亲取名为《渔业守册》。据父亲所述,那是老一代的渔人苦心传下来的。只要翻开手册的内容,仿佛就能翻开一段历史。
我们当地有一种传统的捕鱼技艺,叫扳鱼,我们那块也叫“扳罾”。准确地说,扳罾只是其中的网具,还要将网具绑上坠物,沉入水中,通过辘轳上的转轴杠杆,将连接网具的粗绳一圈圈地收拢起,网具绑在竹具上,连接绳子,随着竹具升起,网自然就提起来了。
父亲在河边选好一块有利的位置,搭好渔棚,配上简易的生活布设,布好渔网,待一切准备就绪,再焚香祭拜一番之后,扳鱼这行当,就算正式入门了。
行行有行规,父亲每次提到《渔业手册》,表情都很严肃。他强调着,这是老一代人的谨训,作为渔民一定要遵守牢记。
父亲也是一直这样做的。为了渔业的长期发展,守册上有载,捕鱼要取之有道,行为衡之。这种表述更严谨的表达应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的拓展,其言:“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其义为,不用细密渔网入池塘,鱼鳖可永续捕捞;按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可永续利用。父亲称,这里的做法与扳鱼明显无关,但道理还是一致的。父亲扳鱼,采用的是承包制,渔民交一部分钱给渔业部门,渔业部门也每年会放养不少鱼苗。按《渔业守册》中此条的详细记载,父亲设立了准则,就是各种鱼都有一个捕捞下限。长不大的那种小鱼,因繁殖迅猛,无须考虑外。其他大点的鱼类,父亲都须量体而为。比如,白鲢,父亲一斤五两以上才捕;武昌鱼足斤才上;而像草鱼、青鱼,一开始父亲设定一斤半,后来改为两斤以上。
我随着年纪增长,也能帮父亲拉网,只是毕竟极耗体力,每次也不能持续太久。体会到父亲的不易,长年累月的磨炼下,父亲单手抱起我这身子,显得毫不费力,还笑称,老鹰抓小鸡,把我逗得乐哈哈。捕鱼久了,父亲眼力见涨,他一看鱼,估摸重量误差甚小。我渐渐地佩服父亲,后来,连村里前来买鱼的人都信得过我父亲,只要他手掂量掂量,连秤都省了。
父亲严格把关,我自然也不敢怠慢,每次我扳鱼时,总问父亲:“这鱼要放掉吗?”另外,守册上并没有说鲤鱼不能捕,只是记载了一个关于鲤鱼成仙的故事。三阵鲤鱼入网,最大的、最小的都要放生,只取中间的。可我父亲啥鲤鱼捕上来,都放了,总觉得鲤鱼是前世的仙体。当然,其他鱼大到一定程度,父亲也会放生的。父亲笑着告诉我,人不要太贪,懂得量力而为。鱼太大了,那威力,凭网根本经不住它的反抗,鱼没捕上来,网还要很大程度破损,得不偿失。特别是我父亲口中的超级大货,对网损坏,简直灾难级别。
手册上还提到特别重要的一条,不能非法捕鱼,以所谓的捷径取之。比如用药诱捕虾类,捕获虽丰,但伤害生态。父亲不仅身体力行,还严格监督。曾经有人就做过此事,我父亲甚至告到了渔业部门,后来我再也没听到过此类事情的发生了。
除此之外,只要熟读守册,你会发现这里面充满了渔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父亲告诉我,按手册上理解,要努力与周围的一切和谐相处。这种敬畏之心,在父亲身上我有了更深的了解。常在河边走,总能不湿鞋。深夜,河边的氛围因四周无人,会让人心生惧意,但身正的父亲,仿佛一道光,照耀了我,河边哪有那么可怕。尽管小时候河边总有各种声响交织,但在父亲的影响下,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那时候,蛇鼠太常见,可父亲并不惧怕。我家渔棚一直有两条大蟒出没,父亲却一直称之为家蟒。曾有人来捕捉,有一条差点被逮了,但父亲苦口婆心下,还请捕蛇人吃了顿饭,才让蛇免受其难。蟒蛇也随着父亲的老去,身形更巨了,但我在父亲影响下,一点也不惧怕。难能少见的,还发生过两件事,生人或会觉得恐惧,我爸倒觉得很平常,甚至津津乐道。除了有听见蛇打呼噜,还有一次夏夜睡觉时,一条蛇就睡在帐外,隔着帐贴到我爸手臂,我爸被这渐渐的凉意催醒了,手抽动了下,那蟒蛇也随之游走了。我问爸:“怎么不怕啊?”一句“缘份啊!”把我恨不得笑呛了。
手册上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很多讲究。我父亲真像个信徒,一直严格遵守。随着时光的沉淀,我发现更重要的一点,父亲爱上了这条河流,常常对着河流愣神。自从改革开放后,厂房如春笋般突起,河流的身子像生了病那样,鱼儿就越来越少了。因生活所迫,父亲不得已放弃了他热爱的捕鱼行业。
直到这几年,河流重新开始保护与“医治”,一些河流改造项目也终于提上日程,但我和父亲都觉得,这条路还是很漫长。
父亲总说:“破坏容易,修补难啊!”今年,父亲重新翻新了小木盒后,我的内心还是翻起了不小的浪花。自从我打开木盒,就听见里面有水声渐渐传来,我将手册捧在手心,往日的情景,跟随着一条河的流淌,历历在目。仿佛父亲还站在河边。
或许,当我再次拿起这手册时,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
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