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读《剪辫令》(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读《剪辫令》(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935.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发表时间:2025-04-26 18:17:41

“去时始束发,今来发已霜。”
   这是唐诗人鲍溶写在《苦哉远行人》诗里的句子。他还写有“竹间深路马惊嘶,独入蓬门半似迷。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竹林中的小路幽静深邃,马儿惊嘶,我独自走进这扇门,仿佛有些迷惘。向园丁询问一年的农事,在桔槔的汲水声中,春雨滋润着农田。
   多么美好的一幅田园春畦图。我喜欢。
   鲍溶用“始束发”到“发已霜”写他离家漂泊的一生。
   古时汉民族男孩子十五岁就要独髻束发,以告别童年。女孩子十五岁插笄许嫁。这是礼。文明之礼……美少年,青发素带,玉树临风。
   后来,我们留辫子了。
   昨天看到民国初年的《剪辫令》,便有所触动,想感慨几句。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于是,有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了武昌起义第一声枪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
   紧接着,1912年3月5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剪辫令》说:“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一句一铿锵,此文读之让人血脉偾张,热血沸腾,近三百年的耻辱恶气为之一吐,我以为,此日应纪念,此令当勒石。
   清兵入关,扬州十日,嘉兴三屠,随后就是《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于是,满街都能看到剃头挑子上挂着的血淋淋的人头,和跟住挑子后边的提着刀的清兵……从此,剃发易服,中华沦陷。
   清政府甚至规定,留在头皮上的头发,不能超过一个铜钱的大小,人称“金钱鼠尾”,光的头顶上翘着一根……满人就是这样的发型。从此,中国人脑袋后头,就拖着一条丑陋的猪尾巴般的辫子。
   女人裹小脚,男人留辫子。正如《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那句台词一样,“一开始你厌恶它,后来你习惯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
   “革命党”剪掉了“辫子”,但是不知是哪儿来的一句“皇帝又坐龙椅了”,吓得很多人买个假辫子,扣在自己的头上。那时,假辫子,市场上已经卖到四个大洋一条了。这“辫子”,不是那么好“剪”的。
   留洋回来的“假洋鬼子”钱少爷,只得戴起了假辫子,而假辫子只能骗骗不知底细的外庄人,却令知道底细的阿Q更“深恶而痛绝之”:“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赵秀才进城被革命军剪了辫子,“弄得不像人样”,“僧不僧道不道的”,全家老少为此号哭,如丧考妣。阿Q们一生下来就在辫子堆里,失去了它,会觉得怅然若失。
   以至于到了民国,还有张勋辫子军的复辟,有王国维拖着辫子投湖。有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北京大学课讲堂,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大师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血的污,是水洗不净的。这猪尾巴,是臣服,是奴性,是一个民族的自我遗忘。
   中国人脑袋后留着的如同猪尾巴一样的辫子,更是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的笑谈,他们将中国人视为了愚昧、落后的代表。可能对于洋人来说,留辫子的一大用处是清廷最初都没想到的,那就是在抓捕中国人的时候,四五个,一把抓,只要拽住辫子,全身都跟着走动,连枷锁都省了,这成了当时上海租界当巡捕的印度人红头阿三们的一个“笑谈”。
   清朝时,在美国旧金山,发生一起中国驻美国的外交武官,被美国警察侮辱殴打的事件。1903年8月的一天,谭锦镛在使馆忙完后,正准备赶回住所休息,途径金门大桥,正好和一个美国警察擦肩而过。谭锦镛的辫子引起了这个美国警察的注意,于是他恶作剧般掀掉了谭锦镛的帽子,并大声嘲弄:“黄皮猪!猪尾巴!”谭锦镛奋起反抗,美国警察们拎起谭锦镛的辫子把它绕在桥边栏杆上绑定,打警棍,扇耳光……挣脱不得的谭锦镛就像猴子一般,被拴在了栏杆上任由来往行人投下鄙夷的神色。受此奇耻大辱,第二天,谭锦镛跳桥自杀了。在这座金门大桥。
   ……
   我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来复述这个事件的……揭历史的疮疤。试问,今天,还有几个人记得谭锦镛?还记得我们曾是留过辫子的男人呢?
  
  
   2025。04。26。浐灞半岛云栖居

共 16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猿人大哥的杂文《读《剪辫令》》,让我们又重温了中国古代离世和近代历史。古代中国男子在十五岁时要束发,头发扎起来后很精神,美少年,玉树临风。清朝强制人们留辫子乃至《剃发令》说:“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被洋人当成笑话,认为中国人的形象真丑,就像脑袋后面留了一条猪尾巴。辛亥革命胜利后,发布了《剪辫令》,才使得中国人形象在国际上得到正常的对待。看似是一个头发的问题,实际上是思想和固态思维的问题。男人留辫子是被奴化了,剪掉辫子就是有了自主意识。所以说,《剪辫令》不仅剪掉了辫子,还剪掉了屈辱,获得了一定的尊严。【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26 18:28:17
  谢谢远近编辑,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远近        2025-04-26 18:30:21
  读书善解颐,深思敬史传。清朝的形象是历史上最丑的,剃头,剃一半,留一半,留下的一半梳成小辫,洋人说是脏辫。古代人都不剃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容伤害。头发长了,束起来,也可以盘起来,总之一样干净利落,还有文雅气质。清朝的辫子给世界的印象太不好了,难怪西方人都认为中国是愚昧落后的,这种印象持续了一百多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5-04-26 18:54:45
  妙!深!广!博!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26 19:01:18
  谢,问黄金山老友好!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4-26 22:23:04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4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25-04-26 23:11:33
  谢谢朋友欣赏,祝阅读愉快!问朋友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