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柳岸】串亲戚(散文)
一
也许人老了就愿意回味过去,因为那些曾经的往事,能给自己带来快乐。那些儿时的记忆虽然苦,如今想起似乎苦中有乐。
也许那是金色童年的缘故吧!童年,是人生最为珍贵的几年,哪怕再苦也感觉是快乐的,那时还有着年轻父母的疼爱。
曾记得,那时一年要两次串亲戚,第一次是过了年是正月初。每到过年母亲蒸下几笼馒头,那馒头可不是给我们吃的,那是留着串亲戚备用的。当初虽然很穷,八竿子打不着亲戚都会坚持走动。父亲的舅舅家老外婆早就不在了,舅舅也已经离世,可依然和那些表兄,表弟们走的火热。父母忙就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去拜年,十五六个馒头外加一包点心,也就是饼干。饼干是包好的,我们这些孩子们不敢轻易拆开,不过,在路上偷吃馒头那是常事。
每次出门串亲戚,母亲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见了表叔表婶儿长辈们,要有礼貌,吃饭时不能乱夹菜,只能吃离自己最近的碗里的菜;不能站起身来夹菜,要捡不好吃的吃……回家不能空着手,当初还有这风俗。所以,亲戚家就放几个馒头在包裹里。母亲说,在路上不能偷吃,回家凑合一下就又能走一家亲戚了。其他的,我们都能遵守,唯独最后一条实难做到。
在亲戚家时常吃不饱,回家的路上,手里提着五六个馍,肚子咕噜咕噜叫,母亲叮嘱的那些话,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在回家路上,啃冷馍吃那是常事,虽然偷吃了压回来的馒头,父母从不曾训斥我们,就当没发现。
我们家的亲戚要比一般人家的多了很多,因为有不少是父亲给他们治好了病,不收分文。远道来的,赶上午饭时间就在我家吃饭。——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懂感恩的人毕竟少数。病好之后,少不了买了东西来看望回谢我们。那个年代日子都如此艰难,父母哪肯接受如此恩惠?当然要去回礼。就这样,就当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着。像这类亲戚朋友,都是父母挤出时间亲自登门拜访。
一年中,第二次串亲戚是农历八月前后。那个年代没有冰箱,天气热不能蒸太多的馒头,就用麦子换挂面,再外加点心,用方巾包好,提着串亲戚。我最喜欢第二茬串亲戚。八月前后有的亲戚家有枣树、石榴树,摘下果子可缓解一下馋虫;还可以去麻田里抓蝈蝈……
二
曾记得好像是1968年,父亲让我去表叔家串亲戚。父母交给我的任务,也就等于放了我一天假,有了疯玩的机会。婊叔家有个儿子叫铁蛋儿,比我小一岁,长得虎头虎脑,黝黑的皮肤浓眉大眼。
我每次去他家串亲戚,他都会变着新花样玩儿地让我惊喜。那一天,也和往常年一样说:“吃过午饭,我带你去麻田里抓蝈蝈。”我一听,哪还有心思吃饭,要他立马带我去麻田里。因为还没吃饭,铁蛋儿叫表婶子狠狠地数落了一顿说:“再敢说去麻田折腾,看我不收拾你!”受到母亲责骂,他不敢再言语。他偷着和我挤了挤眼,悄声说:“你放心,吃完饭,我一准带你去。”
我心里想着麻田里的蝈蝈。吃午饭时,婊婶子给我盛了满满一碗水饺。自小我就怕烫,因为太烫就吃得慢,于是我见桌上有煎饼不热,拿起就吃。婊婶婶客气的说:“吃饺子呀,咋能啃煎饼呢?”
我回应婊婶婶说:“我最爱吃煎饼!”
婊婶子听后没言语说:“多点吃菜。”
她哪知道我的心思呢!我想赶紧吃完,好和铁蛋儿去麻田抓蝈蝈。煎饼吃的快,喝了半碗玉米糊,抹了抹嘴,我提前来到门外等铁蛋。不一会儿,铁蛋儿出现在我面前,那脸蛋红朴朴的,估计是吃饺子给烫的——那个年代不是有客人来,大人哪曾舍得包吃饺子呀。他再贪玩,也不能放弃这吃饺子的机会。
铁蛋手里提着预先编好的几个蝈蝈笼——那蝈蝈笼是细小大麻棵编制的。见他出来,我迫不及待的说:“铁蛋儿快走!”他手里提着几个蝈蝈笼,那蝈蝈笼不用问,肯定有我的份。
我们来到大块的麻田里,蝈蝈的叫声此起彼伏,叫得我心里痒痒。
铁蛋儿教我如何抓才能不被蝈蝈咬手。他说:“进麻田要先要把鞋子脱了,进去,一只手拿一只鞋。假如看到蝈蝈,两只鞋对着蝈蝈一拍,蝈蝈无疑就在鞋子里了。”
我照着铁蛋儿说的做,走进大麻田里,那里面是非常美的青纱帐,钻进麻田里,外面根本看不见我们。顺着蝈蝈叫声慢慢过去,当我靠近,它就停止了叫声。我目不转睛朝每一棵大麻上端仔细查看。
突然看见两棵大麻顶部趴着两只蝈蝈,我甭提有多高兴了,那蝈蝈似乎在朝我微笑。我轻手轻脚,紧握两只鞋子对准蝈蝈轻轻一拍。
我兴奋的大声喊着:“铁蛋儿,我抓到了,我抓到了!”说着,手捧着两只鞋走出大麻田,哪还顾得上脚下被我踩断的那些大麻呀。
铁蛋不像我大呼小叫,他也从大麻田里出来,小脑袋转悠着东张西望,手指头竖在嘴上说:“你可不能大呼小叫,叫村里人听到,回报队长,我们就惨了!”他轻轻打开鞋子,鞋子里有一只蝈蝈。他很内行的小手捏着蝈蝈脖颈,轻轻的放进他制作的笼子里。然后又帮我鞋子里的蝈蝈也是同样的办法拿出来,放进笼子里,递给我说:“它可以养到深秋呢!你先回去,我有点热了,想去前面的池塘里洗个澡。”
我说过:“在哪里呀?我也去!”
他得意地说:“你女孩家家,又不会游泳去干嘛!”说这话时,我注意着他的表情,好像他是大人似的。
我执意要跟着他去。他们没办法,于是两人一起来到池塘边。那池塘里种的莲藕,一张张荷叶像一把把小伞,莲花也开得正艳。心想多亏我跟着来,我叫他帮我摘几多莲花。
当初的七八岁的男娃都不穿内裤,因为我在,他不方便光屁股下水,脱去上衣,穿着裤子一个猛子扎进水里……
我在上面等,就是不见他从水里钻出来,我害怕着急,就往表叔家飞奔。吓得我哆嗦着和表叔说:“铁蛋儿扎进水里,没见上来。”表叔得知后,脸都吓白了朝池塘那边飞奔而去。这时,铁蛋正在水里自在的游泳,表叔见此情形,假装着板着脸说:“给我上来,在不上了看我不打你!”
这件事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很深。所以我对蝈蝈情有独钟,每年我都从网上买了养着。听着蝈蝈不变的叫声,能让我记起那些美好的曾经。
三
夏季串亲戚,虽然没有馒头可吃,那脆枣的甜味如今想起依然想吃,还有像玛瑙晶莹剔透的石榴,好看又好吃。
我也喜欢去姑妈家那些表姐表哥,和我们年龄相仿,可以在一起疯玩儿一阵,玩够了再回家。
亲戚就是你去我来,相互走动的,当然,亲戚如姑妈家表哥,还有那些表叔婶儿们的孩子们,也到我家来串亲戚。记得当时最好的菜就是杀只童子鸡。
农历四月份买来的小鸡,那时鸡娃从蛋壳出来就下乡卖了,经济紧张买不起也养不起,最多也就买十只鸡。养不好再死了几只,也就剩六七只,养到农历八月份前后就开杀了。再说那时的鸡没有特制鸡饲料吃,生长缓慢就那几只鸡也整天饿的到处乱跳乱飞。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长的鸡,到八月前杀也不过半斤七八两。没钱买肉只能倒霉这几只童子小公鸡了,母鸡舍不得杀得留着下蛋,那可是一家人的油烟酱醋的来源。
那小公鸡太小,根本炒不到一碗。那时不用盘子都是用碗盛菜,母亲就再凑上几个土豆凑满一碗。还有自己家种的丝瓜、茄子。记得家里还有一棵香椿树,每年春天母亲都盐晒一些香椿芽,到这茬客人来就派上了用场,裹上面糊放进油锅里炸了,四个菜就这么凑合上了。再杆几块油饼,或者包几碗饺子,就这么招待客人。
陪客人吃饭都是父亲和哥哥,母亲也难得上桌。当初在山东,小女孩子是不能上桌面吃饭的。客人在大桌子上吃,而我们几个女孩子在下面小桌子上。当然小桌子上没有大桌子的菜丰盛,有几个饺子和油饼,似乎也已经很满足了。
那时的孩子都非常懂事,来的小客人或者大人,都舍不得吃那几块鸡肉,时不时的夹菜给我们小姊妹几个。那鸡虽然小,感觉味道非常鲜美。
往事如烟,回味曾经的童年,无论日子怎样的苦,依然感觉是那样美好。因为童年是人生最短,最无忧无虑最佳年龄段。
如今的孩子零食应有尽有,吃饺子都吃烦了,天天变着花样吃,没好菜还不想吃饭。
这几十年来,我的祖国突飞猛进,发展如此之快,让世界先进国家刮目相看,我怎不感到骄傲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