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雨打浮萍身飘零——杜甫江阁(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雨打浮萍身飘零——杜甫江阁(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12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发表时间:2025-04-28 16:18:28
摘要:杜甫在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漂泊流落成都寓住在一所草堂里,诗人饱尝居无定所之苦写下《茅楼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这首诗通过自家破屋漏雨的痛苦经历,个人的遭遇升华为天下寒士济世宏愿“大庇天下寒士”博爱思想的现实基础,展现了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以及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的时代印记。一千多年过去,这句诞生于风雨飘摇茅屋中的呐喊仍能震撼人心,当前房价高企、住房焦虑成为时代痛点,杜甫这句诗如同一面镜子,引起古今人性关怀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江山·见证】【晓荷】雨打浮萍身飘零——杜甫江阁(散文) 从橘子洲头乘坐穿湘江江底而过的地铁,步行百多米,到达长沙市湘江大道杜甫江阁,这座为纪念唐朝诗人杜甫所建的江阁,地处湘江东岸长沙市繁华热闹地带,西临橘子洲,与岳麓山隔江相望,成为长沙市湘江风光带的一处风景独好。
   唐诗宋诗,唐诗集大成者,首推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杜甫,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李白。这两位唐代诗歌泰斗的命运的结局比较悲惨。李白寄人篱下喝醉了酒,“着宮锦袍,因醉入水捉月而死”。而杜甫漂泊湘江以船为家,最后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一条破船上。
   杜甫在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漂泊流落成都寓住在一所草堂里,诗人饱尝居无定所之苦写下《茅楼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在这首诗通过自家破屋漏雨的痛苦经历,个人的遭遇升华为天下寒士济世宏愿“大庇天下寒士”博爱思想的现实基础,展现了杜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文情怀,以及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的时代印记。一千多年过去,这句诞生于风雨飘摇茅屋中的呐喊仍能震撼人心,当前房价高企、住房焦虑成为时代痛点,杜甫这句诗如同一面镜子,引起古今人性关怀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杜甫在安史之乱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想安史之乱结束后回河南老家的杜甫,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深秋,杜甫颠簸流离从蜀中辗转来到湖南长沙欲投奔旧日好友,正待调任潭州(长沙)刺史的韦之晋,当杜甫风尘仆仆赶到长沙,惊闻韦之晋已不幸暴卒。此时,一代文化巨人的杜甫,雨打浮萍身飘零,走投无路的杜甫寄居在经常停泊南湖港的舟船中。南湖港附近的长沙驿楼也就成了杜甫送别友人的地方。不久后杜甫在小西门外的湘江边租了一间简陋的楼房,杜甫自嘲“江阁”。自此,江阁成为杜甫唯一可以安身的地方。杜甫在长沙湘江边楼房度过了人生最后两年,平日里靠卖草药为生,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岁月,留下百余首诗篇,其中在长沙所作50多首记载当时凄凉身世的诗作,包括知名《江南逢李龟年》和点出“长沙”之名的《发潭州》。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个诗坛泰斗,一个“网红”歌唱家,安史之乱后命运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杜甫回忆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听李龟年唱歌,到落花时节江南的重逢,他唱着同样的曲子,戏台不再是王府繁花似锦般华美,台下观众不再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只是雨打浮萍身飘零杜甫这样寻常百姓,幽结着杜甫四十年的世境离乱,兴衰荣辱。落花流水的风光,透视了两位形容憔悴的沦落民间人情聚散。此时此景,世事沧桑,成了时代兴衰的一幅典型画图,也无情地证实唐王朝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安史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荣华富贵的人,竟然沦落到街头卖唱的不幸的地步。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杜甫寄居长沙湘江创作《发潭州》五言律诗。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沉郁深婉感人至深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杜甫在诗中记叙了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天刚刚亮,拂晓时辰,杜甫乘船沿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开始远行。茫然四顾,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婉转呢喃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杜甫留在长沙。杜甫用典传情,西汉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描述这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也都是被贬抑而死,这样不堪回首的往事令人黯然神伤,以此,杜甫发出对自己身处逆境悲戚命运的呼喊。
   公元770年的冬天,杜甫携带一家八口,浩浩荡荡,从湖南长沙启程,沿湘江北上前往岳阳。在一个风雪交寒的冬夜,途中卧病舟中的杜甫苦力挣扎写成绝笔之作《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最后四句:“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体弱多病的杜甫在一字一泪的哭诉:我衰病如此,定将像晋朝的葛洪必死无疑,已经无力像汉末许靖那样拖家带口远走安全之地。家事像空有丹砂诀而炼不成金那样难以维持,怎不叫人泪下如雨啊!这位诗圣希望亲友在自己死后,能够伸出援助之手照顾家小。这饱含深情的哀鸣令人潸然泪下。读者不仅看到杜甫在垂死之际,仍然为家小操心的慈祥而悲切的老人,更看到一位在生命的最后念念不忘国事,为天下而忧虑的爱国者的崇高形象。杜甫写成此诗后不久,便在由长沙前往岳阳的这条破船上离开了人世。杜甫的人格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尊称他为“诗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难以想象,唐王朝一代文化巨人晚年居无定所,是那个动荡不安年代生动的写照,杜甫心系天下,多么渴望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当年杜甫漂泊湘江,穷愁潦倒,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雄浑大气的诗句,后人为怀念这位“穷年忧黎元”的诗人,清康熙年间,长沙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诗碑,立塑像,以纪念诗人。此后,这种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直到 2002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在长沙市河东城区西湖桥正式修建杜甫江阁,三年后,一座园林仿古建筑杜甫江阁,巍然屹立在长沙湘江东岸繁华地带,建成后的金碧辉煌的杜甫江阁供世人凭吊一代诗圣,成为长沙市文化建筑地标。
   登上杜甫江阁四楼回廊,品味杜甫的诗,凭栏纵目远望,飞檐翘角,碧水夕阳,湘江北去,落日映红了湘江水,拉长了波光粼粼的倒影,疏影婆娑,一条巨大船舶的影子,缓缓辗碎了一江潋滟的红波,宛如洒满金光闪烁的碎金。橘子洲头对岸岳麓山蜿蜒起伏山脉形成一道屏障,远山近水,落日熔金。我一直守候拍摄湘江夕阳余晖,终于等待到光芒四射云霞沉浮逶迤山脉,云蒸霞蔚,丹霞似火,水天一色,恍然,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凌波而来。天空渐渐由橘红淡化为灰白色云朵,薄雾轻笼,朦朦胧胧,夕阳里最后一抹落霞,终于与暮色融为一体。

共 2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杜甫江阁为引,串联起诗圣杜甫的坎坷人生与不朽诗篇。从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到在长沙寄居舟船、以诗抒怀,杜甫将个人悲苦升华为对天下寒士的悲悯,其 “穷年忧黎元” 的情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中尽显。文章通过解析《江南逢李龟年》《发潭州》等名篇,展现出时代变迁中诗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其作品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映照。如今矗立的杜甫江阁,不仅是对诗圣的缅怀,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当作者在阁中眺望湘江落日,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既让人看到杜甫一生的困顿与坚守,也感受到其精神跨越千年的永恒价值,彰显出文化传承的深厚力量与独特魅力。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29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8 16:19:22
  文字优美如诗!循着杜甫江阁,讲述诗圣坎坷一生与家国情怀,诗景交融,让千年诗魂在湘江畔鲜活重现。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4-28 16:19:41
  视角独特深刻!将杜甫诗作、人生际遇与江阁今昔结合,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含人文温度,读来韵味悠长。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4-29 21:42:11
  恭喜精品!加油!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