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睹物思旧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睹物思旧事(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20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7发表时间:2025-04-30 09:46:31
摘要:一本旧书意外掉落,邮票、粮票、旧纸币随之散落,它们借此得以“重见天日”。我睹物思情想起了童年数件旧事,想起窄小的老屋,想起大铁床北头的红皮箱,想起待我们如亲孙的姨奶奶、姨爷爷,想起爷爷奶奶的偏见。生活中,每件老物,都能开启对应的记忆通道,让我回到过去,回到那个终身难忘的童年。

收拾书橱,一本《家庭四季养花1001问》掉落在地上,同时散落的还有十几枚邮票、一张粮票、以及薄薄的一沓一分钱面值的金黄色旧纸币。我已忘记这些旧物是什么时候夹在里面的。这本书是我和妻子认识之后,她从娘家带过来的,借此推算大概已有近二十年之久了。但这些旧物最初收集的时间还要往前推。
  
   一
   老家房子翻盖之前又矮又窄,在狭小的北屋里贴东墙放着一张大铁床,整个幼年时代,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在大铁床北头有一张黄色的高条桌,条桌上摞着一个杏色的大木箱,木箱顶上放着一个红色皮箱,这个红皮箱是母亲结婚时随嫁妆带来的。皮箱正面提手中间是锁栓和锁鼻,之前常挂着一把小锁。在提手两侧均匀贴着两张四厘米见方的双喜字,每个双喜字的外侧各有一把闪亮的弹簧按锁。
   大铁床和条桌之间有一条仅能容人侧身进入的小道,母亲时常会在这里踩着凳子打开红皮箱或木箱子拿一些东西出来。我小时候对红皮箱充满好奇,总猜测母亲在里面藏了什么好东西?我会趁母亲不在家时,站在床头上双手同时按一下两边侧锁,随着“啪”的一声,锁舌弹出来,再找到钥匙打开中间挂锁,便可以打开皮箱。皮箱里放着一些衣物以及一些碎布料,在皮箱夹层里放有一些信封,每张信封右上角都贴着一枚邮票。当时我还不怎么识字,对信的内容不感兴趣,倒是这花花绿绿的邮票吸引了我。我把它们撕下来,集中粘在一个小本子上,后来才知道这叫“集邮”。但我并没像真正集邮爱好者那样规模化的收集,只是在自家人信封上揭下几枚,或去亲戚家时偶尔讨要几枚。
   那个年代通讯全靠书信。大舅因犯法入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又来一封信,让母亲去看他或邮一些钱给他打点关系用。我家大部分信件都来源于大舅,后来父亲去东北后,偶尔往家写封信。二姨奶奶定居东北后与奶奶联系全靠书信,有急事也会打电报。我有几张特别的邮票是在奶奶家弄的,也有几张是上高中时跟同学换的。
   其中一枚20分面值的邮票,发行于1994年,票面上画着五环图并写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一百周年”,还有一枚发行于1995年,面值60分,上面画着一只鸽子尾巴却像凤凰,邮票上端写着“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1995北京”。一枚发行于1994年20分面值的邮票泛着黄色,上面是一位古装美女在弹琵琶,看标注后才知道这是昭君。还有几枚是1993年发行的20分面值“柴进失陷高唐州”、1994年发行的20分面值的陶渊明画像,并配有文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1996年发行的北京轻型越野汽车图片面值100分、1998年发行的50分面值傣族建筑楼、2000年发行的80分面值大理风光鸡足山。其中60分面值的“防止大气污染”和80分面值“珍惜生命用水”两张邮票不知发行于哪年?其余的基本都是各地的民居,四川、上海、北京、山西等,其中一张面值最大的是200分的黄色长城图片。
   每一张邮票背后都有一段发生在异地之间的故事。它不仅见证着来往书信里的亲情与友谊,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邮票的画面大都是一些历史事件或是重要活动亦或是公益宣传。每张邮票都像是一扇小小的天窗,让我在几十年后依旧能回温当年的故事。
   书信随科技发展渐渐被电子邮件、QQ、短信、微信所替代。如今不管距离多远,信息秒到,还可以面对面视频,其效率大大高出书信不知多少倍?书信注定成为历史。如今邮票依旧在发行,但主要是面向收藏。
  
   二
   我和小妹从小就喜欢去三姨奶奶家玩,三姨奶奶为人和善喜欢孩子,她家和姥姥家同村且离得不远。暑假里在姥姥家住烦了,就去姨奶奶家玩一天。在姨奶奶家不仅吃得好,而且玩得轻松没有压力。在姥姥家虽然也很好但要守很多规矩,姥爷平日里严肃,眼睛一瞪就足以让孩子们抖三抖。在姨奶奶家不同,姨爷爷看上去也很严肃,眼睛瞪起来比姥爷的还圆,嗓门比姥爷也不低,也常“吵”我们,理由是嫌我们吃得少。吃饭时,我们一放筷子,他就会皱起眉头,瞪着眼故作生气地喊我们:“吃,快点吃,吃那点能饱吗?”看我们实在吃不下了,姨爷爷又笑着说:“行,行,实在吃不下就剩碗里吧!”每次去姨奶奶家肚子总是吃到撑。三姨奶奶家还有个百宝箱,一张黑色的老桌子,桌洞比普通的要大很多。她会像变魔术似的从里面拿出几样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国叔和静姑虽比我大不了多少,但很有长辈风范,对我从不吝啬,即便是他们的爱物依旧会说:“冬阳,给你吧!”这些东西里有几张粮票、几枚毛主席头像、雷锋头像、五星红旗胸章等。
   其中有一张发行于1978年的山东省粮票,面值为壹市两。我记得之前还有一张壹市斤的,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粮票正面是一辆大型拖拉机忙碌在田间,背面写着“山东省粮票说明,凭本票在本省购买粮食及粮食制成品、本票面值系成品粮,每十市两为一市斤、本票不准买卖,涂改无效,遗失不补”并盖有“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的公章。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对七十年代的事一无所知,后来从老人们那里知道了,当时不仅有粮票,还有油票、糖票等,买粮油米面不像现在这么随便在任何一家粮油店都能购买,而是要在供销社使用专门票据限量购买。那个年代总给我一种神秘感,从老人们的只言片语里,我知道了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吃大锅饭、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曾经的伟人头像,胸章因几次搬家不知丢在何处,唯有这张粮票保存下来,上面写满时代的故事,写满了我与三姨奶奶一家的欢乐往事。
  
   三
   我不知道为什么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大都不喜欢家中老大,或许因那句老话“老大憨,老二精,老三的心眼儿数不清”。我父亲就是家中老大,未成年时便开始挣钱养家,他对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但在我记忆里爷爷奶奶对父亲始终不亲热。母亲曾多次开父亲玩笑“你可能是捡来的”,爷爷奶奶对我父亲不亲,对我们自然也不亲热。印象中,我在奶奶家吃饭次数屈指可数,我和小妹很会看眼色,如果他们脸色不对,我们宁可饿肚子,也不会在那里吃饭。
   儿时大年初一,母亲会塞给我们两元压岁钱,跟随父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有时心血来潮也会给压岁钱,但多是一分二分面值的。也有过一两毛但很少,接过爷爷手里的一沓纸币很高兴,再怎么说也是钱嘛!并且还是一沓显得好多,一分纸币在当时已停止流通,偏僻的代销点会要,一沓钱也只能买上几根拉丝糖,再后来就花不出去了。
   一分钱纸币整体金黄色,正面画着一辆大解放卡车,车上载满货物,纸币下端写着1953年,但发行于1955年。我把十几张纸币摞得整整齐齐,重新夹回书里,在这些纸币里还有一张一角钱面值的,背面已残缺不全,正面隐约看到一群男男女女,他们或扛着铁锨,或扛着锄头或拿着镰刀,面带微笑走在路上。通过模糊的画面,依旧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气氛。这是第三版人民币,大约在我上小学时,市面上流通的都是第四版人民币。这一角钱是我后来在奶奶里屋窗台上捡到的,随手把它保存下来。
   一本旧书意外掉落,邮票、粮票、旧纸币随之散落,它们借此得以“重见天日”。我睹物思情想起了童年数件旧事,想起窄小的老屋,想起大铁床北头的红皮箱,想起待我们如亲孙的姨奶奶、姨爷爷,想起爷爷奶奶的偏见。生活中,每件老物,都能开启对应的记忆通道,让我回到过去,回到那个终身难忘的童年。
  

共 29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本旧书的偶然坠落,带出的不仅是往昔岁月中散落的物品,更是深藏于时光深处的温情记忆。那些邮票,每一张都犹如历史的旧照片,定格着过往书信往来的片段,勾勒出亲情、友谊的轮廓,映照出通讯变迁的轨迹。粮票上的拖拉机图案,承载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艰苦岁月,是那个时代物质匮乏却人情醇厚的见证,透过它,我们得以窥见岁月长河中的一抹神秘而又真实的底色。金黄色旧纸币上的图案,讲述着曾经的经济风貌与社会风尚,它们在时光里褪去了流通的使命,却沉淀为家族岁月的特殊标签。这些看似平凡的老物件,实则是岁月馈赠的珍宝,它们让记忆有了具体的形状,让我们得以穿越回那个窄小老屋的童年时光,重温与姨奶奶一家的欢乐、感受长辈偏爱下的微妙情感。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始终在岁月深处熠熠生辉,提醒着我们珍惜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旧日温情,因为无论岁月如何奔涌向前,那些老物承载的情与爱,将永远鲜活在我们的生命长卷里,成为永不褪色的珍贵篇章。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30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30 09:57:35
  这篇文章,宛如时光的织匠,将过往生活编织成了温润的锦缎。无论是邮票的斑斓、粮票的质朴,还是纸币的褶皱,都被作者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三代人的生活图景中,我们看到了人间的悲欢与时代风云。这份对旧物的敏锐感知、对往事的深情回溯,足见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30 10:16:30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编评,点评太棒了,再次致谢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30 09:58:13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30 10:17:12
  回福老师,文字之旅,结伴同行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4-30 10:41:44
  睹物思人,感景念怀。非常不错的一篇美文。佩服老师的才华。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4-30 10:57:08
  感谢付老师抬爱读拙与留墨添香。文学之旅结伴同行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4-30 21:50:35
  恭喜精品!实力就是实力!加油!
何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