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一垄菜花,映古稀之年(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东篱】一垄菜花,映古稀之年(散文)


作者:金刚指 秀才,139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发表时间:2025-05-01 05:44:53

沙湾镇有一个村叫沙湾村那是因为有一条河叫沙湾河。河水经过沙湾村的时候,就像强壮的男子的臂弯,环绕着,形成一个半圆。在半圆的弧线上,水流缓慢,沉积了许多河沙,是比较优秀的河沙。村民们盖房子,都到河里淘沙,久了,河床渐渐低了,水面就高了。但河里的沙子,年年积,可年年不够用。沙湾村淘沙的范围渐渐把这个臂弯给站满了。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河湾村,贾四贵就衔着旱烟锅,一边巴扎着,一边散步到自家的田地边,那旱烟袋在烟杆的下面随着贾四贵的脚步一荡一荡,像摆钟那样。站在田地边,像审视孩子的作业那样审视着自己家的菜田。仔细的沿着菜田迈着方步,像一只雄壮的大公鸡昂扬在鸡圈里。一阵微风拂过,从贾四贵口里飘出的青烟,带着呛人的气味飘散而去,瞬间就消失了。贾四贵继续巴扎了几口,见再也没有青烟溢出,便收起烟斗,别在裤腰带上,继续踱着方步。偶尔弯下腰来,把一株杂草从田里拔出来,抖一抖土粒,随手甩进沙湾河。
   这是贾四贵在这沙湾河边唯一的三亩地,全部种了油菜,那绿油油的油菜,象征着贾四贵的精神,容颜换青韵。七十一岁的贾四贵,身子骨硬朗,走路还带着风,背着手走过的时候,远处的背影俨然一位壮年。满头的头发依然浓密,像密植的水稻,郁郁葱葱,就是有点儿花。鬓角是他最为看不见的年龄,像天气预报一样正在播报着自己的年轮。一米七八的个儿,腰不弯背不驼,直挺挺的,比二三十岁的小伙精神的多。他看着这三亩菜田,许多枝丫上都染上了黄云,细小的花朵儿在微风下总高傲的仰着头,藐看着周围的世界。贾四贵的嘴角勾起他独有的胜利的弧,笑眯眯的弧,像天空扬起的彩虹。
   贾四贵转了一圈,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才一杆子高,索性走向河堤,在一处赏景亭处停留下来。看着这林立在柏油路边的一棵棵白杨树枝上挂满的树叶,鲜嫩光亮,圆啾啾的。看着“井”字的道路两旁的花花草草早就洋溢着晚春的戎装,还有四面环绕的山,早就春色盎然,一派生机,甚是怡情自得,便也进入了许久的回忆。
   沙湾村的沙,不仅仅在为沙湾村服务,更在服着这整个得沙湾镇。在这个沙湾村,没有人能够讲清楚,这条沙湾河是什么时候流过沙湾村的,更没有人能够讲清楚沙湾村的老祖先来自于何方,为何要来沙湾村。是先有了沙湾河而有了沙湾村还是因为有了沙湾村才有了沙湾河,更不可能有人说得清。既然说不清,那就甭说了。
   沙湾村,四面环山,中间就像一页月牙形的扁舟,飘荡在群山之中,有点像山城重庆。沙湾村的人就居住在河的两面,一面叫沙湾东,一面叫沙湾西,湾内的自然在东面,镇属单位就建在沙湾东。
   沙湾村的住户,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由于地理位置,这是一个风调雨顺,粮食丰产的好地方。老百姓的思想单纯,自从土地承包,那就想方设法的让自家高产。有了余粮,就开始发展养殖,鸡啊鸭啊猪啊的紧锣密布,村子里到处是牲畜粪便的味道。镇政府为了优化人居环境,做了具体规划,把牲畜的居所搬到沙湾河的下游,人居住在上游。为了人民能够及时照顾牲畜,在村子里修了几条便道,都是水泥路,这样就没有人闹事了。整个村子其乐融融。
   也说不准具体是哪一年,村里来了几位不速之客,说是要采沙的,手里头有红头文件。镇上也阻难不了,于是沙湾河的深度就逐渐增加,老百姓用沙也得掏腰包,不免就起了闲话。可闲话终归闲话,没有逆天改命的作用,渐渐的就如沙湾河里的水那样流走了,没有留下一丝的涟漪。平静的沙湾河依然在平静着,平静的沙湾村却更加平静了。
   随着经济增长,物质增长的幅度便加迅了种几亩田、养几头猪再也无法支持一个家庭继续繁荣的时候,有人便走出了沙湾村。随着社会的发展,沙湾村的人也在与时俱进,渐渐的和其他村一样,就留下了一些留守孩子和老人,在坚守着这个世世代代养育和繁衍着沙湾人的村庄。是以一种记忆的方式承载着一种过往和历史变迁,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好前程下,沙湾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更。
   采沙场停了,沙湾河做了详尽的治理。两面的河堤坚固,河堤边装了防护栏,两边的翠柳像列队的士兵。河堤两岸各自修了六米宽的人行道,有亭台座椅,可以走走歇歇,还安装了不同的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河水也做了处理,做成人造湖,一段一段的,碧水悠悠,河里的小鱼儿在水中不停的游弋着,自在、祥和。村里也是所有乡镇上最好的,有广场,有柏油路,村子里新修的阡陌交通的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两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美丽乡村建设是独一无二,也成就了一处自然旅游的景观。
   沙湾村的土地做了重新规划,变得平展展的。按照以前的亩数,每家每户都有了相应的种植,保持着原有的农耕特征。
   三月,是春天的最后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早就换新衣,卸掉冬日的那份雍容,取而代之是单薄、轻盈。
   在沙湾村,村庄的变化是党和国家对人居环境的重视,是对人民的初心使命,是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具体实现。贾四贵很高兴在他的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如此温暖的阳光,心里的一股暖流情不自禁荡漾而开。但最令贾四贵欣喜的是他的两儿两女,都在沙湾村这一弯河沙的养育下成为栋梁。大儿子在省城,二儿子在县上,大女儿在市级医院,小女据说在搞科研,有些许的神秘。如今,他和老伴二人守着三层十二间的楼房,也是山湾村村民里面唯一修建三层楼房的人。
   贾四贵的家离河堤不远,大概三百米,也不是整体规划中最佳的地理位置。当初整体规划时,他征求过儿女的意见,但都否定了他的想法。他原本想借助儿女的人脉换个地儿,但儿女说咋们家就是沙湾村最好的风水宝地,换不得。贾四贵想想,也是哦,便也乐呵呵的应了。
   贾四贵住家的位置,原本也是两亩连片的土地,在儿女长大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小麦的亩产翻过千斤,属于第一波粮食产量上万的农户。贾四贵从小就沉默寡言,不善言语,但心思活络的他,总热爱土地,热爱牛羊,对儿女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土地牛羊是我的根,也是你们的魂。这句话,深深的影响着贾四贵的儿女,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在老大帮老二、老二帮老三中一家人其乐融融,也各自在自己翅膀丰腴之后飞向四方。现在的贾四贵,就种植着沙湾村的四亩多地,其他的都退耕还林了。房子后面的两亩多地被贾四贵分的一绺一绺的,一块麦田,一块玉米地,一块种蔬菜。一年有五六百斤麦子,一千多斤玉米就足够了。麦子磨面,玉米喂猪,剩下的就是种的那两亩油菜。用贾四贵的话说,老了,给儿女也干不出名堂了,一年回来,能拿上一壶自己种的菜籽榨的油就是对儿女的呵护了,儿女能享他的福就是那头喂肥的年猪,腊月里宰了,各分儿女一块。所以,这两亩油菜地,就是贾四贵的命根子。
   太阳又升高了一杆子,贾四贵在旱烟锅里又装满了旱烟,啪嗒,打火、点烟。深深的吸一口,慢慢的吐出来。看着徐徐升起的青烟,仿佛看见了自家菜畦里的油菜又长高了一寸,那四下延伸的枝丫上又多出了许多花蕾。
   贾四贵种菜和别人不一样,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把土地翻的细碎,不含一丁点的土疙瘩。一进入深秋,就拿把铁锨,沿着事先绷紧的线绳,把土地整理的一垄一垄的,中间低,四面隔一道十公分的坎儿,这样有利于水分的保持。在施上农家肥和化肥,与土搅拌均匀,等到种菜的时候,勾勒出一道道间隔三十公分土沟,仔细的播种,每一垄里种四行菜籽。垄与垄之间有着五十公分的通道,便于拔草、施肥、打农药,也便于通风。由于离河近,更有利于干旱时浇水。就这样,贾四贵的菜垄,总是村庄最亮丽的风景。每当菜花成为当地最美风景的时候,大部分游人都会到贾四贵家的菜垄上留下甜美的笑容,幸福着。
   过了古稀的贾四贵,依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骄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悉心的经营着那一垄油菜,收获着古稀之年的快乐与幸福。每到四月,那一垄菜花的金黄,在微风下荡漾着花香,荡漾着蝴蝶与蜜蜂的翅膀,荡漾着花开花落花满天的岁月如霞,更荡漾着人来人往人欢喜的快乐时光。
   一垄油菜,成就了一个村庄的旅游梦;一垄油菜,映照贾四贵古稀岁月的金黄;一垄油菜,赏心了游人的花样年华。
  
   原创于2025年4月15日
  

共 32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沙湾村的发展变化和村民贾四贵的晚年生活为线索展开,写得很精彩。开篇从沙河村名字的由来切入话题,吸引读者,从而引出了沙河村的地貌地理特征,以及村民的纯朴与勤劳的形象。另外文中提出人们大量开采沙河村的沙引起水位上涨,接着又是采沙场的进入,致使当地人用沙也要花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采沙场关停后、沙湾河做了详尽的治理,河堤两面加固,沙河村从传统的农耕向现代美丽的幸福乡村转型等,都写得比较详细,表达了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新政策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文中的核心人物贾四贵的形象,同样也塑造得很成功,古稀之年的他,腰间挂着旱烟袋,嘴里叼着烟,吞云吐雾等,描写的十分生动,有画面。贾四贵对土地的热爱、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子女的关怀、对生产的安排,等都写得细腻生动,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章对贾四贵精心管理油菜,欣赏着油菜花香,他的油菜花成了庄子最美的风景等,都写得很出色,有很强的画面感。文中运用了不少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文学艺术性。美文佳作,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老师健康快乐!【东篱编辑:红花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01 06:25:48
  文章以沙河湾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介绍了贾四贵对土地的一片深情。老师的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老师五一劳动节快乐!
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01 08:16:09
  首先祝老师“五一”快乐。在节日里,您依然坚持在奉献之中,这才是真正的劳动节。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总是对着农事有着丝丝缕缕的记忆,总想着能记录自己对于农事的理解,但也感觉是一种快乐。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美丽。邀握,敬茶以致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