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人间烟火(散文)
一
火曾经是人类走向进步的一个起点,今天人间烟火又成了民生最朴实的象征。时至当下,火之于一日三餐有了很多新的定义,纯粹的烧火做饭已经少了许多,但走过的路程还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并且还不时触碰着心中的那片敏感的区域。
生火做饭当然是从拾柴开始的。幼时在山东农村烧柴是困难的,村子离山很远,小孩自是走不过去的,所以什么砍柴打柴都成了没有影的事情,剩下的只有拾柴的份了。其实那时即便是拾柴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家家都有人去拾,而所谓的柴火不过是树上落下的枝叶,再就是草或庄稼的根茎。可这些柴火也是有限的,你捡起来他就捡不到,你搂了草根他就没得搂,很多时候是等不得草的自行枯萎就将草连根拔出后再晒干当柴。后来为了公平起见,将有树的林地划成了片,你家多少棵,他家多少棵,树下的落叶和草根也就有了主。但人总是不知足的,总是要到“领地”之外去抢那些“无主”的柴草,尽管如此,家家的柴垛也不充实,大人们只能在烧的时候作文章。
春夏之际农忙,做一顿要管几天,平时里冷食多一点,少动火只因缺少柴禾。到了秋季收了庄稼有了秸秆核壳,秋冬的柴火就不愁了。进城了,做饭的小炉子用煤球煤饼,只是偶尔生炉子用得着一点小小的木柴引火,再也不愁拾柴了。再到后来有了煤气,省事不说,干净多了,可那是得花钱的啊!并且也没了朴实的烟火之气。
二
最早体验生火做饭是下乡之前在上海农村学农的那半年,上海的农民有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细,一年烧柴的构成基本是稻草,虽然柴草不愁但得细着点使用,那些柴草是要经年累月的,大手大脚仍然会不够用。所以初到农家烧火你还没有资格,那是怕你浪费了柴火。学农不会就是要学的,最初是在灶旁看着主人如何烧火,人家看你用心了,当然乐意传授。先要拿一小把稻草拧上几周让它坚实一些,再弯转回来打成一个结,形成一个草把,等到上一个草把将烬未烬时再续上一个新的草把,待那个结燃烧得差不多时用烧火棍给它打散,保持旺火的持续,反复这样循环操作,很快饭菜就做熟了,一般用一捆稻草做完一顿饭菜,现在看来是够节省的了。说起农家的仔细还在于他们对炉灶的设计,一大一小两口锅可以同时操作,在两锅之间加上一个深长的水罐和一口小一点的浅锅,做饭、炒菜、热水、温汤,一把火一次性完成,感觉挺科学的,那是后来与北方人的灶台比较得出的结论。
北方人的厨灶简单多了,北方的冬天相对漫长,取暖成了第一需要,只要方法得当,一冬天炉火都不会熄灭。虽然只是一套炉具,但它将取暖和做饭结合在了一起,最大限度地利了用火的热能,只有夏天才会单独生火做饭。因为有煤对北方人的助力,才使取暖和做饭这两套本来复杂的系统使用起来变得相对简单了。
东北好像不缺柴火,下乡的农场一般都能保证燃煤和秸秆的使用。家家都有煤仓和秸秆堆,十月拉煤和拉豆秸是各家最重要的活计,连知青宿舍门前都有很大的煤堆和豆秸垛。说到柴火令人称羡的当属林场职工,他们用的是纯木柴,一根圆木截成几段然后再一劈四瓣称为劈柈子,在家外垛成又宽又高的围墙及入门两边的隔墙,勤快的人家柴火多少年也烧不完,到林区常常可以看到那种新旧木柴码成的柈子墙,诠释了靠山吃山的特点。
记得年轻时上山伐木住的是帐篷,厚厚的苇草铺垫成了床铺,天冷有时被子都会与帐篷冻在一起。因为是临时居住,采用极简的取暖方式就是烧柈子,将一个汽油桶盖像开罐头那样切一个十字,接上长长的一段铁皮炉桶作排烟取暖两用,再切开个半圆,以投放柴火,从桶下方开一个洞,作为进风兼灰渣的出口,一个桶开三个洞成了最简单的取暖设备,设备虽简,但一冬天烧的木柴可就没法计算了。而今,时代进步了,“金山银山”理念也改变了林区人的生活习惯,大采伐的年代渐渐远去,营林、造林兼林下经济与旅游业成为了东北林区发展的主旋律,森林博物馆与森林小火车的开通,把人们对大森林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三
对烟火气印象较深的是那次湘西之旅,在苗寨村长或族长家的大屋里,见到的了已经不著烟火的火塘,还有硕大的房顶上挂着的一根根烟熏腊肉,仿佛看到苗家人那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进而又幻化成为远山秘境中的袅袅饮烟,小小村落那美好的意境。据说苗家的火塘体现了人们最早对火的依赖,火塘一经点燃火种长年不熄,苗家敬火,火塘也有了神圣的含意,不仅有了家的象征,还有族人祭祀、聚会、待客的作用,同时体现了他们承传赓续的民族精神。
说道人间烟火,还真的离不开饮食,也许当下最有烟火气息饮食技法莫如烧烤的普及。不知从何时起烧烤涮成了国人的喜好,特别是年轻人对烧烤文化的加持,使之漫布了大小城市,红红火火地妆点着井市的风俗色彩,一面催生着美食趋同性的进展,一面又引导着美食与文旅产业的碰撞,着实吊足了人们的味蕾。最具有扇动力的是山东淄博的火爆烧烤,一下子提升了整个冬季的温度,让人们突然发现烧烤还能这么吃,这么玩。不仅火爆出一个全新的文旅理念,同时也火爆出了一位好官马晓磊,他那些“敬着百姓、宠着游客”的名言和操作,也一下子火爆了全国。
人间烟火还有一种文化和象征的意义在内,普通百姓的生活蕴含着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这是执政者的根本大事。袅袅饮烟体现的是安定祥和,红红火火意味着腾飞与强盛,我们共产党存在的目的也就是因为这人间烟火,烟火之气体现了党与人民那份温暖的关系,烟火之气又反映了群众对党的那份要求,不要小看了这烟火之气,那里边的学问可不小啊!
2025年5月1日,5月3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