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苔痕上阶绿(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苔痕上阶绿(散文)


作者:燕双鹰 布衣,379.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发表时间:2025-05-03 22:50:10
摘要:原创首发

苔痕上阶绿(散文)
  
   暮春的雨,宛如一位温婉而执着的女子,缱绻缠绵,淅淅沥沥地飘洒了整整一夜。当第一缕晨光小心翼翼地刺破夜幕,我推开故乡老宅那扇布满岁月斑驳痕迹的木门。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目光不经意间落在青石板阶上,那抹久违的绿意,宛如被时光精心珍藏的记忆,刹那间苏醒。它静静地在潮湿的缝隙里舒展,恍惚间,竟与二十年前那个同样静谧的清晨重叠。青苔攀附在门楣上,那优美的弧度,恰似奶奶生前总爱别在鬓角的玉簪,温柔地抚平了岁月的褶皱,将往昔的时光轻轻揽入怀中。
   苔,无疑是岁月最虔诚、最忠实的记录者。这些细碎的绿色生命,仿佛是大地用灵动的笔触书写的草体,密密麻麻、悄无声息地爬满了青砖灰瓦。它们的存在,如同空气一般近乎透明,却又无比固执地填满了每一个被阳光遗忘的角落。砖缝间,它们悄然扎根,在狭窄的缝隙中寻找生存的契机;瓦檐下,它们默默生长,为冰冷的瓦片增添一抹生机;老槐树皲裂的树皮褶皱里,也成了它们温馨的栖息地。那些看似柔弱不堪的绿色绒毛,实则是生命最坚韧、最顽强的宣言。它们无需肥沃的土壤滋养,不必与群芳争奇斗艳,仅仅凭借一缕潮湿的空气、一丝微薄的光线,就能在寂静无声中,完成生命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记得幼时,跟随我的红军爷爷修缮老屋,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青砖缝里的青苔是“活的史书”,每一道蜿蜒曲折的绿痕,都深深藏着风雨侵蚀的印记,蕴含着岁月变迁的故事。
   俯身,将目光聚焦在这些微观世界的居民身上,你会发现它们正以独特而奇妙的方式生长着。它们没有花朵娇艳欲滴的容颜,无法用绚丽的色彩吸引他人的目光;没有大树挺拔伟岸的身姿,不能在风雨中展现出豪迈的气势。甚至连最基本的根茎叶,在它们身上都模糊难辨。它们以孢子为笔,以潮湿为墨,在阴暗晦涩的画布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生命的轨迹。春雨浸润时,它们便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旅人,贪婪地吮吸着每一滴水珠,将自己涨成饱满而浓郁的翠色,仿佛要把整个春天的生机都凝聚在自己小小的身躯里;烈日当空时,它们又会聪明地蜷缩起柔软的身躯,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耐心地等待下一场甘霖的降临。这种看似被动的生存策略,实则蕴含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穷智慧。我曾在深圳植物园的苔藓馆里,见过人工培育的精品苔藓。玻璃罩内,恒温恒湿的环境,给予了它们无微不至的呵护,然而,那里的苔藓却始终缺少了老宅阶前那抹野苔的灵动生机,仿佛被禁锢的灵魂,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活力。
   记忆中的故乡老宅,永远被一片朦胧而迷人的绿意所笼罩。那时的我,总是爱蹲在石阶上,好奇地用树枝拨弄这些神秘的小生命。它们的触感柔软至极,像婴儿的绒毛般细腻,让人忍不住想要多触碰几下。然而,它们又有着超乎想象的韧性,无论遭受怎样的破坏,只要一场细雨落下,便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再次铺满石阶。年幼时的我常常在心底疑惑:这些看似卑微的存在,究竟凭借着什么力量,在这不见天日的角落,顽强地生长着?直到一个暴雨倾盆的午后,我亲眼看见积水如猛兽般漫过石阶,浑浊的水流裹挟着泥沙,无情地冲刷而过。我原以为那些苔痕会被彻底摧毁,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没想到,水退后,它们又慢慢地舒展身体,将伤口化作新的生长点,以更加蓬勃的姿态宣告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随着年岁的增长,工作之余,我走过了很多的名山大川,见过了数不清的奇花异草。那些曾让我惊叹不已的壮丽景观,在岁月的流逝中,却渐渐模糊了轮廓。唯有故乡老宅石阶上的苔痕,在我的记忆里愈发清晰、深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冰冷都市森林里,我目睹了太多为了争夺阳光而扭曲生长的植物,它们失去了原本自然的姿态,在竞争中变得畸形;也见过太多因追逐名利而迷失自我的灵魂,他们在物欲的洪流中,忘记了生命的本真。而苔,却始终保持着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存姿态。它们不争不抢,不卑不亢,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安静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深夜加班时,写字楼窗外五彩斑斓的霓虹,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老宅的月光。那时的苔,在清辉的笼罩下泛着银白的光芒,如同大地披上的星子碎片,宁静而美好,抚慰着我疲惫的心灵。
   苔的生长,宛如一首无声却又震撼人心的诗。它们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光,在古老的建筑上描绘出岁月的纹路。故宫那庄严的红墙下,留下了它们的足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江南那婉约的石桥边,有它们默默相伴,为石桥增添了几分诗意;徽州那古朴的老宅里,也有它们的身影,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这些绿色的痕迹,是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是时光最杰出的雕刻师。它们赋予了冰冷的砖石以温度,让坚硬的建筑拥有了生命的呼吸。在苔的世界里,时间不再是流逝的刻度,而是沉淀的养分,滋养着它们不断生长。我曾在敦煌莫高窟的甬道,发现几簇顽强的苔藓。它们在千年壁画的阴影里,默默生长着。它们用生命的绿色与斑驳的颜料对话,仿佛在诉说着文明传承的奥秘,将历史与现实紧紧相连。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这些卑微却又伟大的苔藓呢?大多数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着,没有聚光灯的照耀,没有鲜花掌声的簇拥。我们或许也曾抱怨命运的不公,羡慕他人的光鲜亮丽,在迷茫与困惑中徘徊。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便能在苔的生长中,找到生命的答案。正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使我们身处阴暗的角落,也要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在我大学毕业去实习时,我常常会观察那些在墙根下生长的苔藓。它们相互依偎,共同抵御烈日的炙烤与行人的踩踏,如同平凡生活中相互扶持的人们,用团结与坚韧,书写着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苔的智慧,在于它懂得接纳与包容。它不挑剔生长的环境,无论多么恶劣;不抱怨命运的安排,无论多么不公。它以最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以最乐观的态度迎接挑战。无论是被无数人踩踏的小径,还是被世界遗忘的墙角,它都能随遇而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它的世界里,没有失败与成功的严格界限,只有生命的延续与绽放。这种豁达的生存哲学,正是快节奏生活中,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灵滋养。当我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老宅石阶上的苔藓。暴雨过后,它们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湿润的砖石上,蔓延出更蓬勃、更旺盛的绿意,仿佛在向我传递着永不言弃的力量。
   暮色渐浓,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我再次来到故乡老宅的石阶前。那柔和的光线为苔痕镀上一层温暖而迷人的光晕,那些细小的绿色生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而此刻的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轰轰烈烈,而在于能否坚守本心;不在于是否光芒万丈,而在于能否在平凡中活出真实的自我。我伸出指尖,轻轻地抚过凹凸不平的苔面,触感从最初的湿润,渐渐变得温热。原来,这些微小的生命,竟能传递如此厚重、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与感悟。
   离开故乡老宅时,我特意放慢了脚步,一步三回头。那片苔痕依旧安静地生长着,用一抹绿色,点缀着这个喧嚣而浮躁的世界。它们教会我,人生最美的风景,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最珍贵的启示,常常来自最卑微的生命。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做一株苔藓,在自己的天地里,安静生长,从容绽放。或许某天,当别人问起生命的意义,我会带着他们来到这方青苔覆盖的石阶前,让这些沉默却又充满智慧的老师,用湿润的绿意,讲述最动人、最深刻的生命哲学,让更多的人在苔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二0二五年五月三日星期六
  

共 30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苔痕”为核心意象,将自然观察、个人记忆与生命哲思巧妙融合,在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感悟中,构建出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文学世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以“苔痕”为情感载体,将青苔与故乡老宅、祖辈记忆紧密相连。如“青苔攀附在门楣上,那优美的弧度,恰似奶奶生前总爱别在鬓角的玉簪”,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青苔的形态与对奶奶的思念之情交融,赋予自然景物以深厚的情感温度。红军爷爷将青苔比作“活的史书”的细节,既体现了青苔的历史厚重感,又暗含了对祖辈坚韧精神的传承,使意象在抒情中更具文化内涵。作者由青苔的生长特性,层层递进地挖掘其象征意义。从“无需沃土滋养,不必群芳争艳”的生存方式,延伸到“不争不抢,不卑不亢”的人生态度,再升华至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引用袁枚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然地将文学经典与个人感悟结合,深化了“平凡生命亦能绽放光彩”的主题。文中将都市中扭曲生长的植物、迷失的灵魂与青苔形成对比,直指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赋予文章强烈的现实关照。作者善用细腻的描写与修辞手法,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如“它们以孢子为笔,以潮湿为墨,在阴暗晦涩的画布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生命的轨迹”,将青苔生长过程诗意化;“春雨浸润时,它们便如同久旱逢甘霖的旅人,贪婪地吮吸着每一滴水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青苔鲜活的生命力。叠词“淅淅沥沥”“密密麻麻”和通感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与表现力,使读者如临其境。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以老宅苔痕开篇,引出对青苔的描写与思考,再通过回忆、游历见闻、哲理探讨层层深入,最后以回归老宅苔痕作结,首尾呼应。在叙述中,作者巧妙穿插时空转换,从童年老宅到名山大川,从微观世界到历史文明,将青苔置于不同场景中,拓展了文章的广度与深度,使主题表达更加立体。文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的生活体验,如幼时拨弄青苔、暴雨后观察青苔重生、实习时观察墙角苔藓等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将青苔的生存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困境相结合,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极易引发读者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增强了文章的共鸣效果。[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5-03 22:53:32
  一篇文思细腻的散文。祝贺燕双鹰老师又有新作,期待更多精彩作品。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5-05-03 22:54:35
  感谢高朋老师的精彩点评与鼓励,问好老师,祝五一假期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