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义冢

精品 义冢


作者:张鸣跃 布衣,39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98发表时间:2010-04-18 14:38:02
摘要:在岁娃的坟前,狗紧挨着坟卧着,已是在坑里,不到跟前是看不见狗的存在了。是狗自己刨出的坑。岁娃在土里,它当然就也应该在土里。狗已奄奄一息,但仍在继续着它要做的事,每隔一阵,它就会挣扎起来再将身下的土刨深一些,希望能整个掩埋自己的身体。孩子们默默地看着狗,流泪。八爷说:“狗是以主为归,就让它归吧,归土两相安!”


   那天早上,就在该打钟上工的时候,队长王根摇晃着竹杆似的瘦驱到了挂钟的树下,却没打钟,朝一转圈的各家吼:“各家自个儿保命,我不当队长咧,谁再叫我当队长我日他妈!”吼完了,就摇摇晃晃回他家去了。
   各家没人出来,也没人开门,有高高低低的哭声。其实上工只是个样子,是妇女队长岁娃的主意,岁娃说只要钟声天天响,心就塌不了,人心不塌日子就有希望,为此她天天催着王根打钟。这是大灾第三年了,滴雨末下,地干冒火,种啥都是白种,干啥都是白干,各家从吃野草到啃死树皮,都很饿,也没力气再撑这个叫唤人心的钟声了。村里已饿死了十口人,剩下的几十口人也是搖搖晃晃挣爬寻食,除了还有口活气的人,村里村外连只活蚂蚁也找不到了。王根的媳妇和女儿是昨天饿死的,谁敢再叫王根再当这个背着一村人命的队长?
   王根叫骂时,岁娃正在当屋坐着等钟声响。岁娃是个憨烈威猛的女人,身大力大声大胆大,嫁来第一年就当了妇女队长,成了八百里秦川无人不知的“三绝女人”:祈雨,骂街,哭丧。岁娃骂街能治村人的百病,岁娃哭丧胜过8家响器,岁娃祈雨老天就得落泪。岁娃一听见骂,她呼地就立起了,抓了根锨把就往外扑。炕上的男人王康吼了一声:“你给我站住!”她的老狗也呜咽着咬住了她的裤腿,乌黑的泪眼巴望着她。她站住了,他看见男人手里有一把杀猪刀,不知啥时藏在身边的。男人已饿得奄奄一息,好多天没说一句话了,能突然吼出来,那就是坚决反对她再管村上的事,特别是队长的事,要管,他会杀人!还有狗,往常她出门,狗不是乖乖跟着她就是乖乖卧在炕下陪男人,今天竟咬她的裤腿,都出邪了。
   “王康,你是不是想杀狗?”
   “你再管事,我连你也杀!”
   “我不管谁管?”
   “天管!”
   “我日你妈王康!”
   岁娃骂着只管往外走,王康就持刀下炕,狗象疯了似地,扑过去就咬住了王康拿刀的手,死活不松口。
   岁娃吼:“黑子!”
   狗委屈地吱叫着松了口,王康瘫坐在地上一时起不来了,岁娃走到跟前,拉起王康,用身子碰王康,嗔叫:“给!你杀!你杀!”王康硬了几下脖子,叫:“我……我杀狗!”“你敢!”岁娃拧住王康的耳朵,说:“你想想我是为啥?这个村是你王家的,一个老先人,你要看着都死绝?我也不再劝他王根了,这个队长我来当!”
   “你你你……”
   王康瞪大了牛眼你不成句了。村里又起了哭了,又有人死了。岁娃泪流一脸,也瘫坐在地上了。狗慢慢地走出去了,岁娃眼望着狗,拍打王康:“你看,你看,你连狗都不如……”每当谁家饿死了人有了哭声时,狗就搖晃着瘦如干柴的身子走近去,俯地默瞅陣陣呜咽,尔后就回家来,卧在柴棚里,整天整夜一动不动。王康知道这狗通人性,不吭了。
   岁娃起身出门,就有几个村崽跑来,哭说:“是王根伯死了……”
  
   二
   王根一家算死绝了。因为王根是队长,大小是个官,大灾年就得比别人更灾,有吃的就得给别人,很正常。
   埋了王根,岁娃回家,吓了一跳,王康真的想杀狗。
   王康蹲在柴棚門口默默地看狗,柴棚口卧着的狗也默默看着王康,王康手里拿着杀猪刀。
   这回岁娃没吼,走过去,在王康身边坐下来,问:“王康,你真的下得了手?你看这狗,它知道你要杀它,他连动都不动……”王康说:“人为大,杀了狗,能救一口救一口,不能让人死绝!”岁娃说:“狗救不了人,只有人能救人,饱一顿也活不了,想活还是要拧成一股绳……”狗舔岁娃的手,轻轻吱吟,分明在說什么。王康吼:“你还给我讲狗屁道理?我只想吃狗肉!滚开!”他一把推倒了岁娃,扑抓狗,狗没动,岁娃爬起哭叫:“你先杀了我!”叫着扑夺王康的刀,一边用脚踢狗推狗让狗跑。狗立了起来,舔了舔岁娃的泪脸,迎向王康,乖乖地俯身于王康的刀下。王康愣了,岁娃也愣了。
   這時,几个村人來了,都劝说王康,说这只狗不能杀。活着的老先人八爷夺过王康手中的杀猪刀,指着王康吼:“你不是人!”
   王康朝天哭了一声回屋去了。
   狗一一偎摩村人。村人都哭了。
   村人都知道,这狗通人性也做人事。多年來,狗从狼口里救回十几个孩子,每有孩子下地或上山时,狗就默默跟着。狗为各家从狼口里救回的猪不下百头,每天晚上,狗都要守在村头,每天早上,狗都要去各家猪圈巡查一遍,看看猪圈里的大猪小猪少了沒有。为此,狗的身上留下了几十处豹爪狼牙的伤疤,狗还学会了狼的一个绝招:咬着猪的耳朵与猪並肩走,用尾巴抽打猪屁股,将猪赶回猪圈……这样的狗怎么能杀?
   八爷对岁娃说:“他再杀狗你叫一声,我带人来杀他!”
  
   三
   村里有岁娃,就比山外各村饿死人晚了一些少了一些,但岁娃的各种办法也到了想尽的时候,村里开始有哭声了,起一次哭声就是死了一口人。她曾让王根立过规矩:大灾年景死了家人也不能大放悲声!但现在也管不住了,人心塌了,全绝望了!
   那天夜里,狗一直偎着王康,两只泪汪汪的眼睛看着王康。岁娃也偎着王康,一碗漂着几片干树叶的热汤放在一边,是岁娃给王康做的,王康说他不饿。王康也干枯得像一片树叶了,但他却微笑起来,让岁娃有点心惊。王康拍哄着岁娃睡,岁娃说了不少愧疚的话,慢慢地就在王康怀里睡着了。后半夜,是狗呜咽着拱醒了岁娃,才知道王康已经走了,冰凉了。她搂紧了王康,咬破了嘴唇,泪就像河水,却没哭出声来。
   早上,岁娃穿了一身孝衣站在她的窑门口,大眼圆睁瞪着村当中那棵先人树。狗紧跟着她,寸步不离。
   村人这才知道,夜里,岁娃没起哭声,但她的男人王康也死了。
   岁娃一步一步走到树下,扯住钟绳,打钟!她用了全身的力气,一下一下再一下,每一声都震得天摇地动,打一下就骂一声,最难听的,最狠毒的,先骂王根,再骂王康,再一家挨一家点着名骂,她的骂街是天生一绝,比钟声还要宏烈威猛:“活短寿!死鳖精!窝到炕上死一坑!剥你的皮!抽你的筋!榨你的人油点天灯!哎――我的先人……”这声气,把骂街和哭丧的两绝都带上了,惊天动地。
   狗就像知道岁娃的心事,去挨个儿扑各家的门,汪汪叫。
   各家的门吱吜吜地开了,各家老少抺着泪摇摇晃晃到了树下,八爷走近拉了岁娃的手,老泪纵横地劝:“岁娃!天叫人死人就是不死,因为有你岁娃!这队长也只有你岁娃来当了!”
   村人呼啦啦全给岁娃跪下了,齐声叫:“岁娃!岁娃!”
   这就是选定了。
   岁娃默立了一阵,抹了把泪笑叫:“当就当!都给我站起来!”
   都站起来了。
   岁娃让村人在树下等着,她回家一趟再到树下时,手里端着半升黑豆!
   岁娃让每家抓一把,配着树皮草根做救命汤,不许再饿死人!
   各家抓黑豆时,都给岁娃磕了头,岁娃骂也拦不住。
   岁娃点人头,只剩9户人家34口人和这只老狗。
   岁娃重新发布三条村规:一,再饿也不许哭;二,不许出山要饭;三,不许吃活树的树皮。
   岁娃照常带着村人天天上工,该种就种,没收成就再种,天灾是天的事,为人就要做人该做的事,只要还没死,就得踩稳每一个细节,24节气24活儿,一个动作也不能少!
   又白干了一季,两个孤寡老人悄悄地走了,9户人家就成了7家。接着,有两户人家偷偷商量好一起出山要饭,半夜摸黑逃走的,这就剩下了5家。第三年,又饿死了一对夫妻和各家7口人,还有4家。4家总共剩下11口人,再就是岁娃的这只老狗。11口人有4个老人6个孩子,能下地干活的就岁娃一个人了。她就带着狗,一天三次打响那口钟,然后自己给自己派活:今天该上粪了……今天去给棉花打药……今天犁秋茬地……派完活就下地,她在前头,狗在后头。
  
   四
   一直跟在岁娃后面的只有这只老狗。这只狗曾雄壮如虎灵动顽皮,现在是稀毛刀骨摇摇晃晃。现在,它只剩下一件事了,就是跟着主人岁娃,岁娃走,它走,岁娃干活,它卧在一边看着,岁娃睡觉,它在炕下紧挨着炕卧着。它变得一声不叫了,但又跟岁娃跟得无比紧密了,它好象知道这是最后的陪伴了。
   岁娃最心疼这只狗,有能吃的东西,她也是先给狗吃。但狗太精灵,狗知道发生了什么,狗知道村景为什么成了这样,狗知道家里为什么好多天不冒一次烟火。狗总是舔一舔她的手就走开,把食物留给她,她一次次抱狗哭劝,想办法哄着狗和她一起吃一点点。人都说:这只狗让食,天下没有一个会让食给主人的动物!
   到第三年的麦种时节,那6个孩子还好好的,但4个老人只剩下一个八爷了。岁娃还是照常打钟派活:“今天种麦子!”然后就拿了一升麦种,扛了镢头下地。没牛了,种麦子就只能撒上后手工埋种了。三天,一升麦种种完了。岁娃摇摇晃晃地往家走,狗摇摇晃晃地跟着。进村,见八爷和五个孩子面朝她跪着。她吼:“起来!”八爷不听,对孩子们吼:“磕头!”孩子们咚咚咚磕起了响头!八爷问:“你们为啥磕头?”孩子们说“岁娃姨在救村……”“岁娃姨饿成这样了,还留着麦种……”“岁娃姨是神……”……
   岁娃一个一个往起拉,说:“都给我笑着过!天,塌不了!”
   岁娃瘦得没人形了,但还是一天打三次钟。几个月后,她终于没力气下地了,只有打过钟后就爬回家。后来,她叫来了八爷,让他把钟搬到她院里的树上,院门锁上,只要钟声还响,就不许有孩子们来看她!她拿出最后一升麦子给老人,说如果天还不下雨,这升麦子就留着救6个孩子的命,无论如何,孩子不能少,钟声不能停!
   从此,一日三次的钟声,就从岁娃的院里传出。
   那天早上,钟声没响。孩子们问八爷:“今天不上工了?”八爷心知不妙,嘴上对孩子们说:“上!岁娃姨可能是睡着了!”八爷让孩子们在家里玩,他去看。开了门,进屋到炕边,八爷泪就下来了。岁娃说不出话了,只艰难地转动了两下眼睛,看看窗外,又看看炕下。
   八爷没哭。八爷知道岁娃交待的是钟和狗。他先到外面去打了钟,再回来看狗。
   狗趴在炕下,喘气。狗的嘴里死死咬着一只死老鼠,狗把炕壁的墙扒出一道一道深槽,狗的两只前爪血肉模糊……显然,狗不知从哪里扒到这只死老鼠,它想救岁娃,它想让岁娃吃,它爬到炕前,却怎么也站不起了,它一次又一次努力,想扒着炕壁站起来,把老鼠递到岁娃嘴边。快饿死了的狗,嘴里咬着肉,却想的是主人!
  
   五
   岁娃最后的日子里,由八爷来打钟。已经没有一个能下地干活的人了,但钟声还是一天响三遍,持久,宏亮。
   八爷和孩子们守着岁娃,岁娃已经滴水不进了,但脸上笑着,在不停停地祈雨。
   祈雨是岁娃的三绝之首,每逢旱年,岁娃都要率众祈雨,下至光屁崽娃,上至百岁老人,跪成一排,手拍心口手拍黄土,身伏身仰声嘶泪飞。现在,她只是嘴在动,发不出声,但老八爷还是能听见,岁娃在祈雨!八爷让孩子们跪下,一起拜天祈雨。
   岁娃笑了,一下一下点头。
   狗头磕在门槛上,半睁的狗眼不知是看着什么还是茫然地睁着,一动不动。狗身上基本已没有了肉,只剩下乱毛与刀骨。
   一个孩子把自己分到的一小块野菜饼慢慢地将牛肉送到狗嘴边。好久,狗的鼻子动了。终于,狗接受了,叼起挣扎着站立起来,艰难地转身,摇摇晃晃地走向炕,拼力扬起头,菜饼就挨着了岁娃的嘴角。
   狗声声娇呤,好久,好久。
   岁娃笑了笑,慢慢闭上了眼睛。
   孩子们放声大哭……
   岁娃走了。
   狗还活着。
   几天后,在岁娃的坟前,狗紧挨着坟卧着,已是在坑里,不到跟前是看不见狗的存在了。是狗自己刨出的坑。岁娃在土里,它当然就也应该在土里。狗已奄奄一息,但仍在继续着它要做的事,每隔一阵,它就会挣扎起来再将身下的土刨深一些,希望能整个掩埋自己的身体。孩子们默默地看着狗,流泪。八爷说:“狗是以主为归,就让它归吧,归土两相安!”
   死,狗的死,归!
   孩子们默默地站着,开始理解狗,理解死,理解归。孩子们不哭不动不吭也不走,口中喃喃:“归吧!归吧……”于是,三五岁的小屁蛋们,对生命有也了无比深厚地理解,都做到了最好。
   狗终于断气了。
   孩子们一个一个上前,跪成一圈,把狗抬上来,一起用手帮狗把坑刨深刨大,再把狗放进去,用手把刨出的土盖上去,一个小小的坟头起来了。
   归吧,归吧,归吧……
   第二天,八爷打响钟后,孩子们跑来一齐叫:“还有我们!我们上工!”八爷笑了,就带6个孩子上工!
   不久,天下雨了,灾景过去了,岁娃种的麦子长出来了,走了的村人又回来了。再后来,那6个孩子成了最懂事的孩子,合力救村,从一家又发展成16家。
   再后来,山里开发“太白山百里旅游景区”,村里近水楼台,农闲时做生意,成了小康村。村人重新修建岁娃和那只狗的坟陵,各家集资10万元,一座小陵园,两座相伴的坟陵,一座巨大有石碑,上刻:“义冢”――人之大义,狗之大义,此为至尊!
   故事就是这样的,但时隔多年后山外有许多人听不懂了。许多人听不懂,那是因为:现在,那样的人和那样的狗已经没有了!

共 50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所谓微言大义,久不曾见,今读《义冢》,那大义就在眼前。比起那些小花小草小景致,此作可谓大矣!而且,语言那么简洁凝练,与作品意境相得益彰,不可多得。【编辑:耕天耘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4018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4-18 14:38:39
  所谓微言大义,久不曾见,今读《义冢》,那大义就在眼前。比起那些小花小草小景致,此作可谓大矣!而且,语言那么简洁凝练,与作品意境相得益彰,不可多得。
2 楼        文友:蝶花逐梦飞        2010-04-18 18:56:42
  与以前看的文字风格不一样,这篇凝重,悲壮,却充满了善良与大义。
平凡简单的岁月,捡拾欢喜与忧伤,揉搓成希望的长青藤,月亮和太阳不经意走过,我便攀着它走向了高处,旖旎的梦深处,我在飞翔.
3 楼        文友:笑天        2010-04-19 10:28:54
  “微言大义”!四字中的!小说语言简洁凝练,耕主的按语精辟而耐人寻味!问候作者,向耕主学习!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河南影视家协会会员,卢氏作协顾问,副教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