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丹枫】情愫(小说)
一
“咔嚓”一声,响声清脆果断,十分有力,在曙色朦胧的田野上骤然响起,显得特别嘹亮深远。
铮亮的锄头挖进泥土的瞬间,牛守田听见了泥土下根系断裂的脆响,似乎是痛苦的呻吟和抗诉。随之,泥土下腾起的一股芳香散发开来。于时,他像一个痴迷的老瘾客,深深地吸上一大口这独特的泥土芳香,大张鼻孔,舒展肺腑,让芳香穿过喉咙,沉入丹田,接着再憋住呼吸,闭上双眼,向着晨曦初现云霞悠渡的长空,仰起头颅沉醉的缓缓的左右微微摆动,让芳香久久滋润丹田,萦绕在脑海。
看来土地并无什么异样,是自己多虑了。牛守田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几十年了,生于斯,长于斯,牛守田太熟悉脚下这块土地了,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折一绉,—理一线,都是那样的清清楚楚,再明白不过。他视这块土地为沉默无言的亲人,深深爱着它,熟知它的脾性,它的语言、喜好、需求和病痛,它的奉献与吝啬,以及它情感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暑夏,还是寒冬,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特别是在丰收的月夜,牛守田常常会提上一罐米酒来到这里,久久地坐在土地边,和它推盏对饮,陪着它,同看日升日落,同沐雪雨风霜。他读得懂它的热情,听得它的呼吸,它的倾诉,更喜欢它的肥沃多情。会和它掏心窝子地对话,称赞它的豪迈、慷慨、大方,批评它的懒惰、骄情、任性。在赞扬和批评声里,他分明也听见土地的回答,既有无限的感激和付出有限的谦虚内疚,也有难言的委屈和说不尽的苦衷。
他充分理解它,总会拍拍它柔软健康的肤肌,鼓励它说:“知恩图报吧!我守卫呵护你,就像当年我当兵呵护亲爱的战马一样,不会剋扣你,属于你的,都会跟你,包括你想不到的。话又说回来,虽然你已经付出了很多,但是还不够,还要再争口气,要早日成为高标准农田,要更加勤奋地生产,多产、高产、稳产啊。你,听懂了吗?”
牛守田一直心仪高标准农田,就象长久跋涉于戈壁,极度渴望清沏的甘泉,也像他当年心爱的军马一样,无限向往驰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年轻漂亮的镇长助理姬频是包村干部,常来村里指导工作,也常挽起裤角下田,和村民一起栽秧打谷。她曾多次会上会下对村民们讲过,政府要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的是提高大家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加大家的收入来源,改善大家的生活品质,推动经济发展和各家各户增收。她号召,全体村民要提高认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走在前头。
牛守田爱听这话,常常翻出来反复咀嚼回味,对脱了贫今后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也凭自己的认知,多次极力畅想过如何引领村民们增收,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质。在他心里,高标准农田,是政府对农民土地耕种管理维护的-种支持,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褒奖,是一种无上神圣的荣誉。他喜欢这荣誉,爱这荣誉,常常想着带领村民们努力去争取到这荣誉。
此时,想到脚下这片富饶的土地,牛守田心里就愤愤不平了。
他站起身,舒展舒展身子,环顾眺望,曙色微露下的村庄美如一幅画,上千亩连片黑黝黝的土地泛着油光闪闪发亮,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几乎样样都不差,这是村民们自精准脱贫以后精心养护农田的结果。善良的村民们自发的要以高产多产的丰收,报答党的恩情,政府的厚爱。
然而,就是这块土地,一年前却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反而是村后山下几里路外的的黑山村,那一片根本入不了牛守田慧眼的土地,却成了让人羡慕不已的高标准农田。
牛守田冷眼看这个时候的黑山村人,他们一个个神气十足,走路昂首挺胸,连脚板都朝向天,根本找不着北了。那副目中无人的样儿,着实让人发呕。
本村千亩沃土,成不了高标准农田,而那屙屎不长蛆的地方,却榜上有名。牛守田因此恨得牙痒痒的,和村里的村民们一样很不服气,却又无可奈何,心里憋屈得慌。
“啊!”牛守田大喝道,一拳砸在墻上,咬牙切齿发誓:“老子以后尿尿都不朝黑山村方向了。”冷静下来,细细一想,认为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那段时间里,牛守田茶不思饭不想,人瘦了一大圈。几次鼓起勇气,想赶到镇上去,冲进镇政府去找姬助理讨个说法,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但真的赶到政府大门边,却收住脚步犹豫了,在门口踌躇徘徊不敢上前,心里打退堂鼓地说:“哎,还是算了吧,政府如此评估,总是有其道理的。我们村,黑山村都是政府的村,谁评上还不都是一样,手心手背都是肉嘛,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甘心地在政府对门的茶摊上,要了一碗茶水,就着树荫,选了个正对着政府大门的座位,有一口没一口地慢慢喝茶,目光则紧盯着从政府大门进出的每一个人。他在认真捕捉熟悉的面孔,关键是要找出来自黑山村的人,看他们是不是背着大包小包鬼鬼祟祟地进,而后,两手空空如也紧张迅速地出。他要守株待兔,逮到猫腻。
然而,太阳偏西了,牛守田一无所获,别说猫腻,连猫的影子都没见着,只好向茶摊老板娘要了一根打狗棍,搭拉着脑袋,踩着暮色回村去了。
路上,被田野里的凉风一吹,牛守田一下开窍清醒地想通了,安慰自己道:“算了,不要再找些莫名堂的事干了,还是好好改造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能在不是高标准农田的土地上,种出高标准农田的产量,达到高标准农田的目的,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其含金量更高,影响更大,意义更深。何乐不为?”
回村后,牛守田安慰一直等着他归来的村民们说:“我们有自己的短处,完全达到农田标准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我们从明天起好好地干,再创造条件,争取下次再上。”
村民们听了也认同,表示愿意跟着牛守田好好干,争取来日再上。
牛守田脑瓜子灵动,想到高标准农田是高产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保障,势在必行也非同小可,所以有必要请有关农业专家来村里把把脉,开个药方。他儿子牛牛在市里一家投资公司上班,认识的人多,关系广,牛守田便打电话向儿子下达了指示。
牛牛接到老子的命令,不敢怠慢,立即联系请上并陪着市里有关专家来村里仔细考察。专家们田间地头绘图拍照,用无人机空中遙测,取土壤化验等等忙活了两三天,再仔细汇总各项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按照高标准农田条件,对症抓药,做了一个详细的达标改造规划。专家们用力拍着规划书,信誓旦旦地对村民们说:“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个规划,积极改造目前的短板和不足,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定会指日成功,也必定会成功。”
牛守田很激动,高举规划书对村民们高声说道:“目标已经笃定,大家挽起袖子加油干啊!一不等二不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林县人民能建成红旗渠,我们也能建成连片高标准农田!”
村民们群情激奋,有人喊道:“牛组长,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
牛守田喊道:“好,众志成城,高标农田今年一定要实现!”
村民们跟着振臂高呼:“撸起袖子加油干!”“高标农田今年一定要实现!”
果然,春暖花开时节,市里有关专家再一次应邀齐聚村里全方位考察后,向村民们竖起大拇指称赞,一致支持村里再次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验收,并提供了全套农田建设基本数据样本。
双手捧着数据样本,仿佛捧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定书,牛守田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兴地昂首长叹道:“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接着,将样本捧递给身边翘首围观的村民们。
村民们自觉排成行,双手小心捧着庄重传递过来的样本,仔细瞧着,好似瞧着初生的婴儿,眼里饱含着欣喜的泪光,喃喃道:“终于盼到了!盼到了!”
趁热打铁,专家们征得全体村民们的同意,轻车熟路,当场代为村里写就了一份申请验收报告书,并解读给村民们听,让大家认同。村民们全票通过,马不停蹄,牛守田庚即叫上两个小青年开车,和他一道赶去镇政府递交报告书。
姬助理知道牛守田赶来的意图时,大吃一惊,美丽的大眼睛连连眨巴几下,很觉意外,随即笑容可掬地接过报告,说:“很好,很好。我会立即呈报上去的,争取请上级领导早点组织人员下来考察。”除表示祝贺外,特别叮嘱牛守田一定让村民们安心等待。
当天正是农历十五。傍晚,牛守田高兴地从镇上回来了,还带回镇文化站的电影队,那是他自费约请的。电影队在村晒坝上为村民们连放了两部露天电影,以示慰问。影后,十几个青年男女还趁着银色的月光,燃起一堆篝火,在坝上唱歌跳舞。村里的男女老少们也跟着欢乐,幸福地疯狂了一夜。
报告书交上去了,村民们日日翘首盼望上级派人来评估验收。可是,两三个月过去了,一直不见上级派人来。姬助理带话来安抚村民们莫急,让再耐心等待等待,说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大雁南来,田里的晚稻已经入仓,地里开始种麦子了,还是不见上级派人来。村民们开始忧心忡忡,牛守田整天担心,该不会出了什么幺蛾子吧。
不久,细心的牛守田发现,近段时间村后山上,有陌生人向村里眺望,指指点点,嘀嘀咕咕,还在本子上记录。他们是些什么人,在干什么?牛守田疑惑地望着这些人,敏感地想他们是不是冲村里的农田来的,看样子不是验收高标准农田,心里难免产生一种不祥的感觉。
很快,牛守田从牛牛口中听到了一个十分意外的小道消息,村里土地已经被流转了。有人已经取得合法手续,很快将流转村里土地开办文旅公司,村民们将以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入股公司,成为股东。牛牛反复警告,事情没有公布前,千万要保密。
村里的千亩沃土良田竟然已经被流转了,我们马上没土地了,谁做的决定流转?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仿佛天塌下来似的,牛守田被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情急之中,牛守田第一时间想到了姬助理,虽然她新来镇上不久,但毕竟是镇领导还是包村干部,肯定知道村里土地流转这回事,急忙打电话询问。姬助理没正面回答,只是让大家相信她,相信政府。也提醒牛守田不要四处乱说,以免影响稳定。说完,急忙挂断了电话。
看来土地极有可能已被流转了,但是,这么重要一件事,咋没经过我们全体村民同意呢。牛守田意识到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肯定不是那么简单了。
实在藏不住秘密,牛守田还是把这消息悄悄告诉了几个粉丝好友。他们也不願流转自己的土地,坚定地说:不管谁怎么讲,我们都不会同意土地流转。牛守田感到了志同道合团队的力量,举起拳头道:“好!我们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死守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一定要实现我们的梦想。要是谁敢动我们的土地,我们就和他死瞌到㡳!”
牛守田说到做到,找出压在箱底的旧军装,整齐的穿在身上,腰扎皮带,肩扛锄头,没日没夜地巡守在地头。
巡守七八天了,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这时,他开始怀疑消息的准确性了,现在社会上不靠实的消息太多太多,就象可恶的苍蝇,铺天盖地四处飞,随时举手一抓,就是一大把,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思想迷茫而麻木,不辨东西。
哎,怎么就没人管管呢,怎么能任其肆虐扰乱人心。牛守田常常因此骂人。
昨天傍晚,天下起霏霏细雨。回家时,已伸手不见五指,牛守田见对面山坳口,有五六只电筒光歪歪斜斜扭动着,向村里走来。一定是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后回村,便嘲笑地喊道:“喂,你们几个放着平坦的水泥大道不走,偏拣泥泞山路回,小偷似的,就图个刺激新鲜?好玩吗?”担心他们的安全,又特地抬高声音提醒地调侃道:“你们几个小心一点啊,路滑,注意不要掉进路边的‘牛滚凼’哟。不然,就成‘水牛’,只有‘哦豁’了啰!”一直看着他们无事地下了山坳,才乐哈哈地回家了。
夜里,牛守田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那五六只电筒光老在眼前晃动,总觉得这里头有问题,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是开车或骑摩托车往返,绝不会走小路进村。那么,他们是谁?莫不是……?
不好!可能出事了!牛守田忙翻身下床,推窗望向田野。小雨已经停歇,启明星在天边闪烁,夜幕下的田野静悄悄的,看似一切正常。尽管如此,牛守田还是不放心,穿上雨衣,握着电筒,提上锄头赶去地里察看。
沿途一路仔细察看,还好,没发现地里有什么异常。
雄鸡再次鸣唱,天逐渐明亮。
牛守田感叹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扭扭脖子竟发现自已地里有异常,不仅有杂乱的脚印,还有一团团灰白的东西。
什么东东?他立刻警惕起来。
二
“爸!爸!快!快!”忽然,牛牛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十分紧急地叫住了牛守田。
“呃,牛牛!你怎么突然回来了?”牛守田回过头,惊喜地叫道。
望着晨光里高大帅气的儿子,高兴得嘴直啰嗦,问道,“快!快什么呀?”赶忙再问,“哎,你还没吃早饭吧?走,回家去,我蒸你最爱的‘猪儿粑’给你吃,昨天才打的糥米粉,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