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有一种味道(随笔)
一
味道一词的涵义甚广,说起味道,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吃。味道之于吃经过归类之后好像也没有很多种,通常说的菜过五味,大约算是对味道的权威的概括了。其实饮食中的味道繁复多样又何止这五味可以统揽,特别是因为食材的搭配或是烹制技法的加持,派生或是创造出来的新味道,又成了数不清也说不清楚的味道了。
有特别味道的菜蔬其存在的理由是因为有人的特殊爱好。像茴香、芹菜、韭菜、茼蒿、臭菜等等,因为它们的特殊味道确定了选择它们的人群,但它们却有一个特点或者说优点是其他蔬菜所没有的,那就是不招虫子,种植过程中不用打农药,所以这样的菜生吃也是可以放心的。人们知道上海人一般是不生吃蔬菜的,但那道凉拌茼蒿却是倍受上海人的青睐,可见上海人对其品性的理解。而河北、山东还有北京人,对茴香具有很高的热情,代表作为茴香馁包子饺子,似乎外地人还不能理解,其实吃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以接受。
人对味道的喜爱可能与一个地域的习惯有关,比如川菜的麻辣,在两湖、云贵一带,人们大都有这种偏好,然而经过传播和影响,又培养了各地的喜辣人群。可恨的是麻辣烫的撞入,只需要一口锅和兑好汤料,将所有食材放进去简单地涮一下即可,用最简单的方式迎合了年青人最简单的生活理念和节奏,受到青年人的疯狂追捧。虽然在营养、口味以及文化蕴含上都与四川的麻辣风味相差甚远,但要让年轻人回心转意可是要下一番真功夫了。
还有一些特殊果蔬的味道,让人认同也是不易。诸如鱼腥草、番石榴,还有榴莲、槟榔、青橄榄。记得在厦门吃的那顿饭,当地的朋友让自行挑选饮料,出于好奇选择了番石榴汁,心想可能与石榴差不多吧,打开喝了一口竟然不敢再尝试第二口,只得放到了最后。之后到海南,品尝了一种不认识的绿色的水果,入口难以下咽,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味道,打听方知是番石榴,难怪会产生下意识的拒绝,看来接受一种味道是需要一个可能是痛苦的过程的。
二
说起味道,不得不说那种叫臭的味道,正宗的代表作有王致和的臭豆腐乳,徽派的臭鳜鱼、毛豆腐,还有绍兴的三臭,其中北方仅占一席,可见南方人研究臭的味道要认真专业一些,既有传统又有普及和创新。比如广东和南京的臭豆腐肥肠,武汉臭面条炒辣椒或是烧腊鱼,温州上虞崧厦镇的霉千张等等,都是有口皆碑的美食。其中要数臭豆腐传播得最广泛。说到南方人的认真,可以到南方菜场一探究竟,南方菜场出售的臭豆腐皆出自新鲜豆腐腌制发酵而成,味道源于食材本身的演变,而东北流行的臭豆腐则省略了发酵的过程,直接将豆腐放进臭汤中简单浸泡,显然敷衍了很多。
味道对人如此,对鱼亦是一样。有些智者钓鱼前的投喂是肯下本钱的,业内称其为喂窝子,虽然不知这里的鱼爱吃什么饵料,但他会百折不挠地投放他特有的那种,直到后来鱼对其他饲料都熟视无睹的时候,他才下手钓尽鱼池中所有的鱼。有点像许多的免费体验,在体验同时还免费送给你一些小东西,人家自是没有说过多少让你觉得为难的话,只想让你在体验之后有所心动,然后心甘情愿地掏出你口袋里的钱,不过这个较劲的过程是在比耐力和智慧,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由之联想到战国时齐国的“买鹿制楚”一策,诱导楚人为追逐高额利益,纷纷进山捕鹿而放弃农业生产,最后导致亡国的案例,可谓最成功的鱼饵之策了。
人本身也有一种味道,而本人往往不知,别人却可以从这种味道上得知你的身体乃至思想的状况。从你身边走过、看你的举手投足、听着你的心跳和气息,可以看到你的坚定或消沉,可能你从没有想到,你的体味竟然能够暴露你的全部信息。中医的望闻问切看似表面的手法,探究的却是人体内脏腑的功能变化,进而推断你的行为习惯,得出你的健康状况。从人的社会属性来探寻人的味道,又会从你对人与事的态度偏好上,分析判断你的心理与政治上倾向,是积极向上还是颓萎消沉,是平和善良还是邪恶斗狠。
有一种味道属于情怀,九十年代初一位调任小城的书记,新官上任面临五大班子不合的尴尬处境,虽是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但不顺心的事情时有发生。遇到烦心之时,他会走进大山,登上山顶,极目远望,听着阵阵松涛,心里豁然开朗,不仅想明了对策,同时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一来二去竟成了他秉持至今的偏好口味。那时国家还没有颁布禁伐的指令,他却毅然下令停止大规模采伐,要求林场转变观念发展多种经营,同时开发建立大亮子河森林公园等一批文旅项目,不仅保住了几十万株两百年以上树龄的珍贵树种,而且率先完成了林业系统的发展改革,如今那里成了四A级的旅游景点。
小城还有一位口味独特的大家,几十年浸淫于日军侵华罪证的收集,在千余件藏品中装订成册的日军《第三十七步兵团司令部中原会战战斗详报》、战斗日记和作战地图,日伪高官的亲笔信件、日伪开拓团史料等文物均为国内独有,特别是日本关东军驻长春步兵第三旅团长长谷部昭吾1931年9月17日发出的“步三旅乙第一六九号对事变计划准备关壳件命令”,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唯一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日军作战命令,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2008年他创办了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国人牢记国耻强国兴邦热情。
三
有一种味道是通过传播来实现的,比如:国产的不如外国的、网上购物,可口可乐、养生补品、六个核桃等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列举,其背后所用的手法几乎相同,就是要给你灌输一个理念,从而改变你的认知和习惯,培养你对这种味道的依赖。当下类似这种味道的操作竟然比比皆是,其中有的是骗局,有的或存有一些善意,在品尝这种味道的时候,需要认真品咂,从中找出它的真实目的。
还有一种味道是要来改变中国人们的味蕾的,让你放弃原来的信仰,放弃你的传统文化,甚至放弃了你所有的民族属性。这种精心设计而又持之以恒的投喂,背后的设计者不乏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心力,可怕吗?危言耸听吗?然而,对付这种味道,我们的伟人早已有了预言: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伟人还针对防止和平演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也许这算是国家的味道吧。
国家味道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有时是要需要维护和坚守,有时候又需要创新和发展。而今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味道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复杂了,面对突飞猛进发展的中国,面对百年未有的世界格局,要生存下去,要过得更好,就必须去创造出全新的味道去引领世界人民的胃口。那这是一种什么味道呢?“物有甘苦,尝之者知,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看看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改革开放”“互惠互利多边贸易”等等味道,逐渐为很多国家和地方所接受并且甘之若饴。近日出台的148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一下子吊足了外国人的胃口,随着外国人潮的涌入,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可见,当今世界一些老的味道已经吃着不香了,确实需要新的味道了。
还想说说一种味道——无味。无味看起来没有,实则它不容置疑地存在着,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创作的空间。就如清水无色无味,须臾难离;孩童学生如一张白纸;也如面对未来我们一无所知等等,这些都期待去调和、去雕塑、去创造、去绘制最美丽的蓝图。
生活是需要一种味道来统领的,用这种味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对生活充满追求和期待,同时又盼望着、努力着去跳脱、去创意,让生活常过常新。一个家庭需要一个味道以维系和谐稳定,让成员感到亲切、安全和自在,不管离开她多远多久,心里对她总有着一份温暖的牵挂。一个人也需要有一种味道支撑着自己,无论风风雨雨,她总会让你步履坚定努力前行。科技发展了,新的味道层出不穷,世界变化着,各种味道繁复交混,立于大潮之头,在逐鹿天下之时,千万可别弄丢了心中的那一种味道。
2025年5月23日,5月28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