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就好咸菜这一口(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就好咸菜这一口(散文)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5738.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发表时间:2025-06-07 11:08:15

端午节那天早上,小区的腾阿婆,捧着一小罐咸菜送上门来,我有事不在家,是我妻子接待的。我回来后,妻子跟我开玩笑说,端午节应该送粽子才对,这老太太怎么想起来送咸菜的?有点不合时宜。我说,腾阿婆都这么大岁数了,能亲自送一罐咸菜来不容易,我们应该谢谢她才对。腾阿婆今年99岁,是我在石库门“月华里”的老邻居,当年一起动迁到这儿来的,妻子对她不太熟悉,那她怎么会送我一罐咸菜的呢?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原因。今年4月份,有一天中午,我从外面回来,在小区恰好碰到去倒垃圾的腾阿婆,和她打招呼时,她跟我说,她用的一只电水壶烧坏了,不晓得啥地方有修?我了解下来,原来腾阿婆的电水壶,是老式铝制的那种,市场早已淘汰,她却用到现在,不舍得丢掉。我很了解腾阿婆,她是个非常勤俭的老人,从不乱扔东西,能用尽用,于是我答应给她修一修。她那只铝制的电水壶,主要是电热管烧坏了,我从淘宝网买了一套配件,很快就给她修好了。腾阿婆很开心,非要给我钱,我不肯要,互相推来推去。在这种情况下,她说,这样吧!阿四头(我在家排行老四),我晓得侬喜欢吃咸菜,我就给侬腌点咸菜好吗?我说好呀!但并没有放在心里,没想到她真的将咸菜给腌好,并且送上门来。
   市场上咸菜多得是,随买随吃,但吃由一个将近百岁老人腌制的咸菜,真难得,是我这辈子的福气。腾阿婆是上海青浦人,原先住在“月华里”16号前客堂,在我所住的门楼对面,我每次到晒台洗漱,总看见她不是在晒台晾衣被,就是在弄青菜或者洗刷咸菜缸。腾阿婆的咸菜缸,大大小小有好几只,堆放在晒台的角落里,每到青菜落市季节,她就会买上一大堆,沿着晒台一圈放着,先让太阳暴晒,然后塞入咸菜缸里,放些盐,用鹅卵石压住。为腌制咸菜,腾阿婆少不了要跟邻居发生争吵,因为有些邻居,嫌她咸菜缸占用晒台面积,并且有异味,就偷偷砸她的咸菜缸,将她晒着的青菜扔掉,为这事,居委会也曾经来调解过。最严重的一次,我看见腾阿婆拿着刀,横在自己头颈上,对一个男人叫喊着,说,侬敢动我咸菜缸,我就死给侬看。
   也难怪腾阿婆为腌制咸菜拼命,曾经听我母亲说过,腾阿婆太不容易,30多岁时,就因男人触电身亡而守寡,独自一人养育3个女儿,而她自己因在街道工厂上班,工资非常低。为了一省再省,她经常买些菜场落市的菜,有时候还拾菜皮回来吃,所以,她家吃的最多的就是咸菜。不过,也令人费解,都说咸菜里最大成分是亚硝酸盐,多吃对身体不好,可腾阿婆吃了大半辈子的咸菜,不仅身体没事,而且长寿至今。更让人惊奇的是,她的3个女儿,不仅没有因咸菜吃多了,影响智商,却个个出人头地。大女儿当年在江西插队,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二女儿当年在黑龙江农场工作,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浙江教育机关工作,退休后,到加拿大儿子那里生活。小女儿当年在上海鼓风机厂工作,后又考上了上海医科大学,当了一名骨科医生。可见,一些养生专家说的“咸菜多吃有害”,不一定对。
   我是怎么认识腾阿婆的呢?还是缘于母亲,我母亲很早就认识腾阿婆,俩人经常在小菜场碰面,互相诉诉苦,聊聊家长里短。我母亲看腾阿婆为腌咸菜,经常与邻居发生争吵,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拿几只咸菜缸,放在我家小小的天井角落里。为感谢我母亲,腾阿婆就经常送一些咸菜给我母亲。我母亲从不腌咸菜,但也偶尔会买些咸菜回来烧烧,自从有了腾阿婆送的咸菜,我母亲再也用不着买咸菜。有一年大年三十,菜场咸菜卖得脱销,我母亲没买到咸菜,正焦急时,腾阿婆送来一棵咸菜,对我母亲说,张家姆妈,我腌的咸菜,被人偷的差不多了,就剩下这一棵,如果侬不嫌少就拿去。我对过年吃咸菜发芽豆很不理解,曾经问过母亲,母亲说,过年吃咸菜发芽豆,是讨个吉利,全家吉祥如意,哦,原来还有这层寓意。
   北方人口中的咸菜范围较广,有酸菜类,有酱腌类,也有盐渍类的,但上海等南方地区人口中的咸菜很简单,只是指用青菜或者雪里蕻腌制的菜,没别的。腾阿婆就是用青菜腌制的咸菜,味道虽然不错,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用雪里蕻腌制的咸菜。相比之下,用雪里蕻腌制的咸菜,比青菜腌制的咸菜更好吃,味道更鲜。在上海地区,很多餐馆的菜单上,凡是咸菜类的菜都是雪里蕻,譬如:雪里蕻炒毛豆、炒笋丝、炒乌贼、炒肉丝等等,尤其是雪里蕻咸菜肉丝面、雪里蕻咸菜笋丝面,深受食客们的欢迎。所以,我小时候,腾阿婆青菜腌制的咸菜吃得比较多,等有工作了,雪里蕻咸菜则吃的比较多。90年代,提篮桥地区有一家“鸿兴”面馆,雪里蕻咸菜笋丝面,是他们店的特色,每天供应量非常大。每逢厂里加班,我常常会到这家面馆,吃一碗雪里蕻咸菜笋丝面,即使有时候雪里蕻咸菜笋丝面没有了,我也会点上一份雪里蕻咸菜肉丝面。
   在上海,咸菜吃得最多的,当数宁波人,尽管上海本地人和江苏人也喜欢吃咸菜,但与宁波人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宁波人不但爱吃黄泥螺、咸蟹、臭咸蛋等东西,也喜欢吃咸菜。在我曾经工作过的服装厂,宁波人占了大半,我记得80年代时,我们服装厂还没有食堂时,允许职工带饭菜到厂里来吃。每到午饭时间,吃饭的地方,就会飘浮着一股咸臭味,这种咸臭味,就是来自职工带的臭冬瓜,或者咸蛋咸菜等。在我所在的缝纫车间,有一位叫朱阿毛的师傅,宁波人,平时总喜欢带咸菜到厂里吃,即便后来厂里有了食堂,他照样带咸菜来吃,这一带就是十多年。我跟朱师傅比较熟,有一年,我无意中,发现他咸菜带的次数少了,小菜的花色也多了起来,我就跟他开玩笑,说,阿毛师傅,侬现在档次高了嘛!咸菜不吃了?朱师傅有些尴尬地说,小歪,侬莫寻我开心,我带咸菜来吃是没有办法。阿毛师傅没有往下说,我也没多问。后来,我从其他职工那里了解到,阿毛师傅之所以天天带咸菜,是因为他老婆身体不好,长病假在家,家里还有4个子女,负担非常重,他不得不一省再省,省下来的钱,统统用在家庭的日常开销上。后来,4个子女中,有两个参加了工作,有了收入,所以,他不再天天带咸菜来吃。
   吃咸菜,在过去,确实是老百姓的一种无奈。气候的原因,使得蔬菜供应不均衡,再加上贫穷,吃不起多少新鲜蔬菜,老百姓不得不考虑腌制咸菜,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随着物质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吃咸菜的人越来越少,但并不意味着咸菜没了市场,依然有那么多中老年人喜欢吃咸菜。当然,现在吃咸菜,跟过去不同,是滤去了以往的无奈与贫穷,吃得是富足生活下的一种补充,一种回味,一种尝鲜。我曾经听腾阿婆说,她二女儿每年都要从加拿大回来过年,只要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要她烧咸菜炒毛豆,吃咸菜肉丝面,说是想死了。

共 26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腾阿婆这罐端午咸菜,腌渍着石库门里挤出的半生情义。当99岁的她颤巍巍捧来亲手腌制的咸菜,回馈的不仅是修水壶的恩情,更将上海弄堂里“欠情必还”的骨气揉进了盐粒——晒台上为守护菜缸以死相拼的执拗,是三十岁守寡养大三个教授女儿的孤勇母亲用盐粒压实的生存哲学。这罐看似不合时宜的咸菜,承载着两代人的相知相惜:当年您母亲在晒台纠纷中为她腾出天井角落存菜缸,年三十那棵救急的咸菜胜过千金;而今铝壶修好的推搡间,一句“阿四头爱吃咸菜”的承诺,被她用枯瘦的手写成跨越两个月的履约。咸菜里飘着时代烟云——朱师傅饭盒里带十年的咸菜味,是工人阶级沉默的担当;海外女儿归家点名要的“咸菜炒毛豆”,成了游子用舌尖打捞乡愁的网;当养生专家批判亚硝酸盐时,老人九十九岁的皱纹和女儿们的成就,正以生命的韧度诉说:有些食物的意义,在腌缸外的人间烟火里,在嚼了八十年的、带着泪与阳光的咸鲜之中。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散文,在文章里,我们忽然读懂——咸菜缸里腌制的从来不只是蔬菜,而是中国人最质朴的情感年轮。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0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6-07 11:09:48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07 13:05:26
  感谢芹芹森老师的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6-07 11:10:49
  文章以端午节腾阿婆送咸菜为引,勾勒出邻里情长与岁月点滴。作者笔触质朴,将腾阿婆近乎百岁的一生苦难与坚守娓娓道来,又串联起宁波人吃咸菜的习俗,将咸菜升华为游子的乡愁与亲情的纽带。全文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用咸菜这方小物,烘托出人间烟火里的温情与生命的韧性,读来令人动容,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深刻内涵与人性之美。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07 13:05:48
  再次谢谢!
3 楼        文友:东辰        2025-06-07 11:22:58
  小溪老师文真引人入胜,品着品着做了参观人,好亲切又温暖文章,欣赏大赞。仰慕老师您大才。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07 13:06:39
  谢谢东辰老师的留言,荣幸之至。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09 14:57:08
  老师的文章,一如既往地厚重、丰盈,语言率真,却耐咀嚼,留下无尽的回味。我来上海之后,喜欢上咸菜毛豆和雪菜肉丝面。但受舆论上说吃咸菜多了不好的影响,总是放不开,不敢多吃。老师文中的观点,我赞同,吃咸菜多了不好,也不那么绝对。好文章,有见地,大赞,顺祝老师身体健康,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09 21:03:19
  多谢韩老师的光临与留言,祝老师笔丰安康!
5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06-12 20:17:05
  浓浓的乡土气息,颇为亲切。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6-12 20:43:29
  多谢老师的光临,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