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春山】带血的大米(小说)
今天,已经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户的李远仁,在向来人介绍致富经验时,第一句话总是说:“我是收到陈主任那袋带血的大米时,开始变得像个人的。”
在那之前,李远仁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三十好几了,不下地干农活,也不找事做挣钱,一天吊儿郎当的。村民们也不叫他李远仁,都叫他“李二杆子”。他娘有时恨极了,手里扫帚扔过去,一边骂:“你一天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回到家就躺在床上耍手机,啥事也不干,你咋不去死哟!”
李远仁跳着脚躲开飞过来的扫帚,也不生气,嬉皮笑脸回答:“娘呃,你莫要咒我死,你把你儿子咒死了,哪个给你养老送终嘛!”
气得他娘直跺脚。
李远仁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小学时父亲病死了,留下母子俩相依为命。李远仁初中毕业后就去江浙一带打工,人又机灵能吃苦,挣了不少钱。二十几岁时李远仁自由恋爱找了个外省的媳妇。小媳妇对母亲也不错。三年前,老家的娘生了场病,李远仁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娘,媳妇也跟他回了老家,可吃不了农村的苦,待了不到半月就借故离开,第二天就打不通电话,从此再无音讯。一年后,他收到媳妇寄来的离婚协议,女人当初不辞而别时就已注定了结局,李远仁爽快地签了字。
李远仁是个孝顺的孩子,娘的病花光了积蓄他并不在意,但媳妇的离开,让李远仁一下子失去心劲儿。这两年,他啥事也不想做,不是喝酒就是打牌,要不就是睡觉,庄稼也懒得搭理。几年下来,欠了一屁股烂账。
一段时间李远仁上街,以前一起喝酒打牌的人晓得他现在四个包包一样重,老远就躲着他走。李远仁也不生气,朝着人背影喊:“不就是欠了你们几个钱嘛,真把我老李当瘟神了!”然后摸出兜里仅有的几块皱巴巴的钞票,打一斤散酒,买两把麻花或椒盐花生米。一口酒就一口麻花、花生,东倒西歪回家去。
那天陈主任骑着摩托到李家梁时,李远仁刚接受了他老娘一顿又恨又骂的传统教育。漫天风雪里,陈主任的摩托突然摔倒在地。还在数落他的娘大叫一声“陈主任”就飞快跑过去。两天没酒喝的李远仁本来心情不好,见陈主任半天没爬起来,也急忙冲进了风雪里。
陈主任摩托车倒在泥地里,车座后捆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蹭满了稀泥。李远仁跑拢时,陈主任已在娘的搀扶下艰难地站起来,膝盖处的牛仔裤破了,洇开一片血红。
“陈主任你受伤了……”李远仁话音未落,陈主任指着沾着雪粒的袋子说。“元旦节单位发了一袋大米,我家里人口少,就想着给你们娘俩送过来,不小心跌倒了,你看我这臭技术……”
雪花纷扬,陈主任嘴里冒着白气,边说边皱眉按住右腿。李远仁这才看清米袋侧面有一道裂口,渗出的米粒混着血丝,一粒粒掉在雪地上。
“娘,你先搀着陈主任。”李远仁一改往日的慵懒,飞快把米袋解下来,抱在怀里小跑着放到阶沿上。他冲进屋里拽出自己一件白衬衣,又飞快冲进大雪中。
用衬衣缠住陈主任渗血的右腿,李远仁对娘说,“娘,我送陈主任看医生去。”他搬起摩托,娘俩小心把陈主任搀扶到后座上坐好。
“陈主任你放心,我都骑烂几辆摩托了,保证平稳把你送到医院。”说完发动摩托,突突突冲进了大雪里。
那天晚上,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李远仁蹲在灶台前,盯着桌子上那袋带血的大米发呆,娘几次喊吃饭他都没听见。听说陈主任只是皮外伤,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她又开始数落儿子:“你说说,这些年,我们孤儿寡母受了陈主任多少照顾!他帮我办低保,送种子、化肥,送鸡苗……你不在家那些年,我生病都是他跑上跑下,帮忙报医疗费……”
娘说着眼眶红了,“哪晓得你个不争气的,陈主任帮你找了几个活路,你都不愿干,你好手好脚的,儿啊,咱摸着自己的良心,你要像个人哟……”
李远仁猛吃了几口面,“娘你别说了,今天我才晓得,陈主任家里也很困难,他媳妇常年生病吃药,儿子在读大学,家里就他一个人工作……娘过了年我就找事做。”
春节里,人们发现李二杆子像变了人。还在腊月里,李远仁就挨家挨户收农户的柑橘、甘蔗。大年初一时,人们惊讶地发现,李远仁在镇东头摆了个小摊,卖水果卖甘蔗,兼买零食百货。他满脸笑容,与平时的吊儿郎当判若两人。平时一起玩牌喝酒的人笑他,他也不生气。因价廉物美,李远仁的摊子生意很好。
春节过后,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又候鸟般飞向各地。李远仁关了摊子,在陈主任的帮助下,报了县就业局组织的创业再就业技能培训班。半个月培训结束后,李远仁贷款买了一台二手拖拉机。他找到村委,承包了村里撂荒的几十亩地,全种上蔬菜。到夏天,蔬菜长得绿油油的,他每天天不亮开着拖拉机,把新鲜蔬菜送到城里的菜市里。
李远仁黑了瘦了,精神却很好,就像他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他还清了赌账欠账,再没人叫他“李二杆子”。在陈主任的建议下,李远仁又承包了村里的两座荒山,圈起来养了鸭子,养了跑山鸡,种上了蓝莓,二十多个村民成了他合作社的员工。当娘现在逢人提起儿子,总是一脸满足,“我自己的儿子我晓得,就不是浪荡的性子。”骄傲得很,似乎那些年她骂过儿子的话,都给风吹跑了。
等翻过了年坎,李远仁在新修三层楼房里办起了农家乐,食材是自家大棚的绿色蔬菜,自家的跑山鸡。“远仁农家乐”招牌就立在村口,周末城里来郊游的人,都喜欢订上一桌,绿色蔬菜,放养的鸡鸭,刺激了食客味蕾,回头客越来越多。食客返回时再带回去一篮自采的水果,身心俱乐。“远仁农家乐”越来越有名。
农家乐玻璃柜台里,锁着一个带着血迹的米袋子,袋子里还有几粒发黄的大米。这是李远仁坚持布置的。有客人好奇地询问,娘俩只是笑,也不解释。
农家乐筹建那段时间,陈主任一有空就赶过来,帮着出谋划策。
开业头天晚上,恰逢星期天。李远仁强留陈主任住一夜。他叫娘做了几个小菜,三人围着桌子吃饭。李远仁给陈主任斟上一杯酒,自己先连干了三杯,陈主任正在讶异,李远仁站起来,朝陈主任深深鞠了一躬:“陈主任,您对我们家的帮助,我娘俩都记着。我也说不来感谢的话,说心里话,前年大雪天带血的大米,让我猛然醒悟……”话没说完,李远仁突然红了眼睛。
当娘的看看儿子,又看看陈主任,皱纹里盛满了笑容。两个男人举杯喝酒时,她抬起手,悄悄擦去眼角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