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心灵】红色遗迹腊子口(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心灵】红色遗迹腊子口(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543.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0发表时间:2025-07-01 06:18:03
摘要:篝火晚会还在继续,游人还在狂欢。腊子口的夜晚,火光熊熊,照亮了深山,辉映着天地。当年的枪林弹雨换来今天的欢歌笑语,昔日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我想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战争,只是因为我们有了伟大的共产党,有了强大的新中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蒸蒸日上。

【江山·见证】【心灵】红色遗迹腊子口(散文) 入夜的高原,穹庐如盖,星光璀璨,月影皎洁,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偏僻乡村的夜空。几百名欢乐的游人手牵着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这里是民宿大院,地处甘肃省迭部县腊子乡,距离腊子口战役遗址仅数公里之遥。7.1前夕,在纪念腊子口战役9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一行随旅游团慕名而来。眼前热闹非凡的场景与周边庄严肃穆的遗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了白天……
   清晨,我们乘坐大巴由迭部城区出发,沿着当年红军北上的道路前行,这是一条由川入甘的唯一通道。尽管时隔近90年,尽管昔日的沙石小路新近修筑成柏油大道,但是汽车始终行驶在狭长而陡峭的峡谷间,道路蜿蜒曲折,路面坎坷起伏。时值盛夏,峡谷里寒风阵阵,寸草不生,恶劣的环境不由使我想起了那段艰难困苦的跋涉和腥风血雨的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有经历战争。因而,我们渴望走进遗址,去了解先烈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的艰难历程!我们渴望回顾历史,去学习前辈们上下求索,复兴中华的崇高理想,体味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伟大壮举!对于腊子口战役,我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耳熟能详,直至今天终于得偿所愿来到现场。
   抵达腊子口战役遗址,眼前豁然一亮,一片红色的景致渲染在山谷深处,辉映着蓝天白云。崖壁上,路栏间涂抹着红色的五角星图案,一条长长的木质栈道挂满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一侧路旁摆放着巨大的“镰刀和锤头”的红色雕塑。这里早已人山人海,所有景点前都围满了游人,那般严肃、认真的神情,仿佛不是在用手机或相机定格画面,而是在用心灵存储记忆。
   当然,最抢眼的是那座用岩石垒砌的碉堡和用木材搭建的小桥,那是最能引发人们产生联想的标志和通道。因为九十年春夏秋冬的轮回没能改变它们的模样,九十载风霜雨雪的浸染没能褪去它们的颜色。那是何等凶险何等悲壮的一幕啊!足以载入共和国伟大的史册……
   1935年9月15日,坚持北上的一军团、三军团经过万里长征来到腊子口,此时中央红军人数锐减至约8000人。当时的战局十分危急,红军乃至中国的革命面临生死存亡:南面有刘文辉的川军紧追不舍,东面有胡宗南的八万主力紧盯不放,北面有甘肃军阀鲁大昌新编的十四师严防死守,西面则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唯一的希望就是打通腊子口,跳出国军的包围圈,才能绝处逢生。
   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其地形并不特别险峻,但山势堪称天险,两侧的悬崖高达七八十米,且呈垂直状,谷底的通道非常狭窄,最窄处只有八米。更为致命的是,一条腊子河横贯其中,红军必须通过一座唯一的小木桥,而桥头有敌人的重兵把守,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河面不宽,但水流湍急,又紧贴悬崖,渡河绝无可能。
   形势表明,如果两天内不能突围,必将导致全军覆灭。军委、毛主席下达命令:两天内必须打通腊子口!
   今天,当我们伫立桥上时,发现桥头有碉堡扼守,居高临下;桥下是急流险滩,难以立足;桥面仅5米长、3米宽,无法展开强攻。想起美国记者哈里森后来参观了腊子口关卡后,在其所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今天任何一个能亲眼看到腊子口的人都会认为,这个据点是牢不可破的。”
   是的,当享有长征路上“开路先锋”之美誉的红四团经过数次正面强攻后,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均铩羽而归。经过反复、细致观察,发现敌人的碉堡没有封顶,如果能够攀上崖顶,自上而下进行打击,才能取得奇效。然而,攀上崖顶绝对不可能,崖壁不仅没有角度,而且光滑如镜。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名不足17岁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承担了攀崖重任。原来他未加入红军前,经常爬这类悬崖采药,练就了利用竹竿和铁钩攀登绝壁的硬功夫。当天夜晚,红军正面采取佯攻以吸引敌人,这名小战士与突击队员从侧面攀崖,终于爬上了崖顶。敌人万万没有想到,会有神兵天将从崖顶将炸药投进碉堡内,于是一部分守敌葬身火海,其余的魂飞魄散逃之夭夭。
   然而,当北上的通道被打开、红旗插上了山顶时,战士们却发现,苗族小战友壮烈牺牲了。他叫什么名字?没有人知道,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云贵川”。在这场战斗中,共有数名烈士倒下;在长征的路上还有更多的烈士倒下。他们的热血染红了祖国大地,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铺就了一条通往共和国的坚实大道。新中国成立后,聂帅曾在回忆录中提到:“如果腊子口战役没有胜利,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在这里还有一则感人的故事不得不提,红军走出草地后已经弹尽粮绝,前来堵截他们的是当地的地方武装,为首的是土司杨积庆。初始由于受国民党的蛊惑欺骗,他对红军不了解,甚至怀有敌意,后来通过暗中观察他发现这支队伍不仅秋毫无犯,而且还帮助老百姓做好事。他认定这是一支人民的好队伍,为此这位具有民族大义的红土司,开始为红军提供帮助,发动自己的人员帮助红军修建桥梁、铺设道路,并为红军筹措了三十万斤粮草。同时,还收容了200多名伤员,避免了他们遭遇国民党的迫害。
   这充分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然而,杨积庆的帮助最终为他带来了悲剧。1937年8月25日,他的全家七口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尽管杨积庆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解放,但他为红军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是的,新中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会忘记他们!在腊子口纪念广场,有一座巨型人物群雕,上面有持枪冲锋的战士,也有手举手榴弹的勇士,还有吹响冲锋号的号手。他们都昂首挺胸,怒目圆睁,其高大的身影永远屹立在腊子口的峡谷之中。今天,人们通过参观、留影将他们伟大的形象传向四面八方。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高高的丰碑,由当年指挥腊子口战役的杨成武将军题词: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周边松柏翠竹簇拥,青山绿水环绕,这是对先烈们的最好怀念!这是对伟大长征的崇高敬意!所有的游人来到这里都要凭吊肃立,都要献上一束菊花,都要举起右拳,对着烈士庄严宣誓。
   没有事先排练,也没有日程安排,所有跟团旅游的队伍都形成了一种默契,都要在纪念碑前举办一个仪式:首先面对纪念碑三鞠躬,然后向烈士献花,最后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这歌声是那么的整齐,那么的激越,从每个人内心深处发出,回荡在山谷间。
   ……篝火晚会还在继续,游人还在狂欢。腊子口的夜晚,火光熊熊,照亮了深山,辉映着天地。当年的枪林弹雨换来今天的欢歌笑语,昔日的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我想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战争,只是因为我们有了伟大的共产党,有了强大的新中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蒸蒸日上。今天,我们在进行第二个“万里长征”,还有更多的“腊子口”关卡需要征服。相信只要紧跟共产党,伟大的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一定会实现!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共产党生日)

共 27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了深情的文字,作者用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在纪念腊子口战役九十周年的日子里,跟随旅途团拜谒腊子口战役遗址,重温那段可歌可泣历史的经历。作品详细址描述了腊子口的险峻,描述了那场战役的潡烈和惊险。用事实各䜣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怎么得来的。文中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他为战役胜利所做出的贡献却永远刻在历史中。作品构思精细,双重回忆的形式别具一格,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作品将写景抒情叙事融为一体,代入感和现场感强,值得细品。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01 06:19:34
  清晨拜读佳作,心情格外愉悦。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1 07:12:10
  感谢社长清晨为拙作撰写编按!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01 06:20:38
  一篇描述细腻。精彩的作品,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1 07:13:17
  感到欣慰,我俩秉承自创,不受AI的诱惑。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01 06:21:27
  盛夏来临,多保重身体!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1 07:13:45
  您也要保重,我比你的身体强一点。
4 楼        文友:子隽        2025-07-01 10:58:42
  一篇洋溢着正能量的游记,欣赏学习!
这些植根于泥土的文字,在这里稍稍栖息,然后,与时光一起远行。
回复4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4 05:44:41
  感谢子隽兄弟惠顾!
5 楼        文友:子隽        2025-07-01 10:59:35
  炎炎夏日,注意防暑!
这些植根于泥土的文字,在这里稍稍栖息,然后,与时光一起远行。
回复5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4 05:45:12
  希望你也保重,今天天气炎热!
6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7-01 11:36:00
  拜读皮人老师精心创作的《红色遗迹腊子口》征文作品,心中热血翻涌信念弥艰,人亦仿佛游走在九十年前的那段辛酸不堪的峥嵘岁月,一同跟随着一军团、三军团经过万里长征来到腊子口,面对险绝的山道峡口和险峻的关隘,生死度外浴血奋战,为信念而战,为使命奔赴,为幸福献身,穿越腊子口,横渡腊子河,为赢取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老师文笔流畅,选材精美,寓意深刻,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104岁华诞之际,以亲赴觅游的切身感受呈献精美的华章献礼。腊子口在老师的精美文笔描绘下,本真感人,真实原味,再现烽火连天的那段英雄传奇,给老师点赞,祝老师安康,恭祝夏祺昌安,创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4 05:46:55
  感谢你的倾情泼墨!祝你多出佳作!
7 楼        文友:芳芳        2025-07-02 19:19:57
  正当七一建党节之际,黄老师的文笔充满深情,充满缅怀。每一寸安宁土地,每个和平时期,都是先辈们为我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情怀所换来。
回复7 楼        文友:黄皮人        2025-07-04 05:47:42
  每次都能得到您的惠顾,非常荣幸,感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