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古典诗词里的大明星——杜鹃(散文)

精品 【星月】古典诗词里的大明星——杜鹃(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42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6发表时间:2025-07-01 12:18:39

【星月】古典诗词里的大明星——杜鹃(散文) 这两天,在滹沱河花海拍棕扇尾莺的时候,耳畔会不时响起“布谷-布谷”的鸟鸣声,这叫声时断时续,时疾时徐,不觉也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望向花海一侧,那几棵小榆树,在树梢的干枝上,正有三两只黑褐色的大鸟在那里追逐停留,上下翻飞。我认识这种鸟,它可是古诗词里的大明星——杜鹃。
   杜鹃也叫子规、布谷鸟,传说它的前身是古蜀国的国王,名叫杜宇,号称望帝,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就是它。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说的也是它,用这种意象点明春末夏初的时令。后来,由于古蜀国连年水灾,百姓深受其害,杜宇引咎退位,离开故国,逃到西边的山上,日夜遥望故国而不得回返,嘴里不停念叨着“不如归去,不如归”,久而久之,含恨而死。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悲啼不已,“杜鹃啼血猿哀鸣”说的就是这一段。当然了,杜鹃鸟是标准的候鸟,二十节气里也常常把它当做物候,称它为获谷、玄鸟或布谷鸟,来指导农业生产,比如,南方的农谚里有“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说法,北方的农谚为“快种苞谷,快种苞谷”,将它的叫声模拟成农事的提示。
   它平常的叫声为“布谷”、“布谷儿”,舒缓而宛转悠扬;急切起来就成了急促的“不如归去,不如归”,那鸣叫一声连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每分钟可以连续鸣叫20余次,尤其是求偶繁殖季节,更是叫声不绝于耳,太过悲凉,太过凄切,蜀地人认为这是望帝远望故国,追悔而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的流露,而且夜夜哀鸣,通宵达旦,以至于叫到嗓子沙哑,啼出血来,鲜血滴下来染红了树上的鲜花,于是,“满山开遍哟映山红”,这花就叫了杜鹃花。据说,杜鹃鸟与杜鹃花是世上唯一一种花鸟同名的现象,当然,这也都源于那个美丽的传说。
   大杜鹃上体覆盖着灰褐色的羽毛,有黑色鳞状斑点,下体灰白色,有明显的黑色斑纹,如虎皮纹。杜鹃成年个体长达30多厘米,个头不算小。然而,这种在古诗词里负有盛名的悲情意象,在现实的鸟界的行为却为人不齿。因为,人们都知道,杜鹃鸟根本不会搭窝,从来不去孵化,也绝对没有哺育过自己的后代。繁殖季节,杜鹃雄飞次从,在树丛或草间穿梭,寻找机会,将自己的蛋下到别的小鸟的窝里,在别的小鸟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就让别的小鸟代它孵化,而后养育幼鸟。代它孵化养育幼鸟的小鸟大都个头不大,像棕扇尾莺、棕头鸦雀、大苇莺等,个头还不足10厘米,不及杜鹃的三分之一,然而,它们却负担起养育比自己大数倍的杜鹃幼鸟的义务。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杜鹃为了自己的孩子,居然会将代养小鸟的蛋或者幼鸟偷走,摔碎或咬死,就连杜鹃幼鸟,也知道在其它幼鸟之前孵化出来,占得先机,然后,在还没有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开始效仿它们的父母,将同窝的鸟蛋或者幼鸟挤出鸟窝,摔碎、摔死,然后独享人家父母的孵化与养育。可以说,杜鹃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残害生灵的历史,“从头到脚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鸠占鹊巢”只是对它鸟财产的侵占或侵吞,而杜鹃却是名副其实的对它鸟生命的残害和扼杀,而且,手段相当卑劣,相当恶毒。杜鹃幼鸟个头大,长得也快,食量相当惊人,可怜的棕扇尾莺们,便不辞辛劳,整日捕食,喂养,一旦将杜鹃养大成鸟,可以飞行了,大杜鹃的父母便回来“布谷儿”“布谷儿”一通叫,然后带走了。
   请让我化用一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是棕扇尾莺,不知道棕扇尾莺们会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活动。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大胆推测一下。
   第一种情况,全然不知。棕扇尾莺们就是一种低劣的生物,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切浑然不觉,且一直以为是自己孵化养育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没准还以为自己终于培育出了与自己完全不同,且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大宝贝”来,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从此一飞冲天,一举成名,光宗耀祖了。——棕扇尾莺们一定会无比幸福。
   第二种情况,实出无奈。也就是说,棕扇尾莺们虽然知道那个比自己的宝宝大了许多的蛋或鸟并不是自己的骨血,然而,它自己的骨血已经不复存在了,于是乎,出于母性的悲悯与恻隐之心,或者是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并心甘情愿或忍辱负重,辛辛苦苦帮别鸟养大孩子。——那简直就是一部“鸟间悲剧”!
   “不如归去,不如归”“不如归去,不如归”榆树上杜鹃的鸣叫一声高过一声,我禁不住替棕扇尾莺们腹诽,也禁不住要打抱不平,要将它们驱离了。
   然而,人类终归为人类,禽兽终归为禽兽,人类终归不是禽兽,禽兽终究也不会成为人类。在禽兽的世界里,讲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许,杜鹃的生存之道即如此,那是人家的活法,是人家的生存智慧,“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人类有什么理由要横加干预或无端指责呢?强盗逻辑?那是你们人类才有的思维认知,在禽兽界,那叫自然!
   在写下这些文字以后,我忽然有些后悔了,因为我真的不想诋毁杜鹃,也真的不想破坏杜鹃在古诗词里的形象,更不愿意让这些文字改变人们对杜鹃的美好印象。据我所知,非但我国,在西方的传说里,杜鹃是爱情和忠诚的象征,他们认为杜鹃会一生只爱一只鸟,即使伴侣死去,它也会一直守候在那里,直到自己死去。而现实中的杜鹃,雌鸟会跟多只雄鸟交配产卵。估计这也是先民认知方面的局限性造成的,无可厚非。
   东方的文化里,比如日本、韩国,多数情况下,他们受到我国文化的影响比较多,喜欢将美丽的杜鹃花和杜鹃鸟联系在一起,把杜鹃当做春天和希望、美丽与纯洁、和离别与思念的象征,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里,赋予它悲愤、凄婉、哀怨与愁思,是很能激发人怜悯与同情的悲情形象。
   “布谷,布谷”,那杜鹃又叫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叫声还那么动听,不知道杜鹃鸟是否还那样美好。

共 22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考察详尽介绍了杜鹃鸟神话般的历史渊源,它与古蜀国的国王杜宇的遭遇有着扯不清的关联,它那悲怜而动听的鸣声,不禁让人联想起历史的悲剧。杜鹃鸣声清脆而又不乏悲伤,不停地迁徙,不倦地高歌催促农事,收获播种,深受人们的喜爱,“杜鹃啼血”变成了满山的杜鹃花——映山红。杜鹃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神鸟,且对爱情忠贞不渝。然而在其光鲜的羽翼下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不耻,它的自私和残忍,它的刁钻和暴戾,它的损人利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利用棕扇尾莺们的单纯无知,不惜毁掉它们的襁褓后代,利用别人给它孵化繁衍后代,手法实在恶毒令人不齿!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揭露了光鲜靓丽下的丑恶!一篇发人深省,启迪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富含哲理的美文!倾情推荐赏读。【编辑:冠景华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1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7-01 13:02:57
  杜鹃是美丽的鸟,本身并无错,就像蝴蝶,它是害虫,但却是美丽的象征。关键是要鞭挞杜鹃鸟这种不择手段害人利己的阴招暴行;警醒像棕扇尾莺一样的善良人要善于洞察光鲜下的丑恶,学会保护自己。好文拜读,收益匪浅!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14:29:27
  只是写文学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差距,反映一种现象而已,谁能说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不正确的呢?谢谢了!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14:24:29
  多谢冠景华庭老师编辑小文,您辛苦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3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7-01 14:25:09
  评论1里蹦错一字,别开生面。“开”字错打成“看”了,特此订正!抱歉!
4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7-01 19:20:14
  文章的效应是引发深层思考,老师笔下是动物世界,可人间也有类似丑恶现象,有些人憨厚,有些人狡诈。俗语说,被人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的蠢事,不是没有。不是说你别生气,而是不要客气!
回复4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19:59:56
  自家星月人,绝对不客气。不过,敝人姓贾。呵呵呵
5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7-01 20:08:31
  知道贾老师,欣赏你的文笔,更钦佩你的人品,字里行间,迸发出光明磊落,凛然正气!我的编按是你文本的共鸣!由衷的佩服你,青红皂白,经纬分明。
回复5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21:31:57
  你说得真好,能把正能量传递出去,善莫大焉。谢谢你!
6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7-01 21:06:26
  杜鹃是一种自私而残忍的鸟,为了自身繁殖真是不择手段,在鸟界也算是臭名昭著。不过有关它的传说还是挺美好的,真是一种充满矛盾的鸟。拜读贾老师佳作,长知识了!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6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21:36:00
  这种现象还有,比如鸳鸯,文学形象在人们的心目里很美好,但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谢谢杨老师!
7 楼        文友:史建民        2025-07-01 21:48:36
  看透莫说,留住美好,多好!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7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1 22:38:49
  听您的,史老师!
8 楼        文友:冠景华庭        2025-07-01 23:00:33
  对不起,贾老师,我脑子短路了!居然把你的称呼写错,真是天大的罪过!恳请您把弄错的评论,删除,我还恐怕影响文章的获精。
回复8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7-02 07:59:22
  已经删了,不要在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