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芳华】我的石峁情(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芳华】我的石峁情(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73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发表时间:2025-07-04 10:08:03
摘要:这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石峁遗址的深厚情感。他多次独自探访这处4300年前的文明遗迹,在群山间与古人"对话",思考先民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从出土文物中感受先民的智慧与情感,通过"沧海桑田"的时空对比,表达对文明演变的感慨。既惊叹于遗址展现的古老智慧,又感动于那些消逝却曾鲜活的生命。作者将个人情怀融入人类文明长河,展现对这一"天书"般遗迹的永恒钟爱。

我喜欢一个人走进大自然,观看天地的运行,聆听天籁的声音。当我第一次见到神木石峁遗址的时候,我感到的是神奇而且惊喜。考古人员竟然能够依据现有资料发现并发掘出4300年前的石峁遗址,真是出人意料石破天惊!
   由于单位距离石峁遗址的距离开车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因此有很多次,我就一个人登上石峁遗址的山巅,行走在很少有人的沟壑之间,时而坐在一块岩石上,望着蓝天白云遐想,时而漫无目的地在山间小路上行走,看着路边的野花野草,想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心事。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石峁遗址的,而我对石峁遗址始终充满了神圣的敬意。在我心中,石峁遗址就是一部天书,需要从没有记载的历史中读出里面的内涵和深情。
   在石峁遗址,有人研究历史,有人发掘文化,有人看重的是玉器,有人探索的是人类文明的源头,而我最关注的则是古人是如何在这里生活的,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如何与大自然作斗争,如何与同类的其他族群既要战争又要和平地长期相处。在古人那个时代,人们有没有爱情,如何建立起稳定的同居关系。他们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他们之间如何交流?我走在沟壑之间,想着这些奇怪的问题,任凭蝴蝶在草丛间飞过,任凭白云在头顶的天空飘逸,任凭岁月河流的浪花在脚下的秃尾河激荡,我仿佛忘了时间,忘了空间,忘了凡俗的尘世,忘了所有的忧愁烦恼,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在与山上的岩石和古城墙对话,仿佛这些岩石和城墙也有感情一般,能够与我沟通并交流。
   我常常感觉这里的山山水水就是一幅巨大的画卷,而石峁遗址就是一部充满神秘密码和神奇感情的厚重的书。我应当细细品读,才能读懂甚至永远也读不懂里面的奥秘。这里的一草一木的地下都是历史,这里的一块石头一根骨头的背后都是传奇。站在石峁遗址的高处,眺望四周,有一种江山如此多娇,我辈如此渺小的反差,也有一种登高望远,俯瞰千山万水的豪情,既有思古怀今的沧桑之感,也有一种浮想联翩感情波涛汹涌而来的冲击感,我们都是古人的后辈,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才能形成石峁遗址的古老文明?遐想令人如梦如幻,深思令人孤寂深沉,凌云壮志令人热血沸腾,脚踏实地令人深感任重而道远。
   我曾经沿着石峁遗址的山坡行走,想象着古人如何搬运石头,如何建造城墙与房屋。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有了羞耻意识和审美意识。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磨制出一把石斧和一根骨针啊,他们也想画画,没有纸和笔,只能用石头里的颜料在石壁上或者土墙上雕刻或者皴染,他们回忆着自己的生活,想象着要表达的心愿,构思着美丽的梦幻,画出来。他们必定也要写字,记录一些生活大事,甚至他们里面也有诗人和文学家,因为他们需要怀念过去,需要迎接未来。他们一定有难以表达的悲欢离合,也有难以描写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眉骨很高,眼睛里闪烁着欢乐和忧伤。在汉语形成之前,一定有一种语言或者无数种语言在发展;在甲骨文之前,一定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在传播在使用。我们今天的现代人无法懂得他们,感觉他们神秘,是因为我们无法明白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也许陶罐上或者石块上某一个简单的符号,可能代表着十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只是我们过于自信,常常自以为是,总觉得古人简单古人没有文化。事实上,无论多古老,不管多久远,历史都是一幅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画卷。4000多年前的人们一定会有更加惊心动魄的生活,一定会有着非常丰富的心路历程。
   石峁遗址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又无比丰富的宝藏。我们在石峁遗址已经发现的玉器包括玉雕人面像、牙璋、玉琮、玉璜、玉牙璧、玉钺,还有各种各样精美的石雕,陶器,骨器包括骨针和骨笛,还有鳄鱼骨板以及海贝,织物和壁画,足以证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走进了丰富多彩的文明社会。我最为感兴趣的是他们那时候已经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他们有骨针缝制衣服,他们有音乐表达旋律,他们有壁画记录精神世界,他们有文字书写生活记事,他们有雕刻证明他们的匠心独运。
   然而,我虽然很多次到访石峁遗址,也对古人古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我和石峁遗址那些古人之间相隔了4000多年。我不是他们,他们不是我。我们之间隔着一条4000多年的时光隧道。我只能神游他们的时空。他们只能用留下的各种历史陈迹告诉我一些曾经发生的历史。对于他们,我们只是发现了冰山一角,我们所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但我的心却常常被石峁遗址的一切感动着。我想起那些头骨,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曾经追求友谊和爱情,他们也有辉煌灿烂的高光时刻,他们无法完全留下他们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传奇。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创作,他们也有过自己追求和奋斗的人生。
   有很多时候,我坐在草地上,心就像白云一样千变万化,却又常常想起石峁遗址的先民生活。我常常感动着我遇见石峁遗址的幸运,我常常在思想深处追随古人的足迹,总想一探他们的神秘生活,总想破解古老先民的所有谜题和密码。
   在感情方面,我非常钟情于一个词叫作海誓山盟。由于人生经历大多是风风雨雨,我又常常品味一种经历叫作沧海桑田。在石峁既然发现了鳄鱼骨板和海贝,刚开始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海贝和鳄鱼是被从外地运来的,后来经过考古发掘,发现这些鳄鱼和海贝有可能就生活在石峁遗址这里。在远古的远古,这里还曾经是汪洋大海,我们的先民已经登上了石峁山顶,俯瞰大海,在山顶开始建筑家园,狩猎并且生活。如今大海变成了高原,海底变成了今天的纵横沟壑,望着群山纵横的石峁遗址,怎能不让人顿生感慨,浮想联翩。沧海桑田在这里就是见证,海誓山盟在这里成了永恒。
   我品读着石峁遗址的被发掘出来的珍品文物,也品读着这里未曾发掘发现的砖头石块和花花草草,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我终生愿意解读的古书。
   几年前,我曾经浏览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石峁遗址之石破天惊》,没想到今年竟然奇遇见到了作者杨瑞女士,看到杨瑞女士坚守石峁遗址十几年,竟然写出了十几部关于石峁遗址的书籍,拜读着杨瑞女士的作品,我就对石峁遗址更加增添了一份热爱的感情。
   如今,我依然关爱并珍惜与石峁遗址相遇的缘分。走在石峁遗址的山上,我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的心随着这纵横交错连绵不断的群山起起伏伏,我的情随着这里的春花秋月而欢欣而忧伤。石峁遗址静静地躺在陕北黄土高原,它默默无语,却又有万语千言;看上去普普通通,事实上神奇瑰丽。
   站在石峁遗址高处,我常常望着奔流不息的秃尾河,想起人类文明的岁月长河。石峁遗址有着如梦如幻美轮美奂的无限精彩,而我对于石峁遗址有着千丝万缕刻骨铭心的钟爱情怀。

共 26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文章以散文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思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石峁遗址的深厚情愫与文化思考。文章以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4300年前的文明与现代人的心灵对话融为一体,既有对古人生活的深情追问,又有对文明传承的深刻反思。2、作者通过多次实地探访,以“天书”喻石峁遗址,赋予其神秘与神圣的双重色彩。文中对古人生活细节的想象——如石斧的磨制、骨针的缝制、壁画的创作——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彰显了人类精神的永恒性。尤其对“海誓山盟”与“沧海桑田”的解读,巧妙地将地理变迁与情感永恒相结合,凸显了文明与自然的共生关系3、文章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作者不仅关注玉器、陶器等物质文明,更聚焦古人的精神世界,如音乐、文字、艺术等,展现了文明的多维性。结尾对杨瑞女士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石峁遗址的研究价值与文化意义,呼应了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4、语言上,散文诗化的表达与历史叙事的严谨相得益彰。如“白云飘逸”“浪花激荡”等意象的运用,赋予文字以灵动之美,而“冰山一角”“凤毛麟角”等比喻则体现了对历史局限的清醒认知。全文情感真挚,既有个人抒怀,又有文化担当,是一篇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佳作。5、此文适合历史文化爱好者、散文鉴赏者、考古研究者及对文明传承感兴趣的读者。其诗意的语言能吸引文学爱好者,而深度的历史思考则能满足学者需求。普通读者亦可通过此文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个人心灵的共鸣。敬请阅读欣赏!【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7-04 10:09:43
  社长的作品读起来,一气呵成,就像跟着社长听他导读一样。期待社长更多精品佳作!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7-04 10:10:52
  社长的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应该多做一些文化、旅游的解析。再次感谢社长的辛勤创作!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04 16:33:52
  感谢江西学士敬业编辑,祝福老师工作和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04 16:35:00
  江西学士老师的编者按写得精心,精彩,言简意赅,主题突出。致敬江西学士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