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演出的回忆(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演出的回忆(散文)


作者:赵声仁 举人,3276.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发表时间:2025-07-04 12:20:57
摘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演出过不同的节目,小学、农村、矿山,年龄不同,场景各异,给我的感受不同,但都是人生的出演。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拖拉机来了。你到哪里去?我到北京去。你到北京做什么?我去见毛主席!见了毛主席,来报喜!”
   学校的中秋晚会上,我们六个小朋友正在演出。银盘一样的月亮,在学校门口那棵粗大的榆树上移动着,一阵阵秋风,裹挟着五谷的芳香,从田野处吹来,轻拂在我们的脸上。一百多个学生,盘腿坐在校院的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演出。漂亮的女音乐老师在前台东侧弹奏着手风琴,边弹,边向我们露出鼓励的微笑。我们颈上戴着红领巾,手拉着手,和着老师的琴声,边唱,边蹦蹦跳跳地转圈跑着。这叫表演唱。是老师原创的节目,还是从书本找来现成的版本,我说不清楚。演出的是三个男生,三个女生。我在中间,前面一个女生拉着我的手,我拽着后边一个女生的手。北面是教室,教室前竖着一根电线杆子,杆子顶端安有一个一百度的电灯泡。一团小飞虫,在电灯泡周围,匆忙地旋转着。我们六个小同学,是从手风琴老师那边上台的,开始是向西跑。我五岁时,去过一次北京,知道,伟大的首都就在西面。我现在往西跑,如果持续不断地跑,就会真的到了北京。那该多好啊!可惜场地不大,我们只能转圈跑。但我有感觉,转圈也会到北京,我们要把村里丰收的喜讯汇报给毛主席。我们是开着拖拉机去的,毛主席见了后,一定会高兴地和我们合影。
   其实,那时,我只是在课本上见过拖拉机。
   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出,我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剧台,演出的和观看的,都在同一块土地上。红领巾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我没有半点怯场,我觉得我很荣耀。我们演出结束,走向同学们中间时,师生们爆出热烈的掌声。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后两个女孩,把我的手攥得特别紧,生怕被甩掉似的。但她俩的手很柔软,而我总割草拾柴,手指很硬。她俩没有感觉硌得慌吧。
   我盼望再有演出的机会,但直至高中毕业,也没有遇上。每逢有大的活动或到了春节,村子里倒是自排自演过几次样板戏,但都是成年人的事,我们只是去看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的对白唱腔,我至今还可以背过好多。
   我第二次与登台演出有关的活动,已是1976年的事了。但这次,我不是演员,而是“编剧”。县文化馆办有一个杂志,叫《丰润文艺》,一个月出一期,非常简陋,是馆里的老师,用铁笔刻字,一张张油印出来的。一期不过二三十页,一二万字。这时,我已经高中毕业一年多,成为一个正式的农民了。和父辈们一样,每天在黄褐色的土地上耕耘劳作。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配合这个形势,我创作了一个独幕剧,题目大概是《老少三代学大寨》,设计了三个人物,情节记不太清了。有对白,有歌唱,有顺口溜。投给《丰润文艺》,很快发表了。那些年,镇里(那时叫工委)、县里、市里,年年都要举行文艺汇演,逐级选拔。我的《老少三代学大寨》,被一所中学选中了。他们找文化馆的老师将唱词谱上曲,就开始排练。结果被镇里推荐到县里,又被县里推荐给市里,代表县里参加了市里汇演,并获得了二等奖。当印有丰润文化馆字样的牛皮纸信封把登有我的独幕剧的一本油印杂志寄到我手里并附信告知我的作品被选用获奖时,我想起了《红岩》里的《挺进报》。我郑重地打开这本油印杂志,浓浓的油墨芳香,立时溢满了我家的老屋。我看着扉页上我的名字和我的作品的题目,我的血液沸腾了,我觉得一片霞光照耀着我,我的人生有了新的内容,我不仅仅是个农民了,我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场地里演出。
   这以后,在《唐山劳动日报》《冀东文艺》等地方报刊,可以经常看到我的作品。那可是真正的铅字了。
   头次,是我演出别人的作品;二次,是别人演出我创作的作品。我自己创作剧本,自己演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事了。这时,我已经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座矿山从事教育工作了。矿山的工作、生活,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按照惯例,这年年底,矿上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早有人找到我,说自编自演,含金量高,容易获奖。这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那时我正狂读王朔、莫言、刘震云等人的作品,忘记是受了哪篇小说的影响,我利用一宿的时间,出炉了一个小品,题目是《如此卖菜》,生活讽刺喜剧。剧中人物两个,一个买菜的,一个卖菜的;道具有一杆杆秤,若干种蔬菜,一个竹篮;大致情节是精明的卖者如何多赚同是精明的买者的钱,使用的技巧就是在秤杆子和秤盘子上做文章,具体操作方法是压秤杆子、摔秤盘子、巧拨秤砣和在秤盘子底下放吸铁石等。目的是通过现场操作、演示,让那些喜好作假的小商小贩的雕虫小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善男信女们在市场上买菜少些上当受骗。我当然担纲卖菜的角色。参加工作前,我经常赶集上店,做过小买卖,亲眼目睹了一些商贩巧用杆秤赚取昧心钱的案例,也经常听到长辈们说起这些事情。这段生活的积累,让我把卖菜的各种不良行为演绎得活灵活现,配角也是农村出生的学生,配合得更是天衣无缝。矿山新建的俱乐部,两三千职工和家属,不断发出阵阵掌声。歌舞小品相声诗朗诵等统一评奖,我们的小品荣获一等奖。事后,矿有线广播站连续重播,多少人看见我们,都主动打招呼,夸奖我们演得逼真。几年之后,陈佩斯、赵本山在春晚上演出的小品火遍全国,矿上有职工调侃我们,说如果在北京,进了圈子,说不定可以和他们一比春秋呢。真是太小瞧人家了!
   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自编自演,也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演出。在那块小天地里,获得那么多人的赞赏,我心里还是空前温暖的。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心气旺盛,充满希望。我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处处都是灿烂阳光。(2025.7.4)
  

共 22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演出”为轴,串联起跨越数十年的人生剪影。童年中秋夜,六个孩子手拉手转圈跑的表演唱,在榆树下、月光中种下对北京的憧憬,红领巾与电灯泡的光晕里满是纯真荣耀;青年务农时,《老少三代学大寨》的油印剧本从田间地头登上舞台,油墨香里藏着突破身份的欣喜;工作后自编自演的《如此卖菜》,借杆秤伎俩的讽刺,在矿山俱乐部的掌声里映出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热气。从舞台上的演员到文字间的创作者,三次“演出”既是个人成长的注脚,也暗合时代脉搏。那些攥紧的小手、油印杂志的墨香、观众的喝彩,不仅是记忆的锚点,更见证着一个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用热爱将平凡日子酿成充满光亮的舞台,让生活的每个角色都掷地有声。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4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4 12:22:31
  文章里演出的故事充满时代温度,从童年憧憬到成年创作,真挚动人!问候作者,愿您继续书写精彩,平安喜乐!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4 12:23:07
  被文中的舞台记忆深深吸引,每个片段都鲜活生动。问作者好,愿您灵感常伴,生活如文字般绚烂!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7-04 23:50:30
  祝贺赵老师佳作精品连连!拜读学习了。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7-04 23:53:57
  赵老师不但是作家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佩服!
回复4 楼        文友:赵声仁        2025-07-05 18:47:39
  比写文章省力气气!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