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情涌大江流(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情涌大江流(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童生,70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发表时间:2025-07-07 14:15:49
摘要:这些年来,因为向家坝的截流,使千万年来淡色的金沙江一改颜面,水质清丽,金沙江变得如玉,如诗……   

清晨,儿子站在窗前远眺,情不自禁地叹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跟着附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爱人在旁边说:“一对活宝……”窗外的金沙江,水面空阔平静,碧绿的江水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还在那横跨大江两岸的普和大桥,总让人心精神振奋。能成为这江岸人家,能每天看到眼前奔流不息的大江,曾经是我多年来憧憬夙愿,不期现在我就能每天推开窗户与大江相对,心里不提也是多惬意。
   我从心里是喜欢大江的。
   我第一次看到金沙江是在十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到宜宾。当时坐了四个多小时的长途客车,在浑浑噩噩间车也驶出马鸣溪,只见一条宽阔的大江横在眼前,江水如一面暗红色的巨大彩绸,在大风中起伏翻滚般,尽情舒展,奔涌向前,带着一种狂野,一种挣脱高山峡谷约束后的舒坦,还有着一种几千里行程所具有的风尘仆仆一路向前。第一次看到金沙江,内心无比激动,便赶紧对身边的六哥说:“哇,金沙江,快看!哇,你看,那是轮船!”此时正有一艘货轮从江面驶过。于是我们二个山里娃,争着将头伸到窗前,睁着两双好奇的眼睛,恨不得将金沙江看完,看够!
   对金沙江,最初的印象是一种金沙牌香烟,“金沙江”三个红色大字骨力十足,图案是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江在峡谷中流淌不息地前行,这就是金沙江给我最初的印象。当时心里就想,金沙江一定是很大的一条江,金沙江的水一定是水流湍急的。而当时就听得大人们说,只要到了宜宾就可以见到金沙江了。而那个时候,连去过县城的人都很少,而宜宾是多么遥远的地方,能去宜宾对常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事。
   后来从宜宾来我们那里插队的知青谈论中听到更具体的金沙江,他们说金沙江很宽,江上有轮船。他们在谈及金沙江时神情是那么自豪,眼神总是饱含那样的深情。因为那是他们家乡的河,是与他们深情相系的一条河。而那时我就有一个大大的愿望:将来一定要去宜宾走一走,逛一逛,去目睹一下图画中的金沙江,人们传说中的金沙江。那时候的金沙江是令人神往的,一条遥远的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大江。
   所以当第一次金沙江横亘在眼前,心情当然激动无比。以至于高声叫起来时,没有顾忌周围乘客的感受,从而引来车上好多人诧异的眼神。有可能他们心里在说:哼哼,乡巴佬,莫名惊诧!
   那种激动,是根植于文化中的模糊信息直观呈现在眼前时的激动,金沙江,长江的上游,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在二十五岁时,来到宜宾教育学院读汉语言文学专科,在这里一呆就是两年,很多时候都爱到金沙江边去走走,那时候觉得金沙江好美。宜宾教育学院是一所成人高校,是当时宜宾的三所高校之一,位于金沙江畔。当时很多高考落榜的高中生又通过成人高考进入这个学校完成高等教育梦想,所以当时正是这所学校最为鼎盛时期。进入这所学校时,大家都是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无论对理想,对爱情都充满无限的激情,从而在这金沙江边,便有着无许多美好的回忆。
   开学之初的一个月夜,我们六七个男女同学来到江边,当时的江边有着宽阔的沙滩。那细腻的江沙,把它抓在手里,又让它从指缝里漏下去,那过程与感觉很是享受。赤脚在近水的江沙上行走,再回过头去看那一串串自己的清晰脚印,觉得特别有诗意。我们还在沙滩上写字,写好后,等潮水涌来淹没,潮水退去后一切如初,于是我们又再写。那个月夜,月亮好明,大江好深沉。一群来自全市各地的年青人,在这江边玩耍,感受这江的深厚与沉稳,听那低沉而富有活力的声音。每一个人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其中有一个身着白色连衣裙,身材苗条,戴着眼镜的女同学,她的语音好轻柔,她的笑声好清脆。那个月夜,在金沙江边那美好。后来我以那个夜晚的情形写过一篇名叫《月夜》的散文,投了学院的广播室,并被采用了。当自己的文字变成一个个语音在校园的上空流动,那也是一种美妙的幸福。
   后来,班上有九个喜欢文学写作的同学,因为有梦想,有爱好,于是成立了一个名叫“源流”的文学社。大家都期望这文学社能诞生在金沙江畔,然后如江之源头一样永不枯竭,如江之流一样绵远,一直能到达大海汪洋。我们九个人,七个男生,两个同学,都有一种对文学的憧憬,都有着青春的热情。我们每两周一次的文学交流就选在江边的礁石上,大家席地而坐,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谈自己的写作构思与文章情感,再听取大家的分析与修改建议。最终开成定稿后,再刊发在我们的油印本《源流》上。《源流》是纯粹的手工制作,是把作品刻在油印纸上,再由我们的社长蜀南子在他母亲学校的油印机上印出来,每一期印量就是十来册。我们每个成员一册,其他的再送人。“源流”存在的时间差不多两年,文学社的成员现在都成为了语文教师,散布在全市,因为都要忙于生计,所以能坚持金沙江畔写作初心的成员已经不多了,当我们同学会再次相会,聊及当时在岸边的文学沙龙时,那回忆便如一帘朦胧的月光,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脸,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思,好纯情,好美。只是我们都回不去了……就让那“源流”沙龙回忆如石雕一样,静立在我们青春的江畔吧。
   金沙江畔那时有很多巨大的礁石。它们突兀高耸,形象各异,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美,与江水的宽阔平静如画形成了一种衬托。这江石总让人能联想到苏轼词中的情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时因为年青,虽然平庸,也知道自己没有惊天伟地之才,没有坚忍不拔之志,但是还是免不了神思万里,寄情江山。也能像苏子一样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希望能像当年的周公瑾一样雄姿英发,建功立业。所以那时有闲暇时,便会约上好友来这江边漫步,谈理想,谈人生。将未来的人生画卷进行诗意地描绘。
   曾和女同学在这江畔漫步,还一本正经,一脸真诚地给她参考爱情。
   我那时便喜欢来这里摄影,有时是单独照江景,照江石,有时是给女同学拍照。记得有一张照片,一个娇小女生,身着洁白连衣裙,依靠在一块巨大的江石上,一副沉思静美的形象,极富诗意。那女生极为喜欢这张照片。曾把它加洗了多张,作为送给同学们用作留恋。
   后来我们便离开了金沙江畔,散落在全市的四面八方,为各自的人生奔忙着,有时我们也会想起彼此,有时也会拨通对方的电话,但电话中往往没有诗,没有梦,只有生活的苟且。
   许多年后,也随大流去市里购房,许多人都选了南岸,下江北,因为那些地方是城市的热土。我却钟情于市郊的金沙江畔,这里离我读当初读专科的学校不远,这里是城市的最西边,这里有江之阔,山之清。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商家的叫卖。每天睁眼就可以看到大江从家门前流过,还是水中漂流的游泳者,无论是江上竞流的船只,还是江上漫飞着的白鹭,还是凌空在上的长桥……一切都让人久看不厌。有一年,我与儿子去上海旅游,我站在长江边,对儿子说:儿子,这水是从我们家门前流来的。此时我也自豪,儿子也自豪。
   这些年来,因为向家坝的截流,使千万年来淡色的金沙江一改颜面,水质清丽,金沙江变得如玉,如诗……
  

共 27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作者与金沙江的不解之缘为主线,细腻地勾勒出一段跨越数十年的深情回忆。从十八岁初见金沙江时的激动与震撼,到青年时期在宜宾教育学院与江畔结下的文学情缘,再到成年后选择定居金沙江畔,作者的笔触饱含着对这条大江的热爱与眷恋。文中既有对青春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生活诗意的向往,更有对家乡的自豪与眷恋。金沙江见证了作者的成长,也承载着他对未来的憧憬。而如今,向家坝的截流让金沙江更加清丽如诗,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馈赠,也让作者的情感得以升华。这不仅是一篇关于江河的散文,更是一曲对生活、对自然、对家乡的深情赞歌。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71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07 14:18:13
  作者以真挚的情感,生动地勾勒出自己与金沙江的深厚情缘,从青春到成年,从憧憬到眷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诗意的追求和对家乡的热爱,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07 14:21:11
  文章的开篇别具一格,读着有劲,对于读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