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芳华】独自登临镇北台(散文)
我喜欢登高望远。每一次登高望远,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思绪的放飞和灵魂的洗礼,有时候可以思古怀今,有时候可以独自思索命运,有时候可以滋生一些人生感悟,有时候就信马由缰任思绪如白云一般自由飘荡,有时候这内心恰如江河奔流,激情澎湃。
当我前往被人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时,我的内心满怀期待。当我来到镇北台的时候,我更是深感震惊、震撼,并且思绪万千。
在我前往镇北台之前,我早已经阅读了一些关于镇北台的资料,希望能够从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看出镇北台的更多秘密更多深层内涵。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市向北4公里的红山之巅,目前的镇北台是明朝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最为气势磅礴的建筑之一,它与长城的山海关和嘉峪关齐名,被称为长城的三大奇观。长城一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曾经修筑连续排列的城堡作为防御少数民族进攻的屏障。随着互相攻击的局势发展,为了互相防守,各民族根据自己的需要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的边境上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后来,北方的诸侯国的长城连在一起防卫匈奴,被称为先秦长城。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为了防止匈奴的侵袭,修筑了冬至辽东,西至临洮,横亘绵延一万多里的长城。从此才有了万里长城的记载和说法。秦朝之后,凡是统治过神州大地的朝代,不论哪个民族,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其中规模巨大最为显著的就是秦朝、汉朝和明朝。目前我们看到的长城遗址,大部分都是明朝修建。明朝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辽宁湖山,西至甘肃嘉峪关,蜿蜒延伸6000多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镇北台明长城的附属设施,也是防卫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军事建筑。镇北台既有防卫功能,也具有保护边民互相贸易的作用。
那一天正是暮春时节的一个下午,我邀请了单位同事周智慧和张青春一同前往,当我急急忙忙买了三张门票请他们两位进去的时候,他们两位都说,早就看过好几次了,不感兴趣。我深知,无论是文化胜迹还是现代艺术,只有心灵相通的人们才会有感情的碰撞,灵魂的交流。这两位同事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在此情境之下,我只有一个人独自进了检票口,独自登临镇北台了。
那天下午的阳光依然明媚,但很多鲜花却在凋零,当我走在镇北台前的台阶上,望着着在岁月长河里巍然耸立的镇北台,我心里百感交集。我想起了孟浩然的诗作《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也想起了杜甫的诗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令我感慨最多的是江山依旧在,岁月却远去。那些当年征战杀伐的气息早已化为烟云,而如今只留下镇北台供后人敬仰拜谒。我望着镇北台,深感镇北台的孤独与寂寞。镇北台恰如一位四百余岁的老人,见证了历史的沉沉浮浮,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它依然昂首挺立,依然风骨犹存,依然顶风冒雪,依然俯瞰四方。
虽然没有人陪伴,也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感受,但我依然兴趣盎然。我独自踏着明朝的青砖,拾级而上,一边有些落寞地品味着镇北台的历史,一边享受着独自游览历史胜迹的多重感受。独行,有时候是一种寂寞,有时候也是一种自由;独上,有时候是一种孤独,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脱;独看,有时候是一种凄凉,有时候也可以促进人深思;独自感悟,只有一个人的理解,很难分享内心所有的感受。
当我登临镇北台第一层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镇北台内心的跳动,我彷佛穿越了历史烟云,恰如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进行历史对话。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我想起了那些守卫边关的将士,我想起了那些生活在镇北台四周的边民,他们在风沙之中,与自然作斗争,与苦难比坚毅,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繁衍着生命,经历着文明的变迁。当年的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吗?也许希望有,他们也坚信,希望恰如斜阳,纵然落下去,经历了黑暗时期,明天依然会升起来,那朝阳就是希望,代表着活力,代表着青春和生命。其实历朝历代,哪一代人不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熬过了至暗岁月,才迎来安宁,迎来平安。建立镇北台的最主要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威震四方,而是为了让百姓安宁,能够平平安安的过日子,追求自己幸福的生活。
站在镇北台第一层,我俯瞰四周,深感文明进步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曾经狼烟四起杀声震天的过去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如今的黄土高原北部正生机勃勃焕发着时代的青春。
不知不觉就登上了第二层,我不仅深感镇北台的高大,而且敬畏当年修建镇北台的匠心独运。古人只用夯土和青砖就可以建造如此巨大而且坚固的工程,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脑洞大开。在那个科技不发达农牧业都十分落后人们为了生存都需要挣扎的朝代,要修建这样恢弘的建筑既要节省原料又要具有攻防价值的工程,真是必须精心设计独具匠心才能完成。据传说,因为这一建筑物是军事设施,曾经建筑了多次,也坍塌了三次。后来有一位榆林巡抚都御史来到这里之后,经过认真考察,并向苍天祷告,希望镇北台建成之后不再用于征战,而是用于保护汉蒙百姓互相贸易。于是再次修建镇北台,从此镇北台才坚固永存,巍然屹立。
登临最高处的第三层,我站在微微吹来的春风里,看着四周旌旗飘扬,内心深深感受到镇北台的巍峨与雄壮。独自站在高处,有一种山高我为峰的感觉,同样涌起的则是人在苍茫大地上的卑微与渺小。历史如一部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长城如一条巨龙横亘在锦绣江山的北方大地,镇北台可以作为一根龙骨,也可以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精彩而且绚丽,而我辈,作为匆匆过客,恰如飞来飞去的燕子,瞬间划过天空,又瞬间消失在云端。
登临镇北台,让我更加热爱这片神奇的土地,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自己,也让我更加对历史文化充满了敬意。
走下镇北台,我和两位同事会合,回首镇北台,在徐徐春风里,镇北台正在斜阳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再次致意镇北台:期盼您坚固永存,永远福佑百姓,永保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