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闹钟响了(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闹钟响了(散文)


作者:陈俊义 白丁,6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发表时间:2025-07-09 14:38:26
摘要:原创首发。这篇文字讲了不同阶段的闹钟故事:小学时的红色塑料闹钟,陪“我”早起背书、挨过打也暖过心;高三的电子闹钟,见证备考的紧张与坚持;工作后的手机闹钟,记录着赶公交、拼业绩的忙碌;退休后的黄铜闹钟,伴着慢下来的日子。 意境藏在日常细节里,闹钟成了时光的标记,串起上学、工作、老去的人生片段,带着烟火气和年代感。思想很实在:时间从不停歇,生活像闹钟一样有节奏,年轻时被推着往前赶,后来才懂慢慢来的道理,而那些陪伴过的物件,都藏着过日子的踏实和温暖。

那闹钟是塑料壳的,红底带点黄花儿,我爸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花了十二块。我上小学五年级,它就搁我床头了,每天早上六点准响,“铃铃铃”的,比村里的鸡叫都靠谱。
   那会儿村里没路灯,天不亮就得起来背书。闹钟头一声响,我总把脑袋往被窝里扎,用棉絮捂住耳朵,听着那声音从闷闷的变得越来越尖,直到我妈在外屋喊“再不起,粥要凉了”,才磨磨蹭蹭把脚伸进冰凉的棉鞋。鞋里总塞着烘了一夜的玉米芯,可还是挡不住寒气,踩在地上跟踩两块冰似的。
   闹钟就放床头柜上,数字盘里的荧光粉老掉,晚上看时间得歪着头瞅。我常趁我妈不注意,偷偷把指针往前拨十分钟,以为能多睡会儿,结果第二天被她拿鸡毛掸子追着打:“你当我看不出来?表针都歪到哪儿去了!”打完又拉我去灶房,端出一碗荷包蛋,“快吃,吃完还得去给猪添食,再背二十个单词。”
   冬天最熬人,闹钟响的时候,窗玻璃上结着冰花,被窝里暖和得不想动。我蜷着身子数秒,听着闹钟响够三分钟,才猛地坐起来,冻得一哆嗦。背课文时老打盹,脑袋“咚”地磕在桌子上,惊醒了就瞅一眼闹钟,红塑料壳在昏黄的台灯下,跟个瞪着眼的小监工似的。有回把“忽如一夜春风来”背成“忽如一夜秋风来”,被我爸用烟袋锅敲了脑袋:“冻糊涂了?春天才开花!”
   有次期中考试前夜,我抱着语文书睡着了,梦里全是“床前明月光”。不知过了多久,被闹钟的响声吓醒,一看表,凌晨三点——是我睡前瞎拧的,想半夜起来突击。我妈被吵醒,披件棉袄进来,没骂我,只是把闹钟调回六点,说:“念书不是这么念的,明天起不来更麻烦。”她坐在床沿给我掖了掖被角,“你爸去看麦子了,说今晚有霜冻,咱庄稼人知道,啥时候该干啥,急不来。”
   后来那闹钟的铃舌松了,响起来“呜呜咽咽”的,像只病蚊子。我用胶布缠了又缠,它还是每天准时叫。小学毕业那天,我把它塞进抽屉最底层,听见里面“咔嗒咔嗒”走针的声音,像在跟我说再见。初中报到前,我又翻出来擦了擦灰,送给邻居家上小学的弟弟,他咧着嘴接过去,跟当年的我一个样。弟弟后来跟我说,那闹钟陪他考上了镇中学,最后被他爷爷拿去当鸡饲料盆的压物了,“还能用,就是铃不响了,走针还准着呢。”
   再用上闹钟,是高三。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搞促销,三十块买了个电子的,黑色方块,能显示日期,还带贪睡功能——按一下,隔五分钟再响。这成了我和它的拉锯战,每天早上能多摁三下,多睡十五分钟。宿舍里八个床位,就我这闹钟最勤快,室友总说:“你这表比宿管阿姨还狠。”
   那时候天刚蒙蒙亮,宿舍楼里一片漆黑,只有我的台灯亮着。闹钟放铁皮柜上,数字“5:45”红得刺眼。响第一声时,我闭着眼摸过去摁掉,脑子里过一遍当天的计划:早自习背英语作文,课间刷一套数学选择题,午休啃半本历史提纲,晚自习前把物理错题本整理完……有次想得太入神,忘了摁第二遍,被那“滴滴”声惊得差点从床上滚下来,上铺的胖子嘟囔:“哥们儿,你这表成精了。”
   三月模拟考砸了,我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听着闹钟在柜子上“滴滴”叫。它叫一声,我心里就沉一下,像有人拿小锤子敲。直到响到第五遍,才猛地坐起来,头发乱得像鸡窝,对着镜子里的黑眼圈发愣。同桌见我眼肿,塞给我一颗薄荷糖:“怕啥?离高考还有九十多天呢。”我把糖纸揉成团,塞进桌洞,那里已经堆了半盒——都是考砸时她给的。
   有天晚上下暴雨,宿舍断电了。我摸着黑把闹钟揣进被窝,听着它的走针声,像听着自己的心跳。凌晨五点多,外面还打雷,闹钟准时“滴滴”响,我摸黑穿衣服,借着手机屏幕的光啃面包,忽然觉得这黑黢黢的宿舍里,只有这闹钟是醒着的,陪着我醒着。走廊里传来脚步声,是班主任打着手电查寝,“都醒了?雨大,今天早读在宿舍进行,把《离骚》再顺一遍。”
   高考前最后一晚,我把闹钟调早了十分钟。躺在床上,听着它“咔嗒咔嗒”走,想起小学那个红闹钟,想起我妈说的“念书不是这么念的”。忽然觉得鼻子酸,爬起来给它换了块新电池——怕明天它没劲儿叫。换电池时手抖,电池掉在地上,滚到床底,摸了半天没摸到,最后在床脚找到,上面沾着半块干了的橡皮渣。
   考场上的钟声敲响时,我忽然想起早上闹钟响的样子,黑色方块在晨光里,像块沉默的石头。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看见校门口卖冰棍的阿姨,突然想吃根绿豆的,就像突然想把那闹钟扔了——后来也没扔,一直放在书桌抽屉里,大学毕业搬家时,才发现它早就没电了,屏幕上还停留在“6月7日5:45”。去年回老家,我妈说整理旧物时看见了,“挺新的,给你侄子当玩具了,他说这表能亮,好玩。”
   上班头一年,闹钟换成了手机里的铃声,设了三个:七点、七点十分、七点十五分。租的房子在六楼,没电梯。每天早上被第一遍铃声拽起来,闭着眼摸衣服,踩着拖鞋“咚咚”往下跑,在小区门口买个肉包,一边啃一边追公交。有次跑太急,包子掉在地上,看着车开走了,站在原地盯着手机上的时间,觉得那“滴答”声像在笑我。旁边卖煎饼的大爷说:“小伙子,下趟还有五分钟,再买个煎饼?加俩蛋,补补。”
   公司打卡机在前台,迟到一分钟扣二十块。有回闹钟没响——是我前一晚改方案到两点,忘了设。惊醒时已经八点半,穿着睡衣就往楼下冲,拦了辆出租车,师傅见我手忙脚乱系领带,说:“年轻人,急啥?钱是赚不完的。”那天扣了一百二,够买三斤排骨,回家跟我妈打电话,她在那头叹气:“别太拼了,身体要紧。”挂了电话看见手机弹出消息,是房东催交房租,三千二,正好是我这个月扣完迟到费剩下的工资。
   后来换了份销售工作,闹钟定在六点半。冬天天不亮就得去扫楼,揣着宣传单页,在写字楼电梯间等早高峰。有次遇见个客户,听我报完价,冷笑一声:“你们这些年轻人,就知道瞎忽悠。”我站在电梯里,看着数字往上跳,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闹钟设的午休提醒,以前总用来记下午见客户的时间,现在倒成了摆设。那天跑了十二栋楼,只拿到三个意向电话,晚上在路边摊吃炒面,老板问:“再来瓶啤酒?”我摇摇头:“不了,明天还得早起。”
   最累的时候,是连续三个月没完成业绩。晚上把自己灌得半醉,手机扔在沙发上。凌晨被闹钟叫醒,头疼欲裂,盯着天花板上的霉斑发呆。它响到自动停,又过了十分钟,我爬起来洗把冷水脸,看着镜子里胡子拉碴的自己,忽然觉得这十几年,像被闹钟推着往前跑,停不下来。桌上放着前几天买的仙人球,刺上沾着根头发,是昨晚梳头时掉的,我揪下来扔进垃圾桶,“连你都欺负我。”
   有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我正梦见自己在考场里,监考老师说“时间到”。惊醒后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鸣,忽然不想动了。手机响到第三遍,我把它关了,慢慢起床,煮了碗面条,看着太阳一点点爬上来。那天迟到了半小时,却没觉得慌——原来偶尔让闹钟等一等,也没那么可怕。后来换了个离家近的工作,把闹钟调回七点半,每天能多吃顿热乎早饭,路过公园时,看见打太极的大爷,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却比我这一路小跑稳当多了。
   三十五岁那年,公司来了批应届生,个个眼神发亮。我的工位被挪到了角落,闹钟还是七点响,只是不再急着跑了。开部门会时,总监总说“要多听听年轻人的想法”。有次我提的方案被否了,顶替我的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她的PPT做得花哨,内容却和我去年的差不多。散会后,我在楼梯间抽烟,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闹钟设的午休提醒,以前总用来记下午见客户的时间,现在倒成了摆设。烟盒空了,捏扁了扔进垃圾桶,里面还有半截没抽完的,是上周开会时掐灭的。
   有天早上,闹钟响了,我却不想起。躺在那儿,听着身边妻子和孩子的呼吸声,想起刚入职时掉在地上的肉包,想起扫楼时被拒之门外的尴尬,想起那些改到凌晨的方案……忽然觉得这十几年,像被闹钟推着往前跑,停不下来。妻子翻了个身,“再不起,儿子上学要迟到了,他今天要带小红花给老师看。”
   儿子学校要开家长会,我提前把闹钟调晚了一小时。走进教室时,看见他的座位上贴着小红花,老师说他“做事踏实,就是有点慢”。看着儿子冲我笑,忽然想起自己总嫌他吃饭慢、写作业慢,就像当年总监嫌我方案“不够创新”。回家路上买了个奥特曼,他高兴得蹦起来,我摸着他的头,说:“慢慢长大,不急。”他举着奥特曼打我的肚子,“爸爸,你今天没迟到,真棒!”
   退休那天,女儿送了个老式闹钟,黄铜外壳,说是旧货市场淘的,跟我小时候那个红的有点像。我把它摆在客厅的茶几上,每天早上六点半,“当当当”地响,声音脆生生的。老伴总说:“都退休了,还上啥闹钟?”我不说话,只是每天按时给它上弦。上弦的时候,手指摸着冰凉的黄铜,想起小时候给家里的座钟上弦,我爸总说“别太使劲,会断”,现在才明白,啥东西都得有个度。
   早上醒了,就坐在沙发上看它。看着指针一圈圈转,想起五年级背课文的冬夜,想起高三考场上的钟声,想起追公交的清晨,想起办公室角落的工位。那些日子像走马灯,在钟摆的“滴答”声里慢慢过。有次看着看着睡着了,梦见自己又在考场上,监考老师说“时间到”,我手里的笔却写不出字,急得满头汗,醒来时发现老伴正拿毛巾擦我的额头,“又做梦了?锅里熬了小米粥,快起吧。”
   有次去公园打太极,遇见老同事老李,他说自己被返聘了,每天还得听闹钟叫。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现在不用听了,想啥时候起就啥时候起。”话是这么说,回家路上却买了包新电池——怕那黄铜闹钟哪天没劲儿响。老李后来住院了,说是累的,我去看他,带了个果篮,“别干了,回家逗孙子多好,我教你打太极,比坐办公室舒服。”他叹口气,“身不由己啊,儿子要还房贷,我得帮衬点。”
   孙子放暑假来住,总盯着闹钟看。“爷爷,它为啥总叫呀?”我把他抱到腿上,指着钟摆:“它是在说,该干啥干啥,别偷懒。”其实我没说的是,它也在说,该歇着就歇着,别硬撑。孙子拿小手指拨了拨指针,“它动了!爷爷,我也要像它一样,每天都按时上学。”我笑了,想起他爸爸小时候也这么说,后来上大学,手机闹钟设的比谁都早。
   那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我正梦见自己在考场里,监考老师说“时间到”。惊醒后摸了摸身边的闹钟,黄铜外壳温乎乎的。窗外的太阳刚升起来,透过纱窗照在钟面上,金光闪闪的。老伴端着豆浆进来,“发啥愣?快喝,凉了。”我接过碗,看见她鬓角的白头发,像极了当年我妈给我掖被角时的样子。
   前阵子社区组织老年活动,让每个人带件有故事的老物件。我把这黄铜闹钟带去了,摆在长桌上,旁边是张阿姨的缝纫机、王大爷的军用水壶。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问:“爷爷,这闹钟走了多少年了?”我掐着指头算:“算上我小时候那个红闹钟,得有五十多年了。”她歪着头笑:“比我奶奶岁数还大呢!”
   忽然觉得,这闹钟响了一辈子,其实不是在催我跑,是在陪着我,一步一步走。现在每天早上,我会对着它发会儿呆,然后起身给老伴煮豆浆,给花盆浇水,日子过得慢悠悠的,像这钟摆一样,不慌不忙,却从不停歇。前几天修闹钟的师傅来了,说这钟零件老了,得换个摆锤,“换了还能走十年。”我点点头,“换吧,我还等着听它叫我起来,给重孙子包红包呢。”
  

共 44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闹钟为主要线索的散文,以闹钟串起从小时候到晚年的人生,以小见大,阐释时间对于人生的意义。小时候,闹钟闹醒是为了学习,虽一百个不愿意也要“闻鸡起舞”。毕业后工作后,闹钟又是“催命符”,不敢迟到,铃声就是命令,稍微一晚,不是赶不上车,就是被单位扣款,工作的不易,全藏在闹铃声中。到了晚年,有的人为了子女还要听着闹铃起床,以至于搭上身体健康。另一种,就是不用听闹铃声了,享受退休慢生活,可由放不下那听了一辈子的闹铃声。这种情感只有过来人才能感受,才能彻悟。时间,很珍贵,而人生不珍贵吗?时间,很易逝,而人生并不长。文章主题思想深刻,选材精当,描写细腻,把一些关于时间的思考无缝融合到字里行间,韵味十足,余味绵长。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9 19:49:55
  这是一篇很有深意的散文。但遗憾的是在AI检测方面出现了问题,首先作者写完自己检测AI为0,投稿后,编出检测AI为100。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我和作者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失败了。最可气的是,作者发来的文,我才后台排好版面时,复制后检测为0,可是一点确定,到社团网页上复制此文检测竟然变成100了。挺可惜的一篇文章,也符合江山【见证】征文,但只能给个蓝豆了。我分析可能文本被“污染”或“误标记”,有些平台在粘贴文本时,可能会自动添加一些元数据或标记,这些标记可能被AI检测器识别为“AI生成痕迹”,影响了AI检测判断。借此,希望有懂行的文友,指点一二。谢谢。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9 19:56:56
  以前,我打开后台的文,复制、检测,AI超标就退稿了。而陈老师的文是打开检测为0,编出后检测竟然100%,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求大神们指点迷津。谢谢。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