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梦游滴翠寺(古韵)

编辑推荐 【菊韵】梦游滴翠寺(古韵)


作者:三峡布衣 举人,324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发表时间:2025-07-11 07:44:51
摘要:序:余书案研墨,神有所思,每念及四十年前彼女同游滴翠寺,历历如在目前。昔时泉声、寺影、野果之甘,久萦于心。今值秋夜,忽入幻梦,重履旧踪,更睹千年史迹,醒后唏嘘不已。恐梦境消散,遂先志其由,再录梦游之境,以寄拳拳怀故之情。

岁在壬寅,季秋之望,余新冠在榻,神思恍惚间,忽见一童立于榻前。总角束发,衣袂翩跹,手持青竹篮,篮中野糖梨橙黄如蜜,野地瓜金红似霞,笑问曰:“先生岂忘滴翠寺耶?”余矍然惊起,视其眉眼,依稀类四十年前彼女初至云安时。询其名氏,对曰:“吾乃汤溪之灵,感先生积念,特拓清梦一境,邀君重游。”
   随其行,俄过斜张桥。雾縠横水,汤溪如练,渔舟泛泛,橹声与水纹相和,不似当年中秋晓色,而波光映带,宛然旧识。童指对岸峭壁曰:“昔蜀汉章武年间,诸葛武侯南征,曾屯兵此山,饮滴翠泉而解瘴毒。至今崖间犹存‘诸葛井’三字,乃武侯亲书。”余闻言驻足,果见石壁隐约有篆痕,如蒙苔衣。
   沿沙湾河坝徐行,彩石错落,叩之琤然,似藏昔时履迹。芦荻披纷,拂衣掠鬓,露珠坠襟,沁骨生凉。遥瞩云安中学河坝,有少艾二辈,蹑足攀岩,影影绰绰,乃余与彼女当年模样——彼女手持糖梨,笑靥映晨曦,鬓边沾着地瓜甜汁,恰如篮中鲜果。童忽指山坳曰:“隋大业年间,云安设盐官,寺僧曾以滴翠泉熬盐,其味特醇,炀帝闻之,遣使征盐三百石,寺因此得名‘盐泉禅院’。”
   登山道虽陡若昔时,而苔痕凝碧不滑,荆棘敛锋避人。童笑曰:“梦魂无重,何惧巉岩?”道旁忽见断碑,文曰“唐开元二十三年重建”,字如铁画银钩。童曰:“此碑记玄宗时鉴真和尚东渡未果,曾驻锡于此,与寺僧论法三月,泉边石壁犹存其手植菩提。”循指望去,果见一株古榕,虬枝如盘龙,树身有佛龛状凹痕,似经千年摩挲。
   至滴水崖,狮口状崖洞豁然洞开,不复昔日幽隐。入洞观之,石幔垂若鲛绡,石笋耸如玉幢,百态千姿。童指一似观音像者曰:“宋淳熙年间,有女尼在此修行,感泉滴石穿之诚,刺血书《金刚经》于崖壁,后坐化洞中,肉身不坏,元初兵乱时始化去,今石上犹有朱痕如字。”正惊叹间,忽闻“滴答”声泠泠,如环佩相击,似琴筑相和。
   循声至飞崖下,见泉珠串串,自穹壁垂落,滴于乌龟石上,石上蜂窝密布。童曰:“明永乐中,有盐商梦神告曰:‘泉滴石穿,功在不舍,汝当效之。’遂捐金重修寺庙,铸铁栏护泉,今栏虽毁,泉脉终不绝。”俯身掬泉,入口甘芳,童又曰:“万历年间徐霞客游此,记泉‘味甘如醍醐,可愈沉疴’,先生今饮之,病当瘥矣。”
   俄而月上东山,引余至寺门。“滴翠寺”三字笔势遒劲,童曰:“此乃清康熙年间书法家王士祯所题,原额毁于兵燹,梦中重现耳。”入门见放生池,红鲤千尾,童指池心石曰:“乾隆帝南巡时,曾赐‘泽被盐都’匾额,寺僧刻其字于石上,后为苔藓所掩。”俯身细察,果见石上隐有字迹。
   行至大雄宝殿,金身诸佛庄严肃穆。童指西壁彩绘曰:“此幅绘‘盐神会’,记云安盐工每年三月祀神事,昔时寺内香火鼎盛,盐商、灶户争相献供,钟鼓之声昼夜不绝。”柱上楹联“滴翠泉声传圣谛,汤溪帆影接苍溟”,童曰:“乃道光年间高僧寄禅所书,其墨迹曾藏寺中,今已散佚。”
   绕殿至钟楼,悬巨钟铸“乾隆庚子年造”。童曰:“此钟声可传三十里,咸丰年间太平军过此,寺僧撞钟报警,乡邻得以免难,钟上裂痕即当时所击。”忽闻钟声大作,童曰:“钟鸣则盐井涌流,昔时云安‘一泉养百业’,皆赖此寺灵佑。”
   后院古柏下,老僧数辈围坐诵经。见余至,一僧起身曰:“贫僧乃光绪年间守寺人,尝见张之洞督蜀时游寺,留诗‘汤溪曲抱梵王宫,滴翠声传万壑中’,今书于壁,先生可往观之。”随其行,果见东壁题诗,笔力雄健,墨迹如新。
   忽闻鸡鸣三遍,童敛衽曰:“天既曙,先生当归矣。寺之兴废,如泉滴石,虽有盈亏,而文脉终续。先生梦中所见,非虚妄也,乃千年史痕聚于一念耳。”言讫,身影渐散,化作一缕青烟。
   余惊醒,冷汗沾枕,阶前露滴如泉声。披衣起坐,抚掌而叹:滴翠寺自蜀汉至今,历千五百年沧桑,寺貌虽改,而泉声、史痕、人心之念,未尝稍歇。此梦非幻,乃天地间一段不灭之记忆也。遂援笔记录,以志感怀。
   尾声:
   汤溪雾锁旧行踪,梦里重登滴翠峰。​
   石髓垂珠凝古佛,泉声穿石忆盐宗。​
   残碑犹记唐年事,断壁还留宋时踪。​
   一枕清愁随露落,钟声犹绕万株松。

共 16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病榻梦境为引,借“汤溪之灵”导览,虚实交织地再现了滴翠寺千年沧桑。作者巧妙融合个人记忆与历史叙事,从诸葛屯兵、鉴真驻锡到徐霞客品泉、张之洞题诗,层层叠加文化印记,使古寺成为时空交汇的象征。艺术上,以“泉滴石穿”为核心意象,串联盐业兴衰、佛法流变,最终归于文脉不灭的主题,构思精妙。全文语言典丽,结构缜密,尤以梦境消散时“青烟化露”“钟声绕松”之笔,余韵悠长,堪称当代文言“以梦载道”的佳作。佳作当推荐共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5-07-11 16:15:27
  全文语言典丽,结构缜密,尤以梦境消散时“青烟化露”“钟声绕松”之笔,余韵悠长,堪称当代文言“以梦载道”的佳作。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