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面条儿(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面条儿(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31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发表时间:2025-07-11 17:15:58

面条儿,是北方人的家常便饭。我从小就喜欢吃面条儿,最爱吃的是打卤面。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城里吃白面凭票供应,如果能吃上一顿打卤面,跟过年吃饺子差不多。
  
   一
   母亲是做面条儿的好手,每当家里要吃打卤面的时候,我们就围坐在放在火炕边上的大面板旁边,看母亲擀面条儿。做面条儿,先要把面和好,用冷水和面,面一定要硬一些。只见母亲往水瓢里放一点儿盐,一点儿碱面,目的是为了保证面条儿不粘。然后用一只手端着水瓢,往面盆里倒水,速度很慢,一只手轻轻拨动盆里的面粉,逐渐地面粉就变成了面疙瘩。母亲根据她的手感,适当的停止倒水,然后用两只手揉面,那面团揉起来特别费劲儿,好半天才能把细碎的面疙瘩揉到一起,成为一个大大的、光滑的面团。只见母亲累得只喘气,把面盆放在一边醒一会儿。
   母亲先把卤子做好,一般都是茄子、青椒、豆角等做卤子,切碎、炒熟放盐,然后勾芡,味道很香,也很咸。
   我家人多,我们姐弟几个总像吃不饱似地,所以,每次擀面条儿都要多擀出一些来。只见母亲把那块大面团拿出来,一分两半,分别揉好了。先把一个面团放在面板上,用专门擀面条儿的大擀面杖开始擀。把一个面团渐渐擀成一个薄薄的片,覆盖了整个面板。然后用擀面杖把它折叠成一个长条状,叠一层放一层干面粉,然后一只手轻轻地扶着这个面,一只手拿菜刀一下一下地切成条儿,一条能有筷子头那么宽,切好以后,用手把面条儿抓起来,一边往上边扬干面粉,一边抖落着,弄好了放在一边,再把剩下的面条儿一把一把地都抖落好。然后再把第二块面也照样切出来。正好这时候大锅里的水开了,把面条儿一绺一绺地放到大锅里煮。开锅了,放一点儿凉水,等到第三次开锅,面条儿就熟了。母亲用一个大笊篱把面条儿捞出来,放到一个盛着凉水的大盆里,就可以开饭了。
   我们姐弟几个早已把桌子放在火炕中央,筷子都摆好了。我们还准备好了一大碗蒜泥,这是吃打卤面的灵魂拌料呢!事先把蒜剥好,放到捣蒜缸里,捣碎以后,放入少许清水、盐、酱油,搅拌均匀。母亲拿来一摞大盘子,把面条儿捞到盘子里,先放卤子,然后放上蒜泥,那股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忍不住流口水,赶紧拿过盘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现在回味起来,嘴里还有那股蒜香味儿呢。
  
   二
   成家以后,我也隔三差五地擀面条儿,只是婆家没有吃打卤面的习惯,也没有我家吃面的那种仪式感,只用饭碗盛面条儿,也不放蒜泥了,用鸡蛋放一点儿大酱炸熟就是卤子了。所以,非常怀念小时候在娘家吃打卤面的场景。
   后来,有了孩子,工作也忙,没有时间擀面条儿了。在七十年代,白面依然是凭票供应,我老伴经常出差,他看到大城市有卖挂面的,总想买一些回来。但是买挂面需要全国粮票。我们就每月攒一点儿全国粮票。这里说明一下,全国粮票需要拿粮食供应本到粮店去换,一次兑换不能超过十斤,同时减少粮食供应量十斤,所以必须每个月去兑换一点儿。
   说起挂面,我想起来我九岁那年就认识挂面了。那时候,我读小学二年级,我们班同学张某的父亲是县长,她家住在干部大院,清一色的青砖房,有时候,我就和同学去她家约她一起上学。有一天早晨,我们来到她家,还没吃饭呢,只见她母亲拿来一小绺长长的条条,放到锅里就变成了一碗面条。我和同学感到很奇怪,这是啥东西呢?张某看我俩诧异的样子,笑着说:“这是挂面,是父亲从省城哈尔滨买回来的。”哇哦!挂面!我俩可开了眼界了。
   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见过挂面。听说老伴要去北京出差,他很想多买些挂面回来。我们准备了二十斤全国粮票,我还让他看看买回一个衣服挂,就是铸铁的三只脚那样的衣服挂。终于,老伴出差回来了,只见他扛着一个大编织袋,里面装了有二十斤挂面,还有一个长长的铸铁衣服挂,还有给我买的红色线绨棉袄,还有孩子们的衣服、吃食等,我问:“这么多东西,你是怎么带回来的啊?”他说:“看见这些东西都想买回来啊,在北京火车站,我是实在扛不动了,心里想,这要是遇到一个熟人该多好啊!没想到,真有一个人喊我,回头一看,是单位的同事,咋就这么巧呢?全靠他帮我把这些东西拿上了火车!”我也感到纳闷儿,竟有这样神奇的事儿!这些挂面可解决了好大的问题,做起来也方便多了,什么打卤面、热汤面、炒面,全可以很便捷地做好。
   后来,县城的粮食局成立了挂面厂,在粮店就可以买到挂面了。虽然也占细粮指标,最低起码不用跑那么远往回背挂面了。直到1993年,国家取消了城镇居民粮油供应政策,吃白面不用受指标限制了,挂面可以随时随地随便买了,面条儿也成为我们最喜爱、最常吃的主食了。
  
   三
   我们两口都喜欢吃面条儿,即使去饭店吃饭,点主食的时候也喜欢点面条儿。饭店老伴会问:“要什么卤子啊?有青椒肉丝、茄子肉丝、豆角肉丝的,还有鸡蛋酱的。”我们一般都会点青椒肉丝的,也点茄子肉丝的。有一次,我和同事们去一个饭店聚餐,同事说:“这家的荞面条儿酸菜卤特别好吃。”我们都想品尝一下。等到上主食的时候,只见老板给我们每个人盛了一大碗荞面条儿,又端来了一大碗酸菜肉卤子,还端来一小碗蒜泥。我看见了蒜泥,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吃打卤面的场景。我迫不及待地把卤子盛到碗里,又放了一大勺子蒜泥,搅拌均匀,使劲儿吃了一大口,哇!真香!荞面与酸菜是绝配,再加上蒜泥的香味,真是绝美的美味啊!我们几个人谁也不说话了,提哩吐噜地把一大碗荞面条儿吃个精光。从那以后,凡是有人张罗聚餐,我们就去这家饭店,主食必须点荞面条儿酸菜卤子,一饱口福。
   每每逛超市的时候,看到各种各样的挂面琳琅满目,心里总会想起当年看见挂面时的诧异和惊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有生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在这炎热的夏季,晚上,吃一碗打卤面,既清爽,又养胃,又解暑。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
   2025年7月11日

共 23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条,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无数温暖与回忆。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珍贵白面,到如今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挂面,面条的形态与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者那份对面条的喜爱与情感却始终如一。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制作打卤面的全过程。从和面、擀面到煮面,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与家的味道。而作者成家后,擀面条的场景虽少了些仪式感,但依然承载着生活的烟火气。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挂面的出现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面条不仅填饱了人的肚皮,更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面条始终会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与满足。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面条,更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变迁与一个家庭的温暖记忆。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2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11 17:17:35
  从母亲的打卤面到挂面的出现,再到饭店的荞面条,面条不仅是美食,更是岁月的见证者。作者用质朴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家味与时代记忆,令人回味无穷。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7-11 17:35:59
  谢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辑!祝您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11 17:18:0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7-11 17:36:50
  谢谢芹芹森老师的鼓励致支持!酷暑难捱,您辛苦了!敬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