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梦想】繁华过去依然美好(赏析)

编辑推荐 【浪花·梦想】繁华过去依然美好(赏析) ————读欧阳修《采桑子》其四


作者:吴需荣 举人,3968.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发表时间:2025-07-12 10:28:57

欧阳修喜欢写组词,就是针对同一个对象写一组词,这当然是文人的小癖好,有点卖弄自己文采的意味,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成可以突破词体裁短小的桎梏,更加全面的描绘一件事物。他晚年定居颍州,颍州有个西湖,虽然没有杭州西湖的名声,但欧阳修很喜欢,所以特地为这个西湖写了一组词,共十首。顺便说下,西湖这个名字其实很常见,各地都会有,就是在城市西边的一个湖嘛,后来杭州西湖名气大了,才成为了专有名词。我们城市有个人民公园,以前名字就叫北公园,一样的命名规则。辛弃疾笔下也有西湖,也是他非常喜爱的位于家门口的一个湖,并不是杭州那一个。扬州也有一个,比杭州西湖小,为了以示区分,后来人们将这个湖叫成了瘦西湖。瘦西湖风光很美,名气也很大,著名的二十四桥就在那。欧阳修对真正的西湖不知印象如何,但他肯定经常游览瘦西湖,因为他曾在扬州做过官,还在瘦西湖边修了平山堂,自己平时就居住在那。但是,等他告老还乡后,他选择了定居颍州,显然他更喜爱颍州的这个西湖。而且,他为颍州西湖特地写了一组词,而瘦西湖可没留下他的题咏。风景和人是有缘分的,也许那些久负盛名的著名景区很漂亮,可欧阳修喜欢的还是就在他身边的那块地方,那就是他最美丽的风景。正如美女,那些知名女明星确实很漂亮,可我最喜欢的就是我身边的那个她,那就是我眼中最美的女人,这就是缘分。
   这首《采桑子》,是组词中的第四首,全文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首句中的“西湖好”是这组词的通语,也旗帜鲜明的表明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群芳过后指时间,是说春天已经过去。一般诗词中,春天过去了,总是说不尽的惆怅和悲凉,感慨红颜易老岁月成空,可欧阳修这时候已经是个老人,反而一切都看开看淡了,就只是用最平淡的语气在叙述一个时间,而且这段时间内的主题还是西湖好,并不是春愁。春天已过,落红满地一片狼藉,漫天都是飞絮,让世界呈现一片朦胧的状态。繁花盛开春色满园固然是美景,朦胧中的飞絮落红,换个角度来看,不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致?这时候,杨柳依然是那个杨柳,阑干依然是那个阑干,只是刮了一整天的风。上片写景,作者貌似只是很客观的描摹了暮春景色,但有了“西湖好”这个基调,哪怕是狼藉残红,哪怕飞絮蒙蒙,但并不让人感到衰败落寞,而是让人感到明快艳丽。
   下片开始了抒情,这是词的常规写法。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正如春天已经远去。这本应该是凄凉孤寞的时候,所以作者垂下了窗帘,准备休息了。但不经意间,他却看到了细雨中归来了成双成对的燕子。这是给作者的惊喜,美丽和欢乐,就在一个人想象不到的地方之外出现了。在世俗的观念中,热闹才是欢乐,人声鼎沸欢声笑语,或者觥筹交错莺歌燕舞,或者摩肩接踵人流如织,这才是盛世繁华,才是快乐的模样。这当然是一般人希望的生活,但繁华终会过去,酒宴终究要散,这也是人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助宝黛二人说出了面对繁华的两种心理状态,宝玉唯恐聚会要散,所以就想着不要散,能拖一刻是一刻;黛玉想到聚会终究要散,所以干脆不要聚。这其实就是两种执念,都是不可取的。人生在世,想聚就聚,想散就散,那才是旷达。热闹固然是快乐,热闹过后的冷清,何尝不是另一种美丽和欢愉?朱自清说,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如果以平常心看待冷清,冷清中自然也有趣味。人都走了,留下一片静谧的空间,天地之间唯有我在赏玩这一切美好,自然会发现,原来雨中还有燕子,原来风絮中还有依依的杨柳,雕砌的阑干。春天带走了落花,带走了一部分美,但世间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根本无法全部带走,它们在等待有心之人去寻找,去欣赏;同样,游逸欢聚结束,带走了一部分快乐,但还是会留下一部分让人回味无穷的快乐。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那就是一个人的快乐,是只有一个人单独体会才能发现的美好。
   欧阳修作此词时已经是个经历了宦海沉浮告老还乡的老人,已经历尽了世间的风雨繁华,已经渡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当然属于群芳过去的年龄,所以这首词倾注了他内心的真情实感。欧阳修曾经位高权重,他居于高位时可以和百姓同欢共乐,但在心底还是有着读书人的清高自省,对这些热闹欢愉有着与众不同的认知。就像他在醉翁亭,看到众宾欢愉,他想到的却是自乐其乐。正因为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可以淡然告别尘世的繁华,回归质朴的田园,享受独处的欢乐,才有了群芳过后西湖好的感受。这是这首词最大的价值:景物的美丽,说到底在于人,飞絮漫天,落红满地,我依然觉得风景很美,那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我对风景真正的喜爱。喜爱的风景自然是很美的,也就给了我快乐和回报;游人散尽,繁华过后,我依然看到风雨燕归来,依然看到了生命的不息和美好,是因为我不认为热闹之后的孤独就是难受。热闹是一种欢乐,而独居自省是另一种欢乐。当我们流连执著于热闹,执著于繁花盛开的美时,我们就忽略了生活中的另一种美,而且会将这种美当做痛苦,人生也就失去了很多。所以,我们要找回快乐,自然是要明白,花开是美,落花也是美;欢聚是快乐,独处也是快乐。
   在我们看惯了宋词中春愁闺怨的悲悲切切之后,欧公却向我们展开了另一幅生活场景,那就是无论风雨,不管盛衰荣辱,只要真心对待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美好。欧阳修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传自晏殊又传至苏轼,构成了北宋文坛的主线。在这首词中,他用“双燕归来”,致敬了晏殊的“似曾相识燕归来”,同样的在平淡中感受了美好,在欢愉的情绪中散发出哲思的光辉。文学的传承,当然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和方法的传承,不仅仅是词句的使用,更是哲思和生活态度的传承,是人生智慧的吸收发展。北宋词坛有了欧晏苏轼,文人词就不再是寒蝉凄切,不再是人生长恨,而是燕子双飞,是也无风雨也无晴。词的哀婉是一种美,词的旷达又是一种美,还是那句话,只要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好。
   一首《采桑子》,记杭州西湖美景:水光潋滟西湖好,春柳拂堤,春草稠集,春鸟啁啾对日啼。泛舟向晚听船女,吴语哝呢。小桨轻劈,惊起鸳鸯又复栖。

共 24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需荣老师的这部赏析作品,是欧阳修晚年的一首《采桑子》的阐述。记西湖美景“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作者就生活场景,寓意无论风雨,不管盛衰荣辱,只要真心对待生活,生活本身就是美好的。欧阳修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代表了北宋文坛的主线。感谢赐稿,推广阅读。【浪花诗语编辑.巧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