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我家古老的冰箱(散文)

精品 【丁香·最美】我家古老的冰箱(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0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发表时间:2025-07-12 15:34:21
摘要:记得有一次,外爷来我家,母亲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面,给外爷蒸了面皮。外爷吃完后,母亲又让外爷给外婆带了些,最后仅仅剩下一碗。母亲说父亲在外打工,过一两天回来,让我把那碗舍不得吃的面皮放在桶里,吊到井中。

我家古老的冰箱是什么,说实话,打死你都不会相信,连我自己也有些朦朦胧胧。
   我家过去的冰箱,就是吃水的井。
   记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都是瓜菜代。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做些换样的饭菜,大热天里,剩下的就容易放坏。
   实在没办法,父亲想了个办法:每次用辘轳从井里绞完水后,把剩饭剩菜放在绞水用的桶里,再往下放七八米甚至十米,第二天或第三天吃的时候再绞上来,还是好的,父亲是利用井里的低温存放食物。我那时还小,不懂其中的道理,只听父亲对母亲说:“井里温度低,凉快,一般食物放三两天不成问题。”
   我在心里默默称赞父亲,他怎么懂得这么多知识。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绞完水后把食物放进桶中,慢慢下到井半腰。
   农村人把这井叫冰箱。父亲教我,我也学会了,有时还逞强,不让父亲帮忙,自己一人操作。
   记得有一次,外爷来我家,母亲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面,给外爷蒸了面皮。外爷吃完后,母亲又让外爷给外婆带了些,最后仅仅剩下一碗。母亲说父亲在外打工,过一两天回来,让我把那碗舍不得吃的面皮放在桶里,吊到井中。
   母亲交代完就去忙别的了。我端起碗放进桶里,扣上铁模环,心里高兴得忘乎所以。谁知向下放了不知多少米,我一时没抓紧辘轳,它顺着绳子快速滑了下去。我吓得两腿打颤,脸色苍白。母亲赶过来问辘轳有没有打到我,我一时说不出话。母亲看我没受伤,便自责起来,我眼泪汪汪的。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把我娃吓坏了。”母亲也语无伦次地说着。从那以后,母亲说什么也不让我往井里放东西了。父亲回来知道后,把母亲狠狠骂了一顿,说母亲一天“指屁吹灯”(干没用的事)。
   就这样,农村人自称的“冰箱”用了不知多少年。
   那年生产队大量栽种红薯,红薯产量高,叶茎既能食用,也能喂牲畜。红薯多了不好保管,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挖红薯窖——从地上向下挖十多米,再在窖内挖一个洞,洞的大小根据存放红薯的多少决定。存放红薯后,这红薯窖无形中又成了冰箱,饭菜放进去,只有吃的时候才取出来,不像在井里,每天绞水时都要绞上来,水绞完后再放下去。
   这个红薯窖“冰箱”一用又是几年。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天变了,地变了,就连村头的皂角树也像变了样,叶子更绿了,结的皂角也多了;门前古老的土槐树仿佛也焕发了新枝,树上的两个老鸦窝也格外醒目。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渐渐富裕起来,过去农民没见过的冰箱,在农村也隔三差五地出现了,往井里、红薯窖里放食物的事也渐渐少了。
   我和妻子辛勤奋斗,攒了些钱,准备买一个冰箱。女儿知道后,劝我们别买,说她有一个用了两年的冰箱,嫌小,让我们拿去用,说我们老两口用着足够了。
   有了这个冰箱,我可大开眼界:上面是冷冻室,能把不吃的食物冻成硬块,放多久都没问题;下面大一点的是冷藏室,还有隔断,放些常用、常吃的东西,据说能放三五天不变质。多么好的东西呀!我默默念叨着,以后再也不怕吃不了的东西放坏了。
   冰箱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儿时的一个伏天,父亲买了点肉,当天没吃完。那时人们还没有把剩余饭菜放进井里存放的习惯,父亲放了一天后,发现肉有些霉变,说倒掉可惜,非要吃。母亲不让,怕吃坏肚子。
   果不其然,父亲那晚吃后,半夜就上吐下泻。天明后买了药吃也不管用,后来发展到脱水,住了三四天院才脱离危险。那次真是个沉痛的教训。
   我想,如果当时有冰箱,父亲也不至于遭那份罪,也不至于花那些冤枉钱。有时我还想,是谁这么有本事,设计出这么个玩意儿,让天下人都用上,再也不浪费东西了。
   有一次农忙过后,家里来了客人,我去割了几斤肉,还买了其他东西。客人走后,剩下不少,冷冻室放不下,冷藏室也塞满了。老伴对我说,什么时候能买个大一点的,能多放些东西。我明白,冰箱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有一年过节,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冰箱显得太小了。老伴嘟囔着,说我太抠门,舍不得买新的。
   不怕老伴这么说,我确实细腻。不止一次去专卖店打听,稍好一点的都要四千多元,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次,一个单位开奖,有人中了一等奖——电冰箱。那冰箱又大气又好看,我和兑奖人谈了谈,原价四千多,他要三千,我觉得价高,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按我的想法,买个经济实惠的就行,反正家里就两个人,老伴不在家时我一人用,最多春节时用得多些。老伴虽然在城里,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家里的一切,常常“遥控”指挥,大到我的吃穿,小到家里的琐事,尤其念念不忘那个让她上心的冰箱。
   真是陕西地方邪,说啥来啥。正当我为买冰箱的事犯愁时,县城我住的对面一家大型餐馆倒闭,拍卖各种用餐工具,大到冰箱、冰柜,小到勺勺碗碗,应有尽有,单是大小冰箱就不下四台。
   我高兴极了。我知道消息时已是拍卖第二天,拍卖时间为一周。我看中了一个中号的品牌冰箱,高一米八左右,很适合我用,标价一千元。我准备花八百元买下,去了几次,跟老板讨价还价。
   第四天,我又去了。老板诚恳地说:“我是四川人,前几年赚了些钱,这几年不行了。这个冰箱我当初花四千多元买的,现在急着回去,一千元已经亏了血本,不能再少了。”老板又说:“看你来了几次,是真心想买。你就掏一千元,我再送你一个饮水机。这饮水机原价五百元,现在拍卖价二百元,等于你只花了八百元买冰箱。”
   难得他这么诚恳,我们俩都实心实意,一拍即合。我马上掏出手机,扫了一千元。
   说实话,这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我真看上了这冰箱,它大气,里面构造也精致。一千元买这么好的冰箱,还外带一个二百元的饮水机,说实话,打着灯笼都难找,用农村话说,真是“三年等了个闰腊月”(极难得的机会)。
   不知不觉天已麻麻黑,夕阳不知何时落了下去,天边隐隐约约出现鱼肚白的色彩,大地仿佛呈现出迷人的一面。街道上纳凉的人多了,三五成群地散步的人多了,还有的闲聊,有的坐在火锅旁吃着火锅、烤肉,他们享受着夏日的快乐。我找了辆朋友的车,要等他下班后帮忙拉回。
   他的车来了,呀!这冰箱还挺沉,我前后叫了六个人,才把冰箱抬上车。冰箱的梦终于圆了,那晚我别提多高兴,一千元买个冰箱还外带个饮水机,多么实惠呀!
   不久,老伴回来了,她一看这高大实惠、价格又不高的冰箱,用拳头在我胸前轻轻一打,说了句:“你这一辈子,就办了这件漂亮事。”
   (原创首发)

共 25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让我明白,有时候越古老的东西越承载着所有的情感与记忆。它们像一个个时光锚点,让我们在飞速变化的世界里,想起那些被爱与温暖包围的瞬间。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暖与时光的印记。这台古老的“冰箱”,早已成了一个家庭生活的见证者,一个承载着烟火气与情感的“时光容器”。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天变了,地变了,就连村头的皂角树也像变了样,叶子更绿了,结的皂角也多了;门前古老的土槐树仿佛也焕发了新枝,树上的两个老鸦窝也格外醒目。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渐渐富裕起来,过去农民没见过的冰箱,在农村也隔三差五地出现了,往井里、红薯窖里放食物的事也渐渐少了。社长写意深刻,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冰箱的梦终于圆了,那晚我别提多高兴,一千元买个冰箱还外带个饮水机,多么实惠呀!不久,老伴回来了,她一看这高大实惠、价格又不高的冰箱,用拳头在我胸前轻轻一打,说了句:“你这一辈子,就办了这件漂亮事。”写的多么实在,多么扣人心弦。好文推荐。【编辑:余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余菲        2025-07-12 16:02:11
  作者对古老的‘冰箱’那份不舍不仅是旧物的留恋,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简单而踏实的生活的珍视。给作者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2 16:14:36
  余菲老师编按写绝了,吃透了文章,写出了文章的精华,更是分析的头头是道,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2 16:22:25
  “按我的想法,买个经济实惠的就行,反正家里就两个人,老伴不在家时我一人用,最多春节时用得多些。老伴虽然在城里,却时时刻刻惦记着家里的一切,常常“遥控”指挥,大到我的吃穿,小到家里的琐事,尤其念念不忘那个让她上心的冰箱。”写的实在,语言朴实,打动人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