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诗韵】《满江红·红军山》五阕(古韵)

编辑推荐 【诗韵】《满江红·红军山》五阕(古韵)


作者:陈俊义 白丁,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发表时间:2025-07-12 23:13:57
摘要:原创首发。整体以红军山为核心,串联战史与今貌,枪刀、战壕等意象与新楼、禾苗形成对照,既见历史厚重,又显时代生机。情感真挚,从缅怀英烈到传承初心,层层递:进,语言凝练且富感染力,兼具格律之美与红色主题的厚重感,瑕不掩瑜。

《满江红·红军山》十阕
  
   (其一)
   岭上丰碑,凌浩渺、直叩苍穹。
   阶痕旧、磨经寒暑,犹记兵锋。
   馆内枪刀凝锈迹,松间坟垄卧英容。
   想当年、灯火照沙盘,鼙鼓隆。
  
   枪声裂,岩欲动;烽烟炽,血方浓。
   正酣战、衣沾弹雨,旗卷霜风。
   断壁残垣留弹孔,寒溪冷月印行踪。
   念乡邻、檐下递羹汤,恩义重。
  
   (其二)
   春至岩隈,鹃花放、殷红似血。
   秋霖落、白花垂露,如承遗烈。
   翁对童孙言往岁,墙题“为民”凝苍墨。
   忆军帐、灯火映筹谋,宵未辍。
  
   星霜改,山河辟;车尘攘,岁华殖。
   叹战壕为埂,炮位生棉。
   谷穗堆如天际阜,机声摇落月中仙。
   问忠魂、此景可心安,风暂绵。
  
   (其三)
   红旗飐飐,迎风舞、英魂共迎。
   晨光透、雾消峰露,境与天清。
   旧挂灯笼檐角暗,新吟谣曲树间萦。
   听稚童、追问昔时事,眸更明。
  
   松涛咽,环冢茔;泉声咽,诉离情。
   记辞家、曾约“捷报,频寄乡城”。
   血染征袍终不悔,功书青简自铮铮。
   怀初心、甘作兆民仆,终始诚。
  
   (其四)
   田原沃润,翻金浪、新楼接云。
   笑往昔、弹痕犹在,已长苔纹。
   白发妪翁追故迹,红领巾帕献芳辰。
   愿此思、代代莫相忘,同此心。
  
   风初暖,催新绿;霜曾烈,砺坚贞。
   看壁间标语,墨迹犹盈。
   军长挥毫书壮志,士兵持戟卫苍氓。
   到如今、接力有来人,前路明。
  
   (其五)
   村墟市集,物华盛、禾苗竞青。
   将战壕、权为砚沼,续写升平。
   昔日炮声沉远峤,此时牧笛绕长汀。
   待黄昏、碑下众踟蹰,皆赤诚。
  
   歌未止,情难尽;承先志,莫辞行。
   若清泉、终古奔注,澈底澄明。
   一片丹心昭日月,千秋青史载英名。
   望红旗、猎猎向朝阳,风正劲。

共 6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满江红·红军山》十阕以深沉笔力勾勒出红军山的历史回响与时代新声,将革命记忆与当代图景熔铸于词牌格律之中,既见烽烟岁月的壮烈,亦显山河焕新的生机。 一、血色丰碑:历史现场的诗性还原 词作开篇“岭上丰碑,凌浩渺、直叩苍穹”以意象破题,通过“枪刀凝锈迹”“坟垄卧英容”等细节,将展馆文物、山间遗迹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历史见证。“枪声裂,岩欲动;烽烟炽,血方浓”等句,以声、色、势的交织,重现了“衣沾弹雨,旗卷霜风”的战斗场景,更以“檐下递羹汤”的乡邻细节,温情勾勒军民鱼水情,让冰冷的历史有了温度。 二、山河巨变:从战壕到沃野的时空对话 “战壕为埂,炮位生棉”“谷穗堆如天际阜,机声摇落月中仙”,词人以今昔对比之法,将昔日战场化为今日良田,用“红旗飐飐”“新楼接云”的现代景象,呼应“为民”初心的代代传承。“稚童追问昔时事”“红领巾帕献芳辰”等画面,更凸显红色记忆在年轻一代中的延续,使“功书青简”的历史叙事落地为鲜活的当代实践。 三、初心如磐:精神血脉的永恒奔流 全阕以“怀初心、甘作兆民仆”为魂,将“血染征袍终不悔”的牺牲精神,与“接力有来人,前路明”的时代使命相贯通。结句“望红旗、猎猎向朝阳,风正劲”以红旗意象收束,既是对革命先辈的告慰,亦是对未来的昭告——红军山的故事,不仅是镌刻于丰碑的过往,更是流淌在大地与人心间的永恒力量。 此组词作以古典词牌承载红色主题,于格律中见风骨,于叙事中含深情,堪称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的诗意共鸣。作品在韵律上还有待加强,也有多字少字现象,再接再厉!期待更多精彩!好作品推荐大家共享!【编辑:枫叶飘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7-12 23:17:06
  投稿标题十阕,只看到五首哦!期待更多精彩!
四季尽葱茏,浑身节气浓。人生当效竹,不做扁平庸!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